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科学

如何评价2024年第3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国赛)?

2024-08-17科学

等分出来再补充我的排名,毕竟现在我也不知道(

以下为新版内容

集了

这份回答在种种方面相当于致敬我们学校去年的一位学长。在正式开始评价今年国赛之前,先来谈谈我总体的竞赛经历吧,也是给明年备战的学弟学妹们一点经验上的借鉴。

要是你们看到这篇回答的时候我已经返程,你们自然就能在IP属地上看到我所属的省份,这点在现在先埋下一个悬念,成绩出来之前我不想透露过多信息

启程

首先和大多数强省强校在我心目中一贯的内卷模式不同,我们学校乃至我们省份的选手几乎都是高一起步。我其实更逆天,在刚刚中考完的那个暑假,我几乎沉浸在被学校预录取的喜悦中无法自拔,对高中的唯一理想就是能够混个不错的分数组个不错的乐队(本人乃电吉他手,现在的理想也是赶紧出分之后去买把新琴,特别中意美产的Jackson kelly custom)。但哪知天不随人愿,其实也是我不错的运气给了我这样一个难得可贵的机会。那个暑假中,学校开设了一个生化营活动,其实主要就是介绍介绍学科竞赛,并且给我们讲了讲生物和化学竞赛的一些基础知识(我的第一轮生物化学就是在哪里学到的),同时也有两次考试。你们应该猜到了,我莫名其妙地在那两场考试中发挥地不错(其实也有可能是后面分班考考得不错,具体是哪个不用深究),以至于校长亲自打电话希望我能选择生化中的一门竞赛学习,并愿意将我分到学校新开设的一个竞赛班项目当中。我逆天就逆天在,那时我甚至不知道学科竞赛是什么:)更没有想过后面我会走上一条怎样的路。

我的成长历程是不同于任何一个在我目前所在层次的同龄人的。我小学从没学过奥数,但初中莫名奇妙地考上了第一实验班;初一初二的成绩常常是班级垫底(相当于当凤尾了),初三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跟突然开窍了一样,一模二模连着两次拿了年级前十,被预录取到学校本部的高中。和一路内卷上来,经历过大大小小的考试、竞赛或者学科奥赛的同班同学相比,我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发力学习,对课内学科,尤其是数学的理解速度都远远不如我们班的其他同学。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在我进入高中生活的第一天,我意识到了自己和身边同学的大差距,回家之后忐忑的跟我妈说:「妈,我想明白了,每个班都有一个倒数第一,那那个倒数第一就让我来当吧。」

这一切在我正式进入到生物竞赛学习当中之后竟戛然而止了,过渡之快我自己都没反应过来,可能是因为我对和我一样的竞赛生的进一步深入了解,让我这样的非主流也拥有了被这样一个精英聚集的群体所同化的感觉。还记得高一期中第一次生物竞赛考试我考了一个不错的分数,并在后面几次考试中连着保持地不错,我突然意识到原来简简单单被热爱地一门科学竟然也能够让我像其他人一样较为稳定的获得一个好分数。在这一刻,我不再是一个啥也不懂的躺平王,而是一个正二八经的竞赛生,就像是和其他人一路卷上来一样,别人甚至都看不出来我其实如此吊儿郎当。这时开始,我对生物竞赛的情感除了对临床医学抱有理想的延续,更是一个内心的认同之地、归属之地,我认识到了我本应该是怎样的一种人,并且不是标签化的,而是有独特人生阅历的一群人当中独一无二的一个。这种感受可以认为是一种自豪,也是绝大多数从小鸡娃到大的卷王从没体会过的独特感受。

跑题有点多,但这里谈到的对生命科学的热爱,是我希望很多学弟学妹应该正确认识的一点。对生物学的热爱与一时的功利并不冲突,如果你能依靠你所热爱的学科进入到一个更好的平台,以进一步精修你所热爱的学科,那何乐而不为呢?你只要在生物竞赛的学习中,能够取得几次不错的成绩,大体上说明了你还是比较适合生物竞赛的,那考虑到刚刚反问你们的那句话,你还是应该放手一搏,而不应该是抱着爱好就随便学一学的心态,这样可能会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同样的,假如你在生物竞赛的学习中屡屡受挫(这里不包括日常成绩波动,而是一直考不太好的情况),那你应该想想,是否高考的路径反而更适合带你去往一个更好的平台,让你精修你所热爱的学科。这个时候就应该学会放下,懂得有舍有得。总而言之,一切都要做好权衡,犹犹豫豫和一条路走到死都是不可取的。

起落、上升与联赛

回到我的经历。高一寒假我和同学经历了第一次外出培训,在某斗的课程中认识了诸如苗健老师这样相对负责任的机构竞赛老师。值得一提的是,那次培训我是和我们上一届的学长们一起上的,两位令人敬爱的学长在我们不懂的地方给予了很多帮助,也对我们当时的水平给予了肯定,这也更让我坚定了学下去的信心。

高一下开学,刚刚上完动物学的课程就进入到了联赛复习当中。当时连着把从13到20年的卷子都刷了一遍,从现在看来其实当时的努力只能算是囫囵吞枣。在一周一次的考试中我的成绩基本稳定在前五,有很多同学也乐于和我讨论问题。我当时很自信地认为我能在高一就获得停课的机会,这样就能有更充足的时间整理我零散的知识。可是天又不随人愿,在最后拿21年和22年的真题作模拟题的考试当中,我考崩了,总成绩擦边够到了学校第五名。教练原本已经把我给报进停课名单里了,结果被校领导要求撤出了,这算是一个小小的遗憾吧。

接下来的故事各位就都比较熟悉了,23年联赛题简单地一批。但我在考试前一晚上新冠首阳的加持下成功爆出了个省排70多名。39℃参加联赛。。。家人们谁懂啊

好在考试后紧接着的一周外出游学帮我冲散了原本不悦的心情,让我重新回到了竞赛学习的正轨。还记得当初我认识了一位高我两届的学长,她告诉我实验很重要,于是我去看北大生化红本;她告诉我联赛主要失分在于一些技术不够熟悉,我去研读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相关文章。虽然对于实验理论的准备在现在看来过于超前,但那一段时间我才真正找到了学习生物竞赛的节奏,啃下了几乎所有买过竞赛书,补充了很厚一沓生物化学笔记。在那段时间,我感觉我在慢慢超越。

进步——在难忘的暑假

高一暑假上演了我们学校生物竞赛的传统项目:湖南师大「颐华国」一月游。不仅认识了更多生物竞赛上的顶流老师(教授),而且也见识到了强省的压迫感。见到的老师包括但不限于杨sir、邓学建教授、刘萍教授,他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前两位,你们懂的,下面放几张图:

邓老师百年不变的超级乐迪
偶遇野生雌独角仙
夕阳下闪闪发光的路牌
长得酷似同学「老铁」的蛤蟆,希望他看了不要打我

那段时间真的记了好多好多笔记,也首次尝试并习惯上了电脑记笔记,简单来看就是下面这些:

时间近是因为最近修改的

感觉真的是在飞速进步,逐渐真正理解了一些生物的底层逻辑,几次考试其实都考得还算不错。高二开学我真的觉得像是整个人刷新了一样,整装待发迎接第二次战斗了。

保持与内心的挣扎

高二开始的复习,加上一轮一轮的考试让我倍感压力。最让我有压迫感的是,感觉除了我以外好多同学都在看奇怪的东西。他们有的背复制起始复合物的各种组成,有的在Bioart上疯狂看文章,没事就能记下一大堆笔记,还有的在卷胆固醇代谢。即使我的成绩仍然名列前茅,但有时不经意间在积累上透露出来的差距让我迷失了自己的定位。我感觉我从来没有关注过他们所关注的东西,更可怕的是我从来没想关注过,我并不觉得那些东西需要关注。这都不是我努力不努力的问题了,而是究竟应该学什么。就在这段时间,我认识了h老师,他在与我的沟通中帮助我找到了我自己的定位。其实我凭借的,从来都不是一些乱七八糟的杂乱知识点,而是扎实的基础。生物竞赛随着时代的发展,也离原来记忆力竞赛的名号越来越远,扎实的基础打下的思维模式才是制胜的关键,这也是我的一大经验。在那之后,我常常对那些在卷着背各种通用转录因子的同学说:与其研究这些,不如先搞明白为什么原核生物没有转录因子。(没错,这是他们之前错过的题,我不知道他们还记不记得)与其研究骨骼肌内分泌,不如先搞懂人为什么要先分泌出更多生物活性没那么强的T4甲状腺激素,而不是T3。

上述这些疑惑,我在高二往后的学习中总会遇到,就像一个个周期,尤其是我自己也开始积累一点偏门知识的时候,我总会发现别人会的更多,隔一个月总是要崩溃那么两天,认为自己啥也不是,但马上又能说服自己就是靠着扎实的基础保持的一定的领先。这些其实都不重要,人的心态固然有起伏,但只要你的坚持的路没错,那总有胜利的一天,至少我是那么相信的。

对于高二寒假的某斗模考班我不好评价,总的来说就是有个哥们几乎次次考得比我好(前二,我大概在第十几、二十几名左右),但是动植物比我低几十分(其实也不是我动植物考的特别好,是他当时太差了),这导致最终的总分排名超过了他,同时也成为了所谓「某斗七星」的一员。抛开某斗的出题质量不说,这样的经历让我获得的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均衡最重要。只要你足够均衡,你每一科都不必做到极致,那也能给你足够的机会在赛场上大放异彩。在我看来,把每个学科学的「差不多」要比把每个学科学到非常牛逼简单的多,因为每个学科在往顶尖攀爬的时候都是会有瓶颈的,在这个时候去填补其他学科的漏洞,很显然是一个更高性价比的选择。

冲刺——联赛、国赛

总算回到和题目有关的了。高二下顺利停课,但并没有我最早提到的那个学长所说的在停课期间进步飞速,因此我个人认为停课后的状态是因人而异的。我们每个人都保持着我们学校师生特有的一种松弛。每天就是早上看书或做题,中午打乒乓球,下午看书或做题,晚上回家看书或做题。每周一次考试。规律到不得了的生活。甚至在这段时间我还看了米兰昆德拉和马尔克斯的一些书,感觉比其他强省松弛的有些过头了。停课后的空虚在我看来是正常的,人不可能永远都在上升期。连着看好几天细胞生物学并不会让你获得更多有用的知识,事实上那些几个月前看过的知识我现在基本上也忘的差不多了。总而言之,停课的目的并不是说要拼了命地往脑子里塞更多没用的知识,而是不断地磨练自己的心态与意志,以做题查缺补漏为主要知识与经验来源,多多思考永远比死记硬背要更加有用。至少对我来说,一个下午研究明白一个超级难的论文题组要比抄书抄出好几页的笔记要有用地多。就算这样,心态也有很大波动,考试也有十分失利的时候,还记得YBO我得了一个难以置信的超级无敌低的分数,为此出去和老爸打斯诺克泄愤了一个下午(。总而言之,日子就这样过去了,联赛在一点点逼近。

联赛前在猴辅导刷题班重拾了自信,因为在那之前我依然受到上一部分提到地周期性心态波动地困扰,考完那几套卷子之后我都淡然了。猴辅导一如既往地出题质量还不错,麦子在内的三位老师讲的也挺好。回家后最后一周就是YC三套定心卷,也是让我重拾信心的良心题。

联赛各位可以参考其他问题,在这里不过多赘述了。本人从评议稿到最终稿跌了10分,拿手的动物学部分爆出了「文昌鱼鳃在身体后部」「线虫成体细胞数目固定」这样的离谱错误。。。总之就是痛失了好几分,好在省队是没什么问题的,来不及多想就去准备国赛了。顺带一提,联赛考完当天打了一下午台球是真的爽。

进省队后定制了一个普动t恤

国赛我们一上手就开始准备实验,学校老师还是很尽力了的。动物学基本上把能碰到的东西都做了一遍,植物学薅了好多校园里的花花草草。其实在去某斗实验培训之前,我们的校内实验培训氛围有点过分松弛,那几天我心情都不太好,觉得除了见了见东西长啥样,大部分时间还是比较浪费的,但也不知如何挽回。其实无论是否出现类似的情况,都不需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每个地方都是可能留下遗憾的。现在我遗憾实验没有特别抓紧训练,其实也没有对结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某斗的实验培训中规中矩,但真的非常累。每天日程安排的都很满,学到的东西确实挺多,但有一说一,我觉得确实有些努力是纯粹在浪费时间的。老师还是会涉及到很多根本不会考的东西,细胞遗传内容和真实的考试比较脱节,yhm老师口音听不懂,生态学背了一大堆公式最后发现其实没大用。不过还是留给了我们挺多美好回忆的:

复刻了学长提到的去年的巨大枪头圈,而且是plus版
蕨类植物内皮层凯氏点
表皮下那层细胞的加厚好漂亮
没记错的话应该是鸢尾的周木维管束

以上是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切片

大戟科花序
一大堆考马斯亮蓝
做的比较拿手的多线染色体

模考班也是有些做无用功:积累的经验都是针对某个老师出题习惯的经验,或者是为了应对某斗恶劣的实验器材做出的种种挑战(生化模考两次都因为类似移液枪在使用过程中爆炸而废掉),细胞实验理论的答题我觉得有些题老师给的答案就错了,yhm出的动物生态难度过于简单以至于区分度几乎为0,排名纯随机。总而言之,非常不顺。加上模考班后期突发肠胃炎,整个模考成绩直接炸掉。因此,与其说是用于总结和运用实验培训中获得的知识,不如说模考班是对于心态和考试状态的一次调整机会,让你体会一下实验作为考试究竟是一个什么感觉。他并没有完全的模拟,但能让你设想到一些可能会出现的失误,而且这些失误真的有可能在国赛赛场上发生,在这里要做的就是努力预先设想自己可能会碰到怎样的状况。事实上,到这个时候,真正的知识都是其次了,考验人最大的就是心态

回学校又短短地做了一周的题,就直接飞去了广州,参加了YC理论班。质量一如既往地高(YC的好处在于题错了老师能有机会在讲题时发现并且纠正,至少是正确面对题目错误的态度,不想某斗真就是睁眼说瞎话硬着头皮瞎讲。YC的老师们真的已经很努力了),也多和h老师聊了聊,三次模考成绩都在前十,感觉自己准备好迎接最后地挑战了。

开幕式不错,感觉比去年某校承办的好(doge。魏教授依然吸取了22年的教训只说了个宣布开幕。前排有位和我同省联赛排名超级高的卷王一直在看笔记,搞得我们后排心神不宁,hhh。不过早餐是和我们特别有幸运加持的校长一起吃的(其实就是打电话建议我学竞赛的那位),感觉问题不大)

因为从来没有看见过任何国赛理论考试的回忆(想想也回忆不出来),因此没有任何对比,其实时不好做评价的。但从口口相传的情况来看,维持了偶数年一贯的全程文献题的风格(至少没有出现去年那样的抽象情况),基础题总共就5道上下,总体出题水平不错,新的不定项题型并没有影响考试平衡,但难度其实比我想象中的低挺多,文献题逻辑都非常顺,题基本上肯定能写得完,不过这也得归功于临时延长到了3小时做题时间,不然真就做完个寂寞了。

考完理论晚上其实是很忐忑的,相信任何人都这样,一路走来经历了这么多,谁都不想在这样的阴沟里面帆船。当我知道进实验了之后还真是长舒了一口气。这是一种奇妙的体验,只能说从学竞赛开始这么长时间,我还真就从没怀疑过我理论水平进不了全国前240,但当这件事就摆在我面前,还真就体会了一把汗流浃背。不过时间不允许我们庆幸,和教练和校长谈话、分发实验考试服过后,还是紧紧张张地复习到了12点。其实是真的睡不着,那一晚辗转反侧。毕竟模考班实验成绩那么答辩,我也不敢保证明天到底如何。

我是橙组的,第一场考的是生化。结果你们都知道了,垂直板PAGE电泳跑核酸直接创死我。提供的这个盗版高仿PAGE制胶板。。。怎么说呢,一个考场没几个人不漏胶,有加到一半漏的,还有加水试验的时候漏的,关键漏了之后根本没法解决。我属于后者,用手夹的再紧他还是漏,莫名其妙的漏,到最后稍微有点好我往里面加胶的时候又漏了,而且越漏越快。。。真的没办法,我只能说我尽力了,25分果断放弃,去做理论题。不过生化理论区分度不大,感觉寄了。

第二场植物,上来五朵花真的很抽象,貌似基本上都是毛茛科的一些比较特化的类群,要求检索到种。我只能说我没完全看明白。以往植物学为强项的我竟然在这里五个里面能有四个不太确定,真的非常毁心态。尤其是在看到后面那些非主流实验理论题的时候整个人都傻了,甚至没有看到那个问是哪一类基因造成突变的题要设计实验。好了,又炸掉一科。

第三场细胞,操作量巨大,虽然不是完全不能做完,但最后还是剩了一两道题。中间的一些数据做的一眼就不太对劲,感觉即便做完也寄了。。。

第四场动物生态。为什么考的是蟑螂。。。之前教练一直猜是蝴蝶,我真是醉了。单眼我个人认为是比较怪的。我记得yhm老师讲说蟑螂没有或有两个单眼在触角内侧。我是真没找到,但我同学都说找到了。。。就我毫不犹豫地写了个0,还觉得自己拿下了,写的特别对。生态没考生态,一个和生态没啥关联的实验设计,背的统计学公式竟然在整整四场考试里一点都没用上。一个字:崩

暂且先写道这里,公布分数之后再来补充。

一天都在坐飞机和聚餐中度过了hhhhhh,只得这么晚才来更新

看到新标题的朋友应该已经知道我大致的排名了。我个人的情况再次映证了一个事实:实验考试大多数人都没底,你觉得崩了其实可能只是从最好掉到了中上的水平。大多数人的实验水平并没有你想像的那么吓人,理论成绩好的人实验成绩也确实不会差到哪去。

事实上,总结这次比赛,我个人从对上述理论的将信将疑变成了深信不疑。考试之前很多金牌、集佬对我说那些的时候,我甚至认为他们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没参加过国赛的学弟学妹们现在看我言论估计也是这样的感觉。但真正考试下来,世界这个巨大的草台班子展开在你面前的那一刻,你会淡然的,无论结果是否理想,终究是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堆砌起来的结果。从客观角度上简单分析一下,大多数人训练实验的时间就那么几个月,实验理论的思路在某种程度上又不同于理论考试的思路,就那么点时间,每个人学出来的差距其实并不大,只要四肢健全,没有直接整个学科没学过,那其实都有单科实验得高分的潜力。因此,最终的结果还是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心态和运气。运气是守恒的,有得便有失,只不过每个人的得失相对有点偏差罢了。而心态,在我看来才是真正能让自己水平稳定发挥的法宝。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成绩应该是被水平决定的相差不多的一个概率分布,好心态在这里的作用就是压缩概率分布的方差,让你的水平得以更真实地展现。

总之结果我很满意(要这样还不满意你们估计都得来打死我)。感谢一直支持我的教练、同学和各位学长学姐们(文章里没有提到太多他们的故事,是限于篇幅和我个人的精力有限,但他们的付出是我的成功当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以及看人眼光超超超超级准的校长,最重要的还是我的父母,一直帮助我调整一次又一次的心态波动,也让我获得了上述很多有用的感悟。对了,还要感谢我的猫和两个蜘蛛

后面放几个这两天的图吧

各科成绩正态分布非常漂亮,为北大这次还算成功的出题点赞

国集前二十五的合照
金牌正面
金牌反面
在YC减压party上画的画
泽米铁与他的孢子叶球
分支的苏铁,是不太常见的现象

以上两图来自华南植物园

我的猫和蜘蛛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