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家居

玻璃沒普及之前,古代中國使用窗戶上蒙紙來解決房間的白天照明,那西方呢?

2022-02-16家居

我受不了了,我要爆粗!麻煩有些書沒念好的別來秀了!玻璃是非晶體,沒有固定熔點!鉛玻璃軟化點是500攝氏度!(應專業人士建議,改熔點為非晶體軟化溫度)陶器和瓷器關系麻煩看專業書籍,神OO陶瓷不是一個東西!陶瓷就是OO O一個總類!陶器裏的瓷器用的是瓷土,又叫高嶺土,原來國際人民以為只有OOO中國景德鎮的高嶺有!

以上圈圈請自動填詞。

以下是原答案:

瀉藥!

先說中國古代窗戶問題。

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樣,中國古代用紙糊窗的歷史並不長。即使到唐宋時代,用皮紙糊窗雖然「常見」,但也不是普通人家可以負擔的。因為古代的紙其實產量不高,很貴。

其實,國人對中國古人用紙糊窗的概念,大概來源於「影視劇」。但這是不對的。

中國古代窮人的窗戶,都是敞口的……對,敞開的。冬季冷了,就用東西封死。比如用稻草、瓦片、木板等等。到了明清時期,中國紙張開始滿足大眾需求,於是百姓才開始流行用紙糊窗。但這個紙不是普通的紙,通常是桐油紙,能防水防風,透光性一般,但不易損壞。(所以手指蘸口水捅破窗戶是不易實作的,笑~)

而中國古代的富人,會使用布料糊窗,同時還會使用「明瓦」。布料一般是各種輕薄的綢緞紗,可參考紅樓夢中的描述。明瓦則是使用蚌殼磨礪之後的一種半透明材料,是鑲嵌窗戶的高級材料,觀感類似於帶珠光的毛玻璃。這些材料都十分昂貴,等閑用不起。而玻璃作為窗用材料,在中國啟用更是要到清朝,普及則到了民國。

(為有些朋友擴充套件一下,中國古代使用的窗紗有窗縠、窗糸肖等。故宮就有「碧紗窗」,這是目前最直觀的古代布糊窗了,最直接的證據。有興趣的人去參觀故宮可以關註一下。古代人糊窗的布料比較喜歡綠色和紅色的,白色的布料可不興挖~~)

再說歐洲的窗戶。

和一般人認為的不一樣,玻璃在歐洲普及使用的時間比中國早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年!

公元前30世紀,兩河流域的人就發現了玻璃。在古埃及時期(約公元前16世紀)已經有玻璃器皿、玻璃飾品和彩色玻璃出現。公元4世紀,古羅馬人就開始用玻璃鑲嵌門窗了。但是這些玻璃都還是太貴,並且,因生產技術限制,玻璃尺寸做不大,所以普通場所/普通人還用不起玻璃窗。

一直到12世紀,商品玻璃出現,不多久之後,玻璃窗成為歐洲常見的「建築必需品」。主要用於富人的房屋和各類公共建築。彩色玻璃鑲嵌門窗開始出現。(一門工藝逐漸成型)

但歐洲中西亞地區總有窮人用不起玻璃的怎麽辦啊。那好辦,最常見的是用木板!

真的,就用木板。這是一個有點違反中國人常識的事。因為地理氣候的原因,他們很多時候不太考慮采光和通風問題。這兩個功能是窗戶的主要功能。

他們的私人空間一般都比較逼仄,通俗點講就是房間都很小,很矮,功能單一。比如臥室,他們就認為不需要采光,就睡個覺,不用窗,有個門,木板釘起的都不少。所以,你看…………至於公共區域……要窗幹嘛?!都公共了,敞開敞開!下雨了怎麽辦?木板釘起嘛……其實用簾子的也很多。(大型公共建築請看前面)

這套邏輯也是沿用至今的。雖然現在大家都有玻璃窗了,房間也大了,但冬天/晚上/大中午暴曬,木板窗關好!當然了,不少是百葉窗,不至於屋裏完全黑漆漆,但百葉窗也是木板條釘的不是嗎?(不是我們現代的那種百葉窗簾)

就這種窗戶敞開的那兩塊木板,就是典型的歐式木百葉窗。

其實和中國的木格柵窗是一樣的,當然了,是不糊紙的。不過也有講究的,是加道油布簾子……此時的窗簾是硬體不是軟裝(木頭框子撐塊布)。這套系統看起來和中國有些異曲同工、殊途同歸。

到了16世紀以後,在歐洲玻璃窗基本普及了,所以敞口窗戶和沒有窗戶的房子就少了,有條件的人家還是以裝玻璃窗為主,有錢人當然沒限制。但窮人住宅因為開的窗子少,木板窗和布簾窗采光依舊拉垮,大家最常用的還是木百葉窗+簾子。玻璃量產這個問題一直到工業化之後才逐漸解決。

至於玻璃幕墻的誕生,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心累更新:

最後,我加一段兒吧,省得有些人為了證明歐洲中世紀沒有玻璃而找補用石英石磨玻璃的了。畢竟有些人可能連天然石英石和石英石晶體(水晶)都搞不清楚,還鼻子插蔥。呵呵~

左邊是天然石英石,右側是石英石晶體。您們給我用這倆磨個紅黃藍綠透明玻璃窗唄,大佬~~

還有啥中世紀只有威尼斯產玻璃的……得嘞,您們是不知道,到了中世紀,玻璃都有流派了。我願稱之為東南西北四大流派~~(不要信)

所以,麻煩對建築材料一無所知的大佬們,請不要隨便亂秀。當心砸腳。

還有中國的古法琉璃和現代琉璃以及玻璃不是一個東西。這裏只討論玻璃。誒,心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