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影视

为什么很多人评价金庸小说翻拍的电视剧,情节还原度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2019-03-21影视

正好前几天和朋友讨论新【倚天屠龙记】的剧情和改编,对这个问题有点心得。

但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讲北宋【宣和画谱】里记录的一个故事:

黄筌字要叔,成都人。以工画早得名于时。十七岁事蜀后主王衍为待诏。至孟昶加捡挍少府监,累迁如京副使。后主衍尝诏筌于内殿观吴道元画【钟馗】,乃谓筌曰:「吴道元之画【钟馗】者,以右手第二指抉鬼之目,不若以拇指为有力也。」令筌改进。筌于是不用道元之本,别改画以拇指抉鬼之目者进焉。后主怪其不如旨。筌对曰:「道元之所画者,眼色意思俱在第二指;今臣所画,眼色意思俱在拇指。」后主悟,乃喜筌所画不妄下笔。

这个故事简单翻译一下,就是古代有个叫黄筌的画家,有一天皇帝叫他来鉴赏吴道子的名画【钟馗】,然后皇帝觉得这画里的钟馗用食指挖鬼的眼睛不够有力,让黄画家以这幅画为蓝本画一幅新的画,其中钟馗要改成用拇指挖鬼眼。黄画师改是改了,然而整幅画都改了,成了一幅全新的画。皇帝生气了,对他说,我就叫你改一只手指,你怎么改了那么多?

黄画家回答,吴道子这幅画中的钟馗, 眼睛神色中间的意思全都在食指上面,而我要画的画,眼神神色都在姆指上面(怎么能一样呢?) 皇帝顿时就明白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点,对 那些整体结构浑然一体的作品,改一处地方,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读者观众对整个作品的看法。

而金庸的小说正是如此。金庸笔下的人物往往都非常地「厚」。换句话说,金庸小说里, 只要不是那种只出场一两次的路人角色,其余的人物,哪怕是配角,都有他们单独的生命线——包括他们的出身,经历,性格和爱好等等等等。

这些东西大多数是一体的,相互关联的 ,比如黄药师极其讨厌吵闹,所以才会禁止仆人在家里说话,所以黄蓉在桃花岛上才会找不到朋友聊天,所以她才会去找周伯通谈心,所以她才会和黄药师吵架,所以她才会离家出走,所以她才会遇上郭靖和郭靖谈得很开心,才会爱上郭靖。

假如黄药师喜欢广交朋友,天天宾客临门,那黄蓉就不会去找周伯通聊天,也就没有离家出走离岛,后面遇上郭靖的事情了。

这些剧情是互相联系,不能随便打断的。一处更改,往往会影响后续一个到多个点的剧情和人物理解。

就以2019版【倚天屠龙记】为例吧。我最近比较忙,追剧比较慢,不过到目前为止,我已经看到这剧埋藏的一个潜在的「地雷」了。这个地雷就是周芷若的人物设定。

在这版电视剧里,编剧增加了原著中所没有的少年张无忌和周芷若青梅竹马的生活经历。两位小演员很可爱,看上去人物性格好像也尚可,所以「似乎」这段改编剧情没什么问题,对不对?

然而事实绝非如此!金庸小说的剧情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就以光明顶一战为例,在这一段里,周芷若听从灭绝师太的命令刺了张无忌一剑,改变了战局。

这一剑的刺出在原著逻辑中很好理解,因为在当时,周芷若和张无忌并不熟悉,两人不过是汉水匆匆一遇,互有好感而已。 在这种前提下,周芷若听从师命,不过就是刺一个「有好感的熟人」而已,有啥可多想的? 刺了就刺了。

她天资聪颖,又以自幼惨遭父母双亡的大变,刻苦学艺,进步神速,深得师父钟爱。这八年多时日之中,师父的一言一动,于她便如是天经地义一般,从未生过半点违拗的念头,这时听到师父蓦地大喝, 仓促间无暇细想,顺手接过倚天剑,手起剑出,便向张无忌胸口刺去。

但在电视剧里,事情就完全不一样了。 因为张周曾经长时间一起生活过,关系可以说非常亲密,那周芷若这一剑就变成了「捅曾经的青梅竹马一剑」,这就不是像原著那样一句带过就能了事的了。

所以电视剧在这里变成了慢速播放,各种回忆播放,又展现了周芷若的痛苦和挣扎,并且伴着身边师姐妹的不断催促,才终于下手。

而原著和电视剧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 对理解周芷若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

在原著里,周芷若是刺出这一剑之后才爱上张无忌的,这一剑是拉近他们之间的关系的:

周芷若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他无不瞧得清清楚楚,心下明白:「她这一剑刺了之后,不论这小子死也好,活也好,再也不能从她心上抹去了。」

而在电视剧里,周芷若刺出这一剑,等同于是在她和张无忌之间划出了一道界限。

还有,在原著里,周芷若刺这一剑只能看出她是个遇到紧急情况会慌张,会习惯性盲从师父的角色。 但却不能看出她「不看重爱情」,也不能看出她「把师父看得比张无忌重要」,因为她在刺这一剑的时候和张无忌根本就不算熟。

但在电视剧里,这一剑就会被理解成「周芷若在师门和青梅竹马之间,做出了选择,她选择了前者」。

说到这里,这一段重要的情节已经是和原著的理解差距甚远了。但这还没完。

为了要解释周芷若为什么会对青梅竹马这么无情,为什么会在峨眉和青梅竹马间做出这样的选择,电视剧只能继续给周芷若加戏。在2019版【倚天屠龙记】中,周芷若被描绘成了一个在峨嵋派白天经常替师姐们干活,晚上才有时间能练剑的可怜兮兮的形象。

可能是编剧觉得,只有把周芷若描绘成一个不敢反抗,柔柔弱弱的「小可怜」,才能更好地解释周芷若为什么会这么听灭绝师太的话,会这么狠心刺张无忌一剑。

其实按原著来看,这些解释本就是多余的,而且还是跑偏的。

在我看来,撇开道德层面的问题,原著的周芷若起码应该是一个十分自信的人。毕竟 原著提到过她对自己的容貌十分有信心,自信「所有青年男子遇到自己无不心摇神驰」,而且她在刺了张无忌一剑后,还觉得张无忌会喜欢自己。

能有这样的想法的人, 应该是一个眉眼间带着自信的,举手投足间坦然自得的人。 刺你一剑又怎么了?我还嫌没把你刺死害我分心呢:

她曾不住警惕自己,干吗不专心打座修习?怎地忘了恩师的教诲?分心去想这不相干的少年?不,这人并非不相干,他是魔教教主,是个无恶不作的小魔头! 在光明顶上,我为何不一剑刺死他?如果当时我杀了他,便没有今后的种种苦楚了。

(这是新修版【倚天屠龙记】增加的周芷若的自白)

而电视剧里的周芷若却变成了一个自卑柔弱,处处受人欺负的「小可怜」的形象。这在我看来,距离原著的周芷若已经很远了。

2019版【倚天屠龙记】后面还有很多集我没看,但我个人感觉,看这个状态,后面的周芷若应该会越来越偏离原著,而对这版周芷若,我觉得 已经很难用原著周芷若的逻辑去理解了,她近乎是一个新的人物了。

对电视剧来说,适当的改编是必要的,也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同样无可避免的是,很多看似不太重要的改动和加戏,却可能对一个角色的形象产生颠覆性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原著迷会非常在意情节的还原度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