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科學

人類最終會怎樣?7個可能發生的滅絕事件!

2024-06-29科學

末日題材總是令人心生畏懼,卻又難以抗拒。【2012】中地球崩裂的畫面,【絕世天劫】裏隕石逼近的緊張感,或是【海灘上】描繪的後啟示錄世界,無不讓我們陷入深思。這些作品呈現的災難場景——狂暴的太陽耀斑、毀天滅地的隕石撞擊、席卷全球的核戰爭——確實觸目驚心。

然而,細細思量,這些不過是"世界末日"眾多可能性中的滄海一粟。現實中潛藏的威脅或許更加難以預料,更具破壞性。氣候變遷帶來的連鎖反應、失控的人工智慧、未知的宇宙威脅……這些都可能成為人類文明的終結者。

面對這些可能性,我們不禁要問:人類究竟能在這廣袤宇宙中存續多久?我們是否已經為這些潛在的災難做好了準備?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畢竟,認識危機才是應對危機的第一步。

6500萬年前,一顆流星襲擊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島,在空中丟擲數噸塵埃,導致大規模生物滅絕。

先說說什麽是滅絕事件吧。簡單來說,就是能讓地球上絕大多數生物都掛掉的大災難。不是那種每天都在發生的物種滅絕,也不一定非得把所有生命都一鍋端。科學家們透過研究巖石、化石,甚至月球和其他星球上的線索來推測這些災難性事件。導致生物大規模滅絕的原因五花八門,不過大致可以歸為以下幾類。

如果強烈的太陽耀斑襲擊地球,結果可能是淪陷性的。

沒有太陽就沒有生命,這話沒錯。但說實在的,太陽對地球也不怎麽友好。就算其他災難不發生,太陽最後也會要了我們的命。隨著時間推移,太陽會越變越亮。再過個十億年,它就會比現在亮10%左右。聽起來不算多,別高興太早,這足以讓更多的水蒸發了。水蒸氣可是溫室瓦斯,會讓大氣層變得更熱,導致更多水蒸發。陽光還會把水分解成氫和氧,讓水分子逃到太空去。如果還有生命頑強地存活下來,等太陽變成紅巨星時,它們就真的要被烤焦了,到時候太陽會膨脹到火星軌域那麽大。

不過太陽隨時都可能透過日冕物質拋射(CME)來個突然襲擊。說白了就是太陽往外噴帶電粒子。雖然CME可能朝任何方向發射,通常不會正對地球,但有時也會有一些粒子飄到我們這兒來,給我們帶來絢麗的極光或者討厭的太陽風暴。要是來個超級CME,,那可真能把整個地球烤個外焦裏嫩。

太陽還有些"損友",它也不待見地球。比如說,附近(6000光年以內)的超新星爆發、新星或Gamma射線暴,都可能放射線生物,破壞臭氧層,讓生命暴露在致命的紫外線下。有科學家就認為,奧陶紀末期的生物大滅絕可能就是這麽來的。

科學家認為,磁極反轉與過去的一些大規模滅絕有關。

地球就像個巨大的磁鐵,跟生命有著糾結的愛恨情仇。地球磁場保護我們免受太陽的毒打,但每隔一段時間,南北磁極就會玩個顛倒。這種反轉發生的頻率和恢復穩定的時間都不固定。說實話,科學家們也不太確定磁極翻轉時會發生什麽。可能啥事沒有,也可能磁場變弱,讓地球暴露在太陽風中,氧氣都給吹跑了,沒錯,就是我們呼吸的那種瓦斯。不過科學家說了,磁場反轉不一定每次都會引發滅絕,只是偶爾會...呃,這話聽著也不太讓人安心啊。

大流星撞擊可能是滅絕級別的事件。

你可能會覺得奇怪,小行星或隕石撞擊居然只確定引發過一次大規模滅絕,就是那次讓恐龍們說拜拜的白堊紀末期滅絕事件。其他撞擊事件雖然也幫了倒忙,但不是主要原因。

好訊息是,NASA說他們已經發現了95%直徑超過1公裏的彗星和小行星。更好的訊息是,科學家估計要消滅所有生命,這玩意得有100公裏(60英裏)寬。壞訊息嘛,還有5%沒被發現,而且以我們現在的科技,根本拿這種大家夥沒轍(別指望布魯斯·威利斯能引爆核彈拯救世界)。

顯然,隕石砸中的地方會直接團滅。周圍的生物也會被沖擊波、地震、海嘯和大火收拾掉。僥幸活下來的生物也好不到哪去,因為天上飛的碎片會搞亂氣候,引發大規模滅絕。這種情況下,你說不定還不如在撞擊中心痛快點。

海嘯很危險,但大海有更致命的伎倆。

在海灘度假的感覺棒極了,直到你意識到這片藍色星球上最致命的部份,比它深處所有的鯊魚加起來還要可怕。海洋有好幾種方式可能引發滅絕級事件。

比如說,甲烷水合物(水和甲烷組成的分子)有時會從大陸棚上脫落,產生所謂的"水合物槍"噴發。這把"槍"會向大氣中射出大量甲烷,這可是超級溫室瓦斯。這種事件就跟二疊紀末期滅絕和古新世-始新世熱極大期有關。

海平面長期升降也能要命。海平面下降尤其陰險,因為露出水面的大陸棚會讓無數海洋生物死翹翹。這反過來又會搞垮陸地生態系,引發滅絕級事件。

海洋化學失衡也是個大麻煩。海水中層或上層缺氧時,就會引發連鎖死亡反應。好幾次大滅絕都跟這種缺氧事件有關,比如奧陶紀-誌留紀、晚泥盆紀、二疊紀-三疊紀和三疊紀-侏羅紀滅絕。

有時候是必需微量元素(比如硒)水平下降,導致大規模滅絕。有時候是熱液噴口的硫酸鹽還原細菌失控,放出過量硫化氫,削弱臭氧層,讓生命暴露在致命紫外線下。海洋還會周期性地發生翻轉,高鹽度表層水下沈,缺氧的深層水上升,殺死表層生物。晚泥盆紀和二疊紀-三疊紀滅絕就跟這種海洋翻轉有關。

現在再看海灘,是不是覺得沒那麽美好了?

從歷史上看,大多數滅絕級別的事件都是由火山引起的。

海平面下降雖然跟12次滅絕事件有關,但只有7次造成大量物種損失。相比之下,火山可是導致了11次滅絕級事件,而且每次都很嚴重。二疊紀末期、三疊紀末期和白堊紀末期的滅絕都跟大規模火山噴發有關,科學家管這叫"溢流玄武巖事件"。火山噴發釋放的塵埃、硫氧化物和二氧化碳會抑制光合作用破壞食物鏈,用酸雨毒害陸地和海洋,還會引發全球暖化。下次去黃石公園度假時,不妨想想如果這裏的超級火山爆發會怎樣。不過好在夏威夷的火山還不至於淪陷整個星球。

失控的全球暖化可能會使地球更像金星。

說到底,大規模滅絕的罪魁禍首往往是全球暖化或變冷,通常由其他事件引發。全球變冷和冰川作用被認為是奧陶紀末期、二疊紀-三疊紀和晚泥盆紀滅絕的幫兇。雖然溫度下降本身就能要了一些物種的命,但冰封導致的海平面下降影響更大。

全球暖化則是個更狠的殺手。不過也不需要太陽風暴或紅巨星那種極端高溫。持續的升溫就足以造成大麻煩,比如古新世-始新世熱極大期、三疊紀-侏羅紀滅絕和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主要問題是高溫會讓更多水蒸發,加劇溫室效應,還會導致海洋缺氧。在地球歷史上,這些事件最終都會平衡,但有科學家擔心地球可能會變成第二個金星。要是真那樣,全球暖化就會徹底把這顆星球烤焦。

全球核戰爭將放射線地球,並可能導致核夏季或核冬季。

如果覺得等隕石撞擊或火山噴發太慢,人類還有不少自我淪陷的選擇。我們完全有能力透過全球核戰爭、人為氣候變遷,或者殺光夠多的其他物種導致生態系崩潰來搞出個滅絕級事件。而且這些因素很可能同時發生。比如,火山噴發和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可能一起作妖,各國還可能同時打起核戰爭來。

滅絕事件最可怕的地方在於,它們往往是慢慢來的,容易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一個事件給某些物種帶來壓力,又引發另一個事件,結果害死更多物種。所以,任何一波滅絕浪潮通常都涉及這個清單上的好幾個殺手。

滅絕級事件或大規模物種滅絕是能讓地球上大多數生物都玩完的大災難。科學家雖然能預測一些滅絕級事件,但大多數既難以預測也無法阻止。就算有生物僥幸躲過其他災難,最後也躲不過太陽的毒手。地球上的生命終究難逃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