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健康

人类免疫系统是怎么工作的?

2015-04-06健康

本文为「5分钟免疫力」第四篇

欢迎订阅「5分钟免疫力」专栏

本文约2700字,阅读时间10分钟左右。

爱你们,今天继续来聊免疫力的话题。

我们都有开车的经历,开车过程中,如果发现汽车上有异常响声,亮红灯提示,你是不是非常紧张?因为你知道,不管哪里出现了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我们的身体,也是一辆正在行驶的汽车,它也会给我们发出很多信号,你是否第一时间意识到了,又是怎么处理的呢?

先看看什么是身体发出的信号?

当我们感觉身体不舒服时,或者身体的表现与平时不太一样时,可能就是身体发出的信号,也是一种身体语言。

首先,我们要非常感谢这些身体信号,因为它们是智慧人体的本能自我保护,看到有问题,立即发出信号,提醒我们去改变生活习惯。如果你捕获并读懂了,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那么你就可以防微杜渐,躲过一场大病。如果你听不懂,或者是听懂了不当成回事,任其发展,那么可能养虎为患,小病拖成大病。

比如,脑梗的朋友,在疾病被查出来前,会出现手脚麻,嘴唇麻,走路容易摔倒等迹象;胆囊不好的朋友,味觉容易苦,吃肉容易拉肚子等,这些都是疾病早期的信号,但是这些问题一般在医院里查不出来,需要我们自己细心观察,机器是冰冷的,我们的身体比医院价值上百万的仪器要灵敏得多。今天,让我们一起读懂免疫力发出的信号,不要轻易放弃解读身体语言的权利。

很多早期病症,机器是查不出来的。

免疫力是一个比较综合的概念,目前还没有哪一项检查可以直接、全面地反映免疫力状况。但如果只是想看看自己体内的免疫战斗力在哪个水准,我们平时的一张血检报告单,就能或多或少地反映出一个人的免疫功能强弱。

血检报告单是几乎每次去医院都必做的常规项目,拿到报告单,那些或向上、或向下的箭头常常让人摸不着头脑,这些箭头意味着什么?是否暗示着某些疾病的潜在风险?曹雪涛院士说,血常规指标有近20项,但是若要评估自身免疫功能,就要特别关注白细胞大家族。

白细胞的强弱,体现一个人的身体抵抗力。

我们都知道,白细胞是身体的战士,当身体感染了疾病,白细胞就会「出动」战争。因此,白细胞的强弱,体现一个人的身体抵抗力。

人体内,一般每微升4000~10000个白细胞属于正常,如果小于每微升4000个,则表明机体存在着免疫功能的降低;如果大于10000个,则提示体内有炎症感染,往往也会有发烧症状;因此,如果隔半年或1年做一次白细胞计数检查,并绘成一条曲线,你会发现,在你身体状态不好时,白细胞的数量也较低,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再看看白细胞「大家族」的两位成员——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比率偏高,说明是细菌感染,比例偏低,可能有些病毒感染;而淋巴细胞呢,比率偏高是病毒感染,偏低可能与造血功能或者营养有关。由于一般慢性炎症和慢性疾病部位,多伴有淋巴细胞聚集,所以淋巴细胞是慢性病的主要免疫细胞,如有偏低的话,尤其要多加关注。

免疫力还有一个信号,写在你的身份证里。

没错,年龄,免疫力最大的影响因素是年龄。以前我分享过,免疫力,天生爱走下坡路。如果不积极重视和维护的话,逆龄就是皇帝的新衣,面子上的逆龄不过是一时的光鲜,自欺欺人而已。

其实,不止老年人,每个年龄阶段都有不同的免疫危机。你知道最危险的群体是谁吗?你可能没有想到,就是被称为「中年担当」的中年人。免疫专家分析说,30岁以后,人体免疫功能开始走下坡路,本应好好休整,给免疫系统更多呵护,但是,现代社会中,人到中年,尤其是40岁以后,经济压力、精神压力如山而至,很多人仍然像年轻人一样「挥霍」健康,作息不规律、营养跟不上,这个阶段免疫系统最易出问题,因此也是一个癌症高发时期。

因此,如果你已经步入30+或40+的中年担当,在家庭和工作中独挡一面时,一定要让自己的免疫力也同步担当起来,不要给身体健康留下欠债缺口。同时,咱们65+的老爸老妈,他们的免疫力正在遭受来自年龄的天然挑战,而他们大部分还停留在「人是铁、饭是钢」传统落后的养生观念中,更值得我们花心思好好呵护。

免疫力的第三个信号,这个信号就藏在你的身体里。

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档北京卫视【养生堂】节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营养科洪忠新主任,现场分享了一个临床案例,52岁的王女士,脸上和身上长出了成片的扁平疣,她没有引起重视,以为只是小小的皮肤病,直到有一天,王女士出现莫名的低烧、伴随着手指的关节疼痛,便秘也十分严重,于是找洪主任进行治疗。主任看了她的血检报告,白细胞、血小板都很低,以及扁平疣等一系列症状,洪主任就诊断说,这是因为身体机能的三道防线被突破,需要高度警惕,如果再这样下去,很有可能会引发癌症等重大疾病。

除了扁平疣,身体会通过各种身体语言,善意提醒你,你需要关注自己的免疫力了,举几个典型状况。比如:精力不济、体能下降。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主任说:精力不好,是免疫系统不健全的一个标志。

再比如:扁桃体反复发炎,随时的咽喉肿痛,一直在纠结要不要切了扁桃体一了百了,过敏性鼻炎自己难受不说,更难堪,眼泪鼻涕喷嚏齐飞,医生说没有药能根治,只能缓解症状。 还有,肠道容易生病,同样是在外吃饭,有些人怎么吃都不会有事,有些人三天两头的腹泻。这些现象,其实都是免疫力在一次次与病毒、细菌作战中,打了败仗,挂出了战争白旗。

好,以上分享的三个免疫力求助信号,分别写在你的血常规报告、身份证,以及每一天的身体感受里。

那么,下一个问题来了,如果收到了这些信号,该怎么办呢?回到刚才洪主任分享的王女士的案例,王女士之所以出现这些情况,和她之前的饮食结构有很大的关系,不合理的饮食结构破坏了自身防护机能。于是,洪主任给她定制了一份非常详细的饮食计划,和营养干预的手段,一周以后王女士的常年便秘就正常了;再坚持一段时间后,扁平疣和关节疼痛的问题也缓解了;慢慢地,王女士的白细胞、血小板指标也都升高了;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案例又何其多,大部分朋友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就像王女士,20多年来,一直把扁平疣当做皮肤病来治疗,反反复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于是酿成大病,甚至危及生命。正如开篇说到的汽车故障,如果底盘发出异响,可能只是某颗螺丝钉松了而已,如果不先找出真正原因,一会换了发动机,一会去修离合器,汽车拆了一大半,结果越修毛病越多,越修也越修不好。

因此,曹雪涛院士说,提高免疫力是一个自然的、连续的、持久的,而非强制的、间歇的和权宜的过程,这个过程要贯穿一个人的一生。提高免疫力并非朝夕之功,你我都在路上,爱你们,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