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家居

奇葩戶型如何改造和分區?

2019-07-13家居

在買房這件事上,我們總在做取舍。

為了孩子上學,只好忍下奇葩的斜角戶型,就是今天這個三口之家的現狀。

但戶型的缺陷,沒能擋住他們對家的美好暢想:全家都是大書櫃,走到哪都能隨手拿書,一家人還能聚合在長書桌邊閱讀……

看完全屋,我也好想再當回小孩——能在被書填滿的家裏長大,也太幸福了吧!

120°斜角戶型,

靠三組書架扭轉乾坤?

在上海的學區房裏,異形戶型並不罕見,這套房就是一個例子。

83㎡ 的兩室一廳,好好的房子,被一個 120° 的斜角「切開」,功能區的布局,只能用「支離破碎」來形容。

改造前

好好住認證設計師@大海小燕 要做的,不只是解決問題,還要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質。

仔細分析結構之後,拆掉了大部份的非承重墻,把房子從原有的限制中釋放出來。重新洗牌之後,空間的秩序就更加明晰了。

改造後

①用三面書櫃圍合成主臥,作為家的核心;

②以長桌為中心,形成循序漸進的空間序列;

③拉平斜角,消解功能區的異形感。

④利用弧形陽台,放置兒童房的長書桌。

設計師用三面圍合的書架,建構了主臥需要的墻體。用最薄的磚來砌築,也能保證一定的隔音性。

最終效果vs剛拆除時的樣子。

家的核心,就是這三組書櫃。

它們包裹著主臥,一家人的行為也是以它為中心向外延伸。

不僅解決了大量藏書的需求,而且在家裏的不同空間——客廳、餐廳、兒童房,都能隨手拿一本書,坐下閱讀。

這樣一來,不止愛看書的爸爸媽媽更方便了,也有利於小朋友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告別沙發電視

長桌才是公區中心

從進門開始,設計師就在把控空間的節奏感。

由西側玄關到東側兒童房,形成了一個循序漸進的空間序列。

從左到右:展示櫃→冰箱和餐邊櫃→餐桌/書桌。

門口的幾個斜邊,形成了一個不規則四邊形,在這裏嵌入一組客製展示櫃,讓異形玄關得到充分利用。

玄關展示櫃的位置。

再深入到餐廳區域,櫃子不僅是收納,也是蒸烤箱操作台、餐廳卡座。

長桌是公共空間的核心,這裏既是用餐區,也是工作、學習區,是一家人交流互動的地方。

墻上4公尺長的擱板,補充儲物功能。一字排開,增加了空間的縱深感。

書桌上方,有一根拆除後留下來的橫梁。

因為梁下的高度只有 2 米出頭,再矮一點,身高 1 米 9 的爸爸就要碰頭了。設計師幹脆保留了它裸露的樣子,省了幾公分的高度不說,還有種特別的原始美。

加上器材,就成了核心鍛煉區,一舉多得。

就這樣,幾個小的功能區接在一起,形成了一條開放有序的公共空間,一直延伸到兒童房。

從兒童房看向門口。

順著書架拐個彎,就來到了客廳。

不過,看這裏的布置,「客廳」這個名字似乎不太貼切,改叫「閱讀活動區」才更合適。

沒有多人大沙發、茶幾、電視,映入眼簾的只有一塊白板、一張懶人沙發,還有滿墻的書籍。

取代家具帶來的體驗感,在這樣的「空」房間中,家人的關註點,自然聚焦在彼此的陪伴和感受上。

對於上中班的兒子來說,看書也變得非常方便——拿一本,往小沙發一坐,就能開讀。

因為全屋地暖,就算直接坐地上也沒關系。

簡單的動線,對小孩子來說,是養成好習慣的一大動力。

沒有電視,他也能從一整面墻的書籍中,找到屬於他的樂趣。

書墻的「肚子」裏

藏著大人的臥室

由三面書墻圍合起來的空間,正是爸爸媽媽的臥室。

藏在書架裏的臥室門。

房間的面積不大,設計也盡量簡潔。

作為休息的場所,沒有過多復雜的功能,一張雙人床,幾乎就填滿了整個空間。

木質的房門,和書架背後的木飾面墻體融合,視覺上更加統一。床尾也做了白色的隱形衣櫃。

這面洞洞墻,可以和小掛鉤任意組合,讓單一的木質墻面多了點俏皮。

可以掛次凈衣、裝飾畫,既是展示空間,也有它的實用之處。

開啟門,正對的就是外面的長桌。

雖然是獨立的房間,也和開放的序列空間保留了互動的出口。

可開可合的兒童房

給成長更多可能

包裹著主臥的「書核」,橫跨著家裏的幾個主要空間。

這第三面書墻,就是延伸到兒童房內部的。

兒童房和公共區域之間,有玻璃移門+布簾兩層隔斷。

開啟時,能和整個家的空間相融,滿足父母和孩子的交流;隔開時,又能充分保證孩子的私密。

孩子的床設定在角落,配上了可愛的雲朵壁燈。

床頭的矮櫃,更適合孩子的身高,方便他自己拿取、整理物品。

弧形的陽台,變成了孩子的超大寫字台。拉開窗簾時,也能享受超廣角的 3D 觀景體驗。

因為有了書墻這一連線,兒童房與外面的空間既獨立又聯通,形成一種親密的聯系。

透過空間布局的調整,也能夠影響居住者的相處模式。

異形空間重災區

改出三大功能間

在這個 83㎡ 的小家中,「開放」是重要的布局思路。

繞著客廳的背景墻,設計師加上了一段洗漱台,巧妙連線了閱讀區和家務區兩個空間。

進門就能洗手,已經是後疫情時代的剛需了。

弧形轉角能夠有效避免小朋友磕碰,高腳的設計也讓視覺更加輕盈。

家務區呈敞開的狀態,這塊不容易利用的斜角空間,用作交通區域,也不那麽別扭了。

兩扇長虹玻璃門背後,分別是廚房和衛生間。

這種視覺上的平衡感,也要得益於另外兩處裸露的橫梁+墻面。

在這樣不規則的角落中,再添上一個立體的「銳角」,反而消解了原來的畸形感,看著舒服了不少。

這張圖看得更加明顯,墻角仿佛被「拉直」了。

右邊的門通向廚房,內部的空間依然很不規則。設計師把操作台改成 U 型布局,實用度更高。

至於惱人的斜邊,則是動了點小心思,讓空間看起來盡量規整。

利用這個刁鉆的角度,客製了三角櫃,也能收納不少瓶瓶罐罐。

衛生間做了壁掛式的馬桶,沒有衛生死角,更好清潔。

第一眼看到這個家時,我真的「哇」出了聲。

用書櫃做墻、 櫃子做椅子、窗台做書桌……家裏大大小小的東西,全被設計師@大海小燕 玩出了花。

就像她一開始就砸掉所有能砸的墻,重新構築空間那樣,她也突破了家具、墻體、房間的形式,解構它們、重塑它們,去實作更多的可能。

屋主一家的生活,也有很多可圈可點的思路:

有娃家庭的反套路操作:

①去客廳化: 聚焦家人間的陪伴;

②以長桌為中心: 承載多功能居家場景;

③書籍分布廣、易拿取: 培養孩子閱讀習慣;

④簡化臥室、重視公區: 構建家庭社交中心。

打破套路,似乎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比起千篇一律的居住模式,他們想要的是屬於自己的、最自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