简要回答:是的,2021年之后,不止中国电子竞技,世界电子竞技都要退热、退烧、退潮。
放个暴论:2021年起算,全球范围内,市面上所有MOBA类游戏的电竞赛事寿命(不是游戏寿命),最多不超5年。5年内,TI可能停办,S赛可能成为地区赛事,KPL啥的出海即暴毙。如果2026年这个答案还在,还请大家来打我脸。
后续可能会比较长,主要说MOBA类电竞, 说的也不一定对,一家之言 ,欢迎讨论。
概括来说,内因,MOBA类电竞在2018至2020年已经到达顶峰,盛极而衰,开始走下坡路了。外因,经济进入平缓发展,风口转换,风口上的猪要下来了,另外政策也是一大外因,已经有很经典的总结了「一抓就死,一放就乱」。
内因
1、游戏机制。
DOTA2、LOL都是2011年发布,到2021年都是10年的游戏了,其实已经可以算进入一个游戏的下坡路阶段了。曾经火遍大街小巷,揭开中国电竞浪潮的魔兽争霸3,是2002年发布的,2003年发布的冰封王座资料片,魔兽3在2013年是怎样的状态?基本是入土了。
10年间经过无数大改、小改,可以说2021年的DOTA2和LOL已经和2011年时候是两个游戏。DOTA2经过取消黄点、增加天赋、增加火锅、取消边路商店、有黄点、取消火锅等等改动,其他小改不计其数;LOL经过各种装备重做、英雄重做、技能重做、删除装备、增加神话装、取消可购买假眼等。无数代游戏版本,每次变动都要看到各种英雄、装备、选手的此起彼落,一代版本一代神,代代版本在造神。
改动频率之高,远高于传统体育项目,直观影响就是:职业选手练习成本增加,甚至需要取巧(找到版本之子的英雄、道具、打法,铁男、加里奥、猛犸等PTSD),普通玩家增加熟悉成本,太复杂的改动导致自己熟练的英雄退环境直接让玩家变成云玩家,观众更是增加观赛成本(这个英雄什么技能、这个物品是什么)三个成本增加的因素叠加在一起,让整个游戏环境就变成职业选手不学不会不练,普通玩家退游变云玩家,观众后续看不懂换其他项目看。君不见NBA有NO HAND CHECK之类的规则之后比赛打的有多难看。
传统体育竞技项目,多少年基本没有太大改动,乒乓球从2000年到现在,小球改大球、无机胶水、赛璐璐等改动影响有多大,看一下以前的比赛录像和今年奥运会,差异肉眼可见。
一个保持平衡的稳定版本对一个游戏寿命有多重要?可以看一下星际一,1.08版本持续多少年,一个1997年的游戏,2011年的OGN决赛虽然是两个韩国人的战斗,但不妨碍观众、粉丝看得津津有味,也不妨碍星际1的战术在版本不动的前提下螺旋上升,各种新战术不断涌现。
电竞项目本身依托于游戏,本身学习成本已经很高,不断改动推高学习成本,新玩家与老玩家的差距巨大,炸鱼这项大家喜闻乐见、趋之若鹜的活动基本也摧毁了萌新入坑的热情。唯一逆着趋势不断加入新玩家的游戏是王者荣耀,问题是,那个是社交软件,游戏只是个副产物。
然后,就是游戏公司不当人,设计师想教玩家、职业选手打游戏,一厢情愿按自己的喜好进行更新,出了问题开始往回找补。
2、资本涌入。
资本对于任何项目来说,都是助燃剂而非推动力。无法获得场内或者场外的持续回报,资本退场会直接让俱乐部、选手、赛事主办从半空中咣当一下砸地上,而不是摔地上。看一眼隔壁的中超,是不是眼看他起高楼、宴宾客、楼塌了。
说句虾仁猪心的话,对中超俱乐部来说,各家房地产进来,好好搞足球,哪有以足球、足校的名义拿地搞房地产来钱快?对赞助各电竞俱乐部来说,好好搞赛训,哪有搞粉圈经济割韭菜、吹估值找接盘侠,以及传统艺能的以电竞名义拿地搞房地产来钱快?
赛事搞得好,能拿奖,光鲜亮丽的说是为俱乐部、国家争光,有更多的新鲜玩家(不重要)新粉丝特别是追选手追出粉圈感的粉丝(特别特别重要),韭菜割起来开心又快乐。
赛事搞不好,煽情造势安排上,收割一波粉丝的眼泪、应援等,又是割一波韭菜,双赢,指的是入局的资本赢两次。
3、选手培养。
说句不好听的,国内的电竞俱乐部在资本裹挟下,全是想着赚快钱的草台班子。或许真的有怀揣电竞梦想进入这个圈子的俱乐部,但是没有出淤泥而不染的俱乐部。
不重视青训是国内所有俱乐部的通病,完全没有选手梯队培养,想出成绩怎么办?
A、砸钱买大牌选手,DOTA2和LOL动辄签完的签字费,几百万的年薪,买来就能出成绩,看了报表都说好。大牌选手不行了怎么办,砸更多的钱买更大的大牌。最后不盈利了怎么办?俱乐部包装一下卖掉,总有傻子接盘。
B、有限的青训选手里面抽奖,刮彩票。DOTA2有XXS、EMO,LOL有阿水、阿斌、小天等等。青训选手很多用完就成了弃子,远的不记得,近的看一下阿水连夜跑路RNG和小天合同年被搞心态。
C、洋务运动。名场面莫过于S4之后SSW和SSB10个人全部来华,然后S5提前选皮肤,最好成绩8强。没有新玩家的补充,也就没有更多青训补充,DOTA2要去东南亚区一个一个的问要不要打职业。
没有新鲜血液补充,老选手吃老本,不学不会不练比比皆是,勤奋的选手反而成了异类。当年ROTK和塞拉吵的「就问你有什么影响」这视频我看了是笑不出来,当时只觉得CNDOTA已经完了,视野对于MOBA类游戏有多重要,云玩家都知道,职业选手觉得没影响。
多说一下LOL为什么每年没有太多新选手能打出来,很大程度也因为俱乐部要出成绩,比赛又太少。对,你没看错,比赛太少。一个赛季每两个队伍只能遇到一次,打一个BO3,每个俱乐部平均下来基本每周就一场BO3那对于想出成绩进季后赛和S赛的队伍来说,每个BO3都不容有失,输赢就是决定季后赛/S赛门票的事,也是决定俱乐部奖金分成的事。换你做俱乐部经理,你敢放新人上去吗?新人没法上场,上场一个失误立马被换下,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信心受损,多半泯然众人然后被其他青训替代,上去就能大放异彩的都是凤毛麟角。这点上和CBA还挺像,CBA选秀状元也基本是饮水机管理员,姚明某次采访说过去到NBA最大的感受是大家输了常规赛都没啥感觉,因为一个赛季82场比赛,CBA输一场,整个更衣室面如死灰。LPL在饭圈文化催化下,赢了烟花庆祝,输了躺平装死,是不是有那味了?如果LOL一个俱乐部能一周双赛甚至一周三赛,会有更多试错、轮换的机会,环境也比现在动辄一个选手拉胯了换不下去然后等着院长救世强。然而,多比赛就要多转播费用等等,吃力且不一定讨好,赞助商就那么点钱,多比赛都花了俱乐部喝西北风去?
赛训问题更多也没法说了,国内配个数据分析师和心理咨询师就觉得是专业俱乐部了,看一下顶级体育赛事,体能师、专项技术训练师不止一个,各种球员动作、跑位、习惯全部数据化,NBA到季候赛的时候防守教练能把对方所有球员接球后的所有选择、成功率全部量化。DOTA2曾经出现过一个专业的数据分析公司把每场比赛的REP全部数据量化后做分析,后面这家公司怎么样了没关注。LOL这点上最为搞笑,比赛没有REP,各家教练、分析师只能去带解说的录像里面抠,OB没切到的地方直接就是盲区。
选手职业态度问题也不是个罕见问题了吧,训练量不足,训练出工不出力都是老大难,取得成绩开始飘。说实话,年轻人不狂不是年轻人,狂完一落千丈的例子实在太多,维持巅峰或者跌落谷底再重回巅峰的例子实在罕见,仅凭这点,Faker绝对是所有职业选手的学习对象。
4、万恶的菠菜、假赛
这个建议大家去看一下艾瑞达的7万字,看完真的一声叹息。
任何体育竞技项目大了之后都有菠菜,足球、NBA就不谈了,电竞菠菜花样百出,什么1血10杀1塔甚至是河道神符颜色,星际争霸1甚至有下科技建筑的时间。菠菜炸毁电竞项目、赛事也并非不可能的事情。
很简单,如果演一演,能拿到一周的收入,你不一定会演,如果是一个月的呢?一年的呢?甚至十年的呢?甚至一线城市一套房呢?你演不演?你不演,你的队友演不演?
如果,演了被终身禁赛,但是拿到的收入如果有点规划,下半辈子衣食无忧,你演不演?
如果,演了被禁赛几个月,收入落袋为安,然后俱乐部就要把你抬上来救世,继续打职业,你演不演?
如果,演了屁事没有,大赚特赚,你还是功勋队长、功勋教练,队伍还要你来带,战术还要你来出,你演不演?
如果,演了直接进监狱去吃大锅饭,你演不演?
上面我说的是谁大家其实都能对上号。
菠菜假赛的问题,DOTA2已经是烂在根上了,菠菜成了从业人员的百万漕工衣食所系,那块冠军盾,还光芒四射,荣耀万丈吗?你骂LGD脸都不要了,嘴上说着就是想赢,心里全是吃菜,别忘了LGD旗下的VPGAME是做什么的,人家在汤臣一品看着江景数着刀乐,笑看DOTAER气急败坏哭天抢地。LOL也没好到哪去,LDL因为假赛直接关闭,官方要举报才知道吗?不可能的,捂不住盖子了直接先关停,预计BO人下赛季要上场是拦不住的,那时候LPL、腾竞、拳头摆出来的反菠菜高姿态就是个笑话。
写了好多,外因后续来写吧。
10月29日更新,把没写完的外因写完。
外因
1、社会认知
电子竞技的社会认知实际上是不统一的,提到电子竞技,大家认知可能是拳皇街霸等STG,可能是星际WAR3等RTS,可能是DOTA、LOL等MOBA,也可能是CSGO、CF等FPS,小众点的FIFA、车类甚至音游,都有可能认为是电子竞技。
不要小看认知不统一,它决定了一个项目公众认知的最大公约数,这个最大公约数越小,实际可发展的环境土壤也就越小。就像提到足球,大家的认知公约数是世界杯和国足又没进世界杯;提到篮球,认知公约数是姚明、NBA、乔丹。提到电竞,光项目大家就能吵到明年,一条隐藏的鄙视链是用方向盘、手柄、摇杆的看不起用键鼠的,用键鼠的看不起搓玻璃的,内部都不统一对外就不会统一。
2、接受程度
电子竞技依托于电子游戏,电子游戏的整体社会接受程度如何?时隔将近20年「电子海洛因」这个称呼重新出现在公众视野,社会整体对于电子游戏是负面认知,进而延伸到电子竞技,也不会是个正面认知。
个人有个很奇特的经历,我奶奶30年代的人,当年会和我一起看央视的电子竞技世界,还看的津津有味,我爸妈60年代人,我妈也会和我一起看电子竞技世界,只是看一下就换台,我爸看到直接关电视,其实整体来看,60/70年代的人对电子游戏、电子竞技的认知很负面。
目前所有主流政策、规定基本都是60/70年代的人在制定、把控,那对于电子游戏、电子竞技政策的收紧,是不是就不难理解了?
3、风口退潮
经济横向或者下行,最快退潮的,莫过于资本热捧但是没法稳定回报的产业,回报大小不重要,回报稳定很重要,没法稳定获取回报,资本退潮最快,资本可以接受一个产品赚一分钱的辛辛苦苦细水长流,但不能接受回报永远写在纸上的市梦率。
我在风投工作,2018年下半年一个和老板关系比较好的大佬来找老板,问老板,有人拉他一起搞个电竞俱乐部,有专项的管理团队啥的,大致就是万事俱备只差钱了,投资额也不大,对大佬来说九牛一毛的样子。俱乐部主要项目想搞王者荣耀和PUBG,后续如果搞得好想要买个名额进LDL甚至LPL,一切规划都很有道理的样子。彼时正是王者荣耀如日中天,IG在仁川暴打全场夺冠重燃LOL热度的时候,因为老板知道我和几个同事中午会在休息区王者荣耀开烟茶三五排,就来问问我的意见,觉得可以的话让我去跟这个项目。以一个电竞爱好者,DOTA从6.68打到DOTA2更新野区火锅后当云玩家的人,我其实真的非常非常非常想投了它,然后去跟这个项目,但是,我给出的建议是:不要投,因为看不到稳定回报的任何希望,退出的方式是把估值抬上去然后卖掉。注意,是估值,不是价值。
多说一句,毕业时候我曾满怀热情想要投身电竞行业,后面对行业做了全面分析之后,发现这是个短命的快钱行业,行业退潮前如果赚不到足够多的钱,后续的职业生涯乃至整个生活会很难,遂放弃。
我想,现在退潮的各类资本,想的应该比我更全面,考察的更深入吧。要赚快钱,高回报,短周期,还想粘点电竞的热度,去投个「三二一开团」的电视剧,粉圈+流量明星+引流+收割的成熟打法放在那里,不比你去搞个俱乐部轻松吗?
4、包装、宣传
说句难听的,现在的电子竞技乃至国内商业体育的包装、宣传,处处透露着急功近利和草台班子。不知道应该宣传什么,也不知道观众们喜欢什么,癔症严重还觉得「看不懂是你们修养不够」。
近年来电子竞技的宣传类稿件,能让人记住且对这个项目产生好感的稿件,就一篇【少年来到海边】和一篇王者荣耀QG.Fly的稿件,其他没了。除了内容生产方拉胯,没有素材也是真的,最能打动人的少年坎坷然后浴火重生的故事,真的不适合电竞这个短平快行业,年少坎坷的更多结果是泯然众人而不是浴火重生。
5、大家说的最多的政策,特别是18岁以下限制游戏时间的政策。
首先总结一个个人观点:这个因素是重大影响,如果行业健康,这个影响不致命,然而这个政策对国内电子竞技来说,可以看做最后一根敲下去的棺材钉。
说个事实,一个项目,选手12岁左右就进省队、国家队,14岁参加奥运会,14岁啊,9年义务教育都还没结束吧?没有人觉得不对,大家都支持,全网热搜。这个项目叫跳水,这个选手较全红婵。
一个项目,选手14岁打全运会,然后进国家队,到现在金牌冠军拿到手软,23岁被称为「花季老将」,这个选手17岁时候就不参加很多比他年龄大的都去的世青赛了,因为去了就是暴揍全场没有难度,这个项目是乒乓球,这个花季老将是樊振东。
发现没有,同样是体育项目,重点项目可以有没结束义务教育的选手为国出征,同为体育项目的第99项体育运动呢?以前还能在选手16岁具有部分民事责任能力之后,就可以上场,现在一刀切到18岁,16岁都能进厂拧螺丝了,不能打电竞,是不是很诡异。
会有人说,一刀切的是电子游戏,关你电子竞技什么事?这就跟把鸡宰了来说只是把鸡宰了关生不出蛋什么事一样。
诚然,因为电竞的风口爆发,让很多孩子怀揣着电竞梦想进入行业,让三观尚未成型的未成年人有了沉迷电子游戏的借口和理由,但是,但是!这问题的根源是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教育、引导缺失造成的,不是一刀切了游戏就能解决的。引用在知乎另一位答主那里看到的回答「前清,没有电子游戏没有摇滚乐没有电视剧没有动画片没有漫画书,一切有货都没有,按理说应该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了吧?呸!前清的八旗子弟,也包括汉人。斗蝈蝈,斗蛐蛐,从十二三岁斗到四五十岁,死了拿蝈蝈葫芦陪葬的事情都不是什么稀罕事。八国联军都达到北京城了,你都看见一群四五十岁的贵族子弟抱着蝈蝈葫芦逃跑。」
最后,感谢大家看到这里。往后电子竞技应该会式微,会成为边缘项目,但它还是承载了一代人的青春,熬夜看比赛、紧张到拍桌子、气到砸键盘、高兴到喊楼的时候可能都会过去,我还是会看电竞比赛,可能是S赛,可能是CSGO的major,也有可能是KPL啥的,但是,TI我应该不会看了,最后一点热情被消耗殆尽了。
生活还是要继续,电子竞技只是生活的一部分,非常小的一部分。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