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職場

為什麽農村大學生大多混得比較差?

2020-01-24職場

因為窮且「懂事」

窮,很多朋友說不就是沒錢嘛,都大學畢業了,賺錢還不容易?

不是。

窮,是父母僵化的思維,從小生活環境下,思維上的窮、眼界上的窮、格局上的窮、心境上的窮……,而遠非「經濟上的窮」。

思維上的窮:做最無效但易上手的努力,很少有動力改變現狀。

眼界上的窮:過分看眼前/短期的利益。

格局上的窮:只能看到周邊的一畝三分地,也很難看到事情本質。

心境上的窮:自卑心、自尊心很重。

……

中國目前教育是「批次化」生產的, 從小都大輸出的理念是要「尊禮守法」:父母告誡不能「惹事闖禍」、學校教育「做個乖孩子」。 在前面各種「窮」的基礎上,按照既定的軌域去走,混的差很正常。

本人真實經歷。89年末出生,中部省份農村娃,2012年畢業;看到這話題深有感觸,看看有沒有「共鳴之人」。

小學,去過最遠的地方是鎮上

小學前,村裏沒有幼稚園,一直「野」到六歲上學前班,有的娛樂就是上樹摘桃/果,下河摸魚,我以為這個世界就是以門前那條河為界,河的這邊、河的那邊那麽大;

小學,去過最遠的的地方是鎮上,有次和小夥伴走路去了鎮上和其他地方交界處,以為到了市區了,回去自豪的和爸媽說:我今天走路到市區了;

初中,中考時才第一次坐火車,還是學校統一組織的,中考加兩次喝喜酒共計到過市裏三次。

父母和周邊能給到的方向就是:考上一所好大學

高中,學校、父母給的唯一的指令是:你不想一輩子待在這裏,考上大學是唯一的出路; 也就是從高二開始,發現體育課都是數學、英語老師教的;

高中分科時,我家老頭子和小學當校長的伯伯當時給我的建議是選理科,因為他們堅信「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好就業;但忽略了我數理化門門差的現實,還好保持清醒自己選了文科;

大一時,電腦不會開機,上英語課時全程緊緊跟著室友緊張要命;

第一次接觸電腦是高考完那個晚上,室友喊去上網,室友幫偵錯我坐姿筆直的看了個通宵的電影而且沒眨眼,覺得太精彩了,他們誇我精力真好;

大二,各種社團活動多了,發現同學怎麽都這麽有才呢:這個會唱歌、那個會跳舞、還有一幫會樂器的、武術的、甚至魔術的,這不是電視上才有的情景嗎?關鍵是,你也在努力學習可學習成績還比你好,你說氣人不氣人,多少還帶點自卑;

大三,還在圖書館自習時,有的已經自己或家裏找好了實習,有的定好了考研,有的確定了出國,我一下子迷茫了:工作、還是考公還是考研?;

大學畢業後,也沒有指引方向

從小學到高中,家裏給的最大最正確的指引應該是「一定要考上大學」;於是,有了這個堅定的目標和方向,可以一股腦子的去沖,但考上大學之後呢?陷入迷茫了,因為沒有指引了,這個時候只能靠自己去尋找;自己在大學裏甚至畢業後一兩年都在苦苦掙紮和尋找,這段時間真的非常痛苦。

步入社會,我大學畢業後一年多到深圳才看到地鐵,這可能是其他朋友從小習以為常的交通工具,我卻要在嘗試之前反復研究,生怕出洋相。

苦苦摸索、掙紮太難了。

總結下來,我覺得差異會有幾方面

1、最核心的差異是:思維、格局(眼界、見識)、性格/心境、資源(經濟、人脈等)

這個是透過我過往成長逐步摸索出來的:從出生到高中,你所接觸的人、接觸的事、所接觸的環境,都在影響你的三觀,最核心的是思維、格局、性格、資源;農村裏的孩子在思維的深度及系統性、格局的高度及寬度、性格或心理的承受及樂觀性從機率上來講會偏偏弱,而這幾個要素很大程度和你踏入社會後「混」的如何有非常大的關系。

2、底子薄,家裏窮,試錯成本高,骨子裏自卑

在農村家庭背景、教育條件都有很大的限定;比如,小學的前三到了鎮子上的中學,可能在班級20往後,這還是總人數翻了好幾番的情況;另外一方面,家裏給不了太大支持也經不起「折騰」,試錯成本非常高;所以,就選擇按部就班的去生活,也覺得「安穩」挺好的。

3、缺方向指引,大部份靠自己掙紮摸索

高中時,家裏給的指導就是上大學,上好大學;這是唯一目標,但什麽是好大學、好專業?不知道,上大學後才發現不知道什麽是下一個目標,因而也就迷茫失去了方向;

在選專業的時候,我家老頭子多次和我強調:選會計、選英語專業,這些以後非常吃香的,你看鄰村的誰誰誰來著;殊不知,這幾個專業都擴招很多年了,就業就是眾人過獨木橋;

這就好像是炒股一樣,連菜市場大媽都知道股票賺錢的時候,你還敢往裏面沖?

4、「孝心」作祟,需過早承擔經濟的擔子

家裏親戚一度認為我大學畢業應該就是月薪過萬的,父母該享福了;我一度不好意思告訴他們畢業才2000多;我還好,畢業後家裏沒有給太大直接壓力,有幾年時間去理清在職業上的想法,足夠的時間去沈澱技能;如果一畢業就面臨著養家,步入職場開始大機率會把薪酬放在第一位,包括後期的長遠發展、自我投資深造等占比會低一點,從長遠來看會制約發展。

不過隨著政策及互聯網的發達,很多資訊可以互享,某種程度給農村的孩子接觸、了解外面更多的可能,比如說「張XX老師」就給很多「窮孩子」提供了一些有效指導。

相信,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