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影视

中国怎么不拍像日本大河剧一样的历史剧?

2014-12-05影视

恰恰相反,从近年来播出的许多历史题材电视剧,就能看出「日式大河剧」的模式,已经深深影(tu)响(du)了很多剧作的主创团队。

包括:吴秀波【军师联盟】( 晋宣帝司马懿 ),

马天宇【三国机密】( 汉献帝刘协 ),

吴谨言【延禧攻略】( 清高宗魏贵妃 ),

周迅【如懿传】( 清高宗那拉皇后 ),

汤唯【大明风华】( 明宣宗孙皇后 ),

王凯【清平乐】( 宋仁宗赵祯 ),

张鲁一【大秦赋】( 秦始皇嬴政 ),

唐嫣【燕云台】( 辽承天太后萧燕燕 ),

刘涛【大宋宫词】( 宋真宗刘皇后 ),

冯绍峰【山河月明】( 明太宗朱棣 ),

等等……

平心而论,这些剧作在画面、色彩、光影、配乐,音效,道具这些方面,呈现的整体质感,是远超10年之前的传统历史剧的。

比如如果用现在的眼光,再去看看2012年,最后一部传统历史大剧【楚汉传奇】,冗长拖沓的剧情,灰头土脸的服化道,灰蒙蒙的滤镜打光,第一时间劝退了很多人,收视率/播放量/传播广度,都远不及同一主创班底的【新三国】,也基本宣告了传统历史剧的没落。

而且,在某些历史细节考据方面,这些新式历史剧,也丝毫不输于严谨的历史正剧;和传统历史剧比,进步良多:

类似于【康熙王朝】「我孝庄」这样的硬伤,是没有了;

在帝皇称谓上,至少也懂得了秦汉魏晋是「天子」「陛下」,唐朝是「圣人」,宋朝是「官家」,明清才是「皇上」「万岁爷」的常识,

在货币使用上,同样知道了「一百两银子」已经是一笔巨款,而且在明朝地理大发现、新大陆白银输入前,根本不可能作为常用货币的常识。

但这些新式历史剧,偏偏 在整体故事剧情架构上,完全秉承了「日式大河剧」模式,

就是 :将第一主角的一切阴暗面与历史恶行,尽可能去洗白;尽可能地夸功讳过;

对其历史上的对手,则各种丑化与「欲加之罪」,甚至不惜大幅度地篡改历史、捏造事实;

更让第一主角尽可能多地参与到同时代的所有重大历史事件中,成为这些著名历史事件的中心人物,并得到其他历史名人的极大推崇与认可。

比如【军师联盟】中,从衣带诏事件开始,就提前活跃于曹操谋士团的司马懿;

【大明风华】中,提前活跃于朱棣时代,身份是「建文帝遗党」的孙皇后;

【山河月明】中,提前活跃于朱元璋朝堂,主持锦衣卫,参与洪武四大案的朱棣;

同样基于这种模式套路:

【大明风华】里,历史上被「无过废黜」的胡皇后,变成了野心勃勃、偏执疯癫的头号女反派;

而【山河月明】为了给朱棣的造反夺皇位,找正(da)当(yi)理(ming)由(fen),不止是把建文帝朱允炆,包括其母妃吕氏,写成了多年以来,一直处心积虑谋取皇位、阴险心机的小人;

还特意把历史上和朱棣关系平平的湘王朱柏,写成了朱棣最看重最亲密的弟弟,前期情节做各种铺垫,才会因为朱柏自焚,就一怒起兵。

——这和几乎所有的「日式大河剧」里,那些尽可能「抢历史功劳」,还要把自己的道德人品洗成白莲花的主人公,在故事设置上,是不是很大程度上的如出一辙?

只不过日本蕞尔小邦,能拿出来写而又为其观众熟知的历史,也不过就是源平合战、安土桃山、幕末维新三个时期;

所以,才出现了「不论换了是谁做主角,都一定会得到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的最大程度的重视青睐,一定会去本能寺示警/小田园城劝降/大阪城救千姬」的笑话,令常年观看大河剧的观众,自己都觉得无比违和。

而我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可选择的人物题材浩如烟海,除了【如懿传】与【延禧攻略】这种直接同期对打的特例,暂时还无重复之虞。

而从【军师联盟】到【山河月明】的此类「新式历史剧」,或者甚至可以算是「中华大河剧」,无论广大历史迷,对其主要情节上的种种歪曲历史之处,有多少不满与诟病,但确实已经就是历史题材剧作,在当下市场环境的必然产物。

在各种综艺节目里好为人师的李成儒,在2011年时,个人投资了4000万,自导自演过一部【红墙绿瓦之残阳】,以清末的恭亲王奕䜣为主角,

两个编剧一个是他自己,另一位是奕䜣的直系后人,两人从2000年起,花了十年,查阅了大量资料,才做好了剧本投拍。

这部戏的道具非常考据,甚至每份奏折、遗诏都是按照原样影印件,去1:1还原的,给所有演员后期配音了「胡同腔北京话」,剧情设置也尽可能依照历史,甚至是严格遵循「清宫规矩」,

比如身为亲王的奕䜣,如果没有咸丰帝的特旨恩典,甚至都不可能入宫拜见母亲静太妃;更不用说能和懿贵妃/慈禧太后,有任何的暧昧不清了。

然而这部戏拍完后,没有任何电视台愿意购买播出,回复李成儒都说「 您这戏太正了 」,反而是同时期一部胡编乱改历史,「熹贵妃情定果郡王」的【甄嬛传】,大爆特爆,广受欢迎,被各大卫视一轮轮重播,至今不息。

这种差异令李成儒愤愤不平,前后三次在采访和综艺里,大批【甄嬛传】,痛骂电视台不识货,「劣币驱逐良币」,却也无济于事。

笔者在视频网站里,也翻看了这部【红墙绿瓦之残阳】的片段,必须同意,论严谨考据,肯定不是【甄嬛传】以及后来的【延禧攻略】【如懿传】之流可比的。但说到作为「娱乐产品」的可看性,那就天差地远了。

而这部戏的画面、色彩、光影、配乐,音效,道具这些方面,呈现的整体质感,也和【楚汉传奇】一样,同属于「上一个时代」的产物了,

和这十年的这些「新式历史剧」,已经有着明显的档次差。

就是所谓「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所以,既已生不逢时,被束之高阁也是必然。

终究,随着网络搜索工具的发展普及,每个人都能轻而易举查询到,各种真实历史资料,

如果按今天历史剧观众的「严苛标准」,去品评过去的「经典之作」:

【康熙王朝】几乎每一集的故事细节,都有很多和真实历史记载不同,更有无数如「我孝庄」这样的细节硬伤,但不妨碍它是大多数观众眼中的经典历史正剧之一。

即使是【大明王朝1566】这样的殿堂经典之作,「改稻为桑」这个核心事件也是彻头彻尾的子虚乌有。【雍正王朝】的后期核心事件「八王议政」,同样就是胡扯淡。

反之,如【如懿传】虽然细节上错漏百出,有「落选秀女赏赐黄金百两」的新笑话,可看性娱乐性远不如前作【甄嬛传】,

但剧中大事件,基本还真就是按乾隆年间的真实时间线推进的。

比如每个重要后妃的入宫、册封和去世时间,皇子皇女的诞生时间,都大体不差,绝对是【康熙王朝】等大多数「旧式清宫剧」所远不能及的。

所以,把一部架空时代背景的小说,强行嫁接到清朝雍正年间的【甄嬛传】,肯定只能算类似【还珠格格】【铁齿铜牙纪晓岚】这样的古装传奇剧。

但按不算太严格的标准,近年的【如懿传】,也包括【大明风华】【山河月明】这些新式古装剧,已经可以进入「历史正剧」的范畴了,整体水准绝不会低于21世纪以后大多数的「日本大河剧」。

对此,既不必「崇洋媚外」,亦不必「厚古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