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旅行

有哪些能展现城市特色的博物馆值得一去?

2023-03-29旅行

位于杭州的中国茶叶博物馆是我国唯一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博物馆分为双峰和龙井两个馆区,它们都藏在西湖龙井核心区茶园之中。其中,双峰馆区以中华茶文化与龙井茶为展览主线,龙井馆区讲述的是全世界,例如日本、斯里兰卡、印度、俄罗斯等地的茶文化。

在春天的杭州到访茶叶博物馆,我自然和绝大部分人一样选择了讲述龙井与中国茶文化的双峰馆区。

背靠吉庆山,面对着五老峰,东临茅家埠水系,西临里鸡笼山,中国茶叶博物馆算得上群山环绕。为了避开拥堵的交通,我从黄龙出发步行六公里前往茶叶博物馆,路上起初人潮拥挤,随着不断深入景区,人越来越少。这一路,我遇见落英,遇见竹林,遇见古木枝叶缠绕,明知到目的地是博物馆,却恍然有寻找避世桃源的错觉。

路边开始出现零星的小片茶园,茶园规模逐渐变大,我知道目的地终于近在眼前。群山环绕中的一整片,立着「西湖龙井茶示范区」的牌子,这片茶园就位于茶叶博物馆正门口。正午时分,春日阳光已经开始炽热,茶农们开始给茶树盖上黑色的遮阳布。

忙碌的茶农并没有改变这里的闲适气氛,茶园边环绕着溪水潺潺,溪边零散立着几株樱花,一树一树的雪柳如瀑布倾泻。我穿过茶园,走到博物馆门口,发现这盈盈流动着的溪水串联起馆区整个水系。

小桥流水、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池塘边石头上乌龟伸长脖子晒着太阳,茅草屋顶的茶室带着浓郁的唐宋遗风,茶室边巨大的樱花树花瓣缓缓落下,茶叶博物馆的庭院一派秀美。

中华茶文化展馆

走进中华茶文化展厅,我迎面就看到两层楼高整面墙的水幕,水幕后的石壁上写着巨大的「茶」字,石壁边布景放着茶壶茶盏。这个展厅分茶史、茶萃、茶事、茶具和茶俗五个章节来叙事。

从茶树起源开始,到茶叶茶树的标本,到茶叶的品类,到再加工茶——茶叶与再加工茶有各种实物展示,总共展示有一百多种茶叶,我在这里找到许多罕见的紧压茶,一个个观察了许久,看那些形态各异的茶饼里呈现的不同茶叶脉络纹路。

走廊里摆放着来自五十年代皖南山区的四桶茶叶揉捻机,使用它可以破碎茶叶细胞,便于冲泡时茶汁的浸出,还可以使茶叶卷曲成形,我忍不住动手体验了一下可却毫不得法。

茶文化展厅里有许多可以动手体验的环节,特别是在揉捻机所在走廊之后的房间里,那里有一整套互动装置,让人体验茶叶的颜色、茶叶的香味、茶汤的滋味、茶叶的功能。

茶鲜叶中的香味大约有80多种,绿茶中有260多种,红茶中有400多种,这些细微的难以想象的香气,在亲身体验过之后变得直观;茶汤的滋味可分为多酚类、茶黄素、咖啡碱、氨基酸类、茶皂素、果胶这六大类,这样专业的名词,在亲自尝过之后才能够理解。茶叶博物馆的互动区域把枯燥的至少变成了玩乐,我混在一群十来岁的孩子中间玩得不亦乐乎。

最喜欢的是一个斗茶的双人游戏。斗茶是两个人轮流操作显示屏,注水七次,用茶筅击拂七次,比较汤色和水痕呈现的效果。当然这一切都是在屏幕上操作,不是真实进行点茶,但即便是这样也让我粗浅理解了点茶之难。

中华茶文化展厅中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那些出土文物,茶壶、茶杯、茶托、储茶罐、茶碾、茶匙、茶则,从古到今与茶相关的器皿。从魏晋时代的陶盆,到宋元明清的瓷器紫砂,古人说「器为茶之父」,看着这些器皿,我仿佛就能在脑海中勾勒出不同年代的茶饮用方式演化——

东汉瓷灶,由火膛、烟囱和带着耳釜的灶体组合而成,当时已有了「煮茶」的风俗;南朝青釉点褐彩茶托,饰有十一瓣莲花纹样,边沿装饰着褐色纹彩。

唐代的器皿开始变得华丽,鎏金的茶碾、茶罗子、三足台、金银丝结条笼子,还有玉璧底茶碗与花口茶碗,它们质地贵重做工精巧,是唐代宫廷茶风的历史见证。

宋代有龙泉窑青釉暗刻花六棱执壶、景德镇窑青白釉刻团花纹盏等等名窑珍品,温润如玉简雅非凡,更有被称为茶具「十二先生」的全套展品,以器皿展现出全流程茶宴礼仪。

「十二先生」中,那一件吉州窑玳瑁釉盏特别引起了我的注意,它以黑釉为基础,通体都有玳瑁纹路,它是宋代雅致审美基础下的特有的绚丽。工作人员解释说这种吉州窑玳瑁釉,需要先用含铁量较低的瓷土烧制一次,而后用不同的釉挂上再烧制一次,釉层流动着自动填缝,形成了这样的纹路。

明代展品自然是大名鼎鼎的青花瓷,茶叶小罐、茶杯、茶壶,都勾勒着花鸟等纹路,花纹精巧青花淡雅。

到了清代,各种器皿在前人基础上演变得繁复、华丽、多彩。青花釉里红山水人物纹茶叶瓶,与明代一样的青花,却不是明代那样的工笔勾勒,而是写意的山水画;米黄底五彩花鸟盏托,同样是青花勾底基础上加上了各种彩色花卉;

豆清底粉彩鱼藻纹盖碗,金鱼轻巧可爱;粉彩过枝瓜蝶纹盖碗,藤蔓从盖子蜿蜒到碗的内外,灵动着充满春天的气息;宝石蓝料器盖碗,高饱和度的宝蓝色玻璃是一种超脱于古代世界的色彩,提示着时间开始进入现代。

除了这些器皿之外,跟随着时代的变化,展厅里还穿插着各种茶学专著、诗词歌赋和与茶相关的生活化场景和历史故事的描述与展示。例如大航海时代里的中国茶出口之路巨型场景、晚清茶叶运单号、清朝宫廷茶宴与曲艺茶馆模型、直至近现代茶学科技著作与茶业科技。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深深融入中国人生活,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这一展厅的结语,这样写到。茶文化的演变就这样从各个时代的生活细节中勾勒出来。

西湖龙井展馆

如果说茶叶深深融入中国人生活,那么西湖龙井就是深深融入了杭州人的生活,是杭州人的骄傲。西湖龙井的意义远超出「茶」这一经济作物本身,它拥有着极丰富的文化内涵。多少文人墨客曾在西湖品茗留下动人诗篇,许多名人轶事都与龙井茶息息相关,龙井茶无愧为杭州当地的文化载体。

喝过许多次龙井茶,也拜访了许多茶园茶村,从片段中感受着西湖龙井,直到我走进西湖龙井展馆,才算是真正系统地了解了关于西湖龙井的前世今生。

西湖龙井产于西湖群山之中,至今有1200余年的悠久历史。最早的龙井茶,传说是北宋高僧辩才和尚组织僧人开辟茶园种下的,当时种的茶主要供寺内僧人饮用,也用来招待寺庙的香客。龙井众所周知是茶名,它其实也是泉名、寺名,龙井寺如今依然存在。陆羽在 【茶经八之出】中写道:「钱塘生天丝、灵隐二寺」,说杭州当时的茶出自寺僧种植的茶园。

西湖龙井茶产区,分为一级保护区(核心产区)、二级保护区。西湖风景名胜区内的龙井茶基地,东至南山村,西至灵隐、梅家坞,南至梵村,北至新玉泉,为西湖龙井茶基地的一级保护区,西湖区龙坞、转塘、留下、周浦的龙井茶基地为西湖龙井茶基地的二级保护区。

如今西湖龙井的品种主要分为三种,名为「群体种」的原生品种采摘时间较晚,由群体种选育而成的「龙井长叶」和「龙井43」发芽更早产量也更高。

不同形态规格的炒茶锅在展厅里整排摆放着,我终于也有机会摸上一摸——走访茶园的时候时常看到炒茶师在忙碌,也或者有空锅在门口放着,好奇想上手却不敢——一切需要繁琐的手工艺的东西,总让人不由自主心怀敬意。

西湖龙井的制作,主要步骤有摊青、杀青、回潮、辉锅。摊青,指的是新鲜的青叶在晾筛中摊放6-7小时,让水分蒸发,叶子变得柔软,青草气和苦涩感都变少,然后进行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杀青。杀青就是用高温手工炒茶,让鲜叶中的水分蒸发,让茶叶最初定型,杀青后的茶叶处在半干的状态。

杀青之后,把茶叶放回阴凉处进行大约40-60分钟的摊薄回潮,这个步骤可以让茶叶中的水分重新分布。然后,把茶叶再次放回锅里炒,进一步除去水分、再干燥,也让茶叶增添香气,这一步骤被称为辉锅,至此龙井茶初制完成,此后还要经过分筛、收灰、分装,才能成为我们能买到的西湖龙井。

这一排炒茶锅边的墙上挂着炒茶手法的说明,「抖、抓、捺、甩、压、推、磨、扣、搭、塌」十大手法,看描述依然觉得玄妙莫测。

自然龙井展馆里也有茶具和其它茶相关内容展示。从唐越窑青釉盏开始,到五代越窑青釉葫芦瓶、宋龙泉窑青釉瓜形壶、明红绿彩狮子戏球纹四系瓶、清红底梅花纹碗、清青花莲心茶叶瓶,诉说着西湖龙井茶千年历史;清代【龙井见闻录】残本、民国茶庄价目表这样生活化的展品展示了杭州人与龙井茶相依相存的故事。

参观完这里,顺着走到展厅最后的茶室里小坐品茗,感受着茶香更感受到西湖龙井与杭州的山水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