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科學

哪裏能查到歷史的AQI(就是空氣品質指數,如PM2.5之類)數據?

2014-05-27科學

之前做過這方面的研究。關於這個問題,真心是比較難查到題主所說的監控點的一手數據的。至少我是沒有找到公開數據,推測只能去環保局尋求具體到監控點的一手數據。

分享一下我接觸過的幾類可以用於空氣品質研究的數據。

首先,關於AQI數據,必須明確的一點是AQI(Air Quality Index)和API(Air pollution Index)在國內是不同的數據。兩者包含的汙染物範圍不相同(可能計算方法也有不同?這個我倒是忘記了)。2012年之前的空氣汙染數據是API。

對於中國,AQI與原來釋出的空氣汙染指數(API)有著很大的區別。AQI分級計算參考的標準是GB 3095-2012【環境空氣品質標準】(現行),參與評價的汙染物為SO2、NO2、PM10、PM2.5、O3、CO等六項,每小時釋出一次;而API分級計算參考的標準是GB 3095-1996【環境空氣品質標準】(已作廢),評價的汙染物僅為SO2、NO2和PM10等三項,每天釋出一次。因此,AQI采用的標準更嚴、汙染物指標更多、釋出頻次更高,其評價結果也將更加接近公眾的真實感受。

所以即使AQI和API都是當日首要汙染物的反應,但這兩者之間做時間序列的分析顯然是不能放在一起用的。所以在國內做研究的話,是沒有辦法在在較長的時間段上運用環保部的數據的。

然後,是幾類數據:

1.環保部數據

前面很多答案說環保部數據連北京都沒有,只有當日等等等。我還以為只是各位沒找到正確的使用方法。去查了一下還真是吃了一驚。至少15年年初還是有的。以下是我在這個網站上抓取的部份原始數據。

不過實際上,這個數據,沒有也就沒有了。這麽惡心的數據沒有也罷。估計也是他們自己造假到自己都看不下去了,於是就只能查詢當日了吧。呵呵呵呵呵。

至於說這個數據惡心到什麽程度呢。負責任的告訴你,他們甚至會作出在月報裏把爆表(大於500)的一些日子隱去。如果你足夠機智,可以去查一下時報。時報裏沒有隱去。呵呵,這他媽的逗傻子呢。你星辰大海國中央政府部級機關數據中心竟然能幹出這麽掩耳盜鈴的事來。給誰看,我就想問問你這麽藏著給誰看。數據造假比起來都是高端的,他們竟然就能硬生生的把這個數藏起來。你哪怕編上個數呢??!!難道是良心發現??混入敵特了??請原諒我跑題了。只是重新回味了下當時stata裏處理的時候發現少幾個數時候像吃了屎一樣的心情,進而久久難以平靜= =

關於AQI數據在數據上的造假問題,也有很多文章討論過。例如這篇:

Ghanem, D., & Zhang, J. (2014). ‘Effortless perfection:’ Do Chinese cities manipulate air pollution data?.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68(2), 203-225.加州大學兩位教授直接運用統計學手段展現了中國空氣汙染數據的造假問題。

所以即使環保部的數據可獲得,也不知道是幾手的數據了。我接觸的老師基本上對這個數據持否定態度,不會在文章裏使用這種數據。

前些年還是有不少文章用這個數據發了不錯的刊的。而且實際上的確只有環保部有多個監測站的數據。有些政策辨識問題上,怎麽講呢,你相信就好。比如:曹靜, 王鑫, 鐘笑寒. 限行政策是否改善了北京市的空氣品質?[J]. 經濟學 (季刊), 2014, 3: 1091-1126.

LS很多答案提到了

PM2.5查詢|PM2.5歷史數據查詢|PM2.5全國排名|PM2.5統計分析|PM2.5全國分布圖

這個網站。我以前並不知道。看了一下應該是抓取的國控點的數據。感覺應該是很好的一個資料來源。不過我還是比較好奇他們的數據是怎麽獲得的。貌似是來源於這個網站

PM25.in | PM2.5(細顆粒物)及空氣品質指數(AQI)即時查詢!

而這個網站是怎麽獲得的監測站數據呢。當然,其實環保部是有釋出的,可能這些網站做了匯總統計和記錄。

2.NASA AOD(Aerosol Optical Depth)數據

既然直接的AQI數據不好用,那AOD數據,也就是氣溶膠光學厚度就是研究的一個很好的數據。

氣溶膠 ,又稱 氣膠 煙霧質 ,是指固體或液體微粒穩定地懸浮於瓦斯介質中形成的分散體系。一般大小在0.01-10微米之間,可分為自然和人類產生兩種。氣溶膠會影響氣候,包括吸收放射線或散射放射線,另外,氣溶膠會成為凝結核而影響雲的性質等。

而氣溶膠光學厚度是描述氣溶膠對光的衰減作用的一個數據。NASA數據的網址是

LAADS Web

當然,AOD數據需要轉換才能用作大氣汙染研究。

Gupta P, Christopher S A, Wang J, et al.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of particulate matter and air quality assessment over global cities[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6, 40(30): 5880-5892.

Kumar N, Chu A D, Foster A D, et al.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for developing time and space resolved estimates of ambient particulate in Cleveland, OH[J]. Aeros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 45(9): 1090-1108.

這兩篇文章都是比較早的運用。

AOD的使用上還是一些問題的。比如AOD數據在比起直接的AQI數據可能受到更大的自然因素的影響,做政策辨識時對結果會有一定影響。

在中國的政策辨識上,陳老師的這篇文章是一篇比較經典的同時運用了API和AOD數據的文章:

Chen Y, Jin G Z, Kumar N, et al. The promise of Beijing: evaluating the impact of the 2008 Olympic Games on air quality[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13, 66(3): 424-443.

下圖來自陳老師這篇關於奧運會環境規制政策研究的文章。從中可以看出AOD數據比起環保部釋出的單個的數值,可以取更多的采樣點,更加接近監測站的數據。

這幅圖是 July 1, 2000的檢測狀況。背景網格2.5 km*2.5公裏,每一個圓半徑5公裏,圓心為AOD觀測中心點。

3.美使館數據和很多網站釋出的數據。

這些數據是自測數據。在裝置可靠地情況下也存在著采集點比較單一的問題。對於北京這麽大的城市,其實包括美使館數據在內的很多單一檢測點的數據,在統計意義上還是要打折扣。一般並不適合用來做數據分析。不過類似於美使館這種連續的定點的數據其實還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些問題的。尤其對於日常生活等方面還是比較好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