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旅行

如何在亲子游结束后记录下美好的回忆,例如制作相册、写游记等,让孩子们留下宝贵的记忆?

2023-06-28旅行

亲子游结束后再记录回忆有点儿来不及,可以从开始前就动起来。

作为儿童课程活动设计师,我总结了一套方法,家长带孩子亲子游都可以零门槛套用起来↓

行前:规划+预习+设计
行中:划重点+多动手+留实物
行后:整理+拓展+埋伏笔

听起来好像「在学习」很严肃?其实很简单,多做一点点,就能让孩子在旅行中更有参与感,更有乐趣,体验感更强,同时也能留下一些记录,这样以后回忆起来,自然宝贵又美好啦。

以今年暑假带幼儿园毕业的孩子去北京亲子游为例,

1.行前

①规划

出发前,和孩子一起规划行程。问一问孩子想去什么地方,聊一聊关于这些地方已经知道了哪些,还可以一起查查攻略。 孩子参与得越多,印象越深。

例如,孩子根据幼儿园学过的内容,提出要去天安门、长城、故宫。

不过在一起研究攻略时,在看到看升旗需要凌晨蹲守,带马扎排队,特别是百米冲刺名场面后,从小不爱扎堆的八宝同学被吓到,果断放弃了看升旗哈哈哈。像这种虽然没经历,也留下深刻印象的操作,算不算意料之外呢……最后实际看降旗体验也很好。

②预习

出发前,大概行程定下后,和孩子一起了解要去的景点的更多信息,可以读一些书,看一些视频。还可以把一些视频片段保存到手机上,到现场还可以「温故知新」,也可以在坐车排队时打发时间。

提前存在手机中

例如,去故宫前,我们在故宫官网上,看了故宫出品的免费科普视频,既对故宫有了一些了解,又从中找到了孩子感兴趣的点。

这些兴趣点,在亲子旅行中,将成为孩子美好回忆与记忆的「支点」。

https://www.dpm.org.cn/wyqgg.html

再例如,虽然没有看升国旗,但我们选择了人相对少点儿的降旗,并且提前下载了开国大典时毛主席的讲话片段,国庆73周年庆典时的升旗片段。孩子在天安门广场上,看着天安门,现场看视频的感觉和家里完全不同。

看完升旗视频,在接下来的降旗仪式中看着国旗护卫队走出,听着整齐的正步声,四舍五入1+1>2的体验。

来不及提前准备也没关系,现在手机搜索都很方便,现场即兴发挥找一些「配套资源」也很容易。例如钟表馆中看到钟表,短视频搜一下它们动起来的样子,也能让孩子的体验和印象都更上一层楼。

③设计

虽然随机应变的旅行也会带来惊喜,但带孩子出行,尤其是暑假去北京,还是认认真真做攻略更能保证旅途舒适度,可以从行程和内容两个方面入手,好好设计能让旅行更顺利,也为美好回忆打基础做保障。

例如,看天气预报太热,我备了一条「地铁游」的路线。

觉得故宫信息量太大对孩子来说太难,根据孩子兴趣点和「多动手」的原则,准备了一些记录单让他现场可以做一些「寻找」「解谜」「有奖」活动。

地铁游后来被孩子评价为北京之旅top2,故宫中的活动也让他在旅行结束后,忘记了天热人多,记住的都是有趣的经历。

2.行中

①划重点

基于孩子的兴趣,选择适合孩子的内容,也可以让他们的回忆更美好,而不会是「没意思」「看不懂」。

在亲子游行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出行目的,看一下兼顾大人孩子兴趣点的比例。

像我这次主要目的是带疫情三四年从来没出来长途旅游过的孩子玩,就我们俩人且我自己北京很多地方都去过,所以内容选择都是以孩子为中心的——即使有些内容大人看起来「没意思」「不值得」。

例如,在慕田峪长城,孩子通过行前一起做攻略时,知道有「滑道」,虽然我自己觉得没啥意思,但换成孩子的视角,在长城上坐滑滑梯的确是很酷的事情,于是又加了个有滑道的东线行程……话说回来,我小时候去哈尔滨印象最深的也是冰雕大滑梯。

再例如,考虑到孩子年龄比较小,没有去国博,而是去了科技馆、铁道博物馆等。这些和孩子的日常生活、兴趣关联度更大。

②多动手

对小朋友来说,多参与,多动手,也能让他们对旅途中的经历印象深刻,还能让他们更有收获。

例如,在故宫中,太和殿前面广场上,有一排排小方石头。它们是典礼上仪仗队的定位点,和幼儿园体操表演时老师用胶带贴叉叉作用差不多。孩子跑下去到小石头上站一站,就会比光听光看印象深,体验有趣。

在御花园中,把12个亭子找一找打个卡,找全了到文创店「兑换」(妈买)奖品,把代表春夏秋冬的四个亭子和学过的古诗连一连,寻找一下石子道上的「小火车」「黄鼠狼给鸡拜年」……都能让亲子游更有趣,孩子更投入。

③留实物

冰箱贴、盖章、票根、捡拾的「纪念品」,也可以让这些美好的回忆有实物的载体。

我们一般会买冰箱贴带回去,随身也会带一个手账本,上面随缘盖章,偶尔忘带了就随便用什么纸盖上再剪下来贴上去。票根也会让孩子随意剪剪贴贴,他有时候还会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这些帮孩子保留好,长大后看也别有趣味。

当然,选择旅行照片打印出来制作成相册,也是类似的作用。

3.行后

①整理

每天回来后,聊一聊今天各自有趣的体验(不要搞成考孩子的样子),收拾一下买的纪念品盖的章,评价评价觉得哪里最好玩,这样的「整理」轻松随意又能加深印象。

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说一说,写一写,当然不要搞成太累的作业。前面行前行中提到的各种形式,分而化之,最后汇总起来也是「成果」,孩子接受度更高。

我自己还有个习惯,就是平时虽然不怎么发朋友圈,但旅行的时候经常九宫格,每天那么多照片中精选出来九张,也算是整理备份了,日后如有需要查找起来也方便。

②拓展

当天行程结束后,可以趁热打铁,对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提出的问题,再搜搜资料。

比如我们从南京来,孩子对于明朝为什么要迁都到北京很疑惑,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进行一些历史的简单拓展。这些问题不一定有统一的标准的答案,能否得到答案也没那么重要,而是要鼓励孩子这种好奇和探索的行为。主动的探索,也会让孩子的记忆更深刻,回忆更丰富。

③埋伏笔

有哪些想去没去成的地方,有哪些去了没看够的东西,有哪些看了还想再多了解的内容,都可以在旅程结束后埋伏笔。

例如,这次在故宫中我们对各种各样的动物都很感兴趣,想要更深入的了解,就搜索了相关书籍资料,在不出行的日子也可以深度「云游」。

等孩子上小学后,下次再来可能就会有更多关于建筑、历史、文化的理解,这些也可以从现在就准备起来,看看有哪些适合孩子的图书、纪录片,这都是埋伏笔的作用。

回想起自己小时候的旅行记忆,虽然不如长大后的旅行,世界大,行得远,记得清。

但那时小,看世界的新奇,好奇,全身心无忧虑的投入其中,却是长大后再难企及的程度。

当时的感受,记忆,在时间中被打磨得熠熠生辉,只留下了最美好的回忆。这些回忆无法重来,不可复制,在成年后人生的各个阶段,像一口汩汩不绝的泉眼,在需要的时候涌出着抚慰身心的力量。

相比于记录美好的回忆,更重要的是制造美好的回忆。

行前:规划+预习+设计
行中:划重点+多动手+留实物
行后:整理+拓展+埋伏笔

但即使不抄以上作业,能带如今并不轻松的孩子们,在暑假的时候换一段生活,能在热与忙碌中,做到不急不吵,松松驰驰,开心逛逛,也很好。

当然,如果还能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有从读书到行路的一点准备,一点设计,一点总结,让他们能感受到真实世界中,万物的联系,探索的趣味,同时给回忆留一点载体,一点记录,那就更锦上添花了。

@知乎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