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家长要降低期待值,做好一进去孩子就打退堂鼓的准备。没有期待就会没有失望,如果孩子对展览有一丁点好的反馈,那就是赚到了!
进入正题,分享我家还算成功的做法。身处小县城,参观艺术展的机会不多,就拿博物馆来说吧。
最近天热,我陪娃连续几个周都去博物院乘凉。在这里我发现有这些元素可以很好地吸引孩子,注意,一定要按照「刺激强度」由小到大的方法入手,避免孩子一上来就玩了最好玩的,后面的失去新引力。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因人而异,家长可以自行调整顺序。
根据我娃对下面环节的喜爱程度,我们按照「 寻找动物 → 盖章打卡 → 观看视频 → 玩手工 → 吃零食」 的顺序参观。
1、寻找动物——低刺激但有趣的观展模式
像我家5岁不到的孩子观展,肯定对历史渊源、艺术家生平、深刻寓意不感兴趣,但她总能看的懂器皿上的动物,在展厅里玩找找找的游戏,算是尽最大可能提供给孩子多观察展品的机会。
我们在河北博物院里,通过寻找动物的游戏,顺利参观了3个展厅,不仅孩子很开心,老母亲也感觉不虚此行。
老虎枕头、怪兽下水管道、龙凤门鼻、鸭子水壶、仙鹤烛台、小羊烛台……不得不说,古人在制造生产生活工具时,保持童心这方面远超现代人,可能是更童真朴素的思想和更年轻的「就业环境」造成的吧。
2、盖章寻宝——拿捏大人孩子的闯关游戏
河北博物院一楼,散布着大大小小5个打卡点,每一处都有独一无二的印章,可以自带本子盖章。孩子对于「盖满本子」这件事有执念,队伍再长都愿意等待。
手持印章本,在博物馆各处寻找同款文物,又是一个新玩法。
参观艺术展前,不妨提前搜索有没有类似盖章等打卡互动体验,甚至家长也可以提前在家自制打印一张寻宝纸,把该展览的核心展品打印出来随身带着,让孩子在现场玩寻宝游戏,完成所有的宝藏搜寻以后,给孩子零食或玩具奖励。
3、观看视频——边休息边看展的好机会
博物馆、艺术馆经常会有有关展品的视频讲解,不妨玩累了再坐下看。
我们在河北博物院被猛犸象化石的诞生视频、刘胜金缕玉衣的构造视频吸引住了,坐在地上看了好几遍。老母亲也不得不陪着N刷,但我觉得很值得。
许多旅游者走马观花地不做停留,看完展品就走,着实错过了这又轻松又有趣的科普机会。
4、玩手工——让孩子亲自参与
玩手工是观展最后的大杀器。只要能玩能体验,孩子指定满意!我们就在青岛博物馆的年画互动展厅流连忘返,亲手体验用传统的五色套印法,印制了一只生肖狗。
现在跟孩子说去逛博物馆,她其他的地方都不考虑,一进门就直奔体验区,立誓要玩遍这里所有的年画。
5、吃零食——和馆藏文创最「亲密」的互动
吃零食是应对小娃的最终手段。许多展览都有纪念品商店设置在出口处,要我说,应该挪出一部分体积小的文创周边,一进门就能拿到手把玩和品尝,特别是针对小娃娃们,有了这种字面意义上的「亲密」互动,其他一切都好说。
比如在河北博物院,我娃就品尝了长信宫灯冰激凌和发光棒棒糖。在此对棒棒糖提出特别表扬,多亏了它的牵制,宝宝边舔边走,坚持跟我逛完对它来说最无聊、但对老母亲来说,特别有意思的展厅。
在这里,有关燕赵文化的成语高频出现,一言九鼎、完璧归赵等,上学时的记忆扑面而来,如果当年能来这里研学,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肯定大增!
羡慕如果夏令营来博物馆研学的孩子们,成语故事不再是干巴的文字,而是真实展现在眼前,看得见摸得着的。
以上就是我家利用「从低到高不同刺激程度」吸引孩子观展的秘诀,根据你家孩子的兴趣点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