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影视

要拍孙权的电影,电视剧应该怎么拍?

2019-11-04影视

【孙权传】

又名: 【大皇帝孙仲谋之军阀联盟】

欧美剧版

第一季:【颠沛流离】

出场主要人物:孙策 孙权 朱然 周泰 谢夫人 吴夫人 张昭 周瑜 朱治

故事主线:整个故事从孙坚去世时开始,开幕把孙坚跨江击刘表的伏击战写出来,然后程黄等人拼死抢出孙坚尸体。孙策将母弟迁到广陵,由张纮照看。写孙权的早熟,善养士人有气度。后来迁到曲阿时,写出刘繇因为孙策的原因想要加害孙权等人,多亏朱治的保护幸免于难。

第一季前几集可写朱治像父亲一样对孙权的照顾,还有孙权和朱治嗣子朱然的友谊。一直到建安元年,朱治将孙权举为孝廉,孙权开始在哥哥的新政权里任职。

为了戏剧冲突,这段时间的副线可以是小霸王吞并江东的故事。要塑造出孙策和周瑜的人物形象(把这段时间的主要故事安排给他俩)。尤其是把小霸王谈笑风生举重若轻的英姿描绘出来,成为第一季的大热门人物。

第八集左右写全季的高潮宣城之战。孙权的几百人被山越围攻,写出宏大的场面,写周泰的忠勇。

第九集左右写孙策割据成功后给汉廷上贡和一系列冲突,引出许昌的曹操,写出孙策「阴欲袭许」。然后就是刺杀事件,孙策早逝。

第十集写孙策托孤+孙权在张昭周瑜拥立下夺取政权,出兵皖城平定李术。季末写周瑜推荐鲁肃,东吴版隆中对,全季完。

第二季:【虎踞江东】

出场主要人物:孙权 鲁肃 朱然 周瑜 甘宁 黄祖 刘备 诸葛亮 曹操

故事主线:从建安五年开始,主线是孙权三伐黄祖,到建安十三年诸葛亮使吴为止。

感情戏加入孙权因母之命抛弃发妻谢氏迎娶徐夫人,重用朱然讨伐山越。

战争戏可以适当描绘,尤其是新加盟的甘宁好好塑造。庙堂上的斗争主要是孙权对政权本土化的努力,可以像【军师联盟】那样虚构两个集团的斗争(淮泗将领和江东士族),虽然十分无聊。

第七集开始本季进入高潮,写江夏之战孙权的高光时刻(热血),写初出茅庐的吕蒙。

然后就是曹操南下荆襄刘表病死,刘备逃窜,引出刘备集团。写鲁肃主动请缨出访刘备,将他和诸葛亮的友谊刻画出来(探讨天下大势)。随后诸葛亮出使东吴准备建立联盟,本季完。

第三季:【大江烽烟】

出场人物:孙权 张昭 周瑜 鲁肃 刘备 诸葛亮 曹操 北方诸将 刘备诸将

故事主线:主降派主战派的冲突,孙权拔剑断案。委任周瑜鲁肃,谋划战争。欣赏诸葛,雄图伟业。赤壁之战结束后,紧接着写南郡之战,和刘备方面的交易。周瑜和曹仁的名将对决,最后拿下城池后,周瑜却受伤。本季完。

第四季 【坐断东南】

出场人物:孙权 吴夫人 孙仁(尚香) 刘备 赵云 诸葛亮 周瑜 鲁肃 吕蒙 曹操 张辽 士燮等

故事情节:本季开篇以孙权劝学吕蒙开始,将吕蒙这一形象进行丰满。随后针对刘备「求都督荆州」的请求,周瑜鲁肃二人的路线矛盾浮现出。随后写刘备入吴招亲,写两个英雄的除此见面。此处可以在三国演义的基础上描写生动,借刘备的视角将东吴庙堂进行全景式展开。特别是加上孙刘经典的对话。要表现出孙权对刘备的敬畏和吴夫人对刘备的喜爱。

随后写周瑜之死。尽量不要向阴谋论的方向靠拢,但可以暗示孙权对周瑜影响力扩大的担心,其他的事情交给观众去猜。

随后写第一次濡须之战。曹操南伐与孙权对峙,是本季的高潮。侧重描写贺齐、甘宁等人,写孙权「草船借箭」「检阅」曹操军阵,写「生子当如孙仲谋」,「足下不死,孤不得安」

随后写吕范平交州。这里表现的是孙权作为割据之主的远谋,开发南方的贡献。

庙堂上,鲁肃的路线越来越为孙权所忌惮,特别是在刘备入蜀之后。于是孙权坐镇陆口,让吕范朱治鲁肃三人自陆口西进,与关羽对峙。孙刘联盟几乎破裂,战争一触即发。描写病中鲁肃与关羽单刀赴会,二人惺惺相惜。由于曹操平张鲁,刘备不得已宣布妥协。湘水之盟立。

回师之后,孙权感慨自己赤壁之后未能拓土,心中非常郁闷。不顾反对,统兵十万准备亲征合肥。

本季完

第五季:【纵横捭阖】

主要人物:孙权 鲁肃 吕蒙 陆逊 关羽 张昭 朱然 步练师 张辽

第一集写孙权大军进攻合肥,被张辽杀得大败。张文远威震逍遥津,孙权悲愤不已。

回建业后,孙权进取天下的野心受到严重打击,他开始反思,决定采取更保守的策略。张昭等人劝他,他只是每日与步夫人淫乐。

鲁肃病逝,作为东汉末年重要的棋手,鲁肃的死令孙权十分悲痛。但吕蒙接替了鲁肃后孙权就彻底否定了他的路线了。

本季的节奏会非常紧凑,有三场非常重要的战争场面:逍遥津之战、第二次濡须之战、白衣渡江

人物性格方面要体现出孙权因为北伐的失败和曹操的军事压力开始谋求和北方关系的缓和,性格中贪婪的一面被激发出来。

第二次濡须之战是周泰的高光时刻,东吴方面也有董袭陈武等忠义死节之人,要着重刻画。庙堂斗争加入更多的三方博弈,特别要体现出濡须战后曹魏方面对吴的斗争策略转为政治诱降,为下一步孙权的联魏做铺垫。

紧接着白衣渡江也是重点刻画的大戏。二爷的前线战役不要扔,糜芳的点也可以着力刻画(参照吴三桂)。

个人认为白衣渡江要体现出关羽的悲壮(英雄末路),吕蒙个人的高素质。要把东吴夺取荆州的事情塑造成悲剧,赚取观众泪水,而不要像新三国那样简简单单把关羽塑造成逼王,降低了这一事件的复杂性。

季末,孙权临沮斩关公,陆口祭鲁肃。独自说出自己的心声,不乏自己最终得到荆州的得意。

但他真的胜利了吗?

本季完。

第六季:【柳暗花明】

人物:孙权 曹操 刘备 诸葛瑾 诸葛亮 陆逊 曹丕 曹真 曹仁 曹休 朱桓 吕范 孙登 步夫人

故事主线:本季仍然是充满高潮的一季,而且涉及到很多人物的谢幕。

孙权将关羽函首送往许昌,并劝进曹操,发生了名场面。一代奸雄曹操病逝(因为本剧在赤壁、濡须之战等片段中对曹操有很多正面描写,所以他死亡的片段也可以描述一下)。

吕蒙病逝,孙权非常悲痛,他失去了最得力的支持者吴下阿蒙。吕蒙临死前推荐陆逊,希望孙权继续坚持抵抗刘备的国策。

曹丕登基后,孙权派赵咨出使曹魏,上表请降。

随后的几集就是夷陵之战。可以拍东吴方面上下齐心的战争准备,陆逊临危受命抵抗大boss刘备,这个套路比较熟悉。这一战也是刻画陆逊的好机会,他会成为未来几季的主角。

火烧连营之后,接下来以朱桓、吕范为主角,描写魏吴战争。这时要塑造一种灭顶之灾的氛围(曹魏三十万大军出寿春、江陵、濡须,全线进攻)。这时可以把孙权塑造成一个大无畏领袖的形象,他最终付出了极大代价抵抗住了曹魏的入侵,真正巩固了江东基业。这几集加入一些很棒的军事斗争元素,让双方将军都非常出彩。

随后作为一个实用主义者立即与刘备求和,刘备死后邓芝使吴。

刘备死后,孙权自认为苟到了出头之日。开始意气风发起来,对儿子孙登宠爱有加,也开始寻求治国良策。

本季后半段,写孙权开始重用陆逊,这段时间可以以陆逊为视角,写陆逊整军屯田,收编山越。孙权每次与刘禅、诸葛亮的书信,先征求陆逊意见;给蜀的文书,也先给陆逊看,有不对的,就让陆逊修改后直接发出。

石亭之战可写可不写,因为本季已经有夷陵之战了,曹丕伐吴的战争更像闹剧,带过即可。

到季末孙权称帝之时,故事的转向也应回到东吴国内。东吴内廷的庙堂博弈要渐次体现,埋下伏笔。也需要引入东吴政权的更多人物。先前我们引入了朱治朱然、张昭等人,我们此处可以将顾雍家族和全琮家族引入。作为孙权统治的根基和核心,我认为核心塑造的江东士族人物应该是张昭、顾雍、诸葛瑾、步骘四人(外加耀眼的陆逊)。他们丰满的形象会让故事更加出彩。

季末,孙权称帝建国,与蜀汉互相承认,改元黄龙。

本季完

第七季:【何去何从】

人物: 孙权 孙登 陆逊 张昭 诸葛恪 诸葛瑾 步骘 顾雍 徐盛 公孙渊 卫温 满宠 曹叡 步练师

故事主线:从孙权称帝(228)开始,到241年太子孙登去世为止。吴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问题,对孙权本人而言,这段时间也是他迷茫无措的一段时间,一方面不甘心偏安江左的他迟迟无法打开局面,久而久之自己也和豪族集团沆瀣一气了。为了让自己在江东更好的生存,他屡屡北征合肥,在江淮与曹魏拉锯互有胜负;另一方面,派使者赴辽东连接公孙渊,派卫温诸葛直出海开辟台湾(夷州)也是这一时期他扩张图存的大行动。最后他疼爱的太子孙登去世,则是他晚年疯狂的转折点。

庙堂上,描写孙权和张昭的矛盾冲突。包括黄龙元年孙权对张昭的当庭羞辱,和后来的一系列冲突。细致描写孙权一生之师张昭去世,对孙权的影响。

孙权本人性格的凉薄冷漠,正是从此被放大了吧。先前几季我们知道步夫人和太子孙登是他一生中最珍视的两个人,而步夫人在238年去世,他追封其为皇后。241年,受孙权喜爱,由陆逊辅佐的宣太子孙登去世,对孙权的打击更是灾难性的。从此之后,他那呵呵的晚年正式到来。

对外方面,讲述这样几件大事即可:

1.卫温诸葛直开台。站在将领的视角,写中原文化第一次与南岛原住民接触,很有统战意义,孙权把两人咔嚓了更有悲剧英雄的色彩。

2.234年与诸葛联合北伐。虽然没看到曹叡就在合肥城下跑了,但是作为北伐的一部分可以写。

3.孙权见费祎。两个人机智的对话可以起到交代时局的作用。

4.在辽东,孙权那并不纯洁的心情遭到了公孙渊的无情摧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