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數位

想買個好一點的HIFI功放,有什麽品牌值得推薦?

2022-10-12數位

我來推薦7台功放,其中4台高效能D類,3台傳統的A/B類,全部是我自己用過的:

也歡迎各位玩音訊的朋友們在評論區和諧討論,不吝賜教。

一、D類功放新潮流

玩HiFi最正確的方式當然是前後級功放+無源箱的組合。

在無源箱子上,說實話這些年材料科學與電聲學領域都沒有大的進步,大家聽的還是那些耳熟能詳的箱子。

LS 3/5A跨越半個世紀仍然是溫暖中頻人聲的首選,達尼皇太子歷經6代仍是小空間聽音的王者,ELAC意力的氣動高音仍是高解析與高動態的代表:

但HiFi功放上的變化就大了,高效能D類放大的強勢崛起也讓HiFi燒友們不再拘泥於功放必須A/B類才好聽;

互聯網與音樂串流媒體的流行,也讓功放插上網路的翅膀,開始連結豐富與多彩的音源。

D類功放的曙光

提起D類高效能功放,很多朋友的腦海裏都會首先想到NAD:

NAD確實D類高效能功放的扛大旗者;

但實際上現在越來越多的高端功放開始擁抱D類;

除NAD之外,市面上能找到好幾款使用了Hypex公司ncore模組的高端後級功放,例如馬蘭士的旗艦M10(售價5萬)。

D類功放從原理上來講,其實就是一個開關功率放大器。

早期的D類功放因為MOSFET功率管技術不成熟,在放大上不僅失真大,而且動態範圍也窄,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內,從音訊大廠到消費者,幾乎沒人要用。

不過在2001年的時候,D類功放終於迎來了曙光。

因為飛利浦比利時魯汶分部(現恩智浦),名不見經傳的工程師Bruno Putzeys在精研D類功放計畫多年後,終於研制出了具備HIFI素質的UcD D類功放電路;

2003年荷蘭Hypex公司開始向飛利浦購買UcD功放板(NAD C700),05年Bruno Putzeys帶著UcD專利加入Hypex;

兩年後,Bruno Putzeys在UcD基礎上研發出效能更強的Ncore技術(NAD M10V2);

而旗艦機型上采用的Purifi Eigentakt技術(NAD M23)則是是NCore的升級版,電路效能極佳。

NAD C700/368

首先推薦的是NAD C700。

NAD C700串流媒體功能豐富,功率充沛,加一對音響就能組成HIFI系統。

NAD C700內建BluOS多房間音訊串流系統,支持Apple AirPlay 2、Spotify Connect與Tidal Connect(MQA),還能免費聽Radio Paradise的MQA高解析廣播:

與M10V2相比,除了功率上低一些,砍掉了Dirac房間修正功能,其他功能幾乎一致(接近80%),而價格只要一半,算是價效比極高了。

在DAC方面,NAD C700采用了ESS的ES9010 K2M高效能芯片,前級與低音炮輸出上則采用了德州儀器的TI PCM5122,運放上使用了同樣來自德州儀器的TI OPA1662芯片:

@仙魚評測 型號 備註
DAC(立體聲) ESS ES9010 K2M 動態範圍:116dB,THD:-106dB
DAC(前級與低音炮) TI PCM5122 動態範圍:112dB
運算放大器 TI OPA1662 雜訊:3.3nV/rtHz;THD:-102dB;頻寬:22Mhz

得益於NAD與Hypex合作的HybridDigital UcD放大電路,C700可以提供2×80瓦的連續功率和2×120瓦的瞬時功率。

NAD的HybridDigital UcD放大電路以全頻段超低雜訊和失真而聞名,C700在全功率輸出狀態下,全頻段的THD能做到低於0.04%,所以看的出C700確實是同價位產品中確實有高輸出和低失真的優勢,還不受喇叭負載的影響。

我用NAD C700配過尊寶的S7-17B:

尊寶S7-17B隸屬於尊寶Studio系列,既可以作為家庭影院的主箱,也可以當成HIFI書架箱。

NAD-C700推尊寶S7-17B遊刃有余,清晰自然的中頻,醇正的北歐之聲。

我也用NAD-C700配過ELAC的BS 243.4:

BS243.4加入氣動高音和鋁膜中低音單元後,在NAD C700的充沛推力下聲音上更加耐聽,理性中兼具感性;

如果自己有前級功放裝置,那其實我會更加推薦NAD C368功放:

在放大電路上與C700一致,可以提供2×80瓦的連續功率,支持橋接方式獲得更高單聲道功率;

因為BluOS系統是可選模組,所以C368的價效比也更好,不到7000元就可以拿下。

NAD M10V2

相較於C700,NAD M10V2功率更加強勁,更加入了Dirac live房間校準系統。

M10 V2的尺寸與C700相仿,但外觀更加大氣,做工也更精細。

作為一台峰值功率300瓦的ALL IN ONE功放來講,21.5 x 10 x 26厘米的三維尺寸確實很小巧:

小巧的身材下面隱藏的是強勁而精準的功率放大能力:

NAD C700使用的D類功放技術是UcD,而M10 V2用的效能強勁10倍的Ncore技術:

M10 V2上的這塊功放板,應該是NC252MP的NAD客製款,每聲道250瓦功率,轉化效率高達92%且發熱低,也沒有傳統D類功放高頻失真高的短板,全頻段THD失真不超過0.0025%;

對於NAD M10V2上,Dirac Live房間校準技術與Ncore D類放大技術同樣重要。

Dirac是這個星球上目前最牛的空間聲場校準技術,可能沒有之一。

在汽車領域,Dirac技術已被套用於全球超16 家汽車制造商的60 多種車型音響系統中,無論是在頂級的賓利、勞斯萊斯,還是主流的比亞迪、蔚來等汽車中,都能看到Dirac的身影;

在家庭影音領域,Dirac也早已一統江湖。Premium Audio(PAC)旗下的安橋、先鋒、Integra品牌已經早早搭載Dirac系統,Sound United旗下的天龍、馬蘭士的新款功放也都開始整合了Dirac系統。

Dirac空間聲場校準技術真有那麽牛嗎?

NAD M10V2推ELAC BS 283音響時,我第一次嘗到了Dirac Live的甜頭。

在擺放上,我選擇了駐波更大的桌面擺放方式,而沒有使用腳架;

在環境上,我選擇了客廳,且地面都是光滑地磚,沒有任何聲學裝修;

我的這套測試條件,可以說每一項都走在正確玩HIFI的相反道路上;

看看Dirac Live是如何最佳化聽音環境的:

Dirac Live的演算法核心是混合相位濾波器最佳化,並不是一個簡單的EQ,而是同時對聲學系統的時域、頻域進行處理。

在上圖中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使用Dirac Live進行空間聲場校準後,ELAC BS283音響的右聲道原本高低起伏的低頻響應被最佳化到了相對平整的曲線;

Dirac做的不僅僅是頻域的最佳化,還有時域;

Dirac Live校準後,削峰填谷非常明顯,58Hz左右明顯的波峰被削平,110Hz左右的波谷被大幅提升,整個校準頻段內的能量分布也更加均勻:

M10 V2和Elac BS283的HIFI組合在Dirac Live校準後現場實聽,可以明顯的感覺到低音變得更加清晰,層次更加分明,嗡嗡聲大幅減少;

我現在還記得當時聽【親愛的旅人啊】的感覺,民謠吉他撥弦還原精準細膩,真實感營造到位;周深空靈的嗓音唱歌配上溫暖而又婉轉的旋律一出聲就將耳朵牢牢抓住,聲音永遠輕盈、永遠滾燙,不願下沈、不肯下降。

M10 V2推力確實牛,無論是流行還古典,亦或是大編制的交響樂,低頻的控制力都遊刃有余。

看完高端的NAD M10V2,我們接著來看下定位Hi-End級別的M66與M23前後級組合。

NAD M66+M23

玩Hi-Fi的預算上了10萬,肯定是要前後級分離了。

今年8月份,我參加了由Cinemaster影音大師主辦的「可調式雙炮HiFi 2.2系統」聽音會,期間也是親耳感受了NAD M66與M23前後級組合的實力!

M66是NAD迄今為止最先進的前級功放:

在前級功放最重要的DAC數模轉換芯片上,M66采用了業界最頂級的ESS9038 Pro芯片,支持24/192Khz Hi-Res音樂與MQA音訊的解碼;

而在數位音訊處理上,NAD M66是首款搭載了動態數位凈空技術(DDH)的前級功放,可以消除數模轉換過程中的數位樣本間峰值削波失真,顯著增強打擊樂器的沖擊和真實感。

不過對於我來說,M66上最贊的功能當屬滿血授權的 Dirac Live 和 Dirac Live 低音控制房間校正功能。

NAD M10V2上配備的Dirac Live還是殘血版,只支持500Hz以下頻段的調節;

而旗艦M66上Dirac Live不僅支持20-20000Hz全頻域校準,還支持更加高階的Dirac Bass Control(低音炮控制)功能,這樣就能精確校準多個超低音喇叭,從而在整個聽音室中實作無縫統一的低音響應。

對於NAD M23後級功放來說,最值得稱道是 Purifi Eigentakt 頂級D類功放技術。

衡量一台功放是否優秀,從放大功率和失真這兩個指標就可以下定論。

搭載了 Purifi Eigentakt 頂級D類功放技術的NAD M23後級功放,在這兩項指標上極其優秀!

Purifi Eigentakt是NCore的升級版,電路效能極佳,最大的特點是雜訊、諧波失真和IM失真在所有頻率和輸出水平上都幾乎無法測量:

例如采用了上圖中1ET400A功放模組的NAD M23功放,擁有2x380W(4Ω)的持續輸出和2x520W的峰值輸出能力;

試聽現場兩台M23進行橋接的模式下,單聲道擁有700W(8歐姆)連續輸出能力。

NAD M66/M23前後級搭配傑士La Scala AL5主箱,以及雙傑士RP-1400SW低音炮的雙炮HIFI系統裏,聽感極其奇妙:

在西班牙風情濃郁的【 TARANTO, SON SON SERA 】舞曲中,節奏明快而又高潮疊起的跺腳聲讓人印象深刻;

傑士RP-1400SW雙炮加持下的HiFi系統裏低頻緊致,瞬態響應極佳,低音來的急去的塊,沒有絲毫拖泥帶水,幹凈又整齊。

在Carol Kidd的【When I Dream】中,在Dirac BC功能的開啟與關閉中,耳朵裏可以清晰感受到沒有空間聲場校準時人聲的毛刺感與嚴重的齒音,吉他低音部開始肥大,有嗡嗡的轟頭感;

開啟Dirac BC後,立體聲音響與低音炮完美融合,合二為一;

低音的密度感表現更好,下潛深但收的快,中頻人聲雖然響度變低,但聲音質感更加圓潤。

二、A/B類功放

看完了NAD的4款高效能D類功放,我們再來看3款熱門的A/B類功放。

音樂傳真A1

在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踏入HIFI大門的老燒們,一定聽過音樂傳真A1甲類功放的大名。

1985年,音響大師Tim de Paravicini設計了一款合並功放--Music Fidelity A1,因能輕松驅動一些當時被認為較難驅動的音箱而廣受好評,也讓音樂傳真這家公司一舉成名;

A1對發燒友的影響是深遠的,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面,大家認為功放是純甲類的好聽,純甲類必須夠燙才好聽。

1985年我還未出生,LS 3/5A大熱的年代我年紀也還小,所以我聽得這台Music Fidelity A1並不是初代版本,而是初代的復刻版:

在外觀方面,復刻版A1與老款基本一致,音量控制和音源切換部份依舊使用傳統音量電位器和段落式開關:

在音源輸入上也忠於本心,純模擬輸入,不帶任何數位輸入和DAC芯片;

但復刻不是簡單的拷貝貼上,音樂傳真復刻A1的思路是忠於原版,但也要擁抱時代的發展與進步:

老款A1左右聲道共享電源,而新款A1采用了時下流行的雙單身道結構,環牛擁有獨立的兩組輸出線圈,分別給左右聲道供電:

大水塘方面,每個聲道各使用4顆35v/10000uf的大電容,再加上整流、濾波、穩壓等電路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改進;

所以現在電源部份不僅紋波和雜訊抑制能力更加,在供電能力上更是足夠應付原先兩倍的功耗,控制力得到顯著的提高。

在功放最關鍵的放大電路方面,新款A1采用了意法半導體的TIP35C、TIP36C互補功率晶體管:

從晶體管配置上其實也不難看出,新款復刻A1的放大電路其實是動態A類設計:

如果符合超過A類靜態電流的最大值,那麽A1可以平滑的將放大模式切換到B類推挽模式運作,短時間內允許更大電流透過。

所以新款A1的驅動能力與老款相比是有提升的,它能夠在8歐姆負載下輸出純A類功率25W,最大輸出電流25A;

在國內燒友圈子裏,其實還有不少燒友在模仿A1的電路 DIY甲類功放;

這次音樂傳真的初代復刻版A1,可以滿足甲類功放愛好者們的需求。

音樂傳真A1的最佳拍檔當然是LS 3/5A。這一次音樂傳真將這一傳奇音響也一並復刻了,而且復刻的是依據BBC RD 1976/29規範打造的初代版本:

老燒們肯定都知道,BBC授權生產的LS 3/5A監聽箱,喇叭單元都來自KEF;

KEF在1998年停產T27高音和B110中低音喇叭單元後,剩余的5000多個庫存也被Stirling悉數收購,目前早已消耗殆盡;

所以音樂傳真在LS 3/5A喇叭單元的復刻上,既有傳承,也有創新與改良。

中低音單元仍然采用110公釐的Bextrene復合材質錐盆,振盆表面也覆有特殊的Plastiflex油性塗層,這是保證中頻細膩逼真的關鍵:

在高頻單元上,音樂傳真復刻版的LS 3/5A不再使用初版的27mm聚脂薄膜球頂,而是換成了高頻表現更加細膩柔和的19公釐絲膜球頂單元:

在喇叭單元的阻抗上,隨著時間的推移,LS 3/5A出現過15歐、11歐、8歐多個版本;

而音樂傳真復刻版的LS 3/5A阻抗為15歐姆,與初代BBC RD1976/29規範一致;

LS 3/5A的高阻抗再加上82.5dB(w/m)的低靈敏度,其實對於功放來說是不太友好的,因為對推力和控制力要求都比較高,不過這些對於音樂傳真A1功放來說,正好是甜點區。

對於A1和LS 3/5來說,中頻聽感真的妙不可言,聽人聲、爵士、弦樂和古典,那就會收獲到自然而曼妙的聲音;

溫暖飽滿的中頻充滿治愈,它是撫平生活苦痛和煩惱的一劑良藥,它是創造一個只有我與自己的平行空間;

V90-DAC

前面也說過,音樂傳真A1在音源輸入上也忠於初代本心,純模擬輸入,不帶任何數位輸入和DAC芯片;

對於功放本身來說確實非常純粹,但在數位時代裏使用也確實不太方便;

所以音樂傳真推出了V90-DAC解碼器:

V90-DAC在數位音訊輸入上支持USB(最高24bit/96kHz)、同軸/光纖(最高32bit/192kHz)以及藍芽,在效能上低於12皮秒(Picosecond)的jitter失真,THD+Noise低於0.004%(20Hz-20kHz),訊雜比為-117dB(20Hz-20kHz)。

是音樂傳真A1功放的好搭檔。

天龍PMA900

主流HIFI功放怎麽能忘記天龍與馬蘭士。

這兩年我自己玩過兩款,分別是天龍PMA900與馬蘭士MODEL40N。

天龍PMA-900HNE 立體聲HiFi功放的定位是初燒怡情,如果配合寶華韋健606 S3一起用的話算是萬元左右非常值得購入的HIFI組合:

在放大能力上,天龍PMA-900HNE采用了來自旗艦機型的AHC單推挽放大設計;

AHC高電流晶體管擁有常規功率晶體管數倍的電流輸出能力,在PMA-900HNE的離散放大電路中能提供每通道85瓦的輸出能力(4歐姆時),而總諧波失真THD可以控制在嚴苛的0.7%。

PMA-900HNE在數位電路部份采用了遮蔽罩,可以讓模擬訊號和數位訊號之間串擾降低,聲音更純凈,相信這也是很多HIFI玩家關心的問題。

馬蘭士MODEL 40N

馬蘭士MODEL 40N定位則要更高端:

馬蘭士Model 40n的內部區域可以分為三個區域,如果我們從右往左來看分別是:電源區、功率放大區、數位音訊解碼區 :

220V電源市電透過濾波整流後兵分兩路,齊頭並進:

一路經過變壓、整流、濾波後輸出直流電給主電路與數位音訊解碼;

另一路經過129公釐直徑和3.4千克重量的雙層遮蔽大環牛變壓後輸出給功放電路:

玩音訊,歸根到底最後還是落腳點還是在「電」上;

而對於功率放大電路來說,其實關鍵的指標還是要看放大功率和失真。

Model 40n在放大電路部份采用了馬蘭士獨家的HDAM SA3(Hyper Dynamic Amplifier Module SA3)高效能功放模組。

為了壓住這塊效能猛獸,馬蘭士為它配備了巨型的鋁制散熱片:

HDAM SA3采用分離式獨立元件和較短的左右映像訊號路徑,相較於傳統的整合運算放大器(Op-Amp)來說,在電壓轉換速率和噪音控制上表現更好。

HDAM SA3功放模組最顯著的特征是透過高速電壓放大,確保了訊號的純凈和動態響應的迅速:

Model 40n的輸出功率在8歐姆下為70W,4歐姆下為100W,足以驅動市面上大部份音箱。

兩顆18000uf大水塘電容的濾波和儲能,再加上每個聲道上采用兩對晶體管來降低功放內阻,提高瞬時電流的輸出能力,使得Model 40n功放能夠產生更具動感、更準確和更細膩的聲音。

這台2萬多的功放,當然要配相同檔次的無源箱子,我是配著寶華韋健705S3一起聽的(下面為示意圖,實際要放腳架上聽):

Model 40n與705S3這對組合給我的第一印象是滋潤,人聲優秀,中高頻清晰透亮。

有一說一,這套4萬多元的寶華韋健705S3和馬蘭士MODEL 40N HiFi組合,已經是很多普通發燒友折騰裝置的盡頭了。

搞台好的播放器當信源,聽音環境裏做點聲學裝修,對於HIFI裝置的折騰也到頂了。

三、寫在最後

從我這些年對HIFI燒友的接觸與觀察來看,不同年紀的音樂愛好者們對HIFI系統的需求是不一樣的。

從80、90年代就開始聽音樂的朋友們,現在正好是玩HIFI的黃金年齡,有錢、有閑、有房(獨立聽音室),耳朵聽力與對聲音的敏感度都處於健康狀態,這些朋友更加願意選擇嚴肅聽音系統,通常更願意選擇傳統的A/B類功放;

而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年輕燒友們,愛音樂但苦於沒有大把的空閑時間和空間,他們對體積小巧、功能更加齊全、使用更加方便的高效能D類功放接受度會更高。

我的觀點是,玩HiFi裝置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其實是心態;

無論你是那個流派HIFI黨,是喜歡嚴肅聽音的Old School,還是喜歡音質與便捷兼顧的新潮流,聽音樂永遠都是一種生活狀態,一種休閑和放松的方式。

這個與音樂相伴的Moment,就是內心獨享自由的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