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结婚,我不送红包了
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如果有朋友结婚,200 块红包也是拿得出手的,穷得有理有据。随着年纪和工资的增长,红包基数也像细胞分裂一样,400、800、1600。
送红包,真的可以排到被动消费第一名。甚至还引出了一些畸形心态,攀比、想方法回本...
就像春节走亲访友,你家的东西提到我家,我再提到他家,这种所谓的「礼尚往来」早就让人厌倦。
很多人开始将被动消费转化为主动,把那些送礼、酒宴的钱留下来,全家出去旅游。
婚礼红包也应该这样。毕竟春节每个人都过,但婚不一定每个人都结。我有一个独身主义的基友开玩笑,「再这样下去,我就逢五办酒,25、30、35岁,都办酒,挨个把本收回来。」
所以,真的可以尝试立个 Flag:下次去朋友婚礼不送红包,改送礼物。
外国人怎么送红包?
两年前的数据:浙江上海在婚礼中的礼金平均在 1000 元以上。广东、云南在 100 元左右。港澳台地区的人情则为 1000 港币,500 港币及 1600 新台币。
而在大家为不知道什么才算够的人情钱头疼的时候,其他国家的人是怎么做的呢?
美国人的随份子方式,一般就是给新人买东西。新人会准备一份长长的购物单,叫做新娘登记单。几美元到几十美元不等,大部分就是一些装饰品,炊具,寝具,餐具,浴室用品等。
很多网站都会推出这种功能,Wedding registry,是一种结婚礼物登记。可以很好地避开送的礼物不是对方想要的那种尴尬。
除了实体礼物的清单之外,在美国也会有收礼金的婚礼。但会选择不同的用途,比如「蜜月登记单」「慈善登记单」,会将收到的礼金用于度蜜月和公益慈善。
但近几年,美国知名婚庆网站 The Knot 通过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新婚夫妇想要富有体验价值的礼物。比如报名健身班、烹饪班、潜水班,甚至连点一份外卖都在礼物清单上。
尤其像预定一件 Airbnb,或者是 iTunes 上几十美元的 gift card,这些日常所需的礼物,越来越频繁出现在礼物清单上。
在德国,亲友们会组成筹委会,他们会在请柬上留下筹委会的联系方式。客人先联系筹委会,获得新人希望获得礼物的礼单,这个礼单会在婚礼前几个月,新人们就会确定好自己喜欢的商场里的指定所需用品。非常符合德国人严谨的调调,但确实严苛到这种程度,对我们来说还是冷漠了点。
在希腊,婚礼快结束的时候,新人会和客人一起跳一支纸币舞,Money dance。客人把纸币抛撒在新人身上,为之后的生活作储备金。钱其实很少,少到又可以称作角币舞会,Dime dance。
「插足」你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用一份礼物代替红包,在这对新人心中的存在感会更加,像是一个随时介入对方婚姻的第三者。
好友间肯定会有过「你的跳蛋我包了,你的飞机杯我包了」之类的玩笑,只挂在嘴上多没诚意,不如在对方结婚的时候落实!
女方的朋友可以送新娘子性感诱惑的情趣内衣,我朋友就给我下达了这样的指令,不管是变装游戏还是情趣调教,都没问题。
Lelo 情趣套装,了解一下。这种东西呢,当然是穿给伴侣看,送礼的人是没福分的。
一套真丝舒适的床品,让夜晚滑入床中成为两人共同的期待。Camelia 山茶花的真丝床品也许是不错的选择。
推荐 voluspa 的蜡烛礼盒,红色的包装刚好适合作结婚礼物。
复古风大行其道,复古的 mini 音响,仅是看着就感到惬意。
不开灯的夜晚,两人窝在一起,听着歌读自己喜欢的书,一旁的香薰蜡烛散发着淡淡香气,为他们的爱意添些迤逦氛围。
生活离不开吃吃喝喝,偶尔也要喝点小酒放松一下。低度数的起泡酒,香香甜甜让人微醺,不至于将甜蜜品酒变成揽背划拳,酒量不好的人也可以放心饮用。
喝酒怎么能没有杯子呢,精致的香槟杯,个性的威士忌杯,为生活添点野性。
无用之用
其实礼物不一定要有用,礼物无关价格只关乎心意。
不同于全程跟拍录像的婚礼摄影师,这位自由摄影师专门捕捉婚礼上新娘或新郎的动人瞬间,比如新娘走上红毯时新郎的表情,宾客们玩闹时的瞬间。
婚礼中那些动人的小细节,可不能被一段中规中矩的婚礼录像掩盖。
送一幅自己亲手画的贺卡,甚至是亲手剪贴一本对方从小到大的照片纪念册。
Holmegaard Gaia 自吸水花瓶,透明的玻璃材质可以直接看到土壤,观察绿植的根从土里穿过,让人从忙碌的工作中迅速转回慢生活状态,治愈力满分。
美国密西根州有一对夫妇,在婚礼当天收到阿姨的礼物,包装上写着:「不要打开!直到第一次意见不合的时候...」
他们在结婚十年后,打开了那份礼物。里边是两份 100 美元现金,还有两个玻璃酒杯,一份沐浴礼盒和两张纸条。
给女方的字条上写着:「去买个披萨、虾子,或一份你俩都爱的食物,并且好好地泡个澡吧!」给男方的则写着:「去买些鲜花,和一瓶酒。」
各位,爱情和人情和红包厚度并不成正比啊。一份用心的礼物,真的比钱可贵很多啊!
【关注 开眼eyepetizer 公众号,和我们一起保持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