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老本行(之前做过食品抗氧化剂研发、应用工作),来答一波。
感觉这个事情有点匪夷所思。
匪夷所思的第一点是, 卫龙这么大一公司,法规部门到底怎么了,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
一般,一个食品要出口到另一个国家,compliance check(合规性检查)是最一开始就要做的,必不可少的步骤。 必须要确保这样产品中每个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标签,包装材料等等,在目标国都是合法合规的 ,才能进行接下来的步骤。
具体到这次事件,「日本不让用 TBHQ」应该是行业内,特别是搞食品进出口的标法圈内,比较熟悉的行业知识了。我之前曾经参与过好几个项目,都是「各种国家的产品因为想出口到日本,所以需要做 TBHQ 的替换,换用其他抗氧化剂」。
所以,是什么让「合规性检查」如此重要的步骤失效了?
第二个匪夷所思的点是,总共只出口了 90 箱?作为一家上市企业,这个规模是不是小了点?
还有第三个匪夷所思的点:生产日期 5 月,销售日期在 5 月~ 8 月的产品,如果要「召回」,那只可能发生在销售日期内。为什么召回的时候没有报道,等到涉事批次的产品都已经差不多过期了,这个事情才曝出来?
因此,合理怀疑会不会是「不靠谱的经销商」所为?当然,仅仅是猜测。
说回到 TBHQ(特丁基对苯二酚),它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最安全的食品抗氧化剂之一。它的主要作用就是使食物在保质期内不会因为「氧化」而变味、变色、质量下降。
如果不加抗氧化剂的话,很多食物会在很短时间产生氧化「哈喇味」「油耗味」(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家里食用油、坚果放久了的味道),颜色也会变色或者褪色,没法长期保存。
如果你注意看食品配料表,会发现在「油脂含量多」的预包装食品里,TBHQ 存在感非常强。从薯片、坚果、膨化食品到饼干、面包、蛋糕等烘焙食品,再到辣条等小零食,再到煎炸油、起酥油,很多配料表里都会有它的身影。
它的安全性很多答案都提到了,我不再赘述。 基本上,限量内、不超量就不必担心。如果你吃很多辣条(或其他零食),高糖、高盐、高脂肪对你产生的实实在在的危害会远大于 TBHQ 的「潜在安全风险」。
目前全世界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给用 TBHQ,包括中国,美国,欧盟等等。不给用 TBHQ 的国家在我印象中只有日本(所以才会成为「大家熟悉的行业知识」)
至于日本为什么不让用 TBHQ,我目前也没有查到特别令人信服的资料。但我查到了来源于日本读卖新闻的一篇文章,里面提到的理由是:
TBHQ 在日本未获批准的原因是没有人去申请批准,而不是因为健康问题。当然这种说法我个人也存疑。如果真是这样,应该早就有人去申请法规扩项了。这方面的具体原因,得等对日本法规熟悉的知友补充一下了。
各个国家法规对于食品添加剂的要求不同,这个很正常。在 A 国让用的食品添加剂到了 B 国不让用,这个事情也很常见。在抗氧化剂领域,我随便举几个例子:
当然这些「不允许使用」的情况大部分是因为比较小众,应用场景窄,因此没有人去申请法规扩项,所以暂未获批。
但像 TBHQ 这么广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某国不让用,还是比较少见的,特别是与 TBHQ 相似的另一种合成抗氧化剂 BHT(二丁基羟基甲苯)其实日本也是允许使用的。应用场景更广的 TBHQ 却不行,确实比较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