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如懿為什麽做不到像甄嬛一樣對皇帝決絕?

2022-07-13影視

甄嬛是一個被「揠苗助長」的角色,如懿走的則是一個相對正常的成長脈絡。所以甄嬛的行為處處矛盾,甚至讓人覺得擰巴,而如懿雖然被詬病戀愛腦,但大多數時候很清楚自己要什麽。

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區別呢? 因為她倆的愛人不一樣。 甄嬛愛的倆男的,都和甄嬛有代溝;而如懿愛的乾隆,至少和如懿成長脈絡一致。

(以下只討論電視劇版,原作太那啥了不想聊)

甄嬛一開始愛的雍正,是一個 歷經大風大浪,對一切已經習慣到冷漠的中年男人 。很多人吐槽雍正不愛甄嬛,不懂甄嬛,某種意義上,雍正確實不懂:在甄嬛看來無法接受的事情(比如華妃),雍正因為經歷過N次,早習慣了。所以,他倆對待同一件事情的角度是完全不同的。

而與此同時呢, 雍正的內心,其實還有愛火燃燒。 他雖然很享受被女人跪舔的感覺,但他還是非常期待不一樣的感情,期待一個獨一無二的女人出現,讓自己沈睡的心重新燃燒起來。所以甄嬛最先開始的不一樣,那句「把你當尋常夫君」特別打動他。套句俗氣的話,就是「 這個女人和其他妖艷賤貨不一樣,我很喜歡 。」

然而在流產那兒,雍正本來指著甄嬛這個「不一樣的女人」能夠理解他的苦衷,誰知道發現,這姑娘和其他妖艷賤貨沒啥區別。就跟直男發現自己心儀的女神也會放屁拉屎一樣,雍正很失望,明知道甄嬛這時候很慘,譚寧可偷偷看甄嬛,也不願意理她。

所以甄嬛會覺得皇帝無情,而雍正會覺得甄嬛作。這倆人的思路是這樣的:

甄嬛:我的孩子沒了嚶嚶嚶,我要殺了那個賤人,我要跟她拼命……皇上你怎麽不幫我出氣,你好過分!罰跪算什麽,我要她抵命!
雍正:唉,我也難過,孩子沒了就沒了,沒事,咱們回頭再生一個(反正我已經死了N個娃了,習慣了),華妃背後有年家沒辦法動,不過沒關系,我的親親寶貝,我讓那個壞女人也跪著給你出氣……我去,什麽叫我不心疼孩子,我也難受好麽!你這也太作了吧!

有一說一, 甄嬛一個沒吃過豬肉,也沒見過豬跑(古代嘛)的小姑娘,上來就讓她跟上心思細膩的中年老男人的思維方式,挺為難她的 (雖然我也覺得她作+貪)。所以,讓這麽個小丫頭發現,明明是自己委屈,結果男的不理自己了,她也沒招,只能往「天家無情」這個最常規的思路去解讀,然後強迫自己成長,強迫自己無情。

然而問題來了:甄嬛到底還是年紀太小,閱歷太少,她說「我要無情」註定會變成口嗨,看到雍正又對自己有感情了,她還是情不自禁冒出一些期待。可惜, 她閱歷的缺陷讓她始終看不懂雍正,這種不懂又讓她始終處在安全感不足的狀態 ,最終在各種事情的輪番打擊下,甄嬛忍不了了,決定離開。

出宮到甘露寺後,經歷各種霸淩,人情冷暖,甄嬛開始了一輪真正的思想轉變:她這時候是真的想對愛情死心了,只想過好日子,少被欺負,護好身邊的人。如果這時候甄嬛的思想轉變徹底完成,甄嬛不說日子多差,起碼在寺廟裏,可以得到自己期待的內心平靜。

可惜,甄嬛的轉變被允禮打破了。

允禮這人我就不多說了,看了下知乎,發現大家看法差不多:心眼不壞,生活經歷相對簡單。這種成長環境的好處是允禮的心思不像雍正那麽重,好懂一些,不好的一點就是 他這人做事不太考慮後果

允禮對甄嬛的愛情,主動且熾熱,讓甄嬛逐漸放下心防,重新燃燒起對愛情的渴望。可是這時候的甄嬛 多少已經受到了雍正的影響 ,變得小心翼翼且心思慎重,她想要被允禮好好愛,可是在懷疑允禮不愛自己的時候,她會非常迅速地保護好自己,試著去走其他路子——她渴望允禮的愛,但並不是很相信允禮的愛了。

在我看來,這就是甄嬛最大的不幸: 在她最迷茫的青春期,遭遇了她完全無法理解,或者說很難去理解的兩個人 。對愛情最憧憬的階段,面對的是一個歷經大風大浪,作風內斂,心思慎重的中年男人;在逐漸體驗到人情冷暖,開始對愛情死心的時候,又忽然跑出來一個仿佛戀愛腦,為了你什麽都不管不顧的男人。

偏偏兩個男人都想要她,卻又都給不了甄嬛想要的東西。甄嬛夾在他們中間,進退兩難,不知道該走什麽樣的道路,她甚至都不清楚自己最渴望的是什麽(沒辦法,年紀太小了)。最後的結局只能是: 甄嬛兩個男人都有感情,可對他們都算不上信任。兩個男人都很愛她,但都算不上理解她。她會選擇優先保護自己,可是每次選擇結束,她又會迷茫空虛,甚至難過自殘。

而如懿,她 和乾隆年紀差不多,閱歷基本同步 ,兩個人的成長經歷也差不多,他倆面對的東西很多都是一樣的。

最先開始面臨的考驗是來自後宮的異化。 這塊這倆人思維模式差不多,如懿認可三妻四妾,她要的只是 一份理解和信任。這塊乾隆確實也有給她 ,哪怕到後期香妃那件事,乾隆對如懿的情感,依舊是獨一無二的,所以他一定要如懿去勸香妃,他潛意識裏,只有如懿才勸得動這個人,對於如懿居然讓香妃喝不生孩子的藥,他也更加無法接受。而乾隆對待後宮的態度挺明確的,他要孩子,要服從,要自主權,這個自始至終沒有變化過。

後宮的異化,乾隆如懿都順利透過了考驗。這就是為啥面對令妃或者其他,咱們在電視面前恨得牙癢癢,但如懿始終淡定的原因,這方面如懿的需求得到了滿足。

緊接著是權力的異化。 這塊如懿走得比乾隆早一點,在阿若被抓到她面前的時候,她就開始面臨來自權力的考驗:她很清楚阿若只是個槍子,而且皇帝壓根不鳥她,她真正的仇敵是背後的皇後高貴妃,然而她動不了她們中的任何一個人。這時候,是維持本心,之後算賬呢,還是先把送上門的槍子折磨一下,發泄心頭之恨呢?

為什麽說這件事是被權力異化的考驗呢? 因為如懿的能和不能,都是權力賦予她的:權力讓她沒辦法和真正的仇人報復,權力讓她可以折磨眼前的替罪羊。

幸運的是,如懿看到了皇帝對自己愛情的堅持,她透過了考驗,決定放阿若一碼(書裏的就不提了)。

可惜,相比較於如懿,乾隆並沒有透過來自權力的考驗。 後期的他,徹徹底底被皇權所異化。

最典型的做法,就是他堅決否認自己在一些事情上的無力,並開始折磨身邊的人出氣。沒辦法diss太後,就折磨舒妃,香妃不聽話,就家暴純妃和她的兒子,如懿不聽話,就威脅她要廢了她,並培養一個長得像如懿的奴才令妃。

如果說面對舒妃,他多少還有一些惻隱之心,後期面對香妃,面對純妃,他惡意得理直氣壯。

面對這樣的乾隆,如懿一開始試著理解,所以她沈默;後來越來越無法忍受,她試著做一些違背他意願的事情(比如香妃那裏);緊接著是高潮的爆發,斷發事件;到最後的冷漠,皇帝給她冊寶她也不想要了。

這就是為什麽皇後斷發那裏,如懿控訴的內容不僅僅是自己受傷,她還為自己的情敵發聲鳴不平—— 如懿並不討厭那個對其他女人動心的乾隆,如懿討厭的是被皇權所異化,不高興就去折磨身邊的人的暴君,她覺得這個男人自私且無能,自己做不到,就傷害其他人出氣(比如純妃)。

故事的最後,最能影響甄嬛的兩個男人都死了,她的年紀也大了。到這一步,她才開始冷靜地去思考自己的人生觀,並得出了「如懿就行了」的結論。

甄嬛這句話,其實有兩層,一層是咱們都知道的「差不多,不用非要搞到最好」,另一方面, 甄嬛這時候長大了,成熟了,她多少能夠理解雍正了 ,所以對於過去的日子,雖然不是完滿,但她還是願意用「懿」這個字註解——到底,還是幸福過的。

而如懿呢?在經歷了重重的磨難,她早已成長成了一個成熟的女性。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麽,同時可以 坦然接受愛情消逝的事實 ,因此,故事的結尾,即使皇帝主動來挽回她,她還是平靜且堅定地剪掉了畫中自己的部份,和皇帝恩斷義絕。

相比較於劇中最高潮的斷發,其實,剪畫的那一刻,如懿的心才是真的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