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影视

国产剧的「倭风化」有多严重?

2022-07-02影视

近日,古装剧【我叫刘金凤】陷入争议,被网友指责服化道「以倭代华」:衣服上的花纹是大和樱,官员戴的帽子是垂缨冠,女主吃寿司的一幕更是「倭」气爆棚——看的是国产古装剧,却总有种日本大河剧的错觉。

· 网友整理【我是刘金凤】疑似「以倭代唐」。

以「和味」冒充「国风」,一直是古装剧屡犯的错误。【风起洛阳】的海报用了日本神道教建筑,【梦华录】里的糕点是日本和果子,【楚乔传】【上阳赋】【斛珠夫人】里,日式枯山水庭园屡见不鲜。1000多年前,日本遣唐使带去了诸多唐朝文化;1000多年后,我们却在影视剧里看到了不少带着浓重日本文化元素的唐朝景象。

· 即便是热播的现象剧【梦华录】,也出现了将日式和果子当作宋代糕点的质疑。

从行业生态看,「以倭代华」背后是创作观的潦草轻慢。不少剧组打着还原历史的口号吹嘘服化道,实则是在心虚地掩盖主题的陈旧干瘪、剧情的套路狗血。所谓的制作精良,是不分青红皂白的「拿来主义」,是不顾历史真实、模糊历史边界,是夹带私货、浑水摸鱼,美其名曰宣扬传统,却让中国文化呈现一片错乱颠倒、飘渺虚无。

而从文化语境看,「以倭代华」的出现,美术偷懒、剧组摆烂只是一个导火索,背后的关键问题是,「倭」何以代表「华」?

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两国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却由此出现了一批别有用心的历史编造者。他们顺着这一段历史,鼓捣出一套荒唐的话术,宣扬今天的中国经过王朝更迭、革命运动,早已不是当初的中国;反而是日本,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唐代风貌,成了中华文明的传人。

· 7月4日,国家广电总局召开电视剧创作座谈会,强调古装剧美术不要随意化用、跟风模仿外国风格样式。

文化的传播时时处在流变中。日本文化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并非中华文明的冷冻室和保管库。那些热衷「以倭代华」的创作者,将日本传统指鹿为马为中华瑰宝,在异国找故国的血脉,只能抱来邻居的儿子;就像那些去日本寻找唐朝的游客,殊不知江户锁国200年,明治维新对传统又进行了一次大破坏,说走进京都一眼就看见长安残影、大唐遗风,只怕是看走了眼。

这背后,是一场关于中国历史话语权的争夺战。我们反对「以倭代华」的创作,不是在否定中日两国漫长的文化交流史,而是要守住历史的底线,对中华文明正本清源,还原一个真正的、本色的中国;是要警惕某些政治和文化势力,为了建构符合自身愿望的历史,不断对中国的历史文化进行剥夺篡改。今日,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平视世界的一代人登上历史舞台,面对影视剧里习焉不察的「以倭代华」,掀起了一场「倭风阻击战」。

对于文艺创作者来说,真正的文化自信应建立在深入文化底层的考证、钻研与思考之上,需要的是真功夫,而非花架子。要在古装剧里展现真正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需要严谨细致的文化考古,需要宏大明晰的历史视野,需要与古代中国文明的庞大体量与辉煌成就产生情感和思想的共鸣。这一切,靠做几个叉手礼、演一场茶百戏,靠抖几个历史包袱蹭一波情怀流量,是远远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