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健康

胃病转向胃癌有 5 个信号,年轻人为啥会被胃癌盯上?生活中该如何保护我们的胃?

2023-04-09健康

数据显示,中国肠胃病病发率逐年升高,目前国内肠胃病患者数量已经高达1.2亿, 而胃癌的新发病例每年达到40万左右,占了全球新发病例的42%,而医学调查发现,胃炎和胃癌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

一、胃癌是如何产生的?

胃癌的产生并非一蹴而就,从胃炎发展到胃癌一般会经过4个阶段,分别是: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这个过程有人仅仅几个月就达成;而有人则需要经历几年、十几年;有人则永远不会癌变,关键就在于,你是否「踩住了刹车」。

①慢性浅表性胃炎:顾名思义,浅表性胃炎就发生在胃黏膜表面的炎症,通过肠镜检查可观察到粘膜表面细胞沁浸润和组织水肿的症状。

②慢性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通常是由浅表性胃炎长期不愈或症状加重,导致患者的胃黏膜变薄和萎缩。

③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黏膜在慢性炎症的长期破坏下,会触发机体的自我修复功能,在修复时萎缩的胃黏膜腺体会逐渐被肠粘膜腺体细胞更换,这种现象就是肠上皮化生。它也是癌前病变之一。

④胃癌:胃癌是在前面三个阶段长期影响下致癌风险不断增加最终产生的结果,患者往往会出现大便变黑、腹部不适且难以缓解、身体乏力、体重下降等症状。

国内的一项随访调查数据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即便治疗和预后都非常好,癌变率在5-10年内仍然能够达到3%-5%,10年后则会升高到10%。此外,轻度异型增生会增加2.5%-11%的癌变风险,中度异型增生会增加4%-35%的癌变风险,而一旦发展到重度异型增生癌变风险则有可能升高到10%-83%。种种数据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引发胃癌的高危因素之一。

二、警惕慢性萎缩性胃炎向癌发展。

慢性萎缩性胃炎对癌症风险的影响如此之大,似乎只要患上它,不管能否治好,癌变风险就已经存在了,那么慢性萎缩性胃炎又是从何处而来呢?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由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所致,包括药物刺激、酒精损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饮食不节和遗传因素等。此外,人体衰老也伴随着一定程度的生理性胃部萎缩,但通常程度较轻。萎缩性胃炎患者常会出现隐痛、饱胀不适、消化不良等症状,有时伴随嗳气、反酸、食欲不振等症状。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癌前病变,但并非一定会转变为癌。在这一阶段,要留意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及时干预,阻止癌变。若身体出现以下异常,要警惕是胃炎癌变的表现:

1、疼痛性质和规律发生改变

胃炎和胃癌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上腹部疼痛的症状。患有胃病的人如果出现疼痛性质和规律改变的迹象,就要警惕起来,比如原来只是饭后疼,现在却突然变为晚上睡觉疼,出现这样的改变要考虑是胃部情况恶化导致。

因此,提醒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特别是40-50岁左右的男性患者,若近期内上腹部疼痛的性质和规律发生了改变,且经过2-3个月的常规治疗后仍无明显好转,均应尽早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

2、无故腹部不适

慢性萎缩性胃炎导致的腹部不适,如胃部闷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伴有泛酸等,在发病前往往有外界刺激原因,若在胃炎控制阶段,却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腹部不适,并且伴随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胀、反酸等表现,口服药治疗效果不好,时好时坏,则要警惕胃癌的可能性。

3、便血

胃癌患者早期可能会出现少量的上消化道出血情况,通过胃镜检查或者粪便隐血试验可以发现。若出现呕血或黑便时,提示出血量较大,症状较为严重,应立即就医。

4、不明原因消瘦

肿瘤生长时会和其他细胞争抢营养物质,肿瘤细胞的分泌物对人体的刺激也有可能使得体重下降,再加上胃癌本身会引起肠胃症状,影响患者的食欲和营养吸收,因此很多患者都会有消瘦症状,身体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消瘦就要小心胃癌了。

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切忌以症状来直接判断病情,临床治疗发现,有些患者症状越明显有可能病情较轻,反而是无症状患者往往病情较重,因此应以胃镜检查结果为准。胃镜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唯一检查方式,也是医学界公认的胃病检查「金标准」!医生通过胃镜可以最直观地看到患者胃部的情况,由此判断出胃部有无萎缩、肠化、瘤变、黏膜颜色、异状、平整度等等。此外,胃部黏膜组织的活检和后续有可能要做的手术治疗也要借助胃镜进行,由此可见,胃镜的重要性现阶段是无可替代的。

三、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如何阻止癌变?

1、及时根除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是增加胃炎癌变风险的「助推器」,研究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患胃癌风险比一般人高出3-6倍,因此,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癌变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研究显示,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对于癌前病变组织病理学的好转有利,可以明显减缓癌前病变的进展,并有可能减少胃癌发生的几率。

2、定期复查

对付癌症最好的方式就是预防和早筛,根据自身的胃癌风险,不同人群的定期复查计划也有所不同,比如:萎缩性胃炎患者伴有肠化生、异型增生等高危因素,则1-2年定期做胃镜和病理检查;中、重度萎缩患者一年一次定期胃镜检查;轻度异型增生6个月一次随访;重度异型增生患者要马上根据内镜和活检结果,决定是否需要手术。

四、哪些行为容易诱发胃部疾病?

1、加班熬夜:工作压力大,加班熬夜在所难免,但经常加班熬夜的话,容易导致饮食、睡眠不定时,这样会造成胃酸分泌过多,从而引起胃部不适。

2、不吃早餐:为了节省时间或减肥,很多人有不吃早餐的习惯,期间的胃部会持续分泌胃酸,胃内如果没有食物可供消化,胃酸会容易损伤食管、胃肠黏膜,时间长了容易导致胃溃疡。

3、餐后运动:很多人以为餐后运动能够促进消化,会在饭后进行体育锻炼。事实上,人在进食之后,需要足够的血液来供应胃部消化功能,如果此时进行体育运动的话,会导致内脏的供血不足,从而影响消化功能。

4、吃饱就睡:很多朋友都有吃消夜的习惯,或者是加班后回家吃饱就睡。然而食物进入胃部到排空需要一定的时间,睡前饱餐会导致胃内的食物来不及消化,很容易影响到消化功能。

5、暴饮暴食:饮食无节制是很容易出现胃肠问题的,因为暴饮暴食不仅会加重胃肠的负担,同时还会增加消化器官的压力,影响正常的消化功能,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

五、中医养胃的方法有哪些?

1、中药调理

中医中药调理是中医治疗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主要是使用调护脾胃的中药,其中就包括茯苓,白术以及人参。这些药物可以针对患者的胃部不适症状进行缓解,对于已经患有胃部疾病或者长期受到刺激的人群,也可以选择这些中药来配伍方剂进行治疗。

2、针灸推拿

针灸推拿是常见的一种中医养胃方法,在日常生活中针对比较稳定的胃病患者,或者是胃肠道蠕动功能较差的人群就可以起到良好的调养作用。针灸推拿的治疗是针对患者全身穴位进行调整的一种方式,刺激穴位之后,可以提高胃动力以及身体的免疫能力,因此就可以起到对疾病的控制和防治效果。

3、饮食调理

饮食调理是在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中医调理方式,对于胃部病变的患者来说,饮食需要以清淡柔软的饮食为主,除此之外在进食的过程中也要有节制,这样可以保持排便通畅,避免脾胃受损。这些饮食调理能够长期维持脾胃功能,并且减少相应的刺激。

4、运动养胃

运动养胃的方式,可以有效的达到强健脾胃的效果,对于中医来说,科学合理的运动方式,除了提高素质之外,对于局部内脏都有一定的温养功效。因为在运动的过程中可以助长阳气,提高身体对外界的抵御能力,因此养胃的方法之一就是运动。

5、调节情绪

在中医里面调节情绪也是养胃的重要步骤之一,因为情绪对身体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如果保持不良情绪或者情绪波动过大,就会影响到脾胃运行。保持乐观的情绪,不仅仅可以促进脾胃的功能运作,还可以有效的提高抵抗能力,减少患上疾病的概率。

中医的养胃方法是比较健康的,并且在保养的过程中不容易给身体带来影响。选择中医的养胃方法要讲究循序渐进,慢慢的调理,可以更长时间的保证身体健康,进行身体调养的人群要避免急于求成,保持平和的心态,就能够预防大多数疾病。

六、介绍几个平时可以养胃的方法。

1、捏脊

捏脊疗法通常用于小儿,但它对成年人一样有效,适用于消化不良、口臭、胃胀、胃痛、腹泻、萎靡不振、乏力等患者。

操作方法: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几遍,使肌肉放松,然后用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同时提拿背部正中的皮肤,沿脊柱自下而上,双手交替向前捻动。每捏三下将皮肤提一下,这叫做「捏三提一法」。捏起皮肤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适当,不可拧转;且要直线前进,不可歪斜。

2、揉脐

一手掌心或掌根贴脐部,另一手按手背,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每次约5分钟,每日1~2次。

此法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多用于消化不良、胃寒、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的患者。

3、擦小腹

两手分别紧贴肚脐两侧,上下来回擦动,发热为止。胃胀、腹痛的病人可选用,每日2~5次。

肚脐两侧旁开2寸为天枢穴,这个方法能刺激此穴,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及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积食、呕吐、腹泻、便秘等。

4、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是人体的保健要穴,位于膝眼外下方三寸处,具体位置可以百度搜索。每日按揉50~100次,能健脾养胃。

七、介绍几个胃部不适时,可以缓解的动作。

一、消化不良,向前抱腿

二、胃痛,抬高双腿

三、便秘,快步走

四、胃口差,深呼吸

五、腹泻,盆底肌锻炼

六、腹胀,仰卧起坐

七、慢性炎症,扭转双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