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影视

【奇葩说 第六季】第十期辩题「父母该不该告诉孩子,童话都是假的?」你怎么看?

2019-11-30影视

童话都是假的吗?

小红帽被从狼肚子里救出来是假,被坏人哄骗是真;

白雪公主吃了毒苹果还能复活是假,轻信乡村老妇受害是真;

小美人鱼所在的海底宫殿是假,放下匕首获得救赎的爱情是真;

Elsa会用魔法是假,直面内心的声音和过去的错误是真……

父母该在这种存在巨大争议的问题上,明确地告诉孩子某个是非的立场吗?

有多少人一直都在被父母告诉这、告诉那?

有多少人认为自己的父母曾经告诉自己的就是对的?

又有多少人认为即使父母说得对,但若非亲自体验,也不会相信、不会放弃?

即便是虚构的民间文学,也有其重要的价值。

今天我们知道,盘古开天辟地、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的故事是假,但它们却反映了当时民众朴素的世界观和哲学观;

今天我们知道,【荷马史诗】、【尼伯龙根之歌】和希腊神话的故事是假,但流传下来的英雄气概鼓舞了代代人民;

今天我们知道,【三国演义】不如【三国志】接近史实,【聊斋志异】记载了太多神鬼故事,【平妖记】则几乎是架空故事,但它们却迎合了大众对第二现实的幻想,并且成为众多民间文化艺术的源泉。

实际上,童话的叙事模式符合儿童幼年期的二元世界观,能帮助孩子建立起朴素的道德感和价值观。

我不会因为孩子未来会历经磨难,就在3岁以前对他进行刻意的苦难教育,因为0~3岁期间父母所给予孩子的安全感就像他们内心深处的一罐金子,未来即使他们走投无路,也能藉由这罐能随身携带的财富再度获得勇气;

我不会因为孩子未来要直面人性,就在6岁以前向他们灌输黑暗的世界观,因为我希望他能历经挫折,仍然热爱生活,仍然愿意相信美好,仍然热泪盈眶。

并且,如果你认为童话二元论是可笑的,那么小心,你可能正在陷入关于二元论的二元论。

我们所喜爱的事物,投射了我们内心的想法。

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理论之一,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人对事物的阐释、信念和决定,取决于曾经的经历;对孩童而言,这还取决于他们的年龄和身心发展阶段。

现在看来可笑,但青春期我所看的书籍,却在我精神极度起伏之际给过我莫大的慰藉;

现在看来假大空,但初入职场时所看的成功学,却给了我再度努力的激励;

我曾爱过的架空世界,直到如今,也依然为我所热爱——金庸老爷子创造的武侠世界、【冰与火之歌】、【复仇者联盟】等等。

如果你一边沉迷于网络的修仙玄幻、科幻奇幻、武侠冒险,却一边批评孩子看的童话 都是假的 ,同时让孩子不要相信——我想,这种行为多少是有些「双标」的,并且缺乏了对孩子的同理心和共情。

是的,关于童话的「危险性」,我们需要提醒孩子。

当童话和现实发生冲突时,孩子一旦开始思考,也许能让他们更好地形成批判性思维。

观影结束后,我听见5岁的小萌对3岁的小乖说:

「Elsa能冲向海浪,是因为她有魔法,我们只可以假装冲向海浪,记住了啊!」

时至今日,我们所讲的「童话」已经不再是牢不可摧的单一概念。

如果说20年前的「童话」还充斥着诸如「公主嫁给王子,从此他们永远幸福地生活下去」的陈腐观念,那么今天由迪士尼、皮克斯、梦工厂所创造的「童话」早已开始挣脱思维桎梏,给予孩子们更多想象的可能。

比如,Elsa不需要王子,她只需要自己的战袍和战马,当然还有与生俱来的魔力。

比如,胡迪警官将警徽交给继任者,从「职责」的身份中挣脱,去追求个人的幸福。

比如,【头脑特工队】同时向孩子和父母科普了情绪,即使是消极情绪也有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先接纳自己的情绪,而不是逃避。

今天这些与时俱进的童话故事,甚至能让孩子们摆脱性别偏见(例如我家小萌,男,希望成为Elsa,拥有和她一样的魔力)——观影结束后,他一直跟我说想有一件Elsa同款的战袍,就像他曾经拥有过的雷神、蜘蛛侠战袍一样;而一旁的小乖,也说自己想变成火灵蝾螈。

于是,我给他们一人做了一件。

当他们长大后,也许会觉得自己的行为幼稚而可笑,但他们也许会记得我手中线密密缝时,是对他们的爱。

就像【美丽人生】中的孩子,当他重新发现了自己童年的真相,才更加珍惜哪些阴云笼罩的日子里,父母为他精心编织出的「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