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旅行

关于陕西历史博物馆,你有什么印象深刻的回忆或者经历?

2021-03-27旅行

电影都是假的,但电影里的东西却有可能是真实存在的。电影跟现实之间的次元壁,往往会在历史博物馆被打的粉碎。

第一次有这种奇妙的感觉还是在2015年,当时刚刚跟师兄们一起在电影院看了成龙的【天将雄狮】,古罗马东征军与西汉派遣抗击匈奴的西征军在祁连山好一通厮杀。作为一群纯正历史研究者,大家散场后都对这种「关公战秦琼」式的剧情不是很感冒,甚至很怀疑当时的中西方两个大国是否存在过交流。

但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第二天我去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慰问大学生志愿讲解员时,居然第一眼看见的就是一个具有明显古罗马风格的高足银杯,跟电影里罗马将军拿来喝酒的杯子简直一模一样。

眼看着电影与现实世界的次元壁轰然倒塌,我饶有兴趣的又在博物馆内找了找,发现这种罗马高足杯在唐朝的出土文物中并非孤例,博物馆内就展出了四五件各种材质的高足杯,在考古发掘中甚至还在唐墓中发现了6世纪后期到7世纪中期所铸的拜占庭金币。这就意味着虽然西汉跟罗马是否有直接交流依然不可知,但最晚到唐朝,中国本土与西方世界的交流就已经非常频繁了,否则无法解释罗马—拜占庭式的艺术风格为何会对唐代社会生活产生如此深入的影响。电影里成龙跟意大利帅哥比肩长谈的场面,在一千多年前是真的有可能上演的。

这种在博物馆里寻找电影情节「真实证据」的过程,对于历史爱好者而言真的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梦想照进现实」了。

有了这样奇妙的经历,此后我经常会在观看涉及汉唐长安的影视作品前后去陕西省博物馆转转,看看有没有能让人感觉似曾相识的文物。

事实证明,只要认真找,你永远能在电影跟现实之间找到联系。比如在【长安十二时辰】中,剧中人物就拿过同样具有鲜明罗马风格的高脚杯。

在电视剧中胡人的奢侈品摊位上出现过的镶金兽首玛瑙杯,陕博里有个一模一样的。

贺监在灯宴上打翻的金碗,陕西省博物馆里也有同款。

甚至于剧中人物牵的狗的模样,都跟唐代壁画中的「细犬」一模一样。

而剧中的李沁在剧中衣物上所悬挂的那个金银硬质香囊,则是陕博名气最大的展品之一——葡萄花鸟纹银香囊的复原版本。

说起这件1970年在陕西何家村窖藏出土,因为被考古学家称为是杨贵妃所佩戴的「同款饰物」而「出圈」的银香囊,它在影视剧中的出镜率之高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在【妖猫传】中,葡萄花鸟纹银香囊被还原在了杨贵妃身上,重现了当年安史之乱平定后,唐玄宗专门让高力士回到马嵬坡寻找杨贵妃的遗体,想要重新厚葬,高力士回报说「肌肤已坏,唯香囊犹在」的凄婉故事。

在最新播放的【赘婿】中,银香囊成了老丈人关心赘婿的小礼物,在【满城尽带黄金甲】【武媚娘传奇】【贞观长歌】等多部影视作品中,也都出现了这个葡萄花鸟纹银香囊的身影。

其实时至今日,「文物出圈,文化入圈」早已经不是什么大新闻。除了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的馆藏文物频频现身影视剧,其余各大博物馆的展馆之宝们都在纷纷「借潮出圈」。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两个结界兽的形象取材于三星堆中的金面罩青铜人头像、青铜鹰形铃和青铜兽面具,河南卫视春晚的【唐宫夜宴】中「唐宫小姐姐」的灵感主要来源于河南博物院的彩绘坐部陶伎乐女俑群和洛阳博物馆的唐代岑氏墓彩绘乐舞组俑,【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大火更是让不少人心里都有了一个考古梦。

文物与多元艺术表达的跨界合作,其实可以看做是博物馆文物「再媒介化」的一种宣传渠道拓展。对于五六十年代出生的老一辈们来说,他们也许童年时还有与古钱币、古董家具、陶制文物等物件亲密接触的机会,对于我们大多数1980年之后出生的年轻人而言,所见识到的文物可能始终就是在博物馆隔着玻璃罩子看见的「死物」。

因此,如何能让文物「活」起来,以现代化的传播方式,契合都市人的心态,吸引年轻人主动去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和文物的精神内涵,其实曾经是摆在所有博物馆面前的难题。

而现在,大量的文物通过影视剧得到了复原,让越来越多的人怀着「一窥真容」的心态走进了历史博物馆,各种各样的博物馆周边产品满足了大家想要真正双手跟喜爱的文物亲密接触的需求,作为博物馆唐朝侍女俑的动漫化形象,大唐不夜城的「不倒翁小姐姐」更是让原本陈旧、褪色的唐俑化身为活灵活现的真人,成为了联系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文物本身其实就是最好的讲述者,文物可以「开口说话」,「活」在人们身边,唤起沉积在人们内心的自豪感。当一幅幅传承千年的古画和一件件凝聚先人智慧与心血的器皿被巧妙的再现出来时,根本不需要刻意的引导与修饰,它们就是美的。

期待着「兵马俑小哥哥」C位出道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