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種枸杞的,大學畢業後,回家創業開始種枸杞。說實話,枸杞市場確實特別亂,不僅僅是店鋪售賣假貨,而且產地源頭就開始作假。
大家都在說硫磺熏染,外地枸杞充當寧夏枸杞,秋枸杞充當頭茬枸杞等等這些在枸杞行內都是公開化了,只不過你們外行不知道。
而且現在市面上很多賣枸杞的都標榜是自己家種枸杞的,隨便拎出來一個淘寶店鋪,月銷量都是幾萬,我種了四十畝地,包括樹葉子,雜質亂七八糟下來才1.3萬斤枸杞子,裏面油果子占了1/10,樹葉子雜質占1/10;再做大小篩選,真正好枸杞子能剩下多少?你月銷量成千上萬,你還是種枸杞的,我呸!
再說說硫磺枸杞,是所有店鋪,全都寫的是無硫枸杞。
我只想一口鹽碳酸飲料噴死你,你去地頭看看,夏天采摘的時候,都是清一色亞納,用食用堿的有幾個?
更有甚者,陰雨天,直接在晾曬廠用硫磺熏染。這是去年摘枸杞的時候,村裏有一個用硫磺熏染,隔著大老遠都能聞到硫磺鞭炮的味道,過來後果不其然是在熏硫
那麽關於枸杞怎麽辨別硫磺,我們首先要知道為什麽要用硫磺?
因為普通來講,枸杞表皮有一層蠟狀物,如果太陽直接曬,一個月都曬不幹,就算是曬幹了,也是焦黑色的,那個時候枸杞子已經不能吃了。
老祖宗就比較聰明,用咱們做饅頭的食用堿跟枸杞子攪拌,這樣就可以破開枸表皮蠟狀物,使得水分快速蒸發,曬出來的顏色是豬肝色,也就是酒紅色,但是通常完全曬幹的話要4-5天。 這種最原生態的枸杞子唯一的優點就是原生態,安全,其余全是缺點。 保存容易起蟲子,顏色不好看。但是這種缺點,硫磺或者亞納的介入,能夠很大程度避免,硫磺枸杞顏色鮮紅,而且壓根不會起蟲子,運輸到南方的話因為表皮有硫磺晾曬形成的蠟狀物,所以一般都不容易受潮。原生態枸杞起初人們都還比較認可,但是世紀初隨著硫磺的切入,形成了非磺貨不收,非毒貨不買的令人啼笑皆非的場景!
最後講一下如何判斷硫磺枸杞?
外行來講,相信看完以下幾點,自己多多少少就能避開硫磺枸杞這個巨坑了
- 看顏色
原生態枸杞看上去是暗紅色,肉眼在太陽底下看上去很舒服,並非人工色素加染的那種。兩頭有白蒂;
亞納或者硫磺枸杞看上去顏色鮮紅色,屬於紅的發艷的那種;
2,泡水
原生態枸杞泡水,放20分鐘,顏色是淡黃色,枸杞漂浮率95%以上;
硫磺枸杞剛入水無色,放20min,顏色變成紅褐色,漂浮率60%左右;
亞納枸杞剛入水黃色,放20min,顏色變成紅黃色,漂浮率80%以下。,
3,聞
開啟包裝袋,聞一下味道,正常原生態枸杞子的味道是醇香的植物味道,就是很純天然的那種,不會有任何化學粉末的味道;
但是硫磺或者亞納枸杞,開啟之後,迎面撲來的就是刺鼻的工業味道或者放鞭炮的味道,那種味道真的很重,我自己有一次摘枸杞的時候,去村裏其他人家裏看了一下,當時還沒有靠近,就大老遠都能聞見空氣中漂浮的刺鼻味道,捂住鼻子就走了,超級難聞。
4,吃
抓幾顆嚼著吃一下,如果吃進去是甜甜的,後味有一點點苦,但是吃完嗓子會很舒服的話,就是好枸杞;
如果吃完後,口裏發酸,瑟瑟的,或者嗓子刺痛等其它不適癥狀,那麽肯定就是硫超標枸杞。
5,檢測
如果自己還是不會判斷,那麽就網上買一個硫磺檢測試管,自己檢測一下,有沒有超標,一下子一清二楚。
當然,何止枸杞,在中國社會很多領域都存在嚴重的問題,但凡賣什麽東西,都有問題啊,都存在行業黑幕,現在消費者個人都要練就一翻專業本領才比較能確保健康,很多消費者就是這樣練成了百曉生,百科全書式的人啊。這是種無奈,買個東西竟要花費如此精力去了解這個行業。
當市場混亂,信用缺失。無論各商家再怎麽喊稱自己的貨沒問題,消費者也無法直接相信,都要留個心眼。所以給買賣雙方的交易過程造成了:耗時長效率降低了,成本增加了,各種精力耗費。
還有,對於消費者一般都沒法真正了解貨品的真實狀況是怎樣的才好,所以容易從平常的標準來判斷,導致硫貨亞納等毒貨流行,壞貨驅逐好貨的現象。這就需要行業知識普及,讓大眾了解真正的好貨。這可以讓毒貨逐逐失去市場。讓好貨可以健康地在市場流通。
在這裏插播一下,我自己是種枸杞的,說實話,十幾年前我們家的枸杞也是用了硫磺用了亞納,但是現在我全心做原生態有機枸杞子,做了四五年了,枸杞地也恢復以前狀態了,做出來的枸杞, 檢測達到了歐盟出口標準,連續四年,枸杞送檢,全都合格。
所有枸杞都是我們自己家種的枸杞,價格比市場上高幾塊錢,因為成本確實在那兒放著,農藥都是少量,產量低的多的多。用的是食用堿,費時費力,但是品質可以負責任的說,沒有一粒是熏染過的,全都是我自己親手種植出來的,枸頭保證品質。
我是逸誠枸杞,堅持傳統晾曬,不熏不染的傳統種植戶。
今年的新枸杞下來了,檢測報告也出來了,連續五年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