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旅行

阿兹特克人为什么要用活人做祭祀?

2015-03-28旅行

阿兹特克人搞人祭是为了「计划死亡」清理人口吗?

一直以来,人们一提到阿兹特克就想到人祭,就想到这个恐怖的国度每天杀几万人,甚至杀到最后把自己杀得人口崩溃以至于西班牙人一来就轻轻松松地征服了它……

「杀几万人」的说法是路易在竖稻草人吗?真不是,请看:
「连语言都没有,互相交流就靠学动物吼叫」

有不少人真的信了这样的说法,然后就会开始思考「阿兹特克人为什么这么残暴」「阿兹特克人为什么要搞大规模人祭」之类的问题。今天正好和朋友们讨论到阿兹特克人祭的原因问题,便试着开一篇回答来梳理一下。

首先还是关于「人祭」的真相——

①人祭是全世界文明早期普遍存在的现象,社会中存在人祭仪式符合美洲原住民文明(中美洲的阿兹特克和玛雅、南美洲的印加)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也即是其所处的时代。

按照路易一直以来的说法,美洲最先进的文明大体落后于旧大陆两千来年,也即是说阿兹特克所处的时代大体像是中国的西周或西方的古希腊古风时代。可能有人不服,但阿兹特克到底什么水平,具体可以看下面的文章。

②阿兹特克的确存在拉本国人献祭的宗教仪式,但这种人祭仪式的 数量不多 ,比如著名的干渴之月(Toxcatl)庆典,每年只杀 一位 扮演审判之神烟镜(特斯卡特利波卡)的人牲,并且这位人牲在之前的一年里受到良好教育和人民爱戴,还会娶四个老婆享受人生最后的欢愉,这才在庆典之时将自己献给神明。

大规模的人祭仪式所使用的人牲基本来自于战争中获得的俘虏 ,其中最主要的是1450年之后由特诺奇蒂特兰首相双肝(特拉卡埃勒尔)提出来的鲜花战争,由阿兹特克三城同盟与东谷地三城同盟(柳城[韦索钦戈]、炙物城[特拉斯卡拉]、瀑城[乔卢拉])定期约战,双方洗手烧香,在开阔的约定场地上双方武士捉对厮杀,并且 不杀敌,只活捉 ,活捉到的俘虏双方各自带回到自己城里去献祭。并且不一定会马上就祭掉,也有可能留着等到需要的时候再献祭。(关于鲜花战争的更多内容可见下面的回答)

对于战败被俘的武士而言,能够 被献祭给神也同样是他们的荣耀 ,因而他们也是心甘情愿的。比如1517年的战争中,蒙特祖玛二世就因为非常欣赏一位活捉到的炙物城武士巨蝎(特拉维科利),不想把巨蝎献祭了,但是巨蝎并不乐意,因为对于他来说这是被剥夺了献身于神的荣耀,因此他在帮助蒙特祖玛二世打过一场战争之后要求蒙特祖玛给他死亡,蒙特祖玛只好给他安排决斗,就巨蝎接连击败多名阿兹特克一方的武士之后才被杀掉。

由此可见,每天都捉本国人民来献祭或者一次庆典就要杀掉八万之类的纯属造谣黑屁,根本不符合事实。

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人在想要理解「为什么要人祭」时根据他人的说法或自己的思考,提出一些著名的可怕谣言,比如说中美洲缺乏蛋白质来源所以阿兹特克人要吃人补充,比如说中美洲人口已经爆棚了必须「计划死亡」来大量地清理人口……

根据我上面的文章「1519年的阿兹特克是怎样的国度」可见,尽管整体而言阿兹特克处于比旧大陆落后得多的时代,但其农业生产水平并不低下,在被征服前夕人口一直在增长,以至于光是墨西哥谷地内就有着300至500万人口,而整个中美洲有至少2000万以上的人口。

(似乎有个别人对人口数据有很大的意见,我会在答案的末尾把出自学界的来源贴上来)

至于蛋白质等具体的营养,我们可以看到美洲人的食谱其实相当丰富,种植的豆类,驯养的火鸡、番鸭,还有打猎打鱼而来的大量猎物都是食谱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有花生、奇亚籽等提供脂肪的作物,「缺乏蛋白质」或「缺乏脂肪」之类的说法恐怕是一些人在听说「美洲缺乏大型役畜」之后,听岔成了「美洲缺乏牲畜」(?)、「美洲缺乏可食用动物」(???)之后脑补而来的说法。

当然有人会说,对啊,你看阿兹特克/中美洲已经有那么多的人口了,不赶紧清理掉一部分怎么养得活?

针对阿兹特克的大规模杀战俘式人祭与控制清除人口之间是否有关系这个问题,我和朋友们进行了一些辩论,我认为的是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关系。

先说人口,阿兹特克和中美洲的人口的确已经相当丰富了,但具体去看1519年阿兹特克的疆域和农业用地就会发现他们的 人口远远没到土地承载力的上限 ,像络民谷地(马特拉钦科谷地/托卢卡谷地)就仍有许多易于开发的土地,这里也可以填充更多的人口,像热原平原(托托纳卡潘/韦拉克鲁斯)和汇流地平原(奥诺瓦尔科/塔巴斯科)在15世纪仍不断有纳瓦人(即阿兹特克帝国的主体民族)迁移进来开发新的土地,其中热原的皮城(奎特拉斯特兰)和兔山城(托奇特佩克)及周边地带都是阿兹特克帝国设了郡的地方,是属于阿兹特克治下的,而热原的农业产出在当时相当瞩目,纳瓦人所开发的地带却只占热原易开发土地的不大的比例,由此可见这些地方都还可以继续开发、继续产出更多的食物并养活更多的人口。

可能有人以为中美洲全是密集的热带雨林,这种人我还是建议先打开谷歌地图去墨西哥看看。实际上热原(韦拉克鲁斯)是农田、草滩、河流、沼泽、丘陵和小范围的丛林相杂的地方,只说一句「全是热带雨林」纯粹是误人子弟。

除了本国内的待开发土地很多,阿兹特克在1428年建立三城同盟以来一直保持着对外扩张的势头,也就是说,除了国内的土地,还有「国外」的土地仍待阿兹特克人前往征服。从历史发展来看,如果没有被西班牙人灭亡的话,阿兹特克的征服仍会继续下去。当然征服战争既意味着扩大地盘,也意味着原来的敌人成了自己本国的人民,这些新的人民也是需要他们原来的土地是养活的,因而又有人说,大规模人祭就是为了将征服战争中的敌人的俘虏杀掉以减少人口压力。但且不说这种「减少人口」是免洗的,根本不能算「计划死亡」,这也无法解释为什么阿兹特克人不干脆在战场上就把敌人都杀光,还要费力气拉到自己后方去交给祭司祭天。除此之外,征服了之后,阿兹特克人也只是捉参与了战斗的人员,如果是为了「清理人口」的话,为什么不干脆把敌人全族屠个干净?

再说大规模人祭的主体人牲来源更是并不来自于征服战争,而是来自于中谷地与东谷地之间的定期约战, 鲜花战争 ,这种战争并不从敌人那儿获取土地和人口,那么打这种捉战俘来做人牲的战争是为了减少敌人的人口来让敌人剩下的人好养活自己吗?还是把自己本国的优良武士去送人头送掉?这怎么想都是说不通的。如果是为了减少人口好养活的话,为什么要把已经培养成好用的战士的成年人送掉(成年人还已经吃了几十年的粮食!),而不是去杀国内残疾或有缺陷的低龄人口呢?

为了清理过多的、难以养活的人口而人祭乍一听很有道理,但是, 一来人口过载的结果是多种多样的,并不只有人祭,比如爆发内战,比如去开发新的土地等等都是可能导致的现象;二来更不必说杀敌如果是为了清理人口的话,为什么不和敌人约好干脆在战场上就互相杀掉,反而还要额外浪费人力物力把俘虏拉回去再杀? 所以一旦仔细去看阿兹特克的历史,就会发现为了清理人口、控制人口而搞大规模人祭的观点其实站不住脚。

那么,1450年代的时候,双肝为什么要提出和大规模人祭直接相关的鲜花战争?其直接原因其实在于1450至1453年的墨西哥大旱,以双肝为代表的人在宗教观念上认为大规模(杀敌人俘虏的)人祭相比于原有的小规模(杀本国人的)人祭更能取悦众神,更实际的原因则是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开启阿兹特克军国主义的战争机器,使得武士们能够长期、定期地得到实战锻炼和晋升机会,为在未来更多的征服战争做好准备,因而无论统治者、祭司群体还是武士群体都欢迎鲜花战争。

随着鲜花战争长期开展,原本互相友好的约战双方逐渐杀红了眼,如很多人知道的那样,阿兹特克和炙物城(特拉斯卡拉)成了世仇,后者在被科尔特斯用计打败之后被迫成为了西班牙人的同盟,参与了灭亡仙石城(特诺奇蒂特兰)的战争。

当然如果没有外来的因素,这种以活捉敌人为主的战争以及与之联系的大规模人祭是终会有到头的一天的——阿兹特克帝国的疆域已经在越来越大,总有一天会如同它的前朝托尔特克帝国那样,将整个中美洲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中,包括鲜花战争的对手炙物城也必然要消灭掉(在西班牙人到来之前,东谷地的柳城和瀑城都曾先后投降于阿兹特克)。届时外无外敌,内无叛贼,扩张已经到头,而对国内土地的开发仍方兴未艾,在这种条件下,以废除人祭为主题的宗教改革必会到来。

总结而言,一方面人口过载的结果多种多样,人祭并不是必然结果,更何况阿兹特克还远没到人口极限;另一方面阿兹特克人搞大规模人祭既没有清理人口的主观动机,更没有成功清理人口的客观结果(人口反而一直在涨),因此可以说这种人祭仪式的原因根本不是人口过载。因而违背历史事实的所谓「人口过多无法养活」与大规模人祭之间可以说没有逻辑关联。

补充:对前殖民时代中美洲总人口估计

一直前殖民时代美洲人口都是一个争议非常大的问题,学界对整个美洲总人口的估值从不足千万到破亿都能见到。由于本回答只关注阿兹特克和中美洲,所以这里我只贴出关于中美洲的部分,对于「两千万人口」不服的读者可以自己去查阅。

注:由于现代版图的原因,有些时候我说的「中美洲」,也即是Meso-America,在一些学者那里会被拆成Mexico以及Central America。(有时这个Central America也被写成Mesoamerica,比较混乱,但如果这个概念在具体的学者那儿是和Mexico平行并列的话,那意味着它所指的就是Central America「中部美洲」,也即是不包含现代墨西哥领土的范围。)我下方的数据则是把Mexico和Central America的估值合并起来。

人口估值在两千万上下的学者有:

Karl Sapper (1924):1700万至2100万

William Denevan (1992):约2700万

Rodolfo Acuna-Soto, David W. Stahle, Malcolm K. Cleaveland, and Matthew D. Therrell (2002):约2200万

Suzanne Austin Alchon (2003):2100万至2400万

维基百科在总结的时候把Denevan (1992) 的数据写成约2200万了,我在评论区最初发的也是这个数;但根据下图应为2700万,所以在回答中修正了一下。
Denevan, The Native Population of the Americas in 1492 (1992)

相比于有的学者低过头的估值,如Alfred Louis Kroeber (1939)的420万,以及有的学者高过头的估值,如Henry F. Dobyns (1966)的4000至5000万, 两千万以上 的估值相对比较居中,也比较集中(出现得较多),因而是维基百科以及我主要采信的数值。

至于这些学者是怎么得出他们各自的估值的,都有自己的严谨方法,对这个问题感兴趣想深入探讨的读者可以自己去看看【American Indian Holocaust and Survival : A Population History Since 1492】和【The Native Population of the Americas in 1492】等专著和论文。

少年梦阅读【美洲日不落】(阿兹特克题材长篇网络小说)欢迎各位阅读~

对中美洲文明感兴趣的朋友们欢迎加入我的粉丝群1057033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