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影视

编剧创作兴奋度丧失,如何帮助她/他保持一颗赛艇?

2023-01-31影视

作者:蛋蛋老师 版权所有:点鲸工作室

当一个一直紧闭双唇、若有所思、总是对你的意见保持审慎态度的编剧突然说出「行,可以啊,按你说的改呗」这种话,或者深吸一口气又快速吐出,吹动唇部发出像唐老鸭的奇特声音,又或是无力地向你摊手表示真的写不下去的时候,他/她可能遭遇到了编剧创作中最大的敌人之一—— 「兴奋度丧失」

在第一次跟编剧聊戏的时候,我们通常能明确地发现这种「兴奋」。提到某个创意,编剧双眼闪出饿狼一般地光辉,说个不停,语速加快,扯上好几个例子来佐证。你能感觉到如果有人此时丢出一支笔,编剧接住后挥毫落纸俨然就是一部获奖作品。这种对即将要写的东西动力十足、充满期待的兴奋状态无比美妙,无论对于编剧自己还是作品都十分有益,正是这种状态激发出编剧的战斗模式,让无限创意成为可能,扫清路途上的迷雾与陷阱,最终抵达那个最棒的故事。

然而这种兴奋状态很容易失去,特别是在一个长征般的剧本打磨过程中。一旦写起剧本来,大家讨论更多的是技巧、方法层面的东西,越聊越细。编剧的状态和积极性通常被归结到编剧自身的情绪、经验、性格与能力上,一旦出现问题,我们只寄希望于编剧自己去调整。而其实保持编剧的兴奋单靠编剧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剧本项目的管理人(通常是剧本统筹、策划或制片)与编剧的通力合作。

在这种兴奋点丧失的时刻敲开编剧们的脑壳,看看他们到底在想些什么,也许可以帮我们对症下药,找到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症状一 沟通的迷雾

「他们根本不理解我在想什么,我怀疑他们到底有没有看完我写的东西,这些‘按我的思路’讲出来的点子根本没有一点儿顺着我的意思啊……」

我把这叫做编剧和项目管理人们陷入了 「沟通的迷雾」。 我们看不见彼此,都陶醉在自己对故事的想象中,好像有无限的可能,而在拉回到地面时才发现之前想的根本不是一回事。如果你做过编剧,会明白这种感觉——制片、策划说出一个让你一头雾水的方案而且真诚地问你这不就是你想要的吗,整个人就好像从美好的云端重重摔回地面,之前的兴奋荡然无存。

沟通是需要同调的,迅速建立同一个频道,增进理解依赖于很多因素,比如编剧的表达能力、团队对这一类型的把握度、有无对标作品体系等等。而最重要的指导原则是 确认在完全理解了编剧创意方向的基础上再进行添砖加瓦。

Tip1: 讨论和想象中的故事气质类似的影片或剧,一定要聊透聊细,为什么觉得它类似,具体是故事的哪些层面可以借鉴,而哪些地方又不太适合需要改变的。
Tip2: 按自己的理解复述一下编剧的故事思路,让编剧来听听跟他/她想的是否一致,一旦落实到语言,我们很有可能发现意想不到的差别。

症状二 修改拉锯战

「又来......已经改过第十六稿啦,所有的意见能不能一次到位?这样不断打地鼠的日子还有个头吗?」


还有什么比「 修改拉锯战 」更折磨肉体,摧残心神的呢?虽然没人想改那么多遍,但是渐渐的提notes和跟着notes改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说者已无心,改者亦无意。修改当然是为了剧本更好,很必要,但修改要用在刀刃上,质量比次数重要。 想一点就让编剧改一点,散乱缺乏体系或者改过细枝末节又去动整体结构,这样的错误会慢慢磨掉编剧的意志和兴奋,修改后的戏质量也难以保证。

Tip1: 点鲸 内部的产品监督体系中,我们对修改的次数有预期和控制,一稿和二稿的两次大修改需要搜集整理全面的notes,编剧系统消化反馈后再动笔改。

Tip2: 每次修改要明确修改的目标,修改的要点进行讨论合并出具体方案,有条件的情况下让编剧进行修改方案的「答辩」也会让修改更加事半功倍。
Tip3: 修改要逐层深入,梗概定逻辑、大纲定框架、剧本定细节,尽量避免返工。

症状三 过度表达

「好吧,既然你那么坚持你的诸多‘建议’,一直绕着弯扯回去,觉得比我想的要好,我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按你说的做吧,我就是一个剧本翻译工具吧~88~~」

一个负责任的项目管理人经常出现一种「 过度表达 」的情况。虽然这种表达大多是出自善意的建议,希望能够给编剧提供更多材料,但却因为说得太多、态度太硬,而让编剧觉得这是一个强加在他/她身上的包袱。

消化大量信息,从中迅速提炼出有效信息的能力是编剧之路上的必修课程,但很多年轻编剧在这方面其实是不太擅长。大量未经审慎思考的建议对于编剧来说可能十分鸡肋,他/她会需要去整理辩驳、来说服你这个建议并不如之前的办法好。对此,作为项目管理人也应该 抱持着轻松开放的心态,与编剧一起化解这种「防御机制」对情绪和合作关系的冲击。

Tips1: 建议项目管理人在与编剧合作之前建立更多的了解,知道编剧的脾性、工作习惯、思维特点,再因人制宜地给出意见。
Tips2: 坚持让编剧自己想出解决方案优于引导性的提示让编剧想出解决方案,而两者都大大优于自己想出方案去替代编剧的方案。

症状四 冷漠观众

「反应这么平淡呐……果然还是不够好吧?也许这个故事一开始就不应该这么想吧,一开始的方向就不对!可是已经写了这么多,真是感觉身体被掏空了 。」

编剧的自我怀疑常常出现在这种「 冷漠观众 」面前。当剧本创作停滞不前的时候,项目管理人和编剧一样也在消耗热情,可能会越来越关注出现的问题而对创意本身的high点感到麻木。但这时候要记得观众是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的,我们始终要保持新鲜的眼光来认识和评价,始终以观众的标准来确定总体评价的优先级。

Tips1: 如果你觉得这是一个有趣的创意,请不要吝惜你的点赞和鼓掌,特别是越到创作后期,跳出细节的整体性肯定会给编剧注入一针强心剂。
Tips2: 如果你确实不确定现在的故事是否还能吸引观众,可以停下脚步,做一点test reading,给一些非行业内的普通电影观众讲讲这个故事,听听他们给出的直接反馈。这时候他们说出的「有意思」、「好想去看」能够帮助整个创作团队打气充能。

总之,时刻抱持对「兴奋度丧失」的警惕是创作过程中非常必要。

另外,以上主要从项目管理人的角度提出了如何帮助编剧重建兴奋的一些方法,而编剧自身其实也有很多功课可做。努力调整自己,把这种时刻当作写作的障碍来攻克,而不要被这种挫败感束缚。

当然到了这种时候,大家放下写剧本和写notes的笔坐下来搓一顿烧烤什么的,抛开一切畅想下在宇宙中心买房的大目标,再回想一下最初写这个故事的兴奋点,总结成几个关键词,stick to it,通往故事花园的小径就会向你敞开~~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