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娛樂

為什麽吳亦凡這類藝人總是在法律邊緣試探,單純是因為法律意識薄弱嗎?還有其他因素嗎?

2021-07-31娛樂

無論全球化還是「日不落化」,最終的結果都是要培養出一個全球化的精英階級,去統治全球的平民階級。

西方精英們傳授給他們的亞洲代言人這樣的世界觀:

他們是社會精英,與眾不同,尤其是與普通本人不同——這些人生與死都與他們沒有太大關系,他們不是同胞,而是一些可以替代的下等人。

就算都死光了,也可以輕易的找到波蘭人、印度人、非洲人和阿拉伯人代替他們——總之,他們是完全兩個世界的人。

在這個世界裏,法律法令都是不起作用的,那是給下等人準備的東西。

為了捍衛他們階級的利益和帝國,他們不應該給自己設立道德底線,可以使用各種狡詐的伎倆,應該成為「最有頭腦的獅子。」

他們習慣於在世界各地來來往往,打理在各地的各種投資和生意,他們家族的血管裏流淌著加拿大,法國、義大利和希臘等很多不同國家和民族的血液,是一個典型國際資本家。

在精英的世界裏,一群根基深厚的精英家族統治著世界。這些精英們家族們既為了分的利益而互相鬥爭,也為了共同統治和取長補短而互相合作。

比如美國人的政治是一種寡頭精英體制,他們操控在一批大大小小的有錢人手中。

這些家族的大小和實力並不相等,但是即便最有實力的家族也不能獨斷獨行的不照顧其他家族的利益。

所以最後結果就是必須透過協商的方式來協調這些利益紛爭,這也是所有盎格魯薩克遜資本主義社會的共同點,比如像是美國的政府中雖然經過了現代化的設計,但是還是時不時就冒出這樣或那樣的委員會之類的東西。

和而不同,鬥而不破,是他們世界的寫照。

無論今天的全球化還是過去的「日不落化」,不僅要讓西方國的富人發財,而且也要讓亞洲的所謂精英層發財,培養出資本的代言人,這樣才能降低統治成本。

殖民歷史上最大的爭議是,到底殖民地變得更窮了,還是更富了。

如果從直覺上看明顯變得更窮了,在英帝國的統治下,愛爾蘭因為饑荒而背井離鄉,印度人被餓死,非洲在人吃人。

但是從統計數據上,卻是殖民地更富裕了,被英國剝削了200年之後,印度有了塔塔集團。

最終指向的結論不是殖民地變得更窮了,而是殖民地的貧富差距變得更大了。

在愛爾蘭鬧饑荒的那些年裏,愛爾蘭對英國的牛肉和小麥出口創造新高,因為最好的耕地和牧場都在大地主手裏,普通農民土地越來越少,最後只能在山坡地上種植一些馬鈴薯維持生活,當馬鈴薯發生病蟲害時,他們就面臨生存威脅。

同樣印度人被餓死時,還在為歐洲出口大量棉花和茶葉,非洲人在人吃人時還在為英國餐桌供應咖啡和可可——因為種植園都是屬於少數人的。

我們可以稱這些資本培養出來的明星,編劇等媒體人為精致而狡猾的利己主義者,同樣歷史中西庇阿家族就是古羅馬世界最精致也最狡猾的利己主義者之一。

實際上,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的很長時間裏,民眾對政治家們的崇拜正如現在粉絲對偶像的崇拜一樣,往向前推播,天才科學家,詩人和文學家,白手起家的富豪都先後扮演過類似的角色。

在進入二十世紀後,隨著民眾在政治生活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角色,群眾政治家開始取代他們成為新一代的偶像。

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人們經歷了慘烈的廝殺之後,突然厭倦了政治家們的好鬥演說,開始崇拜電影明星,對電影明星厭倦後,又開始崇拜歌星,在這之後又是體育明星。

現在體育明星已經退潮了,想象力釋放的舞台開始進入群雄逐鹿的狀態,歌星、影星、網紅都在各展其能。

歷史證明,凡人們總是需要一個情感的缺口來釋放自己在日復一日平庸生活中所積累和壓抑的想象力。

在粉絲眼裏,明星是一個半人半神的存在,因為粉絲和明星之間存在一種無法跨越的距離,他們在遙遠的距離遙望明星,以至於他們無法真正看清楚這個人。

然而這種朦朧感並沒有削弱明星在粉絲心中的地位,因為距離產生了美,只要粉絲喜歡他,那麽就會用一系列的想象力來填充他的形象。

而人的想象力是無窮無盡的,在這無窮無盡的想象力裏,明星獲得了無窮無盡的力量,他變得高大無比,力量無限。

首先是草粉門的那個男歌星,他的主要粉絲群是乳臭未幹的少男少女,他爆出草粉事件後他的朋友還蹦出來說什麽,「難道還讓他自己擼嗎?」之類的話。

所以這種力量也是不穩固的,因為人的想象力是多變的,他可能由於某些事情,都會讓他瞬間失去很多力量。

現在崛起了一批流量明星,根本不把規則放在眼裏,整天就知道賺錢,享受制度紅利,卻不打算盡義務。

透過報刊雜誌的宣傳,這些所謂的明星甚至開始喧賓奪主的勢頭。

這就是自媒體文人的不好的地方,誰有錢誰是大爺。給的錢多,靈感就多,都給推出了暴發戶的亞文化。

以史為鑒。

統治靠什麽?

這一點上在古羅馬的統治精英中表現的淋漓盡致,在進入羅馬帝國時代之前,羅馬所有的知名歷史學家都是元老院成員,一直到奧古斯都時代,才有了李維第一位以禦用文人身份成就大歷史學家的的人物。與其抓槍桿子不如自己就是槍桿子,與其抓筆桿子不如自己就是筆桿子。

古羅馬的統治精英們一面領兵作戰,一面著書立說,強大如斯,這樣的統治階級,想要撼動,難比登天。但是一個問題是,無論槍桿子還是筆桿子,都不是很能賺錢的東西。

等到羅馬帝國時代,羅馬的統治精英們把筆桿子的事情交給禦用文人,把槍桿子的事情交給職業軍人,然後的事情自然就是他們只能在歷史的浪濤中掙紮求生,完全依靠命運的垂青才能給自己續命了。

我們讀歷史,要明白歷史的推動力量不是個人,而是各方勢力的平衡。

比如土改,改的是地主家的祖產,推動了小農經濟的發展;

比如鐵飯碗下崗,放棄了國有企業工人,推動了個體經濟的發展;

比如教改,讀大學不再是推薦制,推薦制是給老革命老幹部子女的福利,公平考試以後農村子弟也能公平上大學了,隨即釋放出來的生產力,直接把我們從低端加工制造升級為低中高端全套的世界工廠。

比如房改,再次啟用了市場經濟,但凡和房地產掛鉤的生意,都賺的盆滿缽滿,從90年代到18年,各行各業都羨慕搞房地產的。

所以大家要明白這個再平衡的道理,社會資源只有這麽多,不是簡單的從一部份人手裏拿給另外一部份人。

房市吸金集中力量已經成為過去時,吸取了美國的經驗,未來中國,必然不會放棄中高端的制造業,也不僅僅強大品牌競爭力。

所以未來一定是一盤大棋。

現在的情況就是:

這時候需要大量的資金盤活西部建設和科技產業建設。

比如:一個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中國在人口紅利消失的同時,也面臨著人才紅利的消失。

培養工業技術人才需要高水平的硬體和軟體設施,現在在國內能提供這種設施的只有少數的985大學,在211大學一個裏面能有的幾個拔尖的系,大體也就是這個水平。

也就是說中國培養工業人才的能力非常有限,這和培養碼農不一樣,就像現在幾乎所有的大學都有一個電腦系一個電子商務系一樣,有個機房就夠用了,非常廉價,而培養工業人才那是大量真金白銀砸出來的。

中國的工業人才正處於越來越短缺的狀態,除了少數一些盈利高規模大的私營公司之外,大部份中小企業和待遇比較低的國有企業都找不到人才,他們甚至連熱門專業的應屆畢業生都搶不到。

另一個問題是,工業人才都有專內容,一個專業想跳到另一個專業就意味著要回爐重造。

互聯網的大裁員已經敲了警鐘,他們把大量三十四十歲的工程師們掃地出門,這些人幹了半輩子的通訊技術,讓他們再從其他行業就業,基本不可能,唯一的方式是等待這個行業的回暖,但是如果連續好幾年都不回暖,他們的知識體系就會出現落後,再就業薪水也是業內偏低的。這一點上,搞工業的,比起搞IT的、搞商業的、搞金融的,職業生涯的風險都更高。

第三個問題,「機器換人」可以讓中國制造業在上一個新台階,又是一個偽命題。 中國的一個問題是,中國目前的職業教育體系,培養不出足夠的技術工人來負責操作自動化裝置。

有人說,職高和技校不是嗎?

想靠目前的職高和技校的現狀,是沒有指望的。

還有人說中國培養的不合格的大學生的不入流大學太多,應該把非985和211的大學都轉化為培養技術工人。

這麽說話的人,根本就不了解什麽是面對現代化大工業的職業教育體系,比如德國的職業教育體系,它可以讓學生直接學習使用到最尖端的生產技術和裝置,現在的中國二三流大學有幾個有這種能力,這些東西都是真金白銀堆出來的,而且每隔幾年就要更新,即便是把一部份大學轉入職業教育,也需要對這些大學進行大手筆的投入才能行。

所以中國要建立類似於德國這樣的體系,需要大筆的金錢,以目前的財政狀況,和需要用錢的方面之多,看不出在中國能籌集到這樣一筆龐大的資金。

選擇印錢還是選擇讓先富起來的一部份人捐款,作為經歷過鐵飯碗、買城鎮戶口、教改、醫改等等一系列資源再平衡的人來說,你懂得。

同樣一系列的操作,還有某寶的店主,補交三年的稅,刷單的也得交。之前明星的稅都補交過了,現在繼續補交,還有很多高收入職業,將來都要走這個過程。

時代在前進,原有的利益階層,必須要給年輕人讓位置,時代所驅,守不住的。

所謂階級固化,不主動讓出位置來,將會更痛苦的讓出來,盛世即將開始,鬥不過歷史。

王健林、柳傳誌曾經的傳統行業巔峰的代表也好,馬大腦門,冰冰、鄭鄭等新寵也好都爭不過歷史。

淘汰舊的產業結構,新人才有希望,這樣才能不斷前進。

這是一些列的再平衡,只有杜絕階級固化,老百姓始終都能看到階層跨越,這個國家才會不斷的充滿競爭力。才不會步歐美日韓的後塵。

總之這個財富一定要流動起來,千萬不能聚集到某一小部份人手裏,先富帶動後富是幾十年的承諾,大部份因為資源和地理的優勢有錢了,卻不願意做了,後面有他們倒黴的時候。

中國的追求首先是國富,國富之後是民安,不是國富民強,國富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修高鐵修高速,集中力量攻堅中高端出口市場,國家富強了老百姓才能安康的生活,但是資本不能強,尤其是不能集中在少數人手裏的強,歷史上的教訓是這樣會出大事,最終受苦的還是老百姓。這是社會主義的優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