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影视

如何评价马东?

2016-02-17影视

前不久,乐夏第二季的拟邀名单在官博上公布了,从短短三个字「夏天见」中已然窥见来年的一场盛筵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

【乐队的夏天】第二季拟邀名单

套用马东在【挑战主持人】里的一句经典台词:你可能不服,也可能不屑,但是你不得不承认,【乐队的夏天】是今年一档爆款节目。

摇滚乐队的出圈在这一档节目之后有目共睹。

除了参与节目的乐队演出经费水涨船高,各大音乐播放器上摇滚乐歌曲也奇迹般地登到了榜首,朋友圈里新裤子和刺猬的歌也在午夜被频频转发,广场大妈的舞曲里也悄然加入了【再见杰克】。

在中国,乐队类的节目尝试过太多次,可惜结果要么无疾而终,要么变成一场闹剧,然而马东却成功地将摇滚乐带入了更多人的视线。

好玩的是,这个人身上却一直贴满了与摇滚乐格格不入的标签:「圆滑」、「世故」,甚至「犬儒」。

他看起来人情通达、八面玲珑,却又操手着最先锋、叛逆的节目,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男人?

马东出生于相声之家,父亲是相声泰斗马季。父亲巨大的光环,却让童年的马东并不自在。

幼时马东与父亲马季

在节目中,马东也曾半真半假开玩笑说:别的小孩是被打,他是被带到角落里,被按着头,让他说一段相声。

顶着「马季儿子」的头衔生活到了18岁,他放弃了国内起点更高的生活,离开北京,揣着3万块钱,去了悉尼留学。

他形容,从大陆留学到澳洲的他就像一个进了城的农民工。

马东与父亲马季

在悉尼留学8年,马东什么工都打过,甚至加工过袋鼠睾丸皮子。

然而好不容易取得永久居民权以后,由于贫穷造成的「悉尼很美,但跟我没关系」的社会边缘感,却让他再一次回到了中国,开始攻读北京电影学校的电视专业。

毕业后,他开了一家莫名的广告公司,然后莫名关门了以后,他第二次离开北京,进入了湖南卫视。

这一次,他终于做出了一档当时最前沿的访谈节目【有话好说】,这是一档充满热血与新闻理念的节目,做出了许多引起轰动的题材。

马东的同事回忆,他们甚至把节目做到了皇城根下,完全忘记了自己只是一个地方台。而现在常常自嘲「 人怂志短 」的马东,当年也可以为了节目内容,和领导争得面红耳赤。

【有话好说】节目组

最终,【有话好说】因为做了同性恋题材,而被叫停。

一个所有同事都无法忘记的场景:现在这样一个插科打诨、精通世故的马东,在听到节目停了以后,当着所有人的面,失声痛哭。

直到今天,他依旧清楚地记得,这档周播的节目,他做了一年半,一共83期。

【有话好说】被叫停,给马东的打击和教训应该是巨大的。

风驰电掣的年轻人以为可以一往无前,直至撞上了无可更改的铜墙铁壁,然后蓦地长大。

有的人选择愤怒,在规则外破坏规则;而有的人选择沉默,在规则内拓宽规则。

马东俨然是后者。

至此,他离开了湖南卫视,机缘巧合之下,他又回到了北京,进入央视主持并制作【挑战主持人】与【文化访谈录】

他越做越好,甚至担任过两届春晚语言类节目的总导演。

就这样一直做到2012年,已经到达了很多人心中职业巅峰的马东却「感觉自己在中央台已经做不了什么了。」

2012年12月,马东选择再次离开。

他接受了爱奇艺CEO 龚宇的邀请,担任爱奇艺的首席内容官,进入了他完全陌生的互联网领域。

马东说,他来这里就是为了那些他不懂的东西。

然后,【奇葩说】横空出世!

在【奇葩说】播出之前,没有人记得上一个辩论赛(这种印象中「严肃又无聊」的节目类型)风靡中国是什么年代的事情。

但是,马东和他的团队却做到了。

这档节目不仅仅让大家看见了那么多能说会道的人,见识到了语言的魅力。

更重要的是: 那些被所谓「精英知识分子」所批评的幼稚辩题,却让前所未有多的普通民众参与了思辨,拓宽了看问题的视野。

同时,民众也更直观地接触到了一些以前从未接触过的「奇葩」群体,让更多的人去包容不同的存在。

就在一切看起来都顺风顺水的时候,马东却再一次栽倒在了自己的「意难平」上。

第二季【奇葩说】「该不该向父母出柜」那期节目又被砍掉了。

这是个危险的话题,但是马东还是选择去触碰,去当先行者,去摸索规则的边缘。因为他知道: 每一次热议的产生必然伴随人们认知度的提升,而这便是规则松动的条件。

他就是要这样一点点,在规则内拓宽规则。

不过,马东在爱奇艺做出了如此令众人瞩目的成绩以后,他却又一次感觉到了局限,因为「 管理上花的精力太多了,而专注于内容的时间少了 」。

于是他在无数质疑声中转身,自己创业,成立了米未。

他在创业演讲中说道「 不牛逼,毋宁死!

在他眼里, 「创业」就是这个年代的「革命」,人人想干,但却不是人人能干的事情。

因为想创业,你需要三种元素:「 身边有人,兜里有钱,脑子里有主张。

对于马东而言,随着这些年的积累,身边早已人才济济,钱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而这个主张,却让他想了很久。

有人问马东:「【奇葩说】除了娱乐之外想跟别人分享什么?」

马东回答:「我们没想,我们觉得, 娱乐就是本质 。」

但是他又说道:「 我们想要好玩,我们想要它有趣,而且我们相信,我们能做到好玩和有趣,我们就能让它不只有趣 。」

米未除了继续做王牌节目【奇葩说】,还推出了【饭局的诱惑】等热门节目。

2019年,米未联合爱奇艺推出了一档必将记入中国摇滚史的综艺节目【乐队的夏天】。

然而这档节目诞生的动机,并不是什么为了中国摇滚崛起的宏大愿景,只是一个小到让你有点讶异的偶然。

米未的联合创始人牟頔在面试一个「小朋友」时,对方表示:周末不能加班,每年要给自己一个月的年休假去做乐队。

虽然最后没有聘请他,但是米未却由此看到了身边不被主流察觉的另一类人,这就是【乐队的夏天】诞生的一个偶然的动机。

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像崔健这样的摇滚老炮都没能把乐队节目做起来,马东这样一个花里胡哨的「外行」却成功了。

其实上面所说的那个偶然的动机很重要。

与韩国更偏技术的【超级乐队】不同,马东在采访中也表示: 相比起「乐」来,他更想做的是「队」,也就是乐队里的「人」。

节目也诚如他的期待,引爆社交热点的,果然都是情怀在刷屏。

在看似极致化的娱乐中,马东的人文主义关怀却从没有丢下。这就是他以及他的团队能做好一档乐队类节目的根本原因。

可以说,这是马东作为一名专业电视人的直觉,也可以说是他以及主创团队赋予节目的独特人文内核。

在【乐队的夏天】里,马东充当音痴,专问傻问题,频频被选手怼,因为导演组需要他充当一个小白的角色。

所以他用最真实的状态进入,在黑撒演唱时触动落泪,「举起小胖手行着生疏的金属礼」,满嘴时下最流行的网络语。

他嬉笑怒骂,不遗余力地吹捧广告商,开起车来也不像是一个50多岁的胖子,如果不去回顾他的履历,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综艺咖。

有人说他不懂摇滚,马东却说「 我认为所有已知的和存在的东西,都应该重新提出质疑和问号,这东西叫摇滚精神吧?或者是摇滚精神的一种。

但是,马东似乎很抗拒一切的高帽子。

在记者问出「乐队文化」这几个字时,他赶紧拒绝:「 我觉得我们别轻易说文化这个词,至少在我的文化观里,它不是一个愿望,也不是一个过程,它是最后沉淀下来的一个结果。现在被称为文化的东西,当年都是娱乐产品。娱乐是人的本能,是人的心理接受成本最低的事情。

马东还说:当年的梅兰芳和程砚秋,就是现在的刘德华和周杰伦,本质上都是娱乐。

从左到右依次为:梅兰芳、程砚秋、刘德华、周杰伦

但也正是他对娱乐如此坦率的推崇,引起了很多人的攻击。

【恶毒梁欢秀】中,梁欢批评他作为文化精英放弃了对自己上限的探索,给他冠上「犬儒主义」的帽子,认为他消解了意义、质疑了积极。

然而我认为,评价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看他说了什么,而是看他做了什么。而评价一个节目好坏的标准在它给人的欢愉度。

所以,无论马东拥有什么样的文化观,他能在50岁的年纪,始终能更换最新鲜的血液,带领最年轻的团队,做成了头部内容,交出了远超市面水准的节目。

这个意义便是积极的。

其实,无论是最初的【有话好说】,还是后来的【奇葩说】,或是如今的【乐队的夏天】,马东做的事情在我看来只有一个,那就是把话筒递给了那些社会边缘的人们。

也许,从这些边缘人群身上,他看见了当年那个徘徊在悉尼角落里的自己,所以他才执着于此。

又也许,与这些边缘人群一起走向娱乐中心的路上,让他找到了与那个边缘化的自我和解的善途,所以他才乐此不疲。

不过无论原因为何,对我而言,我都乐于期待马东激起的下一朵浪花。

我是哎呀君,如果你想学音乐却不知道从何开始,这里有一大波音乐网课等你pick~

微信公众号:哎呀音乐

官网/APP https://www.iyamusi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