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看了一下問題日誌,發現之前有類似「飯圈觀察員」的標簽。之前上青少年心理學相關的選修課(非專業版)時結課論文主題選的是飯圈文化,在那以後一年左右開始接觸到周深的粉絲群體,持續至今約兩年,個人的觀點是,這個群體不算非常典型的飯圈文化縮影。
如果題主想要觀察典型的飯圈行為和運作機制,我更推薦影視圈的頂流,他們扯頭花抖落出來的東西可能更多更真,某些「潛規則」也更加敢擺在明面上;如果題主想要了解飯圈行為背後的心理學,實測知網搜尋就有不少的論文。
這個問題回答起來不免落向「各打五十大板」,而且我確實喜歡周深,所以就只說在我眼裏「非典型」的原因。相較典型的粉圈,周深的粉絲群體和二次元同人/遊戲玩家(?)群體有更多相似之處,比如高濃度的文圖手書,逢紀念日堪比的xx小時接力的集中產出,以及各個小圈子之間一定程度上的水火不容(你可以理解為cp磕到對家的那種理念不同不相為謀水火不容)。加之周深背後應該真的沒有大公司運作(鑒於他幾方的資源拿得均勻),粉絲群體主打就是一個自由生長,飯圈行為很重要的一環,打投卡黑應援等相關的職能站分工其實,並不明確……除了不罵官方(指周深本人)之外,和二次元真的很像……
(沒有冒犯各位不喜歡飯圈文化的二次元的意思,如果感到冒犯,我道歉。)
以下無拉踩不提名:
如果想要觀察資本介入的飯圈,或者說所謂典型飯圈,其實最好的物件是可替代性強的藝人,內娛而言這種藝人在偶像群體居多,畢竟流水線造神才是資本圈錢最高效的方式,沒真本事的才好拿捏(並不是說所有偶像都是草包)。
至於周深有沒有真本事,好不好拿捏,如果完整聽完大灣區音樂晚會(灣區升明月那場),我想答案也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