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影视

为什么这张照片可以做为人像摄影的教材?

2015-12-07影视

谢邀,私以为这张相片并不能成为人像教材,而应该成为「肖像」教材,因为仅从技术面分析,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但这的确是一张好照片,而且我第一眼看见时,我也觉得这是我见过的姜大导最特别的照片。

我们平常看到的姜文,是这样的



或者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霸气、嚣张、不可一世,这是我们认识的,在聚光灯前的姜文,或者是姜文的「荧幕形象」

但真正的姜文,他也是一个人,有血有肉,也会发愁,也会苦恼,但你未必得见,或者他也不会以这个面目示人。

所以这张片子的难度在于,他发掘了大导演另外一面,像一个小老头一样,眼神里充满了疲惫,没有了霸气,隔着屏幕,你似乎感受到他的哆嗦。

要和他多好的朋友,才能这么走近他的内心,将这个银幕硬汉软弱疲惫的内心翻开。而且还允许发表了。

一般的摄影师,他们都想拍出自己心目中的姜文,而不是另一面的姜文。

这张正是我老师一直教导我的「肖像」拍法,除了用光构图,好的肖像最难的是发掘拍摄对象的内心世界,让他反应在脸上,成为真正能代表这个人物真实情感、内心世界的照片。

说得很玄乎,但我可以给一个关键词您搜搜「雅顾」,这是世界闻名的一流肖像拍摄工作室,也是我的学习目标。

我老师教育我,拍一个人的人像照片你随便拍,但一个人的肖像不要一开机就动手,多和他沟通你才能走进他的世界,才能引导他真情流露,浮现于面。

因为,肖像是很严肃的事,无论承不承认,人生最后一程的那张黑白照,不可能是在时尚杂志封面挠首弄姿的那一张。功名利禄、那一刻全部化为乌有,只有那张有血有肉、有笑有泪的肖像,代表曾在这个世界的真实的他。

人,总有一天会彩色变黑白的。

ps:我没拍过姜大导演,但我的另一位大前辈,广州骏豪广告的摄影总监麦志勤在03年拍过。他最近发了这篇文章,我转载一下。大家可以感受姜导工作时是怎样的,也就知道题主那张图片是多么的不容易。声明,以上我的回答,随便拿没问题,以下皆为麦先生原创,转载注明出处。


我的摄影: 碎片点滴

03年4月初,非典高峰于北京。

因为来自毒发重灾区,三天的拍摄全程自觉戴上口罩。在广州,巿面反而挺平和,也是到了帝都,发现周遭情绪紧绷,满街都蒙着口罩,眼神警惕着防范北上疑似传染源。

租下"捷诚"摄影棚,奔走道具服装,联系工作人员。

终于大导演到了: 你是广州的? 心明我是病毒。筹备时,送道具的师傅着实吓我一跳,二个戴着猪嘴防毒头罩,步法轻快的放下大沙发: 仟八连运费二仟,我看着发黄破旧的,本应全新的白色沙发,刚声出: 师傅,有点贵,货也旧。立回: 嘿⋯,不要抬走,钱也不要拉。惊慌失措追上二千塞进师傅兜里,擦擦心汗。

拍摄也很顺利,大导演特合作。经纪人跟我说了,尽管折腾,有高人叮嘱过他这十天绝不能发火,换着以前⋯⋯。立马明白。跳,做鬼脸,扮可愛。

客户满意了。只见场地内不定期的,全副武装工作人员全景消毒。

尝试书写,欢迎转发,注明出处。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