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有哪些香港愛情電影推薦?

2014-11-21影視

時至公元2018年,香港電影的衰落已成定局,這種衰落不僅是一年僅50-60部良莠不齊的作品,不及巔峰時期15%的產量,香港電影更大的危機在於人才斷裂,資金匱乏,當紅影人的作品不接地氣靈感衰滅而決定的。

至2018年,活躍在電影圈的香港人才,還是周星馳,成龍,徐克,王晶,劉偉強等一幹老面孔,如果你把時間回撥20-30年,你會發現電影圈一線人才這麽多年,除了周潤發李連杰等開始半隱退,張國榮梅艷芳去世,其他人竟沒有發生任何變化,幾十年時間,沒有一個優秀的中青年面孔沖出老一輩人才的包圍圈,其中周星馳56歲,成龍64歲,徐克68歲,都已年近古稀,一群滿頭白發的老年人支撐著整個香港電影。

最近主要活躍的香港電影人已經是夕照之年

香港電影人才不是斷層,而是絕輩,等這一批電影人或去世或退休,香港電影將極有可能被歷史抹除,每年估計只有15-25部中小成本的港片上市,頂天了再出一個彭浩翔這種級別的人才,一般人才的天花板也就是黃真真,余文樂這個檔次了,再難看到璀燦如煙雲的大明星,大導演,大制作。

哪怕是現在這一批鎮宅子的電影人,自己本身也開始出現了大問題,這些又老又富的電影人,不再是幾十年前為了生活努力奮鬥的窮小子,他們遠離了平民生活,拍不出平民的喜怒哀樂,藝術全部來源於生活,沒有生活持續提供營養,藝術作品就缺少靈魂。比如大陸作家余華,天縱巫師,三十歲前寫出來的作品有血有肉,成名後作品品質便斷懸式下降,他對平民生活的熟悉停留在自己以平民的身份經歷過的1990年代以前的生活,超過1990年的生活,他的作品便幹癟而毫無生命力,香港電影人同樣如此,周星馳從【功夫】後,徐克從2000年後,作品均是技術大於內容,由於電影市場逐漸北上,中國大陸成為世界第二大並極可能成長為世界第一大市場,電影需要跟大陸的普通民眾產生靈魂共鳴,而無法從大陸平民生活中汲取營養,無法體驗大陸平民的物質困境與精神世界,這輩香港電影人疲態盡顯,在票房上開始被大陸新生代裏的徐錚,黃渤開始超越,像【我不是藥神】這一類講述大陸人醫療問題的電影,香港電影人是永遠不可能拍得出來的。

為了回避缺乏大陸生活素材這一個重要創造來源,香港電影人現在集中的創作領域,都在神話,古裝,武俠,奇幻這些回避現實世界的題材裏,靠視覺效果和日漸枯萎的創作靈感維系,愛情,黑幫,職場,生活喜劇,青春劇等港人曾經擅長的領域幾乎斷絕,創作空間日漸狹窄。

在資本逐漸離開香港電影圈,大中華電影圈逐漸成為騰訊,阿裏系等大財團的天下,香港電影無論品質,人才,資金,都只有八個字:

又老又富,窮途末路。

我現在這般如切膚之痛地敲著鍵盤批判香港電影,卻只是因為我深愛著香港電影,香港電影在我們少年時剛好充滿著青春與熱血,正好與我們成長的時間線相吻合,對我們來說,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不可磨滅的精神銘印,眼看著一段傳奇即將衰落,大陸電影取代香港電影成為華語電影中堅已成為不可逆轉的歷史趨勢,遂整理了香港電影黃金時期的作品,分為愛情,武俠,黑幫,恐怖,喜劇,影人幾大系列,非週期性更新,逐一回顧分解上世紀80-90年代為主香港電影的輝煌歲月。

愛情篇

本人天生與爛片有不共戴天之仇,為了節省大家從無數電影挑選佳片的時間,我按電影品質將香港80年代後優秀愛情電影進行了一個整理分類,一共18部電影分為四檔,逐一點評,以下評論全是我個人主觀意見,十分不客觀,特別不公正。

第四檔

【明月照尖東】,【分手說愛你】,【滾滾紅塵】,【呆佬拜壽】,【旺角卡門】,【天若有情】

1992年的【明月照尖東】非常勉強擠進這個榜單,應該算是整個榜單品質倒數第一,看起來無比火爆的場面以現在的審美來看其實十分幼稚,劉德華早年也有很多這種劇情與表演浮誇的愛情作品,以熱血簡單見長,只是僅一兩部佳作,比較對十五六歲青少年的胃口,這部電影能擠進來全靠張學友大反派張狂放蕩的演技,張學友是一位被唱歌耽誤的好演員,有著非常好的表演水準,全片他出場時間不多,個人表現卻將黎明,關之琳,吳孟達等人的表演全面壓制,駕車自殺前的眼神更是全片情緒的高潮。

黎明在這部電影裏顯得演技十分稚嫩,身為男主角缺少存在感,但黎明是一個非常奇怪的人,我挑出來的這18部作品裏,黎明一個人主演了5部,他演技弱幾乎是業內公認,而他卻非常非常適合愛情電影,只要他穿著一件白襯衣,什麽話都不用說,迎風對著你微微一笑,好了,這就是中國愛情電影裏最佳男主角該有的樣子,用黎明做主演,側重點應該是用好他的顏值就行,不要強迫他進行大量復雜高超的表演,表演越簡單越好,黎明天生就是女生最愛的純凈水一樣的款式。

【明月照尖東】是一部香港當年常見的那種用力過猛的電影,不值得說太多。

1990年的【滾滾紅塵】由林青霞,張曼玉,秦漢當綱,三毛主筆講述了張愛玲和胡蘭成的故事,林青霞在電影中的短發扮相並不好看,略顯蒼老,片子在敘事上有很大問題,電影無非兩件事:講故事和立人物,【滾滾紅塵】更多的時間都在立人物,開篇就用很大篇幅陳述林青霞的性格(就是張愛玲的性格),不懂生活又容易投入感情的富家女,透過一些誇張的行為,這個人物還算是立住了,但是在立秦漢時,人物崩塌了,這個英俊漢奸無論動機還是表現都沒有邏輯,寡淡無味,使兩者互動時無法產生化學反應,張曼玉的表演比林青霞更顯生動伶俐,她天生是演戲的好料子,天賦明顯比林青霞要高一些。

然後是不太成功的敘事,故事一直都很平,本來是想營造動亂時代下奮不顧身的愛情故事,可惜故事並不動人,清湯寡水,除了在結尾時半小時讓人感覺到了情感能量,其他時間秦漢這個人物蒼白而透渣,見不到深情也見不到手段,完全沒有讓觀眾投入感情的理由---原型胡蘭成追女人是靠著深厚的修養和毅力,個個手到擒來,這點在片中一點本事都看不到,只看著林青霞一個人在那裏愛得要死要活,一部愛情片男主角走失了,觀眾蘊釀的情感得不到發泄,電影就走了魂。

普通觀眾很容易被三毛,張愛玲,精致的服裝,羅大佑讓人柔腸寸斷的主題曲這些元素所欺騙,但扒去這些元素,電影就塌了,只有快結尾時的半小時救了全片的命,開始有一些愛情史詩氣質,就是來得太晚了。

同樣講述民國愛情故事,【半生緣】就要比【滾滾紅塵】優秀很多了。

2010年的【分手說愛你】和2012年的【誌明與春嬌】是榜單裏難得的講述當代港男港女愛情的電影,這種電影是只有香港人才拍得出來的,獨一無二的型別片,這樣的電影完全脫離不了香港人的生活環境,一旦脫離,把故事搬到北京上海,或者就只是有幾段是在北京上海發生的,那種港味就會像空氣一樣消失掉。

【分手說愛你】采用了偽紀錄片模式,講述了非常普通的一對香港年輕人的愛情故事,前半段看起來非常無聊,簡直是在謀殺觀眾的時間,而且晃來晃去的鏡頭讓人頭暈目眩,爛片感十足,後半段情感突然被點燃,房祖名將那種香港底層年輕男性,沈迷於瑣事胸無大誌,爛泥扶不上墻的頹廢感演得活靈活現,兩位年輕主角不需要太多演技上的壓力,他們演好普通香港年輕人的日常生活就可以。

大家看這部電影時需要一點耐心,不要因為前半段極瑣碎的生活故事就急著關掉,這種講述當代90後年輕人愛情故事的電影十分稀有,出來一部好片要珍惜。

不知道為什麽,我在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時,就有一種強烈的感覺:1.這可能是導演黃真真生平最好的一部電影。2.黃真真離開香港生活就拍不出好電影。3.黃真真的最高水平就在這裏,她平時一定拍不出這麽高的水準。

電影裏流露出來的一些神來之筆讓人感覺是導演因為對香港生活的熟悉而突然臨時激發出來的一樣,並非因為才華橫溢噴湧而出,總有一些片段讓你感覺親切熟悉,又知道背後是有一些小聰明在推動。

果然,從這部電影以後,我就再也沒有見到黃真真拍過一部能達到這種水平的作品了。

1995年的【呆佬拜壽】,是一部十分熱鬧的喜劇愛情,全片在編排上讓人感覺匠氣十足,一看就不是一流作品,但是又覺得十分有趣,主要是兩位主角的精彩演出,拔高了電影的檔次。

劉青雲的傻子演技向大家展現出一個好演員的功底,這種扮傻類演技,因為略帶誇張,向來不是頂級演員的水平證明,但也是一個好演員最常見的考核式表演,可惜現在連達到這種級別的年輕人都見不到一個了。

吳倩蓮就更有趣了,她全身內建清淡雋雅的氣場---【天若有情】裏尤甚,走到哪部電影都是這樣,庸脂俗粉怎麽演都演不出她這種效果,本質上,張衛健也有演什麽都在演自己這種特質,但和吳倩蓮不同的是,吳倩蓮這種揮散不去的清水味道更顯高級,和張衛健永恒不變的自我演技一比,簡直是世界名牌跟地攤貨的差距。

一個人突然變傻變聰明的橋段在追求沖突的劇本上已經被前人玩濫了,但幸好這部電影有兩個撐得起品質的好演員,以及他們獨特的氣質,才使這部本應該不怎麽樣的電影,拍得熱鬧中又透著一絲悲哀。

1988年的【旺角卡門】有青澀極了的王家衛,劉德華,張曼玉,張學友,王家衛個人風格還沒有形成,台詞,音樂,劇情大體上是香港老片熱血江湖的套路,只有玻璃杯暗藏了王家衛將來的風格方向,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這部電影了,30年後,張學友在劇中「食屎啦你」的截圖變成表情,活躍在微信QQ的聊天記錄裏,這位被唱歌耽誤的好演員,還因為將自我感覺良好又無知無畏的街頭二逼混混演得太好,獲得了當年金像獎最佳男配。

張學友在【明月照尖東】和【旺角卡門】都是男配,出場時間不多,卻都是演技蓋過一票主演的神一樣存在。

真是天才。

【旺角卡門】是王家衛的處女作,是墨鏡王在自我摸索中的起點作品,雖然還是在模仿香港其他黑幫愛情片,也開始有了他後期作品裏「莫名其妙就愛上了」的曖昧氛圍,搭配老港片裏動不動就操刀砍人死主角的老套劇情,雖不成型,但充滿年輕人的好奇與沖動,也看到王家衛與眾不同的審美情趣。

後來終於成為大師。

1990年的【天若有情】,是香港電影還年輕時,我們最常看到的那種熱血愛情。

這種愛情純粹奮不顧身,毫無勢利可言,無比粗糙,極其感人。

所以愛得那麽幼稚,又那麽慘烈。

電影本身看起來十分單薄,情感卻無比濃烈,大概就是我們年輕時的樣子。

在香港電影的年輕時代,到處是這種吊絲男配富家女的愛情組合,當時的社會是流動的,階層還沒有定型,年輕人看得到社會階級上升的希望,再窮也敢愛敢拼,等社會階層的流動停滯後,這些電影創作人變成了社會頂層,他們需要保衛自己的階層,變成了年輕時作品中可慎可恨的有錢人的父母,也就再也見不到這種敢愛敢恨的電影了。

從1997年後,香港這種愛得強烈的電影就徹底絕跡了,社會前進演化到了精致的利己主義,功利主義,大家告別了青春,生活中只談生意,對於感情,不願意接受,也不願意付出。

【天若有情】裏華仔騎著摩托帶著穿婚紗的吳倩蓮坐在摩托車上面的畫面,成為香港愛情電影一代經典。

被後人,不斷模仿。

第三檔

【金枝玉葉】,【秋天的童話】,【梁祝】,【玻璃之城】,【胭脂扣】,【新不了情】,【心動】

1994年的【金枝玉葉】是一部特別美好的電影,不管在哪個年代,你都很少看到這種有溫暖氣質的片子,男男女女都好得有味道,明明是一段三角戀故事,裏面沒有人流露出一絲兇狠,惡毒,殘忍等三角故事裏常見的態度,而是成全與被成全的大方得體。

做為一部愛情輕喜劇,張國榮在片子裏從片頭的直男到慢慢被劇情掰彎,有時候仿佛在演他自己的真實人生,沖著鏡頭說出「我是GAY啊」這樣的台詞時,如果在1994年,許多觀眾只會被精心安排的劇情會心一笑,回過頭來看看,2001年才正式出櫃的張國榮,早在電影裏婉約表達了自己的性取向,因為袁詠儀可愛而率真的女扮男裝表演,我們信服了張國榮的自我懷疑,台詞說出來時一點也不別扭。

影片沒有太多炫技,只有如電梯停電這種段子有刀斧痕跡,拍得輕松舒愜,沒有反派的世界,演員也格外放松,看這部電影的心情,好像在冬日溫暖的陽光下品下午茶的甜品。

【金枝玉葉】本身是一部愛情童話,真實世界不可能有這麽多坦誠的人物,寬廣的心胸,亦情亦友的伴侶,互道珍重的別離,真實世界裏到處是猜忌,懷疑,閃爍其詞,斤斤計較,所以【金枝玉葉】難為可貴,過去沒有,現在也見不到。

1987年的【秋天的童話】,看起來已經這麽遙遠,那時候的飛機,從香港飛到紐約還要20多個小時,戲中23歲的鐘楚紅對33歲清瘦無比的周潤發說「23歲的女生比33歲的男生要老」,剩女焦慮居然那時候就有了。那是1987年,鐘楚紅的衣著打扮跟今天的時尚其實並沒有太大區別。

兩人在之前合作過兩次,看起來私交甚好,鐘楚紅的整體從業經歷以文藝片為主,大部份作品品質都是中上水平,1994年就早早息影,周潤發是他搭檔最多的男演員,因此片中看得出兩人配合默契,張婉婷將故事的節奏壓得緩慢而清淡,講了一段異國他鄉的純愛故事。

【秋天的童話】裏男女主角在紐約艱難求生,至始至終都只是互相暗生情愫,連正式表白都沒有發生,片子極克制,不煽情,不做作,點到即止,兩個人來自完全不同的社會階級,周潤發的角色又好勇鬥狠,沈迷賭桌,雖然願為鐘楚紅付出一切,但根本不可能結合,雙方心裏也是極清楚這一點,一直在互相試探互相喜歡,各自又明白結局的樣子,沒有前進一步。

雖然最後周潤發真的在海邊開了一家飯店,兩人在傍晚的海邊偶遇,象征著洗心革面的男主與女主未來的可能,但在實作實生活中,濫賭鬼是不可能勤奮向上的,跟花心但上進的前男友在一起,生活有痛苦還可以抹平,嫁給濫賭鬼這樣的男人,一輩子都會活在災難裏面。

這片好就好在這種清爽自然的味道,一部連男女主角接吻鏡頭都沒有的愛情電影,拍得人黯然神傷,又覺得意猶味盡,周潤發結尾時的追車戲,還有收到手表悵然若失的神態,讓人久久難以忘懷。

1994年的【梁祝】是很難拍的。

一是要講一個人盡皆知的故事,提前被劇透的故事很難打動觀眾,觀眾也有一定的情感準備,不能突然間感動觀眾。

二是被演繹得太多的故事,拍不出新意,還容易毀了導演的品牌。

厲害的是,徐克居然拍得很不錯。

徐克采用的是現代手法來講述整個愛情故事,前半段本質是校園純愛喜劇故事,交雜著幽默搞笑的片段,提高觀眾情緒,慢慢引觀眾入套,後段突然轉入對抗世俗門閥階層的悲劇,轉折行雲流水,聰明得讓人信服,壓低觀眾情緒,經過一起一伏的安排,氣氛由喜入悲,觀眾感情已經被導演操控,在一段久別重逢的好戲後,最後雙雙殉情化蝶,殉情那一長段拍得那麽淒涼浪漫,與前段的美好喜劇形成巨大的反差,觀眾的情緒就被當場撕裂,踩碎,還扔在地上,反復摩擦,一時難以自己。

可能觀眾預備好了要被感動,但沒想到這麽感動,那時的徐克,真是了不起。



1998年的【玻璃之城】,導演還是擅長文藝愛情的張婉婷。
張婉婷的電影有她自己獨特的風格,她的電影裏從來沒有人愛得死去活來,對愛情永遠是明月清風,值得久久玩味,堅韌淵長,很有部份民國上海電影人的風骨。
也可以說,是於平靜中自生力量。
【玻璃之城】的前半段略好於半後段,黎明和舒淇相愛的校園情境拍得電影院裏全是浪漫的氛圍,空氣中【Try to Remember】的歌聲繞梁不散,到了後半段降顯乏味,略帶白描開水的枯燥,失去了前半段娓娓細述的輕柔感。
電影裏舒淇看黎明時的眼神,根本不是在演電影,那是真正的深愛時的眼神。
倆人因為這部電影相戀,談了七年,大概拍電影時附帶著真情實感,舒淇演得分外動人。
電影講述有情人難成眷屬命運弄人的故事,但從另一個主角來說,其實也只是講了一次包裝過的婚外戀,但是愛情的細節部份過於美好,電話亭,操場,飛機,try to remember等等讓人感到真實的疼痛感,道德便讓開了道路,供大家吸食甜蜜的鴉片。
算是四分之三部好片,可惜第二年,題材近似的【心動】上映,差距就顯現出來了。


1999年的【心動】,是張艾嘉作為導演,最好的一部電影。
【玻璃之城】更適合二十歲左右的人看,有愛得熾熱的浪漫感,【心動】更適合中年人看,有回望人生時的悲切感。
故事分為兩段,前段平鋪直述,講述1977年,金城武和梁詠琪高中時相戀又一時負氣分手的故事,後段花式穿插,回望22年後,兩人深愛著對方最終又沒在一起的恩怨史。
莫文蔚在裏面起先是梁詠琪的閨蜜,趁兩人分手時,去日本追到金城武結婚,得知兩人恢復聯系時,果斷又離了婚,不久死於癌癥,在她的遺書裏,有很愛梁詠琪又愛金城武的雙性戀傾向,她的人生充滿矛盾,有一種始終抓不住人生的錯覺,讓人愛不起來,又恨不起來,看著她平靜地裝進棺材裏被靈車拖走,全片突然充滿了低低的悲涼憐憫的氛圍。
金城武和梁詠琪的故事則起於甜膩,行於酸澀,歸於平靜,兩人都深愛著對方,高中相愛的片段拍得傻甜氣十足,因為負氣而分手,多年後見到雙方瞬間難以自控,中間反反復復幾十年,始終沒有走到一起,好像看著人生的命運潮起潮落,但浪花始終上不了岸。
導演將情感的洪流先死死勒住,中間只有莫文蔚的死帶了一段節奏,壓著感情不任它泛濫,一直到結尾時,主角雙方日漸年老,再也沒有機會在一起,金城武送給梁詠琪那些天空的照片,記載著他每一個想念對方的時刻,那一刻,導演松開了雙手,任情感奔流而出,命運的淚珠還在女主的眼眶裏打轉,觀眾卻已體會到肝腸寸斷的滋味。
【心動】是一壇上好的老酒,你起先品它,以為滋味只是清甜,想不到後勁如此醇厚,你越品它,你越愛它,你越愛它,越忍不住品它。
電影結尾時,金城武和梁詠琪回到1977年,站在夕陽的大樹下遙望遠方。
仿佛看到自己的青春,正緩緩日漸西沈。


1989年的【阿郎的故事】,是一部立人物全面勝利的故事。
我在前面講過,電影無非立人物和講故事,這片一共有三個成功的人物被立住了。
第一個是扮演周潤發兒子的黃坤玄。
這個人物比主角周潤發還要成功,正是因為黃坤玄自然而然的演技發揮,將十歲兒子的純潔,懂事,活蹦亂跳惹事生非的調皮勁演出現實感,全片的情感聯絡都在他身上得到了傳遞,父子親,母子親,父母愛情,依次經過他傳導才有了價值,如果不是這個人物精彩的演出,全片根本不會成為一部優秀的作品。
後來,周星馳拍【長江七號】時,找到的阿嬌,直接照著黃坤玄的樣子來描。
可惜還是沒有黃坤玄演得好。
第二個是周潤發飾演的阿郎。
阿郎是一個暴躁的回頭浪子,他所有的表達方式都是粗暴簡單的,比如不知道怎麽勸兒子回到母親身邊,直接打一頓逼他離開,他根本不懂溝通,也不解風情,知道自己錯了也不懂道歉,他沒有心機,跟兒子成天嘻嘻哈哈,家裏打打鬧鬧充滿粗俗與生機,他是深度的直男癌,贖罪也要選擇最激烈的方式。那時候的香港電影,大明星都敢於做表情,做動作,周潤發演浪子時就是一頭亂發,時不時面目猙獰,醜陋真實,後來大陸的電影電視,演員都怕做表情影響到了個人形象,顯得面目呆滯,毫無生氣。
第三個是張艾嘉
張艾嘉飾演的阿郎前女友波波,從對阿郎的憎恨,冷漠,到見到兒子後緩緩產生的溫情,疼愛,慢慢對阿郎的諒解,包容,但最後並沒有回到過去,在到這時候,幸好導演收住了感情,沒有讓他們回到愛情,阿郎對波波的傷害是不可逆的,是痛入心扉的,波波不可能因兒子的存在就原諒那麽可怕的傷害,這個情感上的及時剎車,使這個人物得以獲得足夠的真實感。
【阿郎的故事】是一部立人物立得非常優秀的電影,貼近生活的表演讓幾位主角都有血有肉,但講故事並不是特別優秀,結尾時阿郎賽車喪生是比較突兀的,並沒有像【梁祝】裏那樣充滿必死無疑的邏輯性,這是為了煽動觀眾的情緒而強塞的死亡,但是因為人物立得太好,觀眾們已經留意不到這種突兀感,依然會因人物的死亡而感受到巨大的悲傷和同情。
因為本質上,【阿郎的故事】,只是一部用愛情包裝的親情片。
第二檔
【都市情緣】,【誌明與春嬌】,【半生緣】,【新不了情】,【花樣年華】


1994年的【都市情緣】是我很偏愛的作品,我一直猶豫是把它放在第二檔還是第三檔,故事格局比較小,一直覺得只能放第三檔,但考慮到劇本精致出色,還是決定放在第二檔。
這片其實講了一部小品劇,黎明在深夜等待吳倩蓮約會,結果被卷進了一樁兇殺案---為了節省劇情空間,直入重點,直接把兩個人勾搭的細節用一個電話就交待了。
就這麽小的格局,編劇還是很認真的給愛情做了起起伏伏的鋪墊,中前期還讓人感覺不到有什麽深情厚意,巧妙安排的傳呼公司的八卦女員工們,對情感做了很好的催化作用,觀眾的情緒在這裏開始被點燃,真正投入到影片裏去關心起男女主角的命運。傳呼公司的設計是劇本很出彩的地方,直接將愛情線拔高了一個檔次。
本片其實有兩條線,親情線也處理得很出色,上來交待懦弱的吳孟達給兒子造成的心靈創傷,黎明因此叛逆自殘,父子之間的矛盾隔閡日漸加劇,互相鄙薄,吳孟達先是誤會兒子,知道真相後極力為兒子洗冤,懦弱一生的父親最後在警察局動手打人,不惜被打斷了腿,父子倆終於冰釋前嫌,自己救贖了自己。
需要指出的是,電影裏,家庭的災難和痛苦,其實都來自於吳孟達這個父親角色的懦弱,當這個角色不再懦弱時,叛逆的兒子就會變成正常人,有了正常人的生活,才有正常人的愛情。
一個家庭裏面,母親有問題,可能只會毀了她自己,父親有問題,一定會毀了全家。
編劇還十分聰明地讓吳孟達和吳倩蓮街頭兩次偶遇,愛情線和親情線串連在了一起,兩種感情在觀眾內心蔓延,百感滋味交集,愛情和親情因不理解而生,又因理解而解,影片情感價值一下得到了提升。
香港很少見到這樣在劇本上下功夫的電影,前面每一幕後面都有回應,緊湊幹凈,不說廢話,巧妙的情節安排配得上放在第二檔。



2010年的【誌明與春嬌】,是一部非常特別的電影。
特別淫蕩,特別清純,特別生活。
淫蕩在於,片子裏到處是葷段子,充斥著成年人的性曖昧。
清純在於,講的是一段追求靈魂伴侶的故事。
彭浩翔敢於直面當代都市男男女女間的齷齪面,從汙濁中見真情,都懶得包裝美化,港男港女站在高樓大廈間的小巷垃圾桶旁抽煙的情境分外真實,同黃真真一樣,只有土生土長的香港本地人才拍得出這種大都市的逼仄壓抑和曖昧,以及深入骨髓的寂寞感。
但凡香港電影,離不開環境本身,而香港最大的兩個地域特點,一是粵語,二是擁擠狹窄的生活空間。
粵語使對白市井化,空間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復混成,【誌明與春嬌】是這些年來,香港最有年輕人生活氣息的電影,幾乎每個場景都在狹窄的空間裏發生,巷子裏,旅館裏,車子裏,店鋪裏,荷爾蒙在咫尺間激發,老練的情場老手在半幽閉的空間裏相互試探,相互猜疑,相互信任,兩個人既懂得收,又懂得放,平凡無奇的對白裏是當代年輕人最真實的感情生活。
片子裏有一種「大家都不幹凈,但還是對愛情心存向往」的詭異氛圍,這種氛圍特別有趣而美好。
可惜這部系列越拍越差,第二部和第三部完全沒有第一部這麽正宗的港味了。
【誌明與春嬌】拍的是人,也是香港本身,所以顯得十分十分珍貴。那種人居繁華處,心向獨處尋的淡淡寂寞,以及笑過之後湧上來的輕微憂傷,特別香港。
【誌明與春嬌】是21世紀後,香港到現在為止,暫時最好的愛情電影。


我在前面說過,1997年的【半生緣】比同樣講民國故事的【滾滾紅塵】要好不少。
我也說過,【滾滾紅塵】的問題是男主角秦漢沒有立起來,要是能花點章節講講胡蘭成當年睡遍上海才女的手段,故事就有說服力得多,到了【半生緣】,男主角就絲毫沒有這個問題了,除了原本就有一個好本子,選角真是神眼光,黎明那溫溫吞吞看起來又帥又窩囊的樣子,太適合這個角色了。
不僅主角好,配角也極出色,葛優的奸滑狡黠和梅艷芳的自私心機不著一絲痕跡,吳倩蓮本來就天生清淡,演這種亂世風雨,信手拈來,王誌文一出場幾句話就能攪動人物關系,腹黑十足,所以,人物都是動人的,靈範的,有生命力的,保持著很高的水準。
還有民國味道,民國讀書人該有的味道,在電影裏還原得十分出色,得益於許鞍華紮實的文藝底子,對白和服飾十分迷人,在電影的前半段,你就是聽聽這些人用民國時的語言鬥嘴,都覺得分外有趣。
因為人物立住了,故事才有了說服力。只有王誌文黑化了梅艷芳,才有了吳倩蓮的人生悲劇,只有黎明這種懦弱又不堅定的性格,才又造成了吳倩蓮的愛情悲劇,一切看起來就順理成章了,多年後再度相聚於小酒館,吳倩蓮一句無比神傷的「我們再也回不去了」,充滿命運弄人的味道。
猶記得吳倩蓮落難多年後見到黎明背影,跌跌撞撞奔走在上海的情景,她曾經以為那是自己家的方向,只是命運本身,從來身不由己。


1993年的【新不了情】幸好有了袁詠儀,才是一部看得見濃情燃燒的優質佳作。
袁詠儀在這部電影裏達到了今生演技巔峰,使整部電影從平庸昇華到了優秀,不過考慮到【金枝玉葉】裏她的角色定位跟【新不了情】是一樣的,我嚴重懷疑她生活中就是這種性格。
劉青雲飾演一位郁郁不得誌的音樂制作人,因為不滿行業商業化住到香港貧民區,認識了同樣在底層賣唱為生的一家人,他在這裏見到了從來沒有接觸過的音樂家的另一種生活狀態,底層百姓裏同樣擁有才華橫溢的普通人,堅強樂觀的同行,這家人的女兒袁詠儀,更是異樣的熱情而堅強,自在而坦率,說起話來連珠炮響,大大咧咧,每天都在恣意地享受生活,她的出現不僅重新喚醒了劉青雲對音樂和生活的熱愛,也意識到了自己酸朽的一面。
中間有一段劉青雲帶袁詠儀去他們的樂隊,樂隊們抱怨聽眾只喜歡流行歌曲,專業樂隊沒有市場,袁詠儀一針見血指出自己街頭賣唱都不怕丟臉,唱點別人喜歡的東西又怎麽了?只玩爵士樂的劉青雲馬上意識到了自己的清高和寡,並驚訝於袁詠儀的認知。
世上的高級知識分子,通常也是厭惡於底層的粗俗與愚昧,不屑於和底層民眾交往的,但是,擁有社會高端知識與技能的人,如果不能用自己的優勢去了解世人,幫助世人,他的知識與技能又有什麽意義?到最後只有自戀自憐的清高罷了。
袁詠儀用熱情與樸實的認知感化了劉青雲,劉青雲也終於走出封閉的自我,變得陽光自信,寫出了傳唱到今天的【新不了情】。
電影的後半段,袁詠儀死於骨癌,要讓觀眾催淚,愛情片裏死人是最常用的橋段,但編劇水平的高低,在於死亡的邏輯性,【阿郎的故事】裏,人的死亡沒有充足的鋪墊和邏輯性,袁詠儀的死,從她出場時,編劇就有做好鋪墊,她珍愛生命是因為她知道自己隨時會死,她熱愛生活是因為這些東西隨時都會失去,也因為她獨特的人生環境,她才有這樣的性格,才能感染到劉青雲。
如果人生最壞只是死亡,生活中怎會有面對不了的困難。
至此,袁詠儀的死不僅是催淚,更使人反省。
所以【新不了情】比起其他愛情電影,更有力量,更有深情。


王家衛本來有兩部電影可以入選第二檔,最後我刪掉了講述男同愛情的【春光乍泄】,因為2000年的【花樣年華】更貼近於普通人的愛情。
【花樣年華】是一篇優秀的散文詩。
年輕人是無法拍出【花樣年華】獨特的味道的,那年,王家衛42歲,梁朝偉38歲,張曼玉36歲,只有這個年齡的人,才能拍出中年人隱忍的曖昧的壓抑的愛情故事。
電影裏到處是平移的特寫鏡頭,凝神佇立的面容,黃昏的打光,悠揚的大提琴,悄悄響起的【Queuizas Queuizas Queuizas】,把全篇的氛圍烘托得曖昧得要死,每當這些元素出現,你就知道,王家衛同學開始要裝逼了,但是他裝的逼,全國人民都心服口服。
梁朝偉和張曼玉扮演的已婚角色有大量獨處的時間,互相也有試探與溝通,情節始終克制含蓄著敘述,兩人互為知己,談了一場無可奈何的精神戀愛,相互愛慕又不越雷池一步,奇異的距離美配合片子大量氣氛渲染,很容易讓觀眾深深著迷這種看起來像迷幻劑一樣的情緒。
這部電影的情節簡單得如同一條直線,只是好在王家衛獨特的氛圍,那種像有一只小貓在撓觀眾的心,讓你心癢無比又抓不到的悶騷感,兩人在電影裏始終在一起,又終究不能在一起。
大抵因為,再好的感情也敵不過世俗。
電影最後,梁朝偉又回到香港原先的租處尋找張曼玉,可惜再次錯過,最後他只能在柬埔寨,對著樹洞,說出了深藏在心裏的秘密。
這段秘密,就是東方人這種欲說還休的味道,久久難以散去。



第一檔
1996年的【甜蜜蜜】,是第一檔裏,唯一的一部作品。
【甜蜜蜜】也是華語電影裏,最優秀的一部愛情片,沒有之一。
我甚至覺得,【甜蜜蜜】可能是全亞洲最好的愛情片,它是世界級的作品。
這世上大多數愛情電影,喜歡美化愛情,或者貶低愛情,【甜蜜蜜】優秀的地方在於,它既不美化也不貶低,它第一著落點,反而在黎明和張曼玉這一對大陸同誌,從香港到紐約的艱難求生之旅。
【甜蜜蜜】先講生存,再談愛情,立意就比其他電影高許多了。
黎明與張曼玉孤獨地在香港奮鬥,一個憨厚,一個精明,除了對方都沒有一個朋友,兩個人最初的感情,純粹是戰友情,是活在同一個戰壕又有相同大陸文化的友誼,在漫長的奮鬥過程中,兩人從相依為命中產生了愛情,不過,黎明分不清楚理想跟愛情,張曼玉則是堅定的現實主義者,她非常清楚自己來香港是為了金錢,而不是跟一個同樣來自大陸的窮小子談戀愛,她會因為心理生理需求跟黎明滾床單,但從沒想過要跟他過日子,等她發現黎明對自己產生愛情時,現實主義馬上站了出來,她毫不猶豫選擇了分手,碰巧香港股災,只能去做了按摩女,從而成為黑社會豹哥的女人。
故事不會講一個窮小子的發家史,黎明從香港到紐約都是一個普通的廚師,對他來說,從一個送貨工上升到廚師已經是最高端的階層跨越,張曼玉靠黑社會老大走了短平快發家致富的路線,但是很快就淪落到偷渡國外無處安身,連想要一個普通的家庭也不可得。
兩人對愛情的理解也是從生活中磨礪出來的,一個做了廚師娶了老家的小婷,一個跟了黑幫大佬搞地產開發,但兩人都覺得生命中缺失了什麽,再相逢時都有點魂不守舍,直到香港街頭遇到鄧麗君,張曼玉痛苦地伏在汽車喇叭上,黎明仿佛被喇叭聲震醒,飛奔回來痛吻張曼玉時,一個拋棄了理想,一個拋棄了金錢,他們之間的愛情終於得到了確定。
這段愛情至此有了說服力,不再是常見香港愛情片裏病態的矯揉造作,或者歇斯底裏死個男女主角來制造沖突-----大陸前些年盛行的狗血青春片,也是非常流行死主角來制造起伏。
他們都在生活裏汙濁不堪,但他們珍惜一起汙濁過的歲月。
電影的主題是愛情,但所有的愛情,都鋪陳在生活之上。
黎明的姑媽只跟偶像威廉吃過一次晚餐,便將晚餐的餐具偷藏了一輩子,但在生活裏,她只是一個年老色衰的妓女,孤獨地死在出租屋裏。
外教JEREMY跟芥蘭生死相依,不離不棄,但是生活裏,一個只是歐美底層吊絲靠教英文維持生活,另一個只是從越南過來香港討生活的廉價妓女,還感染上了愛滋病。
哪怕只是幾個微不足道的配角,都緊扣著愛情,卻從不美化生活。
我前面說,現在大陸長相好看的女演員,都不敢做表情,生怕做表情顯得醜,顏值巔峰時的張柏芝在【喜劇之王】裏哭得那麽難看,但有哪一個觀眾會嫌棄她?只會因為真情流露而感動。
在生活中,我們都是醜陋的,只有遇到真情時,才有稀世的美流露出來。
【甜蜜蜜】的愛情建立在滾滾時代大潮上,全篇以鄧麗君的歌聲為暗線,配以1986年到1995年兩個年青人的艱辛歲月,使電影拎起來沈甸甸的,沒有一絲其他愛情電影的虛無感,一個導遊和一個廚師在異地的艱難奮鬥史,能引出每一個華人內心的共鳴。
活著已經這麽不容易了,愛情就成為世人最後的鴉片,是對生活最後的向往。
1995年,鄧麗君逝世的這一天,黎明與張曼玉終於在紐約商場的電視機櫃台前相遇,新聞裏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鄧麗君的歌聲」,那分明在提醒我們,這不僅僅是一段愛情故事,也是華人的努力奮鬥史。
與【無間道2】繫結社會大潮,使之不僅僅是一部黑幫片,也是【甜蜜蜜】比其他愛情電影技高一籌的地方,它是完美的愛情電影,是華語愛情電影的最高峰,因為它不僅僅是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