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题主说的第一条,楼上已经有人说过与共情能力太强有关,而我认为可能不仅如此!刚好有看过此类的文献,其神经机制也有人做过研究。
===================学术模式开启的分割线=================================
这种现象在学术上称为替代性触觉(vicarious experiences of touch)。早有研究发现,人在看到他人经受疼痛可以激活其与疼痛经验有关的神经区域,这些神经区域通常是在个人经受疼痛时激活的,可以说是疼痛感知的神经基础(触觉也会有此现象)。但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种替代性感觉是内隐的,也就是说观察者只会感觉有点异样,但不会像他看到的人那样感到疼痛。然而有很小一部分人在看到他人的触觉经历(包括痛觉)时会有非常明显的感觉(就想题主那样)。此类人学术上称为镜像触觉联觉者(mirror-touch synesthesia)。
大概有1.6%的个体会发展成为镜像联觉者。他们又可以分为两种,比较常见的一种触发的联觉是镜像的,比如说,你看到别人左脸被打了,你的右脸会有感觉;还有一种较少见的是,解剖方向上的映射,比如你看到别人左脸被打,你左脸有感觉。在已有的报告中,这两种联觉经验都是自动产生的,并且绝有持久性,往往童年时期就已经存在。
有一种常见的解释是,发展型镜像触觉联觉可能是一种非典型性的皮层兴奋易化功能,这些皮层区域恰好是产生常规体感映射的部分。也就是说,对于正常人来说的有部分脑区在我们看到他人被碰触时是会兴奋的,可是对于镜像触觉联觉者来说这部分脑区过于容易兴奋了,所以才会导致他们在看到他人被碰触时会产生明显的躯体触觉感受。
Blakemore等(2005)使用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的研究中报告看第一例发展型触觉联觉者。Blakemore及其同事用fMRI研究了镜像触觉联觉者C和12名正常被试在观看一个有关「个体被碰触」的视频时脑内的激活情况,以此来研究使C产生联觉体验的神经系统。在对照组中,当观看某人被碰触的视频时,被试的一个脑网络区域被激活(包括初级和次级躯体感觉区,初级运动区和颞上沟)。在被试真的被碰触时相似的脑区域也会激活,表明在观察到他人被碰触时,我们脑内所激活的区域与我们真实被碰触时激活的区域是相似的,即镜像触觉系统(the mirror-touch system)。C也激活了相似的区域网络,不过在这些区域往往表现出活动过强的功能特征(包括初级和刺激躯体感觉皮层)。所以研究者提出,C在观察到他人被碰触时自己也有明显的被碰触的体验是由于正常的躯体镜像神经元过度激活的功能特征。
不过此问题还有些不清晰的地方。在最近一组fMRI研究中(Holle et al., 2011),有证据表明即使在观察假人脸部被碰触时镜像触觉联觉者也会有躯体感觉区的过度激活(与对照组相比)。但这种刺激并不会引起联觉式的触觉。与对照组相比,联觉者的躯体感觉网络激活的调控似乎有所不同。
有研究使用了干预范式,比较了真实的碰触(碰触自己的面部)和碰触信息(看到他人面部被碰触)。此研究的对照组中,行为证据表明,当自己与他人的相似性更高时,视觉-触觉的联觉反应也越大,例如外貌或政治选择上的相似性。有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并不完美的自我-他人调控机制可能会解除对镜像触觉联觉者正常躯体感觉区镜像神经元的抑制。也就是说,镜像触觉联觉者对自我和他人概念的区分比普通人模糊许多。对普通人而言,与自己有更高相似性的个体(比如同乡,同民族,甚至同样价值观或同样喜好),我们较容易将其纳入自我概念。而镜像触觉联觉者很可能是比普通人更容易将他人纳入自我概念。
以上猜测在最近已被证实,是个非常有趣的研究。Maister(2013)等人发现,观察他人被碰触不仅可以使镜像触觉联觉者产生外显的触觉联觉反应,还可以改变脑内对自我的表征。这个研究利用「合成面孔错觉」测查了发展型镜像触觉联觉者的自我表征。在典型的合成面孔错觉中,给被试呈现了一系列混合面孔的图片(morphed faces),包括各种比例的被试自己的面孔或者陌生人的面孔,并要求指出这幅图片多大程度上像自己的面孔。然后被试看了一个录像,录像里另一个人被碰触到,这里看到的人的面孔与刚才进行自我面孔比例的面孔是相符合的。然后在让被试判断此图片与自我面孔的相似度。这种观察并感受碰触的同步过程使得被试报告的自我面孔相似比例提高了,即经过观察混合面孔被碰触的视频,被试更容易将此图片判断为与自己很相似。也可以解释为,被试更容易将他人纳入到自我表征中去,从而模糊了自己与他人的界线。对于镜像触觉联觉者来说,这种对于自我与他人界线的模糊可以表现在他们更容易认为这个碰触是发生在自己脸上的,这意味着,简单地观察到他人被碰触可以引发镜像触觉联觉者自我表征的改变。
=================学术模式关闭的分割线===================================
可以发现题主与上述的镜像触觉联觉者还不太一样,以上研究主要是针对的是「观察」他人被碰触后的反应,而题主说的主要是文字信息的刺激。还有,题主看到这样的文字时是某些特定部位(比如肩胛骨)有反应,而并不是说,书上写砍了某人的手,你就手腕疼。我想,可能先需要确定下,题主在看到画面信息时,比如电影里他人受伤害的场景,你会不会与被害者有同样精细的感觉。像是,电影里某人手被砍,你觉得手腕好疼这样的情况。如果有类似的感觉,那你应该就是属于以上1.6%的人群了。你看到书中的残暴画面会难受,可能是因为不是直接的画面刺激,所以只是体会到了被害者心理的难受,而并没有特定部位的「感同身受」。
不过听题主的描述,我觉得很可能你的情况并没有触觉联觉者的那么夸张,毕竟那种人是看到别人被碰触(并不是伤害)都会感同身受的。所以题主应该宽慰下自己啦,还有那么一群人比你严重得多呢。
题主问该怎么办,从我理解的心理咨询原理来看,森田疗法可能比较适合你。从上面的研究中可以看出,这种现象是神经系统本身的特性,就像一个人的气质类型一样,是天生的。如果你的这种特性没有严重干扰到你的生活(无非就是不要看内容残忍的小说和电影嘛~~),那最好以平常心来看待,你没有什么不对劲的,只是个体差异而已(一般人也会有的反应,只是你的更剧烈)。如果你觉得对生活有影响,让你非常困扰,可按说的,去精神科~~
不过我觉得题主的很多问题,比如第二条里的,那种难受有可能是自我强化的结果。因为你本身是比较敏感的,所以对不舒服的感觉的意识会更强烈,而这又让你把注意力更多放在这样的感觉上,反复体会这样的感觉(可能是无意识的),这就是一种自我强化。就像曾经抑郁的我不断想到不好的经历,去写去看忧伤的文字,然后再反复回味,让自己更敏感更抑郁,一度认为自己患有抑郁症的。而我现在,并没有经过什么治疗,也过去了。还是那句话,可以去了解下森田疗法,不要把注意力放在这些不好的感觉上。
最后,建议题主可以把这种特质发展成一种能力,楼上说的那样,也许你有艺术家或作家的潜质哦,祝好运~
===============14年10月20日更新=================
因为在评论区里看到一些评论称自己身上的这种情况为「病」,我想,如果这能算病的话,应该要比我们生活中所谓的「强迫症」、「拖延症」等轻多了。个人更倾向于称之为个体差异,就像气质类型里的内外向之分一样。这些个体差异不一定有明确的好坏之分,可能会给你生活上带来点困扰,但也有可能让你感受到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