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編劇究竟是怎樣一份工作?

2013-09-24影視

謝邀。其實我並不算是一個編劇,只是一名僥幸得人青眼,入行9年的槍手而已。不過既然受到邀請,那就根據自己所見所得回答一些吧。

1,作為一個編劇,工作的初始條件是什麽?是導演的一個想法?還是有初步的大綱或故事規劃?

這些是都有可能。目前中國能夠賣出自己想法的編劇不多——這裏指的是能真正把自己的想法變成劇本然後給到資方並被購買的過程。多數是先有小說(部份是報導文學等),然後資方起意改編,於是由同時是作者的編劇將其改編成劇本。

另外,除了編劇自己的想法之外,更多的是文學作品改編、真人真事改編,當然也有大導演飯桌上一兩句話攢出個故事來然後找到編劇進行修改的。

流程一般是先有個事由/想法,然後召集導演、編劇開會或者找到編劇商量,然後編劇出總大綱,5-7K字,有的視資方要求長達50-70K字也不是不可能;然後和資方討論,根據資方意見進行修改(這裏80%以上是最操蛋的環節)。

大綱透過之後,電視劇出分集大綱,電影出分場景大綱,這一步如果資方和導演有良,那麽會共同提出意見進行探討,如果無良,那就是編劇自己做給自己看,以便進入劇本;總大綱和分集大綱都透過之後,開始進入劇本獨立創作。

劇本一稿創作完成後,資方和導演提出修改意見,進行探討之後進行精修,然後送出二稿。基本二稿就是被采納的終稿了。

至於現場修改劇本,那是現場跟組編劇根據導演的意見進行調整,由於有相當部份導演不會用之前的編劇現場跟組,而會用自己相熟的人作為跟組編劇,因此跟組編劇往往在修改過程中未能領會劇本原先的設計,將一些好的想法粗暴改掉的比比皆是。

2,在一個劇組中,編劇有沒有組織架構?有沒有大小之分?他們的工作向誰負責?是導演嗎?

在劇組中一般只有跟組編劇。編劇一般只對導演負責,不過在中國不排除特別大牌的明星現場要求編劇改台詞的。要是之前的主創編劇進組,那麽就會出現一個現象:大家都很尊敬你,都叫你老師,但背後不屌你的人也是一抓一大把。因為作為主創編劇,劇本得到資方透過之後,只要不繼續作為跟組編劇存在,其實合作關系就已經結束了。所以到了劇組現場,聽你的和不聽你的都是一個樣兒。

3,作為編劇,他們經常吐槽誰?比如一個平面廣告設計師會吐槽他們的廣告主(甲方)不懂審美,要求他們的作品「高端大氣上檔次」。同為藝術工作者,編劇的槽點和物件是?

一樣的,吐槽的是甲方,也就是資方,包括導演在內——只要導演是親甲方的。我曾經聽我師傅說過,在和資方開探討會時,連尼瑪行銷長、公關總監都有可能在探討會上來那麽一句「先說明我不懂劇本啊,但我想說兩句」——NMB你不懂你還說毛線啊?你到底是在踐踏你自己的臉,還是在踐踏編劇的臉?

另外,主創編劇經常有很多好的創意,由於種種原因得不到認同,於是在拍攝、剪輯當中就會出現各種各樣被觀眾吐槽的雷人事件。

以電視劇被比方吧,同樣是一部民國期間的上海灘抗日恩怨情仇劇,主角當中有一名戲子,最終高潮要以一場盛大的京劇演出收場,這名戲子要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在戲台上刺殺日本侵略者首領。結果導演改成了日本侵略者首領的家宴,而且邀請戲子到家宴上去唱京劇。理由有各種,最主要的四種:一線大腕檔期不夠了,拍不了這麽多天;導演我自己的檔期不夠了,還有第二部戲等著;戲台子搭起來成本太高(但這一出設計之前資方是認同了的),沒錢;道具、衣服、群演都超過預算了,沒錢。有的是什麽?有的是這個導演上一部劇裏用過的家宴的衣服和道具,於是改成家宴。結果這個戲子本來就義之前要唱的曲段是左慈戲曹操,生給改成了麻姑獻壽—— 問題這戲子是他媽老生好不好

4,編劇的收入是怎麽算的?同樣是文字工作者,和專欄作者、書籍作家的區別在哪?

編劇的收入主要是劇本稿酬。粗略分為大綱、分集大綱、劇本一稿、二稿,共結掉所有數額的80%-85%,最後拍攝播出之後還有一部份尾款,占到15%-20%。但這部份尾款經常會被資方以各種名義拖欠甚至不給。最匪夷所思的理由是「今天財務總監心情不好,所以給不出來」。而且吧,你為了這個資方的下一部戲還找到你,就只能聽之任之,長此以往,就成了慣性。

編劇的收入從每集8K到300K不等,但一線大牌編劇能拿到20K每集(一分不少)算是鳳毛麟角的了。

5,編劇目前是僱用制的,還是相當於自由從業者?

編劇基本等於自由從業者。想拿到劇本的活計,多數是靠口碑和人脈。也有多名編劇組成工作室的。坐班編劇很少見。

6,據說編劇的門檻越來越低,是這樣的嗎?如果是,為什麽有這樣的說法?

連網路編輯的門檻都低得可以招高中生了,編劇招個高中生又有何稀奇?這樣的現象,首先存在的背景之一,是編劇首先就是弱勢群體,資方說不給就不給,說拖欠就拖欠,並且過程中各種橫加幹涉,造成了編劇在對待文學創作時的心灰意冷和得過且過。

然後,大批懷著美好夢想的新晉人士,還沒有任何成品,就可以自稱編劇,號稱和誰誰誰合作過(即使他只寫過三十幾場劇本當中的兩三場,也叫合作過),他們接下能接的一切題材,卻根本不去考慮自己能力之內是否能辦到。

在這之後的背景,是編劇同行之間的惡性競爭。有人竟然令人發指到拿著別人的東西署上自己的名就可以出去招搖撞騙了——這其中他沒有參與過一分鐘的創作,甚至連主創編劇本人都沒有見過。這樣的人不是不會編,而是計畫來了之後,能完成,卻達不到之前預定的編劇能夠達到的水準。但是他要價低,每集50K的他只要25K,資方於是就認為,行吧,25K出這樣的活我TM賺了,還省下25K呢。

再然後,背景之三,就是各種粗制濫造的腦殘劇,無邏輯、無主體、無形象、無構思——只要有一線明星(或者能炒紅的明星)出演,只要能夠買進黃金時段,只要可以過審,那麽劇本先給最爛的N流編劇寫,省一筆錢,然後找三流編劇「您給潤色」,大不了找到二流編劇「您給把關」,而編劇看透了資方的把戲,加上所謂「潤色和把關」拿到的稿酬油又不多,也不是自己的作品,無需費心費力,長此以往,惡性迴圈。很多資方為了省時間省錢,能找8K一集的絕對不找10K一集的,可以說都快成為預設的行規了。

一句話,編劇的門檻不是真正的編劇自己想去拉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