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科学

如何看待现在年轻人对马斯克的崇拜?

2020-06-03科学

近日,埃隆·马斯克以440亿美元(约3.2千亿元)收购推特的新闻登上热搜,微博阅读次数高达2亿。

成为推特新晋CEO之后,马斯克已经是10家巨头公司的领导人。

另外9家分别是特斯拉(Tesla)、太阳城公司(Solar City)、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星链(Star Link)、脑机接口(Neuralink)、天空手机(Model π)、超级高铁(Hyperloop)、高速地铁(Boring Company)、开放AI(Open AI)。

据说, 特斯拉是这9家公司里最没用技术含量的 ,那么,到底哪家公司是最有技术含量的?

今年4月,Netflix上线了一部纪录片,导演是凭借纪录片【 徒手攀岩 】拿下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的 伊丽莎白·柴·瓦沙瑞莉 金国威

这一次,两位知名导演将镜头对准了天空,讲述SpaceX公司鼓舞人心的崛起历程,以及埃隆·马斯克及其团队20年来,为重振美国太空旅行野心所做的一切努力。

这部纪录片叫【回到太空】, 豆瓣评分8.6,好于88%纪录片。目前评价人数还不到9千,但打4星及以上的人占比超过86%。

看完【回到太空】,你可能无法百分百确定,SpaceX就是马斯克名下最有技术含量的公司。

但你可以百分百确定的是, SpaceX一定是马斯克目前感到最骄傲、也最有成就感的公司。没有之一。

01

开启私营航天新时代

早在2002年,马斯克就开始为他移民火星的梦想招兵买马。

当时的马斯克,凭借PayPal等公司已成为亿万富翁,但他没有被名利束缚,相反, 而是豪掷1亿美金,创办了SpaceX公司

作为一家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初期的SpaceX注定是一个极度烧钱的机器。

因为航天飞行的探索成本巨高,出现任何设计错误都会完蛋。

而且,从零开始建造火箭,本身就极其困难,财力、人力和物力缺一不可。

用马斯克的话说, 当时他的钱也就足够进行3次火箭飞行实验

经过四年的努力,SpaceX打造的猎鹰一号运载火箭终于造好了。

2006年3月25日,猎鹰一号迎来了第一次发射。

可惜,起飞约30秒后,引擎自动关闭,火箭坠毁,发射失败。

当时的猎鹰一号每发射一次,成本约为670万美元 ,按2006年的汇率算,相当于5000多万人民币。

2007年3月20日,猎鹰一号第二次发射。

这一次,两级火箭实现分离,但没有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失败。

2008年2月34日,猎鹰一号第三次发射。

升空几分钟后,火箭开始震颤,最终与地面失去联系,发射失败。

上亿美金全部烧光,傻子都能猜到,马斯卡肯定要关掉SpaceX。

马斯克也承认:「那是我人生中最糟糕的一年······我觉得那是我最接近精神崩溃的时候。」

但正如SpaceX的副总裁所言: 「马斯克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明白失败是发展的一部分。」

很快,马斯克便重振信心,不仅没有关闭SpaceX, 反而把所有的钱都投到SpaceX,并让团队「以最快的速度再发射另一枚火箭」。

半年后,也就是2008年9月28日,猎鹰一号第四次发射。

发射当天,马斯克坐立不安,紧张到冒汗。直到看着火箭慢慢进入预定轨道,最终发射成功,他才笑逐颜开。

马斯克事后表示,那是他人生中最美好的一天。

那一天,猎鹰一号成为历史上第一艘私人研发的运载火箭,SpaceX成为世界上首个成功发射运载火箭的私营企业。

那一天,马斯克开启了私营航天的新时代。

从此,在宇宙飞行的历史上,只有四个独立个体将太空舱送入轨道并又成功地返回到地球,他们分别是美国、俄罗斯、中国和埃隆·马斯克。

你以为这就完了吗?看到这里,电影才进行了四分之一。

如果说,猎鹰一号的成功发射是一个航天新时代的开始, 那么后面发生的两件事,便是这个新时代里的两座里程碑

02

实现史上首次火箭回收

虽然SpaceX实现了猎鹰一号的成功发射,但太空飞行的成本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这也是整个行业里一直未被解决的一大难题。

据当时的SpaceX透露, 推进器的研发和试验共花费约1亿美元,火箭未来的发射费用还要800万美元左右。

因此,降低航天成本是SpaceX最紧要的目标。

那有什么好方法吗?还是老办法—— 用钱砸!

因为在此之前,除了在科幻电影和小说里,现实中还没有哪个国家真正尝试过,让轨道助推器(如运载火箭)着陆。

要把一个重达30吨的火箭(100平米的一层楼约5吨重, 30吨约为一栋五六层的摩天大楼 ),稳稳地降落在一个圈定的小区域内。暂不要说如何才能做到,光听起来就十分不可思议。

因为只要有任何操作不当,或者任何零件出故障,都会导致失败。

而一旦着陆失败,火箭只有爆炸一种结局,几百万美金瞬间泡汤。

可以说,太空飞行是当今世界最烧钱的技术,能坐上这张赌桌的,除了举全国之力研发,也就只有像马斯克和贝索斯这等世界首富才能玩得起。

有个好消息,在猎鹰一号成功发射的同一年, SpaceX为马斯克赢得了一份来自美国宇航局(NASA)价值16亿美元的商业合同 ,目的是为国际空间站提供补给。

既然钱都到手了,那就不怕烧钱了。

SpaceX再次举全公司之力,开始打造一种可以重复使用的火箭。

正如片中所言:SpaceX不害怕失败,他们几乎是在拥抱失败。

因为对他们来说, 每一次失败,都意味着可以学到更多,意味着下一次会大大降低失败的概率。

像之前发射猎鹰一号一样,每次火箭爆炸后,他们都会立刻收捡火箭碎片,还原当时的场景,找出其中的问题,不断改善和精进。

黄天不负有钱人!

经过几年的持续烧钱,2016年4月9日凌晨4时52分,SpaceX终于在大西洋上,成功回收猎鹰9号一级火箭。

这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在海上实现火箭回收。

那一刻,埃隆·马斯克和SpaceX彻底改变了整个航天行业。 因为SpaceX凭一己之力,将航天发射成本降到了原来的近十分之一。

到这里,纪录片【回到太空】的进度条还没走到二分之一。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当时的马斯克和SpaceX公司,我想到了特步当年用的那句广告词——永不止步。

03

完成首次商业载人试航

猎鹰火箭发射成功和回收成功之后,马斯克和SpaceX立马瞄准了下一个任务,也是迄今难度最大的任务——商业载人航天。

熟读史书的人都知道,载人航天对美国人来说,是一道终身难忘的伤疤。 在人类航天发展史上,仅美国就发生过3次重大航天事故。

第一次是1967年的阿波罗1号,3位航天员未出发便葬身火海。

第二次是1986年的挑战者号,7名宇航员在升空73秒后尸骨无存。

第三次是2003年的哥伦比亚号,还是7名宇航员有去无回。

因为巨大的舆论压力和高昂的航天成本,NASA在2011年正式关闭了有着40年太空历史的航天飞机项目。

此后,NASA与俄罗斯签署了一份合同, 将支付约8200万美元,以换取每名宇航员搭乘俄罗斯的火箭去国际空间站。

当时美国还有个段子:有位美国宇航员接受媒体采访,被问到「你会对现在想成为宇航员的孩子说什么」时,宇航员回答说:学好俄语!

可想而知,当马斯克和SpaceX开始着手载人航天任务时,不仅有着来自航天技术上的压力,更有来自社会舆论上的精神压力。

万一失败了,万一又有宇航员丧生,马斯克和SpaceX该何去何从?

为了把风险降到最低,也为了不负NASA的期望,更为了让美国人民重拾航天信心,SpaceX又花了几年时间做了大量测试。

后来的事情,全人类都知道了。

2020年5月30日下午3点22分,两名美国宇航员乘坐SpaceX的载人「龙」飞船,由猎鹰9号火箭成功送入太空,由此宣告NASA商业载人航空计划的首次载人试航发射成功。

这次飞行结束了NASA长达9年的载人火箭发射荒。

NASA表示,这是自2011年7月8日,美国「亚特兰蒂斯」号完成美国航天飞机时代谢幕之旅后,美国宇航员太空飞行的新篇章。

不得不说,NASA的格局小了, 因为那不仅仅是美国宇航员太空飞行的新篇章,更是人类航天史上的新篇章。

有很多影迷们说,这部纪录片像是马斯克和SpaceX的宣传片,完全在介绍马斯克和SpaceX的丰功伟绩,以致于不少人给了差评。

对此,我只想说两点:一,这是奈飞投资的电影,两位导演也跟马斯克没啥关系,而且影片也并非完全在宣传SpaceX。

二,就算电影有宣传马斯克和SpaceX的意图,单凭马斯克和SpaceX创造的历史奇迹,也完全值得用一部电影去记录, 因为那些奇迹不仅仅让SpaceX受益,有一天也会让你我,让全人类受益。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