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紙牌屋】為什麽在中國也很受歡迎?

2014-02-21影視

昨晚,熬夜看完【紙牌屋】第二季最後一集最後一幕,看著法蘭克·安德伍德對著觀眾自信滿滿地敲了白宮辦公室的桌子,我在豆瓣開啟其頁面,打了五星,並寫了一句短評:「怎麽會有這麽好看的電視劇?以後要是看不到了該怎麽辦啊?」是的,這個浮誇的語氣抄襲自周星馳的【食神】,結尾食神大戰時史蒂芬周做出了一碗黯然銷魂飯,擔任評判的薛家燕把這碗飯吃得幹幹凈凈,然後幻想自己在叉燒上幸福地滾來滾去,接著淚流滿面。

看完【紙牌屋】,我理解薛家燕女士吃那碗飯的感受了。

【紙牌屋】這套美劇,目前奉為我看美劇這麽多年的最愛。這不僅僅是因為我從【極度恐慌】起就非常喜歡的男主角凱文·史派西精彩絕倫的演繹,也不是因為我對美國高層政治生態感興趣(實際上,這套劇從和現實情況對照的真實程度而言,不及因【新聞編輯室】而被國內觀眾所熟知的金像獎編劇艾倫·索金的成名作【白宮風雲】)。這些可能都是最初我看【紙牌屋】的理由,但吸引我看完,並且深深沈浸其中,還是因為它真的拍得很好。

怎麽個好法呢?有對美國社會現狀研究頗深的,可以藉此機會寫幾萬字,和大家分析每一集對應的社會事件;有對民主政治感興趣的,也可以對國會議員帶上手銬擡進會場、參議院眾議院的角力、民主黨共和黨的明爭暗鬥寫出洋洋灑灑的長篇大論;有對美國歷史感興趣的,也可以寫出法蘭克的祖父所參加的那場南北戰爭所給美國帶來的深遠影響,以及法蘭克和女國務卿為何不時強調自己的南方人身份……【紙牌屋】可以探討的角度實在太多。甚至,從美食的角度,都可以對法蘭克所熱愛的那家弗萊迪肋排作為切入點,探討劇中出現的飲食文化,來一次「舌尖上的美國」。

很高興,上面提到的這些內容,在豆瓣時光網知乎上都有許多人寫了出來,可以看得盡興。而我這篇粗鄙的文字不會涉及這麽多,我只想寫一件事:我為什麽會替法蘭克難過。

他都當總統了,我好像替他難過是沒什麽資格可言的。但相信和我一樣被【紙牌屋】的魔力所吸引,深深著迷的觀眾,對法蘭克這位男主角的態度會非常復雜,甚至有些隱隱約約的感同身受。

他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故事主角,一般情況下,這類描述人性鬥爭的情節電影、情節劇,主角要麽是一個真正的好人,要麽是一個處在道德灰色地帶,但保持善良天性的偽壞人。比如主角可以自私殺死其他人,但他一定本性善良,或者這麽做是迫不得已,或者是因為童年陰影,而且還會熱愛小動物,不對婦孺下毒手。總之,主角可以「壞」,但卻是「政治正確」的。

而法蘭克不這樣。第一季開場他就面對觀眾勒死了一只被車撞了的、奄奄一息的狗,即便它可能有機會被救活;然後他開始陷入各種白宮的勾心鬥角,陷害為一個法案奉獻了二十五年光陰的老好人,搶走了他的心血;掌握私生活不檢點的議員的把柄,威逼利誘讓其替自己做事,當其沒有利用價值之後就直接殺掉;排擠他人,挑撥離間,利用涉世未深的記者,使其成為自己政治鬥爭裏的一柄匕首,並且在自己有妻子的情況下搞上了她,僅僅為了發泄欲望……

也許第一季裏法蘭克這些事都有些迫不得已,一切都是因為新總統上台,所答應他的職位沒有給他,導致他實施一系列報復計劃,討回自己所應得的東西,那從第二季開始,連這塊最後的遮羞布,主創都從觀眾面前扯掉了。那位女記者羽翼豐滿,不再受法蘭克的控制,於是他毫無不留情的親自下手,將其推下月台;為了成為總統,他不惜讓自己的國家遭受危機,在和中國的外交談判上出爾反爾,在中日軍艦對峙的劍拔弩張局面上於背後捅刀,將美國陷於戰爭邊緣;甚至他還離間原本感情深厚的總統夫婦,抓住他們在生活裏的一點點小縫隙,讓他們互相猜忌、爭吵、冷戰,接著介紹他們去看心理醫生,讓心理醫生給總統開處方藥,然後再使手段,讓其不得不公之於眾,讓天下嘩然……他不僅搞垮了總統一個人,他要搞垮的,是每一個有可能在他前進道路上有所阻攔的人。即便此人不但不會阻攔他,而且還是他的朋友,他都會利用完這朋友的關系,而後一腳踢開;哪怕是自己最喜歡吃的肋排店遭受危機,他也可以說不管就不管,因為他意識到,自己真的把老板當朋友了,而一旦因為朋友感情用事,他就會下意識的覺得危險。為朋友付出,這對於美利堅合眾國第四十六任總統法蘭克而言,是不可想象的一件事。

至於他和他老婆再跟特勤局的男保鏢一起3P,更是極大的沖擊觀眾的三觀……

殺人不眨眼,毫無道德觀念,冷血、殘忍、陰險到利用身邊所有人,再加上這奇葩的性癖好。法蘭克就是我們所認識的那種最可怕的變態。他善良過嗎?當然會,但卻隨年漸長,讓邪惡取代了善良。肯定有人會像看【厚黑學】一樣希望從這部電視劇裏學習什麽「官場厚黑術」。但我不會。

誰希望身邊會有這樣一個人?如果真的有,對於認識他的人而言,全是噩夢。當然,在電視劇裏的戲劇世界裏,有這樣的變態是很有趣的,尤其是當這個變態成為了美國總統,那是多麽諷刺的一件事,多麽的「好看」。

那究竟我們看二十六集【紙牌屋】究竟是為了什麽呢?從技術上說,它鏡頭考究,布景一流,色調優雅,對白睿智,演員演技更是無比的出色,故事裏法蘭克的總統之路也步步驚心,難怪有人說這劇是「美國甄嬛傳」(雖然我沒看過甄嬛傳,但我想大家都懂這個形容的意思)。除了這些,有沒有一些更深層次的東西?

我想起的是幾段【紙牌屋】裏的故事。

第一季第一集,法蘭克從南方的小鎮到國會,二十六年的時間,他兢兢業業,等待著屬於自己的升職機會。雖然我們無從想象他過去是什麽樣子,但至少可以確定他的過去,一定沒現在這麽壞。他是多數黨的黨鞭,一個強調紀律,服從組織的職務;他忠心耿耿協助沃克和自己的政黨競選,沃克也如願以償的當選總統,可承諾他的,卻拋在腦後。他開始意識到,做一個善良的好人是沒有意義的。就想那只瀕臨死亡的小狗,他不想再被別的什麽人勒住咽喉。他要伸出手,主動出擊了。

第一季第八集,他回到自己學生時代的學校,和當年的好友們一起再度醉酒,緬懷過去。在那塵封的舊樓和泛黃的照片以及三人對於過去所發生的種種故事裏,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曾經對未來充滿理想的青年法蘭克。那時候的他,會想到自己將來有一天能面不改色的殺人嗎?他踏入政壇後又有多久沒有像今晚這樣和老友暢飲,醉得一塌糊塗,在學校大樓的地板上就能睡上一夜?甚至他和老友之間那種暗示的曖昧性關系,也在某種程度上讓我們對青年法蘭克的生活立體了起來……

可當清晨來到,他接到了電話之後,溫暖的笑容從他臉上消失了。他整理好襯衣,又西裝革履的出現在世人面前,掛上了永遠政治正確的職業性笑容。

他在演一個叫法蘭克的人。他並不是法蘭克。

第二季第九集,弗萊迪的肋排,他吃了許多年。在這位曾經因過失殺人而被捕入獄的黑人老頭子眼裏,法蘭克是一個尊貴的客人,但這尊貴並不是因為他有多麽高的官階,而是因為他尊重自己做出來的美食。但是這一點,連他自己的兒子都做不到。他的兒子在他進監獄之後出生,活在罪案頻發的貧民區,長大後和他走上了一樣的道路。他心疼自己的兒子,並不想他重蹈自己的覆轍,可是兒子卻根本不聽他的話,兩人的隔閡從他入獄那一刻就已經產生,這一輩子都不再可能有機會消除。但他關心自己的兒子,更關心自己的孫子,他知道錯誤延續在自己兒子身上,卻不能再讓孫子也一樣。所以當他的肋排店因為法蘭克而聲名大噪,他立刻去找了兒子,讓他和自己一起做,他要把首付的那九萬五千美元都給他,他還要把兒子培養成弗萊迪肋排連鎖店的經理。

可是,事實就是那麽的殘酷,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幾十年和黑道、毒品、犯罪打交道,兒子又怎可能拖了幾次地、端了幾天肋排就改邪歸正?最終他只能按照合約履行賠償,輸掉一切,變賣經營了幾十年的肋排館去給兒子交贖金。法蘭克想幫他,但他知道他並不是自己真正的朋友。他拒絕了他的錢,這是這位自食其力,經歷過太多生離死別的黑人,最後的尊嚴。

在這一集的一開始,他按時起床,洗漱、吃飯、健身,穿好衣服,走過街區,想象中未來可能擁有的天倫之樂,嘴邊擦過一絲欣慰的笑容。

而在結局,他步履沈重的鎖上了弗萊迪的大門,把鑰匙交給了奪走他一切的人。那人問他,需要留下什麽做紀念嗎?弗萊迪說,不需要。

他還有什麽值得紀念的呢?

而我們究竟要珍惜的是什麽呢?法蘭克為了滿足自己對權利的欲望,他完完整整、毫無保留的奉獻出了一切。他人生裏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變成達到目的的談判籌碼,連自己的妻子出軌、打胎,可以變成一筆交易去曝光在世人面前;甚至連自己喜歡吃的肋排,也可以任其消失。連最後的一點口腹之欲都不再重要,那個朝氣蓬勃、向往大海的名叫法蘭克的少年已經不知所蹤,剩下的,是一個利欲熏心如黑洞般無窮無盡的政客法蘭克。

他是如何腐蝕成這個樣子的?即便第三季沒出,只看前兩季也已經足夠了。26集【紙牌屋】猶如一套當今美國人的【醒世恒言】,給我們揭露著一個人如何失去人性。我相信我們當中大多數人都不想變成他這個樣子,即便他能當上總統,可如果當總統需要付出這麽大的代價,需要你親手殺死你自己……你真的願意嗎?

我看【紙牌屋】,得到最大的東西,是將來在做一些決定的時候,想起這個叫法蘭克的人。想起他所做的事,想起他得到的東西,和付出的代價。然後提醒自己,不要變成法蘭克。

用第二季第十一集裏心理醫生的話來說:

這,關乎道德。

有時候,我們做人的底線,為人處事的標準,心裏那根道德的秤,面對社會上這麽多方方面面的誘惑,很難抗拒。可我們得知道,如果接受了一次,滑向那一方,也許就再也回不了頭了。

希望我們,永遠都不要變成法蘭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