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張藝謀是什麽水平的導演?

2018-10-09影視

說實話,我覺得你問反了。

你應該這麽問:為什麽大家(尤其是年輕人)普遍不待見張藝謀,而專業人士卻十分敬佩張藝謀?

大家之所以不待見張藝謀,主要是因為三個原罪:一,非編劇出身。二,太過高產。三,沒拿過奧斯卡。

張藝謀最大的錯誤就是當年讀北電的時候沒有輔修一個戲文系的二學位(估計當時也沒有)。後來也沒有報一個北電的編劇進修班,更沒有出國學電影,他失去了堵住別人嘴的機會。這直接導致任何看過幾百部電影,翻過幾本【救貓咪】【故事】【21天搞定電影劇本】的人都覺得自己比張藝謀更懂故事、更懂電影。誰讓你是攝影出身呢?幾十年坎坷的人生經歷有什麽用?親身感受的時代浪潮有什麽用?那麽多前輩、同輩的指導與相互學習有什麽用?你沒讀過勞勃麥基,你沒研究過好萊塢的敘事規律,沒有人給你寫劇本,你就是個匠人。說得好像挑故事就不需要眼光,導演就完全是編劇的傳話筒一樣。事實上張藝謀的電影,哪怕是最早期,他自己都很深入地參與了劇本討論,最後用來拍攝的劇本一定會有他個人的銘印。如果他厚臉皮一點,合作的編劇腕兒小一點,完全可以像某些導演一樣給自己弄個聯合編劇的美名,這麽一來,我們對他編劇能力的評價恐怕會大有改觀。退一萬步來講,哪怕是一個完全不參與編劇的導演,也並不意味著他就不能是一個高水平導演。對張藝謀的這個印象估計短期內不會改觀,除非……除非張藝謀在以後的采訪中時不時冒一兩句莎士比亞,扯一扯柏格曼,哪怕你多提一提黑澤明呢,否則在大家心中張藝謀好像就是一個不讀書、眾人伺候飯來伸手的電影老太爺。

第二點很好理解。試想,如果張藝謀拍完【英雄】後就此息影,成為絕唱,或者更幹脆,1994年拍完【活著】就結束江湖,那麽不難想象,你今天會在各種各樣的場合、公眾號文章中看到類似「這個只拍過個位數電影的導演,他才是中國真正的大師」、「現在的xxx,只學到了張藝謀二十年前的一點皮毛」、「二十世紀中國最後一位電影大師」等等諸如此類的文章。不誇張地講,拍完【活著】就息影的張藝謀會被影迷封神。偏偏後來張藝謀還一直高產,偏偏還引領了大片熱潮,偏偏還哪哪兒都有他,他好像成了中國下一代電影人崛起的攔路虎。作為對比,李安就很低產,盡管偶有差片,但分母小啊。這個情況要辯證地看待。李安沒有背負國家或者集體的壓力,是一個自由的電影人,可以完全專註於自己的心之所好。張藝謀的情況很不一樣,某種程度上,他背負著振興一個國家電影產業的重擔,想撩挑子估計上面也不會答應。只好在創造力沒那麽旺盛的時候也要硬著頭皮往上頂。這個情況,你就是真的把李安拉過來,你把馬丁斯科塞斯請過來,讓他在大陸發展,也不會比張藝謀做得更好。

第三點其實就有點諷刺了。由於張藝謀沒有拿過奧斯卡,導致很多人覺得好萊塢任何一個叫得上名字的導演都要比張藝謀高大上。比如兩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的伊納裏圖。我就問問你們,誰還記得當年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的【鳥人】?你們真的會把這部片子當成影史傑作時不時翻出來觀摩一番?當年突破天際的吹捧哪兒去了?也不怕你們見笑,反倒是張藝謀的【有話好好說】,我倒時不時拿出來看上一遍,越看越有意思。

更諷刺的是,只有中國的觀眾會這麽鄙視張藝謀,國外反倒沒有。你去IMDB上看看張藝謀電影的評分,尤其是早期的(包括【英雄】),看看下面國外網友的評論,充滿著諸如「好萊塢電影太陳詞濫調應該跟張藝謀好好學學」、「絕對的影史佳作」、「我所看過的最震撼的電影」等等評論,反倒是國內的論壇,總是充滿不冷不熱的嘲諷與貶低。其實論榮譽,張藝謀在歐洲三大電影節的斬獲真的不少了,而歐洲三大的分量在影迷心中絲毫不比奧斯卡獎差。只可惜奧斯卡的宣傳和運作天下第一,是世界的焦點,張藝謀打不進去,就成了觀眾以此攻擊張藝謀水平不夠的最可靠的把柄。

我剛接觸電影的時候也覺得李安舉世無雙,馬丁斯科塞斯秒天秒地,科波拉千古留名。張藝謀、陳凱歌都是老古董的代名詞。直到我把他倆的電影真的都看了一遍,才明白他們的電影之於時代、之於電影史的意義。有些人的電影,你別看他短期內炒的萬眾矚目,公眾號捧得無以復加,其實沒幾年的功夫就會被人遺忘。

我記得看過一個節目,張藝謀和李安在紐約大學的活動上對談。我本以為張藝謀面對兩屆奧斯卡得主、華人之光李安會有一點露怯。事實上完全不是。這場活動基本變成了二人的惺惺相惜,李安不但沒有一絲輕視張藝謀電影的意思,反而給與了極大贊賞。你要非說這是李安會做人,我也無話可說。談到關於電影的種種,張藝謀的見解完全不落下風。談吐上一個坦承樸素,一個文思飛揚,絕對都是各自風格與氣質內的佼佼者。總之,如果你看過這個視訊,你就會明白這是兩個同一級別的大師導演的對話,不是互相客套,更不是泥腿子與莎士比亞的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