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科学

谋逆也有遗传吗? ——闲聊吴国权臣孙峻、孙綝

2022-02-16科学

原创 平头阿铭 李家村言 2022-01-20 15:53

【三国演义】里写了个生下来就注定要谋逆的人,就是魏延。理由很奇葩,说他脑后长了块反骨。不知道啥叫反骨,也不知道长什么样子,罗贯中要是能把它画出来就好了,后来的领袖们可以按图索骥,招兵买马时先对照下图纸,看看长没长反骨,免得以后这人兴风作浪,省了多少事啊。

罗贯中画不出来,因为这是瞎编的,说评书讲故事嘛,怎么离奇怎么闹热怎么能招来茶客,就怎么编呗。难怪鲁迅先生埋怨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有些神神叨叨的,特别是把诸葛亮写得「近妖」。
罗贯中是拥刘反曹的,【三国演义】里他最恨的不是曹操,而是魏延。因为魏延搅乱了诸葛亮祈福延寿的仪式,害得诸葛亮不能起死回生,而诸葛亮一死,蜀汉就完了。罗贯中把蜀汉灭亡的罪过都栽在了魏延头上,恨死了魏延,硬说魏延脑后长反骨,注定要谋逆。



【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允许虚构,罗贯中这样做也无可厚非,并且其文笔优秀,写得有模有样有板有眼,以至许多人深信不疑,可说是非常成功。

三国吴国历史中有一段祖孙相继谋逆篡权的事情,也很奇葩,给文学家创作一个孙子辈遗传祖父的谋逆基因,誓将谋逆进行到底的故事提供了良好素材。

孙氏家族的另类
这事说来话长,得从孙氏家族的根说起。
现存能够找到的孙家第一人是孙钟,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的一个瓜农,生了三个瓜娃子,依次是孙羌、孙坚、孙静,还有个瓜女子孙氏。
二儿子孙坚十七岁时随父到钱塘(今杭州)卖瓜,孤身战水匪,扬名立万,踏上奠基吴国之路。在此过程中,孙氏家族成员包括外戚成员纷纷跟随,成为孙家军主力、核心、骨干,鏖战沙场,立功无数。
古代是宗法社会,宗族成员以血缘为纽带联系,同体连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向心力和凝聚力都特别强。「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宗族力量不容小觑。中国历来人口众多,这是个谜。形成这个谜的因素很多,没有人能够说得全,其中宗法社会是重要因素之一。宗族人员多,特别是男性多,力量就大,没人敢惹,就能获取、占有更多生产、生活资源,过上好日子,反之,则会受人欺负,贫穷潦倒。



对领袖而言,宗族成员忠诚度、可信度高,使用起来相对放心。对成员而言,跟着同宗领袖打天下,可取功名,得富贵,传之子孙。三国时,曹操、孙权都是依赖宗族成员打天下治天下,只有刘备没宗族相助,孤身打天下。从这个角度来说,刘备确实不简单,是个能人。

凡事皆有例外,也有宗族成员或因对本宗族的发展前景没有信心而想转投他人,或因本宗族发展前景大好而想据为己有。有趣的是,这两种情况在孙氏家族里都出现过,同样有趣的是,这两种情况分别出现在孙坚的两个奇葩兄弟两支身上。
本文主要是聊后一种情况,但为了让各位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孙氏家族状况,还是把前一种情况也聊聊,以后就不单独再聊了。
前一种情况出现在孙坚的哥哥孙羌一支。孙羌有两个儿子,依次为孙贲、孙辅。巧的是,二人都出现了这个问题。
孙贲,字伯阳,任过郡督邮、县长。189年,孙坚在长沙举兵讨董,孙贲辞官随孙坚征战,是最早追随孙坚的宗族成员之一。
191年,孙坚单马行岘山,被黄祖的军士射杀。孙家军一时群龙无首,面临崩散危局,全靠孙贲收拢残卒,率领余部投奔袁术,保全了这支核心部队。孙坚灵柩也是由孙贲护送回去的。
孙策后来找袁术要回的就是这支部队,虽然袁术没有全部归还,但对才出江湖的孙策来说却弥足珍贵,特别是其中有追随父亲多年,忠心耿耿的朱治、程普、黄盖、韩当、董袭等优秀将领,日后都成为孙策打江东的骨干。所有这些,都应该归功于孙贲。



197年,袁术派孙贲与吴景(孙策的舅舅)出击驻守长江横津、当利口的刘繇部将樊能、张英等人,失利。孙策趁机请求带兵支援,离开袁术,打败打败张英、樊能等人后进击刘繇,开辟江东。

刘繇逃跑后,孙策派孙贲和吴景回寿春报告袁术,正值袁术称帝,设置百官,任命孙贲为九江太守。孙贲不愿再跟袁术,抛弃妻儿返回江东,跟随孙策。
孙策夺取江东六郡后,任孙贲为豫章太守。
200年时,曹操正与袁绍相争,无力东顾,为拉拢孙策,免除后顾之忧,特地与孙策联姻,把弟弟的女儿许配给孙策的小弟孙匡,为儿子曹彰迎娶孙贲的女儿,并征召孙权、孙翊入朝为官,令扬州刺史严象举荐孙权为茂才。
208年,曹操兵不血刃占领荆州,威慑江东,大战一触即发。孙贲害怕了,既畏惧曹操的实力,也担心抵抗曹操会危及女儿的安危,就想投降,准备派儿子到曹操那里去做人质。吴郡太守朱治听说后,极力劝阻,孙贲才没有那么做。
孙贲害怕曹操想过投降,其弟弟孙辅也想过投降曹操,只不过不是因为害怕曹操,而是因为怀疑孙权的执政能力。
孙辅,字国仪。因孙羌夫妇都早亡,孙辅由哥哥孙贲抚养成人。兄弟之间非常友爱,一起先随孙坚,后随孙策征战,拒袁术、讨山越、攻刘勋,屡立战功。最大的功勋是按照孙策的部署,在周瑜的支持配合下攻占了庐陵,也因此被孙策封为庐陵太守。任内安抚平定郡内所辖各城,任命官吏管理地方。由于政绩不错,升任为平南将军,假节,领交州刺史。



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后,孙权继位。孙辅担心孙权不能保守江东,趁孙权到会稽郡东冶县巡行的机会,秘密写信与曹操联络。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史无记载,但从后面孙权责问他「兄长厌弃安乐吗,为什么要召唤他人」的情形来看,应该有呼叫曹操南下,自己作内应谋取江东的意思。

所幸送信人没把信送给曹操,而是直接送给了孙权。孙权立即结束巡行亲自处理此事。装着不知道带张昭一起见孙辅。交谈中谈及此事时,孙辅支吾应对狡赖不认,孙权把信给张昭拿给孙辅看。铁证如山,孙辅惭愧无言低头认罪。
孙权立即斩杀孙辅的所有亲信,将其部曲就地改编分解给其他将领,把孙辅抓到吴关押至死。
以上就是发生在孙羌一支的对本宗族发展前景失去信心,想投降曹操,改换门庭的事情。所幸的是,孙权没有株连无辜,这二人的子孙依然得到孙权的信任和器重。

谋逆的祖父
后一种情况出现在孙坚的弟弟孙静一支,不像大哥孙羌那支,就两个儿子出了状况,而是儿子、曾孙都出现了这种情况。
孙静有五个儿子,依次为孙暠、孙瑜、孙皎、孙奂、孙谦,出问题的是长子孙暠。
200年5月,孙策遇刺身亡。孙策死时年仅二十六岁,此前根本就没想过确立继承人的问题。他有三个同胞弟弟,一个儿子,临死前没有谁知道他会选定谁来继承,张昭还以为他会选孙翊,谁知选的是孙权。



生前没有刻意选择、指定、培养继承人,而是临时指定,这种做法容易出现的最大问题是继承人威望不足,难以服众。特别是孙权又刚在与广陵太守陈登的交战中大败亏输,更让人担心,更容易造成政局不稳。

猝然而来的继承也让孙权不知所措,只知道嚎啕大哭,全靠张昭及时制止,为他穿上战袍,把他扶上战马,出去巡游各个军营,才逐渐安定了军心民心。
孙策猝死引发的内部不安逐渐平息,外部混乱却依然存在。局势混乱,继承人威望不足,或者继承人不明等状况,让一个有野心有一定实力的宗室成员看到了一个夺权的大好时机,这个人就是孙暠。
孙暠此时为定武中郎将,屯兵乌程(今浙江湖州),一听到孙策死讯,立即集结部队,准备攻取会稽。会稽郡太守本是孙策,但孙策并未到任,而是以顾雍为郡丞处理郡务。
顾雍在孙策死后,严禁下属官员前去奔丧,全部在家留守,做好防叛准备。此时获悉此事后,立即紧急召集士兵、百姓守城,等待继承人的命令。同时派功曹虞翻前往劝阻孙暠。
虞翻对孙暠说:「讨逆将军(指孙策)不竟天年,如今摄事统众的职责应该落在孝廉(指孙权)身上(虞翻原话是「宜在孝廉」,也就是猜测,说明此时孙权继位的消息还没有到达会稽),我和全郡吏士婴城固守,誓死为孝廉除害,请你三思。」



孙暠听了虞翻的话,知道会稽已经有所准备,将士也誓死守城,坚决要为孙权除害,只好退兵。

孙暠不敢强攻会稽,估计是兵力不足。孙策时实行的是授兵制,每一将领的带兵人数由孙策分配,不能擅自招兵买马。孙策为防止将领坐大,不会分给某一将领很多兵。周瑜是孙策的好朋友,也是给孙策取江东提供了最大帮助的人,离开袁术转投孙策时,孙策任周瑜为建威中郎将,授兵两千人,战骑五十匹。周瑜死时,其直属部队也才四千多人。
孙暠也是中郎将,就算他是宗室成员,孙策偏心多分兵给他,最多也不会超过五千人。孙策的姑表弟徐琨,也是孙坚「征伐有功」的旧将,任丹阳太守时,孙策就因其「手下兵多,嫌其太重」,以需要其兵马攻打其他地方为借口将其召回,派舅舅吴景接替其为丹阳太守。
孙暠以五千士兵偷袭会稽也许能成功,但要强攻城防坚固众志成城的会稽,还是在自己无援兵,对方有援兵的情况下,显然难度太大。
没有孙暠后来的记载,估计因其并没真正开打,孙权也没有计较吧,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死的。
这次谋逆就这样被扼杀在摇篮里了。



孙子辈的谋逆

时间转瞬过了五十多年,孙暠的孙子辈中又有人谋逆,而且还不止一个。
孙暠有三个儿子,依次为孙绰,孙超,孙恭,其中孙绰有个儿子叫孙綝;孙恭有个儿子叫孙峻,谋逆的就是这两个人。
253年十月,武卫将军孙峻与皇帝孙亮合谋,诛杀了权臣诸葛恪(可参阅本号【三国鼎立时昙花一现的权臣——诸葛恪】系列),升任丞相、大将军,督中外诸军事,假节,封富春侯,摇身一变为吴国新的权臣。
孙峻,字子远,少年时便弓马娴熟,精练勇敢,胆大果决。孙权临死前,他只是个孙峻都尉、侍中。孙权死后才升为领武卫将军,负责宫中警卫,在朝野中都没有什么威望、名气,掌权后主要是靠刑杀来暴力压制群臣,自身行为也不检点,不光奸乱宮人,还和姑姑孙鲁班通奸,乱伦无道。
孙峻杀诸葛恪和孙鲁班有很大的关系。现任皇帝孙亮的皇后是孙鲁班的丈夫全琮的族子全尚的女儿(孙鲁班第一任丈夫是周瑜的儿子周循)。孙亮是孙权的小儿子,本来是没有希望当皇帝的,因为太子是孙和。孙鲁班母亲步夫人与孙和母亲王夫人争宠,孙权曾经想立王夫人为皇后,孙鲁班极力在孙权面前说王夫人的坏话,王夫人皇后没当成,反被孙权责骂了一通,竟忧虑而死。



但孙和的太子之位还在,孙鲁班担心孙和继位后会报复自己,就千方百计地诋毁陷害孙和,在孙和与孙霸二宫并争时,党附孙霸,对抗孙和,终于将孙和拉下太子之位,流放到长沙。在此之前,孙鲁班已经察觉到孙权开始对孙和不满,偏爱孙亮的情况,于是又想法将丈夫的族孙女全氏嫁给了孙亮。

孙亮继位为皇帝时,权力落入诸葛恪之手,而诸葛恪是孙和的妻子张氏的舅舅,二宫并争时又是太子一党,有迎回孙和的打算。孙和回归,势必影响到孙亮的帝位,孙鲁班要竭力抵抗,不惜与侄子孙峻通奸,合力对付诸葛恪。
为了彻底消除孙和的威胁,孙峻谋杀诸葛恪后,又剥夺了孙和的王位,赐其自尽。张氏不愿独活,也自杀而亡,举国上下为此悲伤。
孙峻的暴行引起朝野侧目,虽然大多数群臣敢怒不敢言,但也有人挺身而出,谋刺孙峻。
第一次谋杀发生在254年。一个叫桓虑的前司马联络纠集了一批将吏,准备谋杀孙峻拥立孙登的次子时任吴侯的孙英,谋事不密,被孙峻所杀。孙英自杀。至于孙英是否参与了此次谋杀,说不清楚。



第二次谋杀发生第二年七月。当时有蜀汉使臣要到访吴国,无难督孙仪(孙皎的儿子,是孙峻的从叔父)与将军张怡、林恂等人密谋在迎接蜀汉使臣的宴会上谋杀孙峻,被孙峻发觉,孙仪自杀,其他参与谋杀的数十人被杀。

心狠手辣的孙鲁班因妹妹孙鲁育不肯与自己合作陷害王夫人和孙和而怀恨在心,趁机诬陷孙鲁育也参与其中,害死自己亲妹妹。

孙峻之死
这一时期的历史很有趣,魏国和吴国都有皇帝,但都是傀儡,权力都在权臣之手,而权臣又都是兄弟俩,兄终弟及。历史仿佛是要故意比对一下这两兄弟孰优孰劣一样。
孙峻弄权时,在魏国弄权的是司马师。孙峻执政三年,几乎没做过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情。本来他是有机会的,因为正好遇上魏国淮南二叛,可以借这个机会建功立业,可惜他没抓住。
255年,魏国驻守淮南的镇东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发动反对司马师的叛乱,史称淮南二叛。 起兵前,毋丘俭将四个儿子送到吴国为人质,换取吴国不要趁机偷袭淮南的保证。
这对吴国来说是个机会,孙峻率骠骑将军吕据、左将军留赞偷袭寿春。没想到毌丘俭、文钦败得太快,孙峻快到寿春时,遇到前来投降的文钦,知道寿春已被诸葛诞占据,偷袭无望,只好撤兵。



来时容易去时难啊!诸葛诞得知吴军撤兵,分兵两路追击,一路由将军曹珍率领,一路由将军蒋班率领。曹珍在高亭(在安徽橐皋附近)追上吴军。吕据、丁奉奋力搏杀,曹珍战败逃回。蒋班追上了带病出征的留赞,一番恶斗,吴军兵败,留赞阵亡。可惜了这员老将。

八卦一下留赞吧。
大家熟悉的江东名将主要是所谓的江东十二虎臣,留赞不在其中,但留赞的勇猛并不逊于十二虎臣中的任意一位,被后人称为「万人敌」。
留赞,字正明,会稽长山人(今浙江金华)人。青少年时为为郡吏,在与黄巾军作战中亲手斩杀黄巾军头目吴桓,自己也在作战中伤了一只脚,伤好后脚不能弯曲,成了个瘸子。
留赞喜欢读兵书和史书,每当看到古代良将攻城略地建功立业的事迹,都大为感叹。他是个性格刚烈的人,实在受不了这么跛脚苟活,就把亲戚召集起来,说:「如今天下扰乱,英豪并起,历观前世,富贵非有常人,而我却因为跛脚而屈居在闾巷之间,和死了没有什么区别。现在我要亲手割开这只脚,如果运气好不死,脚又能伸张开的话,还可能有用武之地。如果死了就算了。」
这些亲戚听了都觉得危险,劝他不要这样做。留赞等了一会见没人支持,也不管不顾了,自己拿刀将卷曲粘连的脚割开,结果血流如注,痛得昏厥过去很久。亲戚们又惊又怕,但事已至此,也只好帮忙把他的脚撑开弄平,上药包扎起来。



居然还真治好了,很神奇。后人将留赞亲手割足与关羽刮骨疗伤相提并论,都是壮举。

偏将军凌统听说了这件事,就请留赞来相见,觉得太神奇,立即上表推荐,留赞因此得到试用。试用期间,屡立战功,转正升为屯骑校尉。
前面说过,他是个性格刚烈的人,经常直言不讳地规谏朝政得失,从不对孙权的旨意阿谀奉承,连孙权都有点怕他。
在孙权死后诸葛恪指挥的东兴之战中,留赞所部担任前锋部队,每战冲锋在前,大败魏军,因功升任左将军。
此次跟随孙峻征淮南,留赞为持节,左护军。留赞此时已经七十三岁高龄,征途不幸染病。孙峻让留赞带着辎重先期返回。留赞生病,辎重部队行军又慢,被蒋班率领的四千步骑追上了。
留赞病得已经不能排兵布阵,知道会败,解下象征自己身份的曲盖、印绶交给亲兵子弟,让他们先撤,说:「我自为将以来,杀敌斩旗,从来没失败过。今天病重不堪,士兵疲累羸弱,众寡不敌。你们赶快撤退,大家一起死对国家没有任何好处,只会让敌人高兴。」亲兵子弟们不愿意离去,留赞拔刀在手威逼,他们才被迫含泪而去。



留赞以前打仗时有个习惯,先解开头带,披发仰天长啸,然后慷慨而歌,部下齐声应和,唱完就一冲而上,战无不克。这次有病不能再举行这样的仪式了,感叹地说:「我作战经常使用的战术,今天因病不能使用,这是命啊!」

七十三岁的老将战死沙场,没有人不为之感到痛惜。
第二年八月,文钦怂恿孙峻伐魏。也许是去年偷袭寿春失败让孙峻心有不甘,也许是想建功来立威,孙峻采纳了文钦的提议,决定攻魏。派文钦与骠骑将军吕据(吕范次子)、车骑将军刘纂(孙鲁育的后夫,先后娶了孙权两个女儿,也是异数)、镇南将军朱异、前将军唐咨从江都入淮、泗,图谋攻取青、徐二州。
这个战略规划实在是自不量力,吴国鼎盛时期也达不到。
大军集结完毕,孙峻和腾胤一起到石头城去为大军饯行,带着一百多卫士来到吕据军营时,看见吕据治军整齐,孙峻心中十分厌恶。这种情绪很有意思,本来应该高兴的事情,怎么会厌恶呢?估计是害怕。
前面说过吴国是授兵制,这支纪律严明的部队只服从吕据的指挥。从后面发生的事情推测,孙峻和吕据的关系似乎不好。孙峻有些做贼心虚,于是假称心痛离去。也许是受到了刺激,孙峻回去后竟然晚上做噩梦,梦到被诸葛恪追杀,惊醒后发病,不治身亡,年仅三十八岁。



临死前,孙峻将权力交给从弟偏将军孙綝,将自己以前的官职侍中、武卫将军授予孙綝,并领中外诸军事,代知朝政。

此前一年,魏国的司马师去世,将权力交给弟弟司马昭。此时这一幕在吴国重演,孙綝接过了堂兄孙峻的权力,他的结局又如何呢?下期再聊。

(未完待续)

(文中所有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原创不易,敬请关注,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