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健康

印尼羽球協會稱「張誌傑是因心臟驟停去世」,哪些原因會導致心臟驟停?有哪些救治辦法?

2024-07-02健康

這不是第一次年輕人運動後猝死的事件,但這回發生在國際性的比賽中,所以更加引人註目。

我仔仔細細看了賽場監控,監控顯示,張誌傑在沒有受到外力的情況下突然倒地,然後出現疑似抽搐的表現。這種情況肯定要考慮到心跳驟停的可能,因為心臟是維持血液迴圈的中樞,起到「泵」的作用。如果心跳突然停止,血液不能供應全身,腦供血立即中斷,人就會暈倒;而且,腦細胞由於供血供氧的中斷,可能出現異常放電,從而導致抽搐。

隨後的監控顯示,張誌傑似乎部份恢復了意識並試圖用手將自己撐起來,但他沒有成功,再次倒下並呈現出靜止不動的狀態。此時,急救人員上場並將張誌傑擡上擔架離開。

能夠恢復意識,說明張誌傑的心跳也已恢復,但這種恢復應該只是短時間、一過性的,所以他再次倒下並呈現出靜止不動的狀態。

以上僅僅是透過監控視訊作出的推測,事實究竟如何,張誌傑在當時是否存在心跳與呼吸?這一點無法確切得知,但我認為,很大可能沒有。在這種情況下,盡快將患者轉運至醫院進行急救,究竟對不對?

顯然不對!

當一個人的心跳停止後,他全身的血液供應就會中斷。而血液迴圈對於我們非常重要,是人體的物流系統,負責將氧氣和養料運送至全身各部位,也將各種廢物運送至肝、腎、肺,然後排出體外。

這個物流系統一旦停擺,供應跟不上,垃圾運不出,機體就會出現大麻煩。

不過,對人體來說,最緊急、最迫切的需求是氧氣。氧氣透過呼吸進入肺,再透過迴圈抵達全身。

氧氣很有用,我們吃進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與蛋白質,它們都能在體內「燃燒」從而產生能量,我們知道,燃燒需要氧氣的參與,如果沒有氧氣,「燃」不起來,能量也就無從獲取;沒有能量,細胞就會壞死。

對缺氧最敏感的是神經細胞,完全缺氧時,神經細胞只需5分鐘即會出現不可逆的損傷,所以,心跳停止後僅僅數分鐘,或許就是生死之隔。

我們有個形象的說法,叫做搶救的「黃金4分鐘」(也有稱為5分鐘、6分鐘的),意思是說,如果在患者心跳驟停後4~6分鐘之內進行搶救,救過來的機率比較大(相對而言),而開始搶救的時間越久,生存的機會越渺茫。

因此,立即將患者擡上擔架往醫院送,來得及嗎?對不對?

不對。

那應該怎麽辦,正確的做法是什麽?

原地搶救,立即進行 心肺復蘇

心肺復蘇的操作方法並不復雜,首先判斷患者是否有意識,如果沒有,呼叫120,並且繼續判斷有無心跳(脈搏)及呼吸。

1、如果沒有心跳,開始胸外心臟按壓,如圖所示:

目的是透過外部的擠壓來替代心臟的泵血功能,雖然效果無法與真正的心臟搏動相比,當也能恢復部份供血。

2、如果沒有呼吸,開始人工呼吸,如圖:

原理也很簡單,用於替代患者的自主呼吸。

專業人士會攜帶球囊面罩進行操作,非專業人士沒有工具,只好行口對口呼吸,如果確實難以接受,也可以不做人工呼吸,只行胸外心臟按壓。

心肺復蘇的重點就是心跳(胸外心臟按壓)與呼吸(人工通氣),這兩個操作學習起來並不難,但關鍵時候能救人一命!

3、另外,還有一個救命神器叫做 AED

它又是個什麽東東呢?

原來,人的心臟其實是個「馬達」,它能夠持續跳動是由於 的作用。

一個人突然出現心跳驟停,很可能是心臟的電活動出現了嚴重的紊亂,我們稱為 室顫

AED的作用就是自動辨識室顫,並提示操作者按下 電擊鍵 ,透過電擊來幫助心臟的電活動恢復正常。

看到這裏,大家應該基本明白了,對張誌傑的急救處理中,如果確實出現了心跳驟停, 正確的方法是立即行心肺復蘇,而不是轉往醫院。

悲劇已經發生了,又是在國外,當時的具體情況估計難以確認,不過,我們還能亡羊補牢,推廣心肺復蘇的操作培訓,讓大眾知道遇到這類情況時應該怎麽做。畢竟,只依靠醫生的話,120跑得再快往往也是來不及的,而依靠群眾,人人會急救,個個能應急,就能達到「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良好氛圍,這才是最優解,因為我們都不知道,自己或家人,會不會成為突然倒地的那一位。

但是,問題不僅在於學會心肺復蘇的操作方法,也要敢於伸出援手。這個事兒更麻煩!我知道,大家心裏應該有顧慮,但是,要如何解決問題、消除大眾的顧忌心理?這可超出了我的能力範圍,還是少說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