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遊戲

兒子患網癮,父親用兩年時間騎行大半個中國來反網路遊戲也未能拯救兒子,如何能戒除網癮?網癮的本質是什麽?

2022-06-18遊戲

做為一名心理咨詢師,我工作療愈過很多「網路成癮」的孩子,我分享一下自己的一些經驗和看法,以供不少困惑於網路遊戲的父母參考。

這位父親的做法,從外界來看是「用苦良心」,從孩子來看幾乎完全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表現。很多父母在努力的時候,都忽略了一個重要問題,這件事是為誰而做?

為自己做的?為他人做的?還是為孩子做的?如果是為孩子做的,那麽首先孩子得同意和認可,單向的去付出和犧牲,換來的更多的是無效。

因為,這在孩子眼中,會得到這樣一個資訊:你很努力,但你根本不愛我。

做事的前提一定是要了解孩子,確定方案的時候一定要和孩子溝通,而溝通本身往往是這些家庭的難題,所以陷入了死迴圈。父母越來越辛苦、無力;孩子越來越和父母疏遠、自行其是。

孩子不是需要「治」,而是需要「連結」。這是根本的方向。

小時候,孩子感受到的愛,是安全感是抱抱親親舉高高,肢體接觸更多一些;大一點的時候,孩子感受的愛更多的是理解和溝通;完全長大成熟的時候,愛是尊重和支持、信任。不同的年齡段,孩子需要的不同。

但是,這位苦心孤詣,用了12年抗爭網路遊戲的父親,只是證明了自己是有毅力的。他最大的問題是把網路遊戲當做敵人來對抗,但是,他連基本最簡單的事情都沒做:沒有和孩子去溝通、不了解孩子想什麽。他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裏,沒有給孩子提供最基礎的資訊、情感連結,而這,是造成網癮的巨大推力。

不少父母在做看似「正確的事」,但大多數無意識的推遠孩子,造成結果事與願違。網路遊戲是一把雙刃劍,其設計思路往往是借助了心流體驗,有各種吸引元素。確實對孩子會有很大吸重力,尤其是對控制力不強的孩子。但絕大多數沈溺網癮的孩子,本質上是用遊戲代替、逃避生活的痛苦,不少孩子是有抑郁心境和孤獨心境的。

遊戲中獲得的效能感、連結感、友誼、存在感,是吸引孩子的,現實中缺少的,就會從虛擬世界中去獲得,從根本上解決網癮的方法是尋找到孩子沈溺的根本原因,替代遊戲中的刺激,之後逐漸減弱遊戲的影響。改變孩子,其實一場拔河,大多數父母都會遇到的一個困境是,孩子開始自主的時候,還希望透過外界改變去影響——比如透過安排大量補習班、教訓教導、嚴厲的懲罰。

在我看來,不少遊戲確實需要管制。因為人的時間是有限的,不是做這個就是忙那個,我自己也有過青春期玩遊戲的歷史。遊戲陪伴自己度過了一段可以逃避、可以獲得快樂的時光,無數次玩完之後看著昏沈的天空,恐慌和自責不已。

遊戲的快樂刺激是符合邊際成本效應的,越是禁止,越是渴望;越是玩一段時間,越會覺得沒有意思。但是成癮則比這個可怕的多,成癮是以此為主要的依戀和生活模式,不僅僅是孩子會有,不少成年人也有網癮現象。

大多數沈溺其中的人,往往有不同程度的人格發展議題。

他們也往往在人際關系、性格情緒、事業職業發展上有不少困難。這些困難還可能影響到家庭關系、親密關系。

沈溺虛擬遊戲,本質上是一種退行的快樂和童年的幻想。不願意長大,和曾經缺失的在尋找「報復性補償」。成長的人則往前走,學習、工作、生活也是遊戲,人生如遊戲。

我是 @田凱 ,全職心理咨詢師,最近在知乎平台分享心理學知識,歡迎大家關註和交流。心理學不僅僅是治療和咨詢,更是提升智慧和遇見自己的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