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不是神,他只是一个做太空生意的商人,回收技术不先进,捆绑33台发动机大力出奇迹更不靠谱。
(一)回收技术
马斯克的火箭回收技术只是商用手段之一,并不是尖端技术,充其量就是降落姿态控制,这个和我们的月球、火星登陆器降落的程序类似,但远没有我们的技术先进,甚至可以说没有可比性。我们为什么不回收?因为没有必要,我们的火箭发射都是科研目的,发射频率并不高,会把安全性可靠性放在第一位。而马斯克是商用接单,必然要想办法压缩成本,搞回收就是办法之一,但需要昂贵的前期研发投入,给火箭多增加一套飞控系统,需要携带更多燃料,这样就会牺牲有效载荷,也会降低安全性。马斯克给客户卫星发射丢了的事也是时有发生。NASA的航天飞机就是主打多次循环使用,最终因为事故多,维护费用昂贵被弃用。
(二)捆绑33台发动机
几十年前,前苏联的N1火箭已经证实了,捆绑堆叠发动机不靠谱,今天也是一样,正因为没有技术突破,马斯克才会使用前人用过的捆绑叠加方式,堆叠的越多,发生故障概率就越高,这是初中数学题。说到底人类目前还是吃老本,沿用几十年前的技术,根据目前的化学能,推重比、比冲都没有质的提升,马斯克的做法只是新瓶装旧酒。当然我们也在研发大推力火箭,如果研发成功一定是技术创新,肯定不会是马斯克这种笨办法。
(三)自主控制解体只是谎言
星舰还没有飞出起落架就已经发生了位移,正是因为有5~6台发动机点火失败导致推力失衡。从起飞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任务必然失败,不自主控制解体,最终也会因为姿态失控而解体,说自主控制只是显得体面一点。
(四)下一次发射如果成功了就算是成功了吗?
当然并不是,可靠性和安全性需要长期验证,33台发动机或更多发动机堆叠的故障概率是无解的,这个概率只会越来越大,下次成功了,下下次呢,再下下次呢,又有谁敢坐这样的飞船?
结束语:马粉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科学就是科学,科学要有探索精神和冒险精神,但也需要有基本常识的,方向错了,砸再多的钱,只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