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數位

完全自動駕駛距離我們還有多遠,遇到了哪些難以逾越瓶頸?

2022-09-26數位

說實話,現在看到這個問題,確實有點疲了。

目前業內都比較清楚全自動駕駛的難處:感知演算法存在各種cornercase,決策規劃靠硬邏輯難以應對,高品質有效數據難以提取挖掘,軟硬體成本較高難以形成優勢等等。

「完全自動駕駛」還有多遠,是2035還是2045?這樣的問題已經沒有多少意義。不如想想接下來四五年智慧駕駛的一個可能路徑,尋找方向。

Mix Traffic — 未來一段時間的基本形態

大部份人都認同的一點是,Mix Traffic(智慧駕駛與人工駕駛混行)將會維持很長一段時間。 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是就像汽車剛出現時馬路上汽車、馬車、人力車混行駕駛的場面。目前,無論是從執行場景的多樣化上和還是車輛數量上,輔助駕駛完全處於弱勢地位,在各種變道加塞、現實變更(指地圖與實際工況不一致)、堵車緩行等工況下被人工駕駛完全碾壓。

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是無法體會到輔助駕駛功能的價效比的。 消費者不願意買賬的時候,輔助駕駛就會變成一個「叫好不叫座」的雞肋。 很典型的例子如某廠商去年四月放出的「轟動業內」的一鏡到底視訊,但搭載車型真正上市後卻銷量慘淡。

可靠性和成本 — 行業該聚焦的問題

目前,業內對輔助駕駛的做法已經更為謹慎和冷靜,用Demo騙融資的搞法已經快要過時了,雖然在每年的學術交流會,科技展覽會上,輔助駕駛還擁有較高熱度,那只是「叫好」的部份,真正要「叫座」,需要先放棄好高騖遠的「完全自動駕駛」,實實在在突破以下兩點:

1.增加可靠性,減少接管率。

目前的技術,讓駕駛員完全不接管還是很難的,一些突如其來的極限工況,一些與高精地圖具有較大差距的現實變更都會讓車輛結束輔助駕駛要求人工接管。具體的評價指標包括: 百公裏接管次數、變道超車成功率、夜間接管率、出入匝道成功率、隧道透過率等等。

做好了這些,消費者才能信任自己車的輔助駕駛能力,才有消費者願意買單。比如小鵬,在這方面一直走在正確的路上。

2.便宜點,再便宜點。

最近鼓吹雷射雷達的聲音開始變弱,因為雷射雷達的也有這樣那樣的難以解決的問題。私以為純視覺的方案會由於其出色的成本優勢永遠都會存在其一席之地。另一方面,大算力平台也絕非一顆能夠提升自動駕駛能力台階的大招,目前自動駕駛可靠性的瓶頸仍然在於演算法的突破。

因此, 如果目前沒有幾家能夠把輔助駕駛做到碾壓對方的程度,那麽最好把自己的輔助駕駛方案做的便宜些,再便宜一些。

資本的寒氣一吹,融資減少,已經很少有公司再把L4作為自己的目標,「活下來」已經成為一些公司的要務。所謂的「L4降維打擊L2」的現象似乎也沒有發生。

茍下去,才是唯一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