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有很多,但都不如「粉絲」更常用。
無論哪種語言, 詞義擴充套件和演變 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泰語แฟน(fan)都成「戀人」的意思了…
เป็นแฟนกัน字面看像「互粉」,其實是「在一起」…
真要說fans,通常要用疊音復數แฟน ๆ(fan-fan)或以แฟนคลับ(fan-club)代替。生活用語尚且如此,社交媒體上的絕大部份衍生用詞,更是幾乎都和原本的含義有所出入 。
無論 外來詞 還是 固有詞 ,網路上用來用去,再按原義來理解都會有問題。
漢語中,源自fans的「粉絲」含義延伸為followers,並不特別。
follower一直有正式譯稱「關註者」,得名於「關註」這個動作。
若按原意來理解也很奇怪:只是隨手訂閱了這個帳號的推播,怎麽就成「關註」了呢?
原本只有對非常重要的人或者重大事件,才稱得上「關註」啊。
於是,「關註」一詞全面降級,
即時通訊工具上的「聯系人」,通常被稱為「好友」(有些軟體標為「朋友」),雖然大部份連「朋友」都不算,只是兩人可以直發訊息。從此聯系人名單裏可以躺著成百上千的「好友」。
於是,「好友」一詞也全面降級,
……
「粉絲」雖然是個諧音譯詞,但本土化程度已經很深,許多情況下已經不等於英語fans了。
比如「漲粉」英語一般用to get followers;「掉粉」英語一般用to lose followers。
而「粉絲」最初的部份義項,逐漸分給了另一個同源諧音詞「飯」。
十多年前,「粉」和「飯」還只是沒太大分別的諧音語素。曾經遍布校園的「玉米」、「涼粉」、「盒飯」…… 選擇用哪個字,僅僅取決於搭配上哪個字更容易諧音為某種現實中的食物(大誤)~
自微博興起後,「粉」「粉絲」的在特定場景下的擴充套件含義迅速「功能化」。
原本,fans只是followers細分的一類。
而在中文互聯網語境下,「粉絲」更多指的是followers的總稱。
動詞化的「粉」,也由「崇拜、追捧」延伸出指代follow這個輕輕動作的的含義。不過原有的含義也仍在沿用。
與此同時,原本只是作為構詞語素的「飯」字漸趨活躍,並逐漸分化出了不同感情色彩的義項。
fans自制的「粉絲向」較強的物料,不叫「粉制」,而被稱為「飯制」。
「粉」和「飯」都可以和「圈」搭配,最初含義類似,近年來後者出現頻率越來越高。
除了作為偏正短語外,也可以作為動賓短語。
比如「混圈不粉圈」,「飯人不飯圈」。
什麽場合習慣用哪個字,仍是薛丁格的狀態,可能更多取決於哪個詞叫順了。
比如「飯圈粉頭」,一般不說成「粉圈飯頭」。
最後,如果非要揪音譯外來詞,那 相比世界上絕大多數語言,漢語都算是極其克制了 。
太明顯的日語片假名外來詞就不說了,拿韓語來舉例吧,
只音譯英語還不夠,最活躍參與構詞的,是 音譯自日語「禦宅」的오덕후 (otaku),後縮略為 덕후 ,與漢字詞「德厚」同音。其中 덕 更演變為 構詞語素 。
延伸閱讀:
【黑白魔女庫伊拉】有哪些有趣的語言細節?
為什麽 de Gaulle 被轉譯成「戴高樂」,而非「高樂」?
葡萄牙語為什麽和法語這麽像?是否受到過法語的影響?
為什麽很多學日語的人會覺得片假名很煩人?
其他國家學生的假期是什麽樣的?
多鄰國,免費學習英日韓德法西等40種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