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影视

电影【第二十条】中,让韩明心态发生改变的是什么?

2024-02-06影视

明面上,影片中,让韩明心态发生改变的,应该有三件事

1、张贵生的死

「我想要一个说法。」

张贵生是一名公交车司机。一次行车时,他看到流氓在车上性骚扰女孩,见义勇为出手阻拦,打伤了流氓,结果被判成了故意伤害,入狱三年。

出狱后,女儿为他写了多份上访材料,敦促他多次上访以还自己一个清白,也让家人不再受人歧视和欺负。却在最后一次上访的路上,出了车祸丢了性命。

当韩明听着张贵生女儿的哭诉,接过那份沾着血迹的承诺「不再上访」的承诺书,第一次动摇了。

他难过也困惑:一纸判决,在原本的他看来,只是一条条冰冷的法律条文。一个早该翻篇的陈年旧事。可对于当事人家庭来说,却是一个难以跨越的鸿沟。

2、儿子的拷问

「我错了吗?」

韩雨辰是检察官韩明的儿子。他在学校看见同学被霸凌,挺身而出保护同学,跟霸凌者,学校教导处主任的儿子张科,发生了肢体冲突,张科爸爸报了警。

如果立案就会影响孩子的继续求学,韩明夫妻想私了让韩雨辰道歉。可韩雨辰认为自己是见义勇为,坚决不向霸凌者道歉。后来,还被张科报复指使小混混围殴他。妈妈也因为这事误伤了张科爸爸,被行政拘留。

  • 同学被霸凌,自己见义勇为却反要向霸凌者道歉?
  • 被打了不能还手,还手就是互殴?
  • 「难道是法律错了?」

    「法律没错。」

    「那是谁的错?」

    面对儿子的疑惑,韩明的内心有了第二次动摇。或许他切身体会到了张贵生为何要坚持上访。因为法律条文的背后,影响的是一个人做人的原则,一个人的价值观,一个社会的风向。

    3、吕玲玲的坚持

    「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

    吕玲玲是一个理想主义的角色。

    她认为王永强是正当防卫才刺伤了村霸刘文经。

    为了帮助郝秀萍一家,她怼同事,顶撞上司,勇斗村霸,甚至不惜挑战以往的司法惯例,毅然要求持续调查,即便因此被停职。

    她从始至终坚定站在郝秀萍这边,她的行为显得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

    正是有她的坚持,才让故事不断推进。

    而韩明作为她的前男友,又与她共事办案。她的言行对于韩明来说,就像一面镜子,不断地让韩明审视自己,从大学时代的「维护正义」到中年的「八面玲珑」。他的内心也在不停地对比和争斗。

    直到郝秀萍跳楼之后,面对被撤职的吕玲玲的质问,现实那个「明哲保身」的韩明受到了强烈的冲击,骨子里那个不惧强权坚守正义的韩明复活了。

    这才有了他在片尾听证会上「震耳发聩」的激情演讲,才有了人们期待的合理结局。

    但,实际上,进一步深挖的话,能让韩明的心态转变,在最后听证会上公开逆杵单位及上级领导意见,做出「阵前起义」的壮举,应该至少有三个「底气」支撑着他——

    1.舆论风向

    郝秀萍的跳楼,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

    刘文经一伙人的恶霸行径,郝秀萍母女作为弱视群体的悲惨遭遇,

    都被媒体一一曝光,公众一边倒地支持王永强无罪,关键证人大勇愿意作证,很多村民也纷纷举报村霸刘文经。

    现实中,可以参考昆山龙哥案、唐山烧烤店打人案、于欢刺死辱母者案的全国舆论。

    此时,王永强案成了大案,最高检派了指导组入驻。

    2.最高检指导

    影片中,王永强案在舆论的压力下,成了全国人民关注的大案,最高检派了赵厅下来。在结尾,韩明发言之后,赵厅带头起身给他鼓掌的镜头就很耐人寻味。

    而这一情节的设计也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例可循的:近年的司法实践中,最高检不遗余力地对地方检察机关办案进行督导,从昆山龙哥反杀案、福州赵宇案等真实案例中就可看出。

    3.家人支持

    韩明考虑好了这样做需要付出的代价,并取得了全家人的支持。

    影片中,韩明跟儿子、妻子在家中有段对话:大不了孩子不读重点高中了,自己不转正,一家人回小县城工作生活算了。

    也就是说,前面三个是在他内部思想上做功夫,而后面三个则是强大的外部力量的支持。最终,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促成了他行为上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