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食神】裏周星馳一開始什麽都不會,怎麽當食神的?

2022-07-11影視

眾所周知,周星馳的幾乎每一部電影中都有食物的影子。

【賭聖】中的公仔面,【食神】裏的叉燒飯;

【龍的傳人】陳皮梅,【整蠱專家】豆沙包;

【回魂夜】中的巧克力,【功夫】裏的波板糖;

【少林足球】中的「愛你在心饅頭」;【喜劇之王】中的「剁手便當」。

周星馳也許不懂那些富麗堂皇擺在宮殿中供人欣賞的美食皇帝,

卻是絕對堪稱燒烤界的霸主,BabiQQ界的媽媽桑。

君不見:

唐伯虎愛燒雞翅膀,孫悟空愛烤雞翅膀。

周星星愛烤雞翅膀,包龍星愛啃雞翅膀

這些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的平民食物,冒著熱氣,混著香氣,早已跟周氏喜劇融為一體。

【食神】,這部電影中摻雜了商業、武打、玄幻、愛情,唯獨沒有講如何能做出一碗「舌尖上的叉燒飯」,然而它依然是華語影壇上最偉大的美食電影。

職業廚師講究的是「刀三火五味一生」,意思就是:刀工三年可小成,火候需五年才能熟練掌控,對味道的精妙見解則需要一生去求索。

史蒂芬周以前可能是個職業的廚師,畢竟能夠在廚藝大賽中能夠將人間頂級美味的「皇帝炒飯」、「錦繡多味魚」、「金縷佛衣」以及「乾坤燒鵝」的優缺點分析的頭頭是道。就憑這份眼光和專業知識,就算不當廚子,當個美食評論員也不是問題。

人心不足蛇吞象,隨著資本的逐漸擴張,食神變成了一個精通飲食商業包裝的自大商人。隨著腐朽墮落的生活,他甚至連刀都已經拿不穩了。

靠電視台的包裝,靠媒體的炒作,靠水軍的吹捧,一道「水晶膠加雙氧水」居然讓一眾餐飲界的大廚們俯首稱臣。透過流量搏取名聲,再用名聲愚弄群眾,混淆視聽,打造出一個虛幻的「食神帝國」。

可惜,史蒂芬周作為一夜暴富的人物,自然缺乏管理者的氣度。當眾羞辱追隨自己多年的下屬,就連雙料碩士學位的海歸精英人才也不放在眼裏。他的暴君式專制管理,完全聽不進去別人的正確意見。 既然你喜歡玩這種「角色扮演」遊戲,溜須拍馬者自然願意全力配合你的拙劣表演。

吳孟達會因為自己侄兒被羞辱這種小事就痛下殺手嗎?食神自己說的:他的餐廳直接開到了合作者的「大快樂餐館」對面,基本就屬於惡意競爭了。

當面打臉,背後斷人財路才是吳老板背後捅刀的真正原因。

資本的泡沫一戳就破,就在食神大肆鼓吹自己的「刻骨銘心初戀金銀情侶套餐」時,這種過度包裝到極致的手段當然會被一個無名小卒輕松打落。

作為前任食神的揭發者,唐牛在公眾的輿論加持下順利加冕,作惡卻比前任極端。「薯條炸的要多老有多老,小朋友吃了要多渴有多渴」。當年的屠龍少年,自己成了惡龍。

你用高端唬人,我搞連鎖壟斷,美食界的控制權顛來倒去,只是利益的爭奪,與美食本身無關。

被打落凡塵的前任食神,只能在最一般的路邊攤尋找「吐槽的快感」,都淪落到這這部田地了,嘴巴還是一樣的刻毒,活該被人一頓暴打。

一個人在一無所有的時候,要麽徹底淪陷,要麽大徹大悟。

幸好,食神的舌頭還在,那就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可惜,撒尿牛丸再如何千錘百煉,再如何用心經營,也無法在美食界擁有一席之地。 像不像那些被大餐飲擠兌到難以支撐的小餐館?

像不像那些被加盟商搞到血本無歸的連鎖店?

如何才能鹹魚翻身?食神的絕招就是打造一個「爆款網紅店」。撒尿牛丸被厭食癥治愈的訊息迅速發酵,在前任食神「軟文公關」的推波助瀾下引發了海嘯級傳播效應。

電視台的采訪中,全都安排了「自己人」:那是老字號小商小販們被激發的無限創意,是源自每個平民百姓喜愛烹飪的初心,是街頭巷尾生生不息的美食熱忱。

「撒尿牛丸」能打桌球的噱頭成了終極「事件行銷」策略,撒尿牛丸走上了「餐飲+食品企業」的轉型道路, 大反派們也被這一連串的「跨界」騷操作整的人仰馬翻。

在少林寺的奇異之旅中,史蒂芬周嘗遍了人間人間的苦辣酸甜。 五味的調和不僅僅是讓菜的味道千變萬化,而是在食客品嘗和回味各自人生不同的境遇時,提供一種最刻骨銘心的表達方式。

史蒂芬周終於參透了資本運作背後的商業玄機,看透了資本家無所不用其極的嘴臉。哪怕食神東山再起,恐怕也是一場重頭再來的「資本遊戲」。

在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廚藝大比拼之後,他終於悟出了美食的真諦:「根本就沒有食神」。

食神,只是一個被金錢染了一身金漆的「泥菩薩」

食神,只是一個被商業利益堆積出的「資本符號」

生命的價值就在於生活本身,只要你熱愛美食,只要你喜歡烹飪,那麽每個人都可以是食神。

【食神】傳達出的美食觀念,到今天為止依然振聾發聵。不學無術,只懂行銷的所謂「食神」,會被資本擊潰。 食物的存在,已經與周星馳電影始終傳達的精神「天人合一」。

周星馳,他從未背叛過美食,他只是想為這煙火人間求得一份幸福美滿,為每一個熱愛美食電影的人,鑄一道封神榜。

對於電影的品味,也是對人生的品味。【 食神】用飲食元素作為符號,詮釋著生活的繁瑣,情感的交融,人性的沈淪,傳承的偉大和人生的感悟。 將飲食和影片與深層次結合,在傳播過程中迸發出獨特的藝術張力。這種張力源自於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自於文化交融的時代背景,也源自於導演的含蓄深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