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一直處於中年焦慮期,雖然薪資收入不低,但是互聯網工作的高強度和快節奏及年齡增長、承擔家庭責任分散精力等,讓自己對未來感覺特別迷茫,沒有信心。
也嘗試了很多種方式試圖解決這個問題,比如在行上花了2500元兩個小時付費咨詢專家、聽得到、聽極客時間等。細想一下沒信心的根源還是對未來收入如何持續性增長破解的問題。
無意間透過一個公眾號提到股票投資是一個收入來源,能夠補充薪資之外的收入。最後就找到了段永平的網易部落格,看評論知道林園、但斌等,然後在雪球上關註了更多的價值投資者,看了很多投資書籍和文章,對投資算是開始入了門。
我的投資經歷大致分為3個階段:
1.2014-2017年,和絕大多數買股票的人一樣,聽訊息,追漲殺跌,漲了一點就賣,跌了就補倉,只敢投一點錢,頻繁盯著K線,頻繁交易,都是賭博的心態,整體應該是不賺不虧,對股票完全不理解。
2.2018-2019年,也就是進入中年焦慮期後對於股票投資是一種收入來源持探索態度,開始買自己覺得產品還不錯的股票,例如山西汾酒,因為自己的長輩一直愛喝酒,發現這個酒的價格一直在漲,他們反饋這個酒還不錯;例如茅台,開始抄了段永平胡林園的作業,但是還是只做到了600買的,然後700就賣了。 這個階段是買自己認同的產品對應股票或者自己認同的人買的股票,持有時間變長了,看K線不頻繁了,但是因為還沒真正理解股票的本質,還是拿不住,不過整體收益率還可以,應該有50%-100%,開始做到了擇善。
3.2020年開始,也就是對股票投資有一定理解的第3個年頭,把其他的投資如黃金都賣了, 開始把所有閑錢都放進了股市,總體收益率還不錯,對股票投資的理解,讓自己對未來更有信心,也越發覺得股票是一門學問。 這一年開始看了大量的投資書籍(如巴菲特、彼得林奇、格雷厄姆、費雪、查理芒格等)和文章,看段永平部落格和雪球評論,看林園的書和訪談,對巴菲特說的「買股票就是買公司」非常認同,開始用未來折現率計算股票的價值,也去看歷史數據試圖分析0.999999:10年收盤價最高的股票排名。這個階段開始重倉股票,基本做到漲跌無感知,長期持有了(因為賣了也不知道買啥)。還以白酒股票為例,會看醬香、清香、濃香等不同香型哪個適合儲存,看他們財報數據,如何估值等。意識到比如「市盈率」就是如果以現在這個市值買下來這個公司,多少年可以回本,但是盈利肯定不能簡單以現在的利潤值來計算,要用未來的算。
最後想談談自己對股票的感悟,其實這些巴菲特和段永平他們都說了無數次。
1.買股票就是買公司,如果你有足夠多的錢,你會把這個公司買了嗎?如果不會,就別買這個股票。如果還是問別人這個股票該不該買,就別買。
2.買股票的過程,其實是對金錢駕馭的過程,開始可以從小金額做起,慢慢的感悟,不要著急。
3.以買房子的態度買股票,不要以買彩票的態度買股票,去研究股票對應公司的未來發展。
4.什麽是好股票。這個公司的產品價格是否能不斷漲價還有人買,利潤率多高,是否壟斷,是否有護城河,未來發展是否一致持續增長,有沒有好的企業文化和管理者,當前股票是打幾折。簡言之就是巴菲特說的「好的產品,好的文化,好的價格」,但是三好挺難,一般好公司股價都不便宜。
5.什麽時候賣股票。如果找了一個自己懂的和收益更高的,可以換,但是找好股票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