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影视

如何看待西游记中的沙僧这一角色,整个取经过程中,沙僧起着怎样的作用,如果说沙僧多余,要从哪方来入手?

2019-04-29影视

沙僧是卧底,是两位天尊,玉帝,佛派,三方势力权衡下的存在。

(长文预警,全文1万多字)

沙僧是西游记中最复杂的角色。这章我们就来细细解读原著中沙僧之谜。在这之前,我们先讲明白两个问题?

第一,沙僧脖子上挂的九个骷髅是不是唐僧的前九世?

沙僧脖子上挂了9个骷髅,它们是怎么来的呢?

「凡吃的人头,抛落流沙,竟沉水底。这个水,鹅毛也不能浮。 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再不能沉 。我以为异物,将索儿穿在一处,闲时拿来顽耍。」【西游记】

沙僧明确说了,这九个骷髅是九个取经人的,而唐僧刚好是十世好人,这九个骷髅是唐僧的前九世么?

本来对西游记来说,这不是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西游记故事的演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唐朝到明朝,有这各种版本的西游记。很多学者都会参照以前版本西游记,研究百回本的成书轨迹。那么在以前版本西游记中,沙僧脖子上是否挂过骷髅?是不是唐僧的前世呢?

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沙僧的名字还叫深沙,他对唐僧说:「项下是和尚两度被我吃你,袋得枯骨在此。」在这本书中,唐僧的设定是「此人三生出世,佛教俱全。」所以深沙吃掉的是唐僧前两世。

随着西游记故事的演变,唐僧的设定逐渐从三世变成了十世。杨景贤版本的元杂剧西游记中,沙僧说「有一僧人,发愿要去西天取经。你怎么能勾过得我这沙河去!那厮九世为僧,被我吃他九遭,九个骷髅尚在我的脖项上。」

这个沙僧吃掉唐僧前九世的设定,并不是百回本西游记的独创,而是沿用了以前版本中的设定。以前沙僧吃掉唐僧转世只是故事需要,而在百回本的西游记中,作者给予了不同的目的性。

为何现在却成了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呢?每次说这个问题时,都会被贴上过度解读,阴谋论等标签呢?

我们受86版西游记影响太深了。深到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根深蒂固的认识,沙僧是唐僧的徒弟,目的是帮助取经,他老实本分,勤勤恳恳。这种观念已经印到我们骨头里了,很难接受原著中的真实形象,我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

第二,沙僧打碎的是「玻璃盏」还是「琉璃盏」?

估计大家会一口同声的说出「琉璃盏」,但实际上原著中写的是「玻璃盏」

「只因在蟋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盏,玉帝把我打了八百,贬下界来,变得这般模样。」
「沙悟净,汝本是卷帘大将,先因蟠桃会上打碎玻璃盏,贬汝下界」【西游记】

为了确定其准确性,我还翻看了明代刻本。

为何大家这么肯定是琉璃盏呢?还是86版西游记的原因。

通过这两个问题,我们应该明白, 86版西游记对我们的影响有多深。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深入骨髓的,让人形成了定式思维,要打破这种定式思维,是很困难的。希望大家能理性对待下面的文章。

我们回到原著中沙僧上来。

1.沙僧刚成仙被封卷帘大将,却因为一个玻璃盏被贬下界。

卷帘大将是个什么官职?

很多不靠谱的解读认为,沙僧就是个给玉帝卷帘子的小太监。如果卷帘大将是卷帘的,那是不是「宇宙大将军」是管理宇宙的?「太子洗马」是给太子洗马的呢?

抱有这种想法的人,对「卷帘大将」四个字,只关注前面的「卷帘」二字,完全无视「大将」二字。并且沙僧在介绍手中武器时说「只因官拜大将军,玉皇赐我随身带,也曾护驾宴蟠桃,也曾随朝居上界。」显然他在玉帝身边时候,都是带兵器的,这可不是卷帘小太监能带的吧。那这个卷帘大将到底是干嘛的?

沙僧对自己职位的介绍是: 「南天门里我为尊,凌霄殿前吾称上。往来护驾我当先,出入随朝予在上。」 这个「南天门里我为尊,凌霄殿前吾称上。」是夸张吹牛, 但「往来护驾,出入随朝」对他工作性质基本定性,就是玉帝的贴身护卫, 出入都跟在玉帝身边。因为贴身侍卫的特殊性,一般都是自己非常信任的人,沙僧是玉帝信任的人?他凭什么当上卷帘大将?

玻璃盏是什么呢?西游记中还出现过三次玻璃盏。

第一次是女儿国处。「近侍官连忙取几个鹦鹉杯、鸬鹚杓、金叵罗、银凿落、 玻璃盏 、水晶盆、蓬莱碗、琥珀锺,满斟玉液,连注琼浆,果然都各饮一巡。」

第二次是寇员外处,「雕漆桌上五云鲜,雕漆盒中香瓣积。 玻璃盏 ,净水澄清;瑠璃灯;香油明亮。一声金磬,响韵虚徐。」

第三处是李世民给唐僧庆祝:琥珀杯, 玻璃盏 ,镶金点翠;黄金盘,白玉碗,嵌锦花缠。

可见玻璃盏顶多算是贵重物品,玉帝为何因为一个玻璃盏,贬掉自己的贴身侍卫?

很多解读也都注意到了这一点,他们将这点解释为,玉帝故意将沙僧贬下界,目的是让他混进取经队伍做卧底。这种观点有两个很大的漏洞。

首先,这种解读无视了玉帝对取经的态度。前面我们专门讲过, 玉帝对取经是支持的。 既然支持取经,为何要派人进取经队伍做卧底?既然支持取经,为何沙僧进了取经队伍,却不出力呢?如果要监视取经队伍,天上有六丁六甲,日至功曹在呢,这是全方位,24小时监视。需要沙僧做么?

其次, 这种解读无视了时间上的不合理 。沙僧被贬的蟠桃会,应该是在孙悟空闹完蟠桃会之后的那一届。并且被贬之后,他吃掉了唐僧的前9世。那么问题来了, 沙僧被贬的时候,佛派有取经计划?有打算组建取经队伍么?显然从时间的先后顺序来说,不合理。

2.为什么观音不惜撒谎,也要让沙僧进取经队伍?

沙僧不仅在流沙河吃人,还吃了唐僧前九世。西游记中的佛派并不是善良之辈,为了发展不择手段。沙僧在这吃人,要除掉他不是没有理由,佛派为什么没除掉沙僧?要说沙僧背后是玉帝,佛派不敢除掉他,这个不成立。在蟠桃会这么重要的场合,佛派的狮子精敢带人堵南天门,会在自身发展重大问题上,看玉帝的面子不杀沙僧?

不仅如此,为了让沙僧进取经队伍,观音不惜撒谎哄骗他。在招揽三位徒弟时,观音都开过条件。

给猪八戒的条件是「将功折罪,管教你脱离灾瘴。」

给孙悟空的条件是「教他救你,秉教伽持,如我佛门,再修正果。」

他给沙僧的条件是「教飞剑不来穿你,那时节功成免罪,复你本职。」

给猪八戒和孙悟空的条件都算公道,而且都实现了。但唯独给沙僧的条件,最终取经成功,沙僧也只是封金身罗汉,并没官复原职。为何没能官复原职?原因很简单,佛派没这个能力帮他官复原职,因为这是天庭的事,佛派没能力干预。那当初观音为何要撒谎哄骗沙僧,让他进取经队伍呢?

3.沙僧进了取经队伍却很少出力。

在取经路上,沙僧只打死了一个猴怪,除此之外再无寸功。封赏的时候,如来对沙僧的评价是,「诚敬迦持、保护圣僧,登山牵马有功,加升大职正果,为金身罗汉。」保护唐僧有点牵强,因为保护唐僧的工作主要是孙悟空在做。那么他的功劳就只有牵马了,可是唐僧的白马不是普通的马,是小白龙变的龙马,需要人牵?沙僧在取经队伍的功劳是什么?

有人将这种表现,解读为沙僧是聪明人,只出工不出力,出最少的力,得和猪八戒相同的封赏,收益和投入比最高。我真的想说,把不作为解释的这么清新脱俗,合适么?

也许有人要说,沙僧自身实力不济,没有机会出力,只做好自己能力之内的事,也是好的。这就要讲一段猪八戒和孙悟空的对话了。

第二十三回,取经队伍刚刚凑齐人员。

猪八戒道:「哥啊,你只知道你走路轻省,那里管别人累坠?自过了流沙河,这一向爬山过岭,身挑着重担,老大难挨也!须是寻个人家,一则化些茶饭,二则养养精神,才是个道理。」行者道:「呆子,你这般言语,似有报怨之心。还象在高老庄,倚懒不求福的自在,恐不能也。既是秉正沙门,须是要吃辛受苦,才做得徒弟哩。」【西游记】

猪八戒抱怨行李太重,孙悟空说像高老庄那么自在恐怕不行了,既然做了徒弟,就需要受些苦。

八戒道:「哥哥,你看这担行李多重?」行者道:「兄弟,自从有了你与沙僧,我又不曾挑着,那知多重?」八戒道:「哥啊,你看看数儿么:四片黄藤蔑,长短八条绳。又要防阴雨,毡包三四层。匾担还愁滑,两头钉上钉。铜镶铁打九环杖,篾丝藤缠大斗篷。似这般许多行李,难为老猪一个逐日家担着走,偏你跟师父做徒弟,拿我做长工!」【西游记】

猪八戒把行李从头到尾数了一遍,说了一句,「似这般许多行李,难为老猪一个逐日家担着走,偏你跟师父做徒弟,拿我做长工!」这句话一说,他的目的就很明确了。除了猪八戒做徒弟,还有刚进队伍的沙僧。他说这话就是想让沙僧分担下行李,抱怨这么多,其实是说给沙僧听的。孙悟空多聪明的人,自然明白猪八戒话里的意思。

行者笑道:「呆子,你和谁说哩?」【西游记】

看似是孙悟空笑着问,你和谁说话呢?其实是在说,你这话说给谁听呢?可猪八戒没挑明,而是说「哥哥,与你说哩。」猪八戒是想让孙悟空帮自己说话,让沙僧挑行李。孙悟空知道猪八戒的意思,但不想管。

「错和我说了。老孙只管师父好歹,你与沙僧,专管行李马匹。但若怠慢了些儿,孤拐上先是一顿粗棍!」【西游记】

孙悟空的意思是,别和我说,我只管师傅的安全,行李马匹你和沙僧分配,要是感觉分配不合理,和沙僧说,我不管。

八戒道:「哥啊,不要说打,打就是以力欺人。我晓得你的尊性高傲,你是定不肯挑;但师父骑的马,那般高大肥盛,只驮着老和尚一个,教他带几件儿,也是弟兄之情。」【西游记】

看到孙悟空不帮自己说话,猪八戒就打起了白龙马的注意,要让白龙马驮一部分行李。

行者道:「你说他是马哩!他不是凡马,本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唤名龙马三太子。只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被他父亲告了忤逆,身犯天条,多亏观音菩萨救了他的性命,他在那鹰愁陡涧,久等师父,又幸得菩萨亲临,却将他退鳞去角,摘了项下珠,才变做这匹马,愿驮师父往西天拜佛。这个都是各人的功果,你莫攀他。」【西游记】

沙僧这时候出来搭话了,「哥哥,真个是龙么?」他的这一搭话就暴露了,孙悟空和猪八戒上面的这段对话,他都听到了。在这段对话中,猪八戒的意图非常明显,就是要让沙僧挑行李,自己找个轻快的活干。沙僧是听不懂?孙悟空都明白了猪八戒的意图,常在玉帝身边,精通人情世故的沙僧,会不明白他的意图?沙僧一句话也没接,你说你的,我就当没听到。这就说明了,沙僧并不是没机会为取经队伍出力,而就是自己不想。

每一个问题感觉都好复杂,我们应该怎么解读呢?其实只要知道了沙僧背后的势力是谁,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那么沙僧的背后是谁呢?

首先沙僧对取经的态度是什么?毕竟立场决定态度,态度也能反映他所处的立场。大家看到这个问题可能会认为很傻,这需要问么?沙僧都抢着进取经队伍了,难道还会不支持取经,还会希望取经失败?如果你有这种想法,只能说你又受到定式思维的限制。

下面我们从原著中详细分析。

上面我们讲了, 沙僧寸功未立,并且不是他没有机会为取经队伍出力,而是自己不想出力。

再看看沙僧和取经队伍的第一次相遇。师徒三人被流沙河阻挡,正在看碑文。这时候沙僧突然杀出。

原文「那怪一个旋风,奔上岸来,径抢唐僧,慌得行者把师父抱住,急登高岸,回身走脱。」【西游记】

沙僧的这个袭击很突然,而且目的很明确,「 径抢唐僧 」。孙悟空来不及阻挡,只能抱住唐僧就跑。这里我们就要好好说说了。观音让沙僧在这里干什么?等取经人。原文说的是「 洗心涤虑.再不伤生,专等取经人。 」说好的不再伤生呢?现在取经人来了,你上去就抢?这是不伤生,专门伤取经人是吧!同样受观音招募的猪八戒是怎么做的?不再伤生吃人,找到人家出力挣饭吃,听到取经人,放下武器就投降。这才是转等取经人的表现吧。

或许有人说,沙僧又不认识唐僧,孙悟空和猪八戒都很厉害,他饿的受不了,找这个最弱的人出手,没问题。但有一点别忘了, 前九世的取经人都是死在沙僧手上,他会不知道取经人是和尚?现在看到和尚来了,你不问问是否是取经人,而是直接对他下手,这个合理?难道和尚的特征不明显么?

再说前九世取经人,全都死在了沙僧手上,这只是巧合?虽然流沙河是西行路上的第一道天险,但是沙僧明确知道他们是取经人,还都把他们吃了,本身也说明了他不希望佛派取经成功。

所以沙僧的这次出手就是故意的,目的就是唐僧 ,要不是孙悟空出手及时,唐僧十有八九会成为第十个骷髅,并且沙僧会给出一个很合理的解释, 不认识取经人,这是一场误会。

再说白骨精这回。

白骨精多次幻化欺骗唐僧,被孙悟空识破打死。猪八戒为了自己私欲,借题发挥,鼓动唐僧念紧箍咒,最后导致队伍分崩离析。

在整个故事中,沙僧一句话也没说,任何挽救取经队伍的举动都没有,三人争吵之际,他只是冷眼旁观。最后孙悟空对沙僧说了一句话,

「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西游记】

孙悟空说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希望沙僧替自己说句话,挽救下取经队伍,可沙僧还是没说话。因为这件事,孙悟空后来找过沙僧。在奎木狼处,孙悟空对沙僧说「你这个沙尼!师父念【紧箍儿咒】,可肯替我方便一声?」

如果沙僧希望取经成功,在队伍分崩离析时,为何不多说几句话挽救一下。他的不说话甚至冷眼旁观,说明了他不在乎取经队伍是否完整,因为他更不在乎取经能否成功。

白骨精导致的这次分离,里面有一处漏洞,我们需要讲讲。

白骨精最后幻化成一位老汉。因为有前两次的教训,孙悟空并没有直接出手,而是唤出了土地山神给自己作证。

「好大圣,念动咒语叫当坊土地、本处山神道:「这妖精三番来戏弄我师父,这一番却要打杀他。你与我在半空中作证,不许走了。」众神听令,谁敢不从?都在云端里照应。」【西游记】

但唐僧赶自己走时,孙悟空并没有请出神仙作证,打死的是妖怪不是凡人?这样即证明了自己的清白,也不用离开取经队伍。作者点出了这个点,却没往这个点上写,那么作者写这段话有什么用?直接写孙悟空见到老汉,忍不住将其打死。故事该怎么发展就怎么发展,何必在此浪费口舌?

我认为这个漏洞是作者故意设计的。目的有三个

1.设立漏洞,证明这次队伍的分散并不是必须的,是有办法解决的。

如果孙悟空请出神仙作证,自己没有离开,取经队伍依然完整。那么沙僧的不说话是一个正常表现。现在队伍真分散了,沙僧的不说话就不能合理解释了。作者就是要用这次队伍的分散,沙僧的不作为,来反应他对取经的立场和态度。

2.队伍的这次分散,是在为后文故事做铺垫。奎木狼的故事需要队伍是分散的,所以不能往这个点上写。虽然不能往这个点上写,但是这个点不能少,如果没有这段话,那么这次分离就是取经队伍内部矛盾的激化,是不可避免的,沙僧说多了可能让矛盾进一步激化或更复杂,他不说话就显得很合理了。

就是这段看似可有可无,甚至表面看来是漏洞的一段话,将白骨精的故事完全颠覆,他的目的是表现这次分离有问题,而这个问题背后,隐藏着一个更大的秘密。通过沙僧不挽救取经队伍,来表达他的问题和立场。

有人要说,沙僧还多次挽救取经队伍呢,你怎么不说?

我们来讲讲他对取经队伍的三次挽救。

第一次是奎木狼处,沙僧求孙悟空救唐僧。

「沙僧近前跪下道:「哥啊,古人云,不看僧面看佛面。兄长既是到此,万望救他一救。若是我们能救,也不敢许远的来奉请你也。」【西游记】

孙悟空本来就是来救唐僧的,沙僧不求,他也会救。所以孙悟空说「我岂有安心不救之理?」

第二次是红孩儿处。唐僧被红孩儿捉走,孙悟空说

「兄弟们,我等自此就该散了!」沙僧说「师兄,你都说的是那里话。我等因为前生有罪,感蒙观世音菩萨劝化,与我们摩顶受戒,改换法名,皈依佛果,情愿保护唐僧上西方拜佛求经,将功折罪。今日到此,一旦俱休,说出这等各寻头路的话来,可不违了菩萨的善果,坏了自己的德行,惹人耻笑,说我们有始无终也!」【西游记】

孙悟空的话明显是在气头上说的,并不是真的要散队伍。所以后面孙悟空又说「因此上怪他每每不听我说。故我意懒心灰,说各人散了。」

第三处是六耳猕猴处。唐僧派沙僧找孙悟空。很多人认为是沙僧挽救了取经队伍。但是,六耳猕猴是西行路上最危险的一难,处理不好就是全盘皆输。这需要讲明白六耳猕猴的前因后果,才能明白沙僧的这次出手。

我们能看出来,沙僧对取经队伍的挽救,即使他不去做,取经队伍也会没事。但是白骨精精这里的这次不挽救,却真实的导致取经队伍解散。 在队伍真正分散的时候不去拯救团队,在团队没事的情况下,却假意挽救,怎么看都不合理。

再说说孙悟空不在队伍时,沙僧总是不经意间将唐僧独自留下。

第一次是在奎木狼处。因为白骨精导致取经队伍分散,猪八戒去化缘,趁机找地方睡觉。沙僧将唐僧独自留在黑松林,去找猪八戒。在白骨精处分开时,孙悟空特意嘱咐沙僧,「途中更要仔细。」孙悟空这话说了还没几天,沙僧转身就把唐僧独自留在黑松林。结果唐僧被奎木狼抓走。

第二次是六耳猕猴处。孙悟空再次被赶出取经队伍,猪八戒去取水,唐僧饥渴难耐,沙僧再次将唐僧独自留在荒山野岭,去找猪八戒,结果唐僧差点被六耳猕猴打死。

在西游记中,唐僧是什么样的存在?第三十一回孙悟空说:「那师父步步有难,处处该灾。」徒弟三人都在时候,妖怪都想方设法的去抓。 沙僧就是敢把唐僧独自留在荒郊野外,这真是没把他的安全当会事。

再讲讲蝎子精这章中的一段。

蝎子精将唐僧捉到洞府,想要色诱勾引,问前面为何破戒?唐僧说「水高船去急,沙陷马行迟。」这话的意思是环境所迫,我是被逼的。那是不是蝎子精要强来,唐僧也就被逼的从了呢?孙悟空听出了话里的意思,原文

「行者在格子眼听着两个言语相攀,恐怕师父乱了真性,忍不住,现了本相。」【西游记】

孙悟空和蝎子精大战伤了头,败下阵来,他和猪八戒沙僧说了洞内的事。猪八戒道:

「这等说,便我们安歇不成?莫管甚么黄昏半夜,且去他门上索战,嚷嚷闹闹,搅他个不睡,莫教他捉弄了我师父。」【西游记】

他怕妖怪硬来,唐僧乱了性,如果不去救,就是「干鱼与猫儿作枕头」,那这经可能就取不成了。

行者道:「头疼,去不得!」【西游记】

关于孙悟空为什么喊着头疼,不去救唐僧,这是他故意的。至于他为何要故意不去救唐僧,这要联系前后文详细解读,等到这一章时再讲。

沙僧道:「不须索战。一则师兄头痛,二来我师父是个真僧,决不以色空乱性,且就在山坡下,闭风处,坐这一夜,养养精神,待天明再作理会。」【西游记】

这时候沙僧也出来打退堂鼓,说唐僧是真僧,不会乱性。孙悟空和猪八戒都听出了唐僧话中之意。孙悟空有自己的目的,才借口头疼不去救唐僧,那么沙僧又为何不想救呢?还是不希望取经成功吧。

综上所述,沙僧不想为取经出力,未立寸功,见到唐僧的第一次就下死手,在取经队伍分崩离析之际不挽救,趁孙悟空不在队伍时,将唐僧独自置身荒野,不顾他的安全,种种迹象都表明,沙僧是不希望取经能成功的。

那么在西游世界中,哪一方不希望取经成功的呢?自然是道派。但玉帝是支持取经的,那还有谁呢?只有比玉帝地位还高的三清了。老君费尽全力促成取经,并且派了两位徒弟进取经队伍,他肯定希望成功。那就又剩下元始天尊和灵宝天尊了。这两位天尊肯定不会支持佛派传经的。为何呢?立场和利益问题。取经成功必然给佛派带来发展,发展成什么样?不得而知,但大唐这块蛋糕就这么大,佛派发展必然压缩道派实力,这是作为道派最高领导人不希望看到的。

这个观点一提出来,就会引出更多的问题。我来一一解答。

两位天尊是道派最高领导人,是西游记最强的存在,既然不支持取经,为何不直接正面阻止?原因有三

1.取经有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 严格意义来说,取经是李世民为了自己的私欲,派遣唐僧到西天,帮自己取回大乘佛经。 并不是佛教去到大唐传播大乘佛经,去发展自己实力。这两者有严格意义上的区别。作为道派领导人,不好正面阻挡这件事情。这也是观音在大唐两年半,布置众多,改变李世民世界观,再出来讲大乘佛法的原因。

2.佛派自身实力不够。在西游记的世界,佛派是除了道派之外的第二大势力,即使这样,佛派的实力也并不强大。最高领导人的如来,是五老的实力,和道派的三清中间还隔着四帝呢,和道派比起来还是不够看。两位天尊没必要正面针对佛派的一次行动。

3.即使取经行动成功了,佛派会有怎么样的发展,不好说。毕竟大唐还是崇尚道派的,说不定取回大乘佛经,李世民做完水陆法会,不再看重佛派了呢。两位天尊没必要去针对一次,即使是成功,效果会怎么样都不知道的行动。

沙僧背后的势力是两位天尊么?是的。除了立场相同外,还有以下原因。

1.沙僧不是玉帝的亲信,册封时却做了玉帝贴身侍卫。前面我们讲过,老君的面子也就给猪八戒谋了个天蓬元帅。而卷帘大将是玉帝的贴身侍卫,对玉帝的言行举止都了如指掌,位置特殊,除了两位天尊,没人有这个能力。

2.在流沙河吃掉九世取经人,而佛派却不敢动沙僧。佛派敢在蟠桃会上堵南天门,却不敢动阻碍传经的沙僧,说明他背后的势力比玉帝要强。

3.两位天尊架空了玉帝的权利,需要人来监视玉帝的言行。沙僧就是两位天尊派在玉帝身边,监视言行的卧底。

沙僧的背后势力是两位天尊,为何玉帝还要将其贬下凡,还要利剑穿心?

玉帝被两位天尊架空权利,为了夺回对天庭的控制权,利用孙悟空背锅,实施蟠桃计划。在之后的蟠桃会上,玉帝没有请佛派的文殊普贤之类,想杀鸡敬候,向各路神仙施压,可是鸡没杀成,还被啄了眼。文殊派狮子精打到南天门,吓得天兵不敢出门,没有神仙帮玉帝解围,预示着蟠桃计划的失败。

蟠桃计划的失败让玉帝明白,想从两位天尊手中夺回权利,只能通过更厉害的手段,无论什么样的手段, 首先要对两位天尊保密。但是玉帝的贴身侍卫是两位天尊的人,所以首先就是要清除他。所谓的打破玻璃盏,只是欲加之罪,就算沙僧没打破玻璃盏,只是把酒撒了,玉帝也可说有失礼仪,贬下凡间。玉帝选择在蟠桃会上,当着三清的面将沙僧贬下凡,是对众仙和两位天尊表态,不愿再受监视和摆布。包括后来玉帝支持佛派的取经计划,有自己利益的考虑,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故意和两位天尊作对。

虽然玉帝将沙僧贬下凡间,却不敢将其处死。沙僧要是被处死了,为两位天尊效力的其他神仙怎么想?天尊连我们的命都保不住?两位天尊的面子往哪放?两位天尊绝对不会允许玉帝将沙僧处死。玉帝可以找借口清除身边人,表明自己不满的态度,但还没胆量去打脸两位天尊。但仅仅是贬下凡间,怎能消除玉帝的怒火?蟠桃计划的失败,佛派堵门丢的脸,众神不帮的无奈,沙僧多年的卧底,对两位天尊的不满,种种怒火都发泄在沙僧身上,「又教七日一次,将飞剑来穿我胸胁百余下方回。」

沙僧吃掉唐僧前九世,佛派为什么没除掉沙僧?

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玉帝当着众神和三清的面,将沙僧贬下凡。可见沙僧是两位天尊的人,这件事在天庭不是什么秘密。佛派肯定知道这层关系。玉帝都不敢处死沙僧,佛派更不敢除掉他。

观音为何要让沙僧进取经队伍?原因有三。

1.流沙河是西牛贺州和南赡部洲之间的必经之路。流沙河径过八百里,上下千万里,绕也绕不过去。观音看了都说,「取经人浊骨凡胎,如何得渡了。」

2.河里不仅有弱水,还有沙僧这样的妖怪。过,过不去,除,不敢除。让他进取经队伍,可能是最好的处置方法,既不用打打杀杀,又可以让他帮助渡河,一举两得。

3.观音料定了,虽然沙僧是两位天尊的人,不希望取经成功,但是他不敢正面破坏取经,一些小动作,都在可控范围之内,破坏不了取经。

沙僧的背后是两位天尊,又不希望取经成功,他为何不直接杀掉唐僧,或直接破坏取经?毕竟孙悟空不在的时候,沙僧有很多机会直接杀掉唐僧,而他仅仅是做点小动作。

在没进取经队伍之前,沙僧还有借口说自己不认识取经人,对唐僧下死手。在流沙河的第一次相遇,沙僧「径抢唐僧」可见,他就是这么做的。一进取经队伍,他就不敢直接破坏取经。沙僧是个聪明人,他背后确实是两位天尊,但对天尊而言,自己只是颗棋子,天尊会为了这颗棋子做什么?说白了,要是沙僧杀掉唐僧,佛派要以欺师灭祖的罪名处死他,两位天尊会保住自己么?沙僧肯定考虑过这个问题,而且答案也不难想。玉帝把他贬下天庭,还叫飞剑来穿,两位天尊也没为他说话,可见自己这颗棋子在两位天尊手里价值几何。

让沙僧进取经队伍,是佛派的无奈之举。

因此沙僧在取经队伍里面的位置就很尴尬,要是帮助取经队伍,怎么和两位天尊交代?要是破坏取经,佛派追究责任,谁能保住自己?所以他只能什么都不做,任由事态发展。取经成功,佛派不会责怪自己没出力,对两位天尊也有交代,说没机会,况且两位天尊也不是很在意这次取经活动。取经失败了,那是取经队伍自己的问题,追究责任也追不到他身上,两位天尊更不会责怪自己。

这才是沙僧不为取经出力,在取经队伍分崩离析时不说话,经常陷唐僧于危险境地而不管的根本原因。

余秋雨说过一句话,「最不合逻辑的地方,一定埋藏着最深刻的逻辑。」

沙僧是两位天尊,玉帝,佛派,三方势力权衡下的存在,他更多的是反应西游世界的权力之争

沙僧这条线作者埋的太深了,以至于沙僧的每一个转折,都显得那么突兀离奇不合逻辑。一册封就是卷帘大将,为了一个玻璃盏就被贬下凡。在流沙河吃掉九世取经人,不仅没有受到佛派报复,还进了取经队伍。在取经队伍里,不仅不出力,还经常搞小动作。

我们通过沙僧离奇的过去,在取经队伍里不合理的言行,分析出了他的立场,通过他的立场,挖出了背后隐藏的两位天尊,用两位天尊这条线,将沙僧的每一处不合逻辑的地方串联起来,才看清他的真实面目。

在这里我们还得再吹一波作者,因为孙悟空有主角光环,作者有大量的篇幅去写他,将很多细节埋在不同的故事里,读起来会有疑问,但不是那么突兀。因为猪八戒故事背景没有那么复杂,篇幅少也不会出现太多问题。但是沙僧则完全不同,他的故事复杂曲折,涉及人物利益众多,时间线又长,关键是没有太多篇幅去写他。在这种情况下,在前期作者抓住重要的转折点来写,进取经队伍之后,抓住细节去写,将沙僧的每一个点都抓的恰到好处,即勾起读者探索的欲望,又不会让读者盲目瞎猜,只要抓住作者给出的点,能得出的真像就只有一个。

沙僧是两位天尊派在取经队伍的卧底

很多人受谍战片的影响,对卧底两个字有误解。认为卧底90%时间在帮助自己人,只有10%时间不得已帮助敌人。事实恰好相反。卧底90%的时间在帮助敌人,只有10%的时间,在关键时刻的关键问题上,帮助自己人。因此沙僧也有和妖怪交手的时候,也有和孙悟空猪八戒共同降妖的时候,但是他在关键时刻、关键问题上的错误,暴露 了他的身份。

喜欢西游记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空心树解读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