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影视

如懿传有哪些bug?

2020-02-02影视

9月8日更新

大家可能会问:你说的这是历史上的清代制度,但是这和如懿传的bug有什么关系,是不是尬黑啊?

其实我的观点是,宫斗剧最好不要离开了其所定位的朝代环境,尤其是套历史人物的宫斗剧。因为只有把人物构建在她们生活的大环境下,我们才能真正了解这些人物的行为逻辑和思维方式。

宫斗剧、宅斗剧(豪门)、宅斗剧(普通家庭)、政斗剧、职斗剧虽然都有一个「斗」字,但是因为它们构建的大环境不同,所呈现出的外在和表现的内涵都会有所不同。就像【红楼梦】和【金瓶梅】中虽然不一定是主线,但是隐约展现出来的「世家」和「新贵」的宅斗,大家仔细品品,是完全不同的。

其实如懿传肯定算得上宫斗剧中的大制作,但是因为缺乏对历史背景的构建(当然不是如懿传一个的问题),然后又要强行套用历史人物,就使得很多剧情缺乏逻辑,有违常理,荒诞不经,从而对其口碑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因为不了解清代宫廷制度,使得动辄抽耳光、用私刑、尊卑不分乃至泼妇骂街嚼舌根成为斗争主要工具;因为不了解清代妻妾的嫡庶之分(注意不是子女)和立嗣制度,导致很多宫斗缺乏目的性和逻辑性;因为不了解清代内外八旗制度和太监管理制度,导致很多出戏剧情,宫斗的外延不仅没有增添厚重感,反而显得轻浮浅薄;因为不了解清代皇权之盛和乾隆的人物性格,把一个极度自信自大,意气风发,好大喜功,狂妄嚣张的皇帝演绎得自卑阴毒,扭曲猥琐,从而使得围绕在他身边的人物的言行举止也发生扭曲,最后为了营造历史的厚重感却要套用这些人物的真实结局,出现了皇帝痛恨的皆封皇贵妃,最痛恨的妃嫔的儿子当皇帝这样的无法自圆其说的剧情,无疑是。除此之外,因为不了解蒙古八旗和蒙古旗盟,不了解宗藩制度,不了解包衣制度,不了解皇室仪制、不了解朝廷礼仪等导致剧情发生最起码的逻辑混乱问题比比皆是。

如懿传的制作不可谓不精美,作为主演的的周迅、童瑶、胡可、辛芷蕾、张钧甯等演技也很精湛,但作为一个真正定位为宫斗(而非像金枝欲孽定位为办公室政治为内核)并立意去探讨封建帝王婚姻的电视剧,如果把宫廷背景剥开之后,发现它居然还是一个普通的宅门斗争,甚至为了套历史背景反而搞得逻辑混乱,那么其实我觉得是还有进步空间的。

原答案

1.乾隆朝官方发布的【钦定宫中现行则例】中的摘录,看看犯了几条:

凡各宫女子俱二十五岁俱令出宫,其出宫女子在皇太后、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等位下者,本主俱自行赏给,不支官赏外,自贵人以下之女子进内十五年以外者赏银三十两,十五年以内者二十两,十年以内者赏银十两。其有过犯,不在年限逐出者不赏,永远为例。

凡贵人以下之女子进内满十年出宫或十年以外者俱赏银十两,未满十年者不赏,嗣后为例。

凡各宫女子不许与太监等认为亲戚,非奉本主使令不许擅自相交语并嬉笑喧哗,各宫小太监许于本宫掖门出入,其大太监非奉本主使令,不许进掖门,每夜起更时,各宫首领进内查灯火毕,随出锁掖门报敬事房。

凡宫殿监等处太监行路或遇各宫女子者,皆让女子走过再行,不许争路。

凡六宫女子如有呼本宫太监为叔伯兄弟者,将该女子痛惩逐出,并将家属发往新疆。

凡各宫首领太监,无事不许至本主屋内久立间谈,并大太监不准不奉本主之命擅自责打太监女子。

凡各宫女子如有因病因笨或别项事故本主令其出宫者,总管等验看真实,预先奏闻,方许出宫。

2.乾隆训斥苏培盛的谕旨: 即内宫之宫眷,虽答应之微,而总管不可不跪拜也;阿哥之家眷,虽官女子之微,而总管不可不跪拜也。 此朕防微杜渐之举,后世子孙世世遵行。若总管太监等仍敢蹈袭前辙、妄自狂纵、不遵定制,经朕察出,将首犯之人立行正法,众太监官职并行革退!著将此旨亦晓谕阿哥等知之,内务府总管衙门仍登记档案,若太监略有放纵,许内务府总管先拿后奏!

3.清代太监是民人,宫女是旗人(内务府上三旗包衣),侍卫大部分是宗室、上三旗勋贵重臣子弟(雍正后还有部分武进士),侍卫是郎卫,不是看大门的,属于侍从官、军官训练团和高级官员的后备团队。如果想描写凌云彻卑微,不如让他当护军,就是金枝欲孽里面孔武最早担任的,那个相对来说是兵卫,地位要低很多。

清代旗民不通婚最主要就是指的民人不能娶旗妇(相反旗人倒是可以娶民妇)。虽然【宫女谈往录】里面何荣儿说她是慈禧许配给太监对食的。但是先抛开这本书的很多内容的真实性不谈,至少在乾隆朝这种宫女和太监相互称兄妹都要重罚的环境下,对食基本不可能,而且宫女一般25岁出宫,真要寂寞的找太监么。

4.乾隆六年上谕:

再,尔等严谕首领太监,凡宫内之事,不许向外传说;外边之事,亦不许向宫内传说。 至于诸太妃所有一切,俱系圣祖皇帝所赐;诸母妃所有,亦是世宗皇帝所赐;即今皇后所有,是朕所赐。各守分例,撙节用度。不可将宫中所有,移给本家。其家中之物,亦不许向内传送。致涉小气,嗣后本家除来往请安问好之外,一概不许妄行。

5.孝仪纯皇后是内务上三旗包衣管领出身,也就是辛者库籍,但是人家选秀前父亲就是内管领(对应官职就是佐领),人家祖父五十一做到内务府总管。而且不管包衣来源是朝鲜,满洲,汉人还是其他民族,入旗后包衣佐领和包衣管领都是旗人范畴,既不是汉人也不是汉军,其上级是包衣参领,而包衣参领是挂在满洲旗下的,所以汉军蒙古都没有包衣旗人。

6.乾隆虽然对皇后出身比较看重,但是对妃嫔恰恰不是如此,对妃嫔更看重个人喜好,他可以让鄂尔泰孙女,蒙古王公女儿长期做常在贵人,也可以让民人出身的苏氏,包衣佐领出身的金佳氏、高氏,包衣管领出身的魏佳氏做皇贵妃。

7.清代后宫虽然会对犯事宫女体罚,但是总体来说不会过于暴虐,因为宫女属于内务府包衣旗人出身也就是内八旗,是皇帝一家的专属家仆(下五旗包衣则服务于入八分公以上宗室),属于皇帝比较亲信的团体,相反太监这种民人出身的一旦犯事处分就会很重,打杀是常有的事情。乾隆降革惇妃的谕旨,可以感受下乾隆朝后宫刑罚情况:

谕诸皇子、及军机大臣等、昨惇妃、将伊宫内使唤女子。责处致毙。事属骇见。尔等想应闻知。前此妃嫔内。间有气性不好。痛殴婢女。 致令情急轻生者。虽为主位之人。不宜过于很虐。而死者究系窘迫自戕。然一经奏闻。无不量其情节惩治。从未有妃嫔将使女毒殴立毙之事。 今惇妃此案。若不从重办理。于情法未为平允。且不足使备位宫闱之人。咸知警畏。况满汉大臣官员。 将家奴不依法决罚、殴责立毙者。皆系按其情事。分别议处。重则革职。轻则降调。定例森然。朕岂肯稍存歧视 。惇妃、即着降封为嫔。以示惩儆。并令妃嫔等、嗣后当引以为戒。母蹈覆辙。自干重戾。朕办理此事。准情酌理。惟协于公当。恐外间无识之徒。或有窃以为过重者。不知朕心已觉从宽。事关人命。其得罪本属不轻。第念其曾有公主。故量从未减耳。若就案情而论。即将伊位号摈黜。亦岂得为过当乎。朕临御四十三年以来。从不肯有溺爱徇情之事。尔众皇子、及众大臣、皆所深知。即如惇嫔、平日受朕恩眷较优。今既有过犯。即不能复为曲宥。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