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賀知章【詠柳】到底該如何解讀?

2019-07-19影視

春回大地,到處是一衍生機勃勃的景象,每當看到大地上的春色,不覺會讓人駐足欣賞映入眼簾的春日風景。當柳樹垂下一條條嫩綠的枝條,腦海中自然而然的會浮現出一首贊美春日裏柳樹的詩歌——一位唐代詩人寫的詠柳詩。

我潛意識裏產生一個想法: 對於眼前的美景,一定要好好的再去解讀這首詠柳詩。為什麽會有這種想法呢?或許是一種親切感吧,因為我是一名小學教師,一直以來從事語文教學工作

【詠柳】這首詩就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四年級下冊選編的一首古詩,詩歌的創作者是唐代詩人賀知章。

在小學語文教科書中還有一首賀知章的詩【回鄉偶書】,正是因為這兩首朗朗上口的詩歌,讓我們知道了賀知章這位詩人,賀知章的名字也隨著學生朗朗的讀書聲傳遍了校園的每一個角落,也讓賀知章的名字走進千家萬戶,成為家喻戶曉的一位詩人。

我的想法就是: 「【詠柳】這首詩描寫的是什麽,春天裏什麽地樣子?」也可以說是深入地去鑒賞這首詩歌,還是按照我一以貫之的方法進行,那就是——「知人論詩」。了解作者對賞析詩歌有相輔相成的作用,那就從了解賀知章開始吧。

知人論詩,賀知章其人

賀知章(659年-744年),字季真,晚年自號「四明狂客」 ,越州永興(今浙江省蕭山)人,賀知章很小的時候就以詩文知名。 武則天證聖元年(695年) ,27歲的賀知章考中乙未科狀元,由此也可見賀知章非同一般的學識,尤其是詩文方面的才華,為什麽這麽說呢?

(賀知章書影繪像)

因為根據【 新唐書·選舉 】的記載,唐代科舉考試的科目雖然很多,但透過科舉選拔人才的方法只有五種: 口試、帖經、墨義、策論、詩賦 。其中策論和詩賦是最重要的考試科目。 從這一點上來說,賀知章的詩名是名副其實的,而他的書法也是一流的。

進入仕途之後的賀知章被授予授予國子四門博士,後遷太常博士,後來又歷任禮部侍郎、秘書監、太子賓客等職。【新唐書·賀知章傳】記載:

證聖初,擢進士,超拔群類科,累遷太常博士。

賀知章生性曠達豪放,為人曠達不羈,善談笑,有「 清談風流 」之譽,為時人所傾慕。賀知章好飲酒,經常飲酒賦詩,

杜甫詩【飲中八仙歌】 中形容賀知章喝醉酒的狀態「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可以說非常形象地說出了賀知章好酒的本性。

賀知章也是一位高壽的詩人,他在工作崗位上一直幹到了八十六歲才告老還鄉。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詩歌,可惜作品大多散佚,在【全唐詩】中僅收錄了賀知章的19首詩歌。其中就有我們熟知的【詠柳】和【回鄉偶書】。

(賀知章【回鄉偶書】·詩意圖)

賀知章【詠柳】解讀

【詠柳】這首詩描寫的是什麽呢?從題目就可以知道,因為這是古詩中的一種體裁——詠物詩,顯而易見,這首詩是詠贊柳樹的。

在中國的古典詩歌中, 詠物詩以描寫所詠事物的形態,力求達到形似;又不一味地描摹所詠之物的形態,而是在詩中寄寓情誌,力求達到神似。所以詠物詩有托物言誌,在具體的描寫上經常會用到擬人、比喻、借代等修辭手法。

賀知章的詠柳也不例外, 而起賀知章的這首【詠柳】詩比喻新奇精巧,靈活多樣,四句詩用了三個比喻句,從頭到尾,一氣呵成。 加之在比喻中出現的擬人化寫法,可以說賀知章的【詠柳】詩是詠物詩中的佼佼者了。原詩如下: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 (一)「碧玉妝成一樹高」
  • 賀知章要贊詠柳,那從哪裏起筆最好呢?也就是說詩人眼前的柳樹給他的第一印象是什麽呢? 當然是柳樹的整體形象了,柳樹下垂的枝條的那種曼妙美

    當春風吹綠大地的時候,柳樹也迫不及待地長出了嫩綠的新葉,絲絲下垂,在春風吹拂中,有一種迷人的形態。

    所以詩作開篇句「碧玉妝成一樹高」,詩人用一個「妝」字就把柳樹擬人化了,象是一個美女在化妝,而她化妝,並非塗脂抹粉,而是用「碧玉」。

    這裏的「碧玉」有兩層含義: 一是碧玉這名字和柳的顏色有關,「碧」和下句的「綠」是互相生發、互為補充的。二是碧玉這個字讓人們對柳樹的淡雅之美產生了深刻的印象

    「碧玉」和柳樹發芽的顏色的是如此的相似,所以這個比喻句相當貼切,不僅寫出了柳樹的鮮嫩新翠,而且還給人留下柳樹新發的淡雅之美。

    將柳樹說成「碧玉」,還是比喻修辭的巧妙運用,顯示出了柳樹的鮮嫩新翠 。第一句寫樹,將柳樹擬人化,讓人在品讀的時候能感覺到柳樹就像一位經過梳妝打扮的亭亭玉立的少女。她不僅貌美,還稚嫩清純,而一個「高」字,更襯托了美人婷婷裊裊的婀娜風姿。 由此可見賀知章詩作的不同凡響之處。

  • (二)「萬條垂下綠絲絳」
  • 「萬條垂下綠絲絳」是緊承上句來寫的,詩人將千萬條倒垂的柳枝比喻成綠絲編織而成的少女的裙帶。一個「垂」字,更加暗示出了「碧玉小家女」的纖腰之柔。 而「綠」字又與上句的「碧」字再次生發、再次補充,這就把早春的垂柳寫得更為逼真、輕柔、飄搖了。

    詩人由下垂的曼妙柳枝聯想到少女身上垂墜的綠色絲織裙帶,可見在微風中搖曳的曼妙的柳枝在詩人的眼中,是別有一番風韻的。

    古詩中不乏將垂柳枝比作綠絲絳的詩句,比如五代時期的詩人 韋莊 在【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中有「 滿街普都綠絲煙,畫出清明二月天 」;唐代詩人 徐彥伯 在【餞唐州高使君赴任】中有「 香萼媚紅滋,垂條縈綠絲 」。

    但與賀知章的「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相比,在「形似」和「神似」上都差一點。由此也可見,可賀知章這兩句詩的高妙之處。

    (賀知章草書書法作品·【草書孝經】)

    這一句的點睛之筆就在一個「垂」字,詩人這樣寫的目的: 一是描摹出了柳樹特有的外形,正所謂「不著一柳字,盡顯柳之妙」;二是表明了隨風搖曳的柳枝飄逸超脫的形象。

    賀知章在一、二句中連用兩次比喻,用不同的事物來比喻柳樹的不同方面, 這在詩歌中形成了博喻,更加顯示出柳樹的曼妙多姿和鮮嫩新翠。

  • (三)「不知細葉誰裁出」
  • 如果說一、二句中詩人在贊詠柳樹的整體形象和曼妙柳枝的話,那麽第三句則是詩人對柳葉的贊詠。但是詩人賀知章並沒有直接贊詠柳葉之美,而是以設問提出:不知這細細的葉子是哪位能工巧匠剪裁出來的呢?

    這是作者緊接著對柳枝贊詠的思路來寫的。這女子的「妝」是這麽精致,垂下的「綠絲絳」是這樣曼妙,這些如絲絳的柳條似的柳葉是誰剪裁出來的呢? 詩人用驚嘆的一問來贊美巧奪天工可以傳情的如眉的柳葉,這一聲看似疑問的話語中包含著詩人由衷的驚嘆與欣喜。

  • (四)「二月春風似剪刀」
  • 第四句的回答特別精彩:原來是二月的和煦春風,手裏拿著一把剪刀,給大地換上了新妝。 詩人將和煦的春風比作了一把神奇的剪刀,這是詩人第三次用到比喻的修辭手法。

    「二月春風似剪刀」,是二月的春姑娘用她那靈巧的纖纖玉手剪裁出這些嫩綠的葉兒,給大地披上新裝,給人們以春的資訊。

    如果將第三句和第四句結合起來看的話,這兩句把比喻和設問結合起來,並用擬人手法刻畫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穎別致,把春風孕育萬物形象地表現出來了,烘托無限的美感,也體現出了詩人寫作手法的精妙。

    在這裏,詩人透過新奇的想象,用擬人的手法刻畫春柳的形象,以奇妙而貼切的比喻,賦予春風一個獨特而新穎的形象,顯示出了春天的無限生機,使人感到清新爽目,構思上也可謂獨出心裁。

    詩的三、四句采用問答形式。 尤其是第四句把春風比作剪刀,回答了柳葉生發的原因,再現了春風吹綠萬物的自然規律。

    詩人巧妙地將視之無形,難以促摸,對大自然的作用不易被人發現的春風物化,變抽象為具體,化無形為有形,使之舉目可見,觸手可及,令人真切地感受到春回大地,春暖人間的大自然美景。

    總結

    這首詩雖然只有四句,卻很富於層次的變化。第一句先寫總的印象,第二句單就柳枝做了一番細致的描寫。第三、四句再進一步寫柳葉。先從大外著眼,愈寫愈細。好像繪畫,先勾出輪廓,再添枝加葉補充細節。

    詩的前兩句和後兩句在修辭和寫法上也不一樣。前兩句是運用擬人的手法來描寫形容,碧樹如玉,柳枝如絲,碧樹如何高上去,柳枝如何垂下來。

    後兩句運用巧妙的設問與鮮明的比喻來寫柳葉,沒有任何形容和描寫,而是一問一答,問得巧妙,答得精彩。

    唐代詩人 沈佺期 【剪彩】詩中有:「 寒依刀尺盡,春向綺羅生 」; 宋之問 【奉春日侍宴內出剪彩花應制】詩中有「 今年春色早,應為剪刀催 」。這兩人寫的都是彩花與剪刀。

    反觀賀知章的「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詩人用剪刀來比春風,寫出了柳葉被春風春綠的詩情畫意,相比之下,賀知章的詩句更加新巧精致。

    賀知章的這首詠物詩【詠柳】,三個比喻三個層次,從大處寫到小處。又好像繪畫一樣,從寫意到工筆細繪,先勾出輪廓,再添技加葉補充細節,描繪精妙傳神,既顯示出了春風的力量,又拓寬了春天的氣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情畫意美不勝收,讀來讓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