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研究發現:孩子大腦發展最好的營養劑是運動!
哈佛醫學院教授瑞迪,在經過多年的跟蹤調查與大量研究發現:運動的更重要意義在健腦。
他還將大腦與運動的關系,詳細著於 【運動改造大腦】一書中:運動給孩子的身體提供了獨一無二的刺激,而這種刺激為大腦創造了一種環境,使大腦能夠更好的去運作、學習。也就是說,那些經常在操場上奔跑,肆意揮灑汗水的孩子,他們的大腦正在悄悄發生著驚人的變化一一會越來越「聰明」。
凡是身邊那些學霸,以及出類拔萃的人,都特別熱愛運動。
這種現象並非偶然。
據調查結果顯示,2016年統計的全國63名狀元中,有34位元喜歡體育運動;2017年調查的42名狀元中,24人愛好運動。
人在運動的時候會產生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而這三種神經傳導物質都和學習有關。
多巴胺:讓人感到快樂,保持亢奮的學習狀態;
血清素:可以釋放壓力,提高記憶力;
腎上激素:可以提高專註力,上課更專心。
這也是為什麽那些喜歡運動的孩子,總是看上去神采奕奕、思維活躍、註意力集中了。
孩子的未來,真正拼的是體力。
去年,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主峰曾在新聞釋出會上說: 「我們的孩子從視力不良這個問題來講,已經到了非常嚴峻的情況。另外就是體質健康,跑動的肺活量、肥胖等問題也是越來越嚴重。」
隨著近些年各地 體育中考分值增加 ,更是在印證這個道理:
孩子的未來,短期來看拼的是學習,可是往往走到最後,拼得卻是體力。說到底,未來走的最穩最遠的,一定是那些堅持運動的孩子。
這讓我想起,北京協和醫學院心理學專家楊霞老師的經歷。
她在過去30年間,接診過超10萬問題兒童,結果發現:
很多孩子之所以專註力不行,拖拉不自覺,情緒不好,厭惡學習,核心原因是在運動和勞動方面過分匱乏。
楊霞老師自己培養出了一個芝加哥大學的研究生。說起教育兒子的經歷,她最重視的一件事就是帶孩子運動。
她說兒子並非天才,恰恰相反,小時候兒子很容易分心,協調性很差,情緒也很敏感,但是她沒讓兒子上過任何課外班。從兒子4歲開始,她就堅持帶他爬山,從2小時慢慢延長到4小時。
有一次,在爬山的過程中,兒子看到了一些刻了字的石碑,他不認識那些字,於是迸發了要學拼音、查字典的想法。
即使老人在家看電視很吵鬧,他也能一個人聚精會神地研究新華詞典。短短幾個月,他就把整本字典學會了。
兒子讀大學的時候,他們一起去了世界十大徒步路線之一的環白朗峰,6天走了85公裏。
而那一年,兒子成績也有了顯著提高,一開始成績有B有C,最後一躍成為全A。
大腦最重要的營養劑,首先就是運動。
帶娃運動一年後,慢慢地,我很明顯能感覺到兒子做事變得特別專註,效率也提高了。 初中階段,別的孩子一般要在晚上11點左右才能完成作業,他9點前就能全部做完了。
為什麽運動能有如此神奇的效果? 為什麽那些愛瘋愛玩的孩子反而成績更好呢?
哈佛醫學教授約翰·瑞迪,經過多年跟蹤調查和大量研究後給出了答案: 運動不僅能健身、鍛煉肌肉,還能鍛煉大腦,改造心智與智商,讓孩子越來越聰明。
因為大腦內的每個神經細胞,都是透過樹狀分支上的「葉片」相互接觸,而運動恰恰可以促進這些分支生長,從根本上增強大腦的功能。
李玟瑾教授在自己的著作【運動改造大腦】中給出了三個建議,父母可以照著做:
帶孩子尋找一種喜歡的運動,然後堅持下去;
不斷豐富運動的種類,激發大腦活力;在運動後,開展具有挑戰性的腦力活動。
那麽,孩子什麽年齡適合什麽樣的運動呢?
2歲以下
2歲以下的孩子,心肺、脊柱、骨骼等都尚未完全發育,所以應該以建立運動規律為主,讓孩子對運動有認知就行了。比如說,可以讓孩子多多練習翻身、爬行,訓練四肢的活動能力。
3-6歲(幼稚園時期)
這一階段是孩子協調性、靈敏性、柔韌性發展的黃金期。3歲左右,可以嘗試騎平衡車和自由車,這可以充分鍛煉孩子的平衡能力和手眼協調能力。一些攀爬類運動,還有跳繩、踢足球等等,也可以讓孩子慢慢嘗試。值得註意的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不適合參加對抗性、競技性非常強的計畫。
6-12歲(小學時期)
孩子進入小學之後,也更加喜歡跳躍、球類運動。父母可以帶孩子出去跑步,或者遊泳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還可以適當給孩子增加一些簡單的對抗計畫,比如擊劍、跆拳道。一些小的負重力量訓練,比如仰臥起坐、啞鈴操等等也可以嘗試。數據顯示,10歲是孩子的發胖高峰,有些孩子還容易出現激素紊亂,所以每天至少要保證30-60分鐘的運動時間。
13-18歲(初高中時期)
進入青春期後的孩子,骨骼品質和肌肉含量也會激增,到17歲基本接近成年人水平,這個階段孩子的爆發力、速度、耐力等都在快速增長。籃球、足球、排球、網球等等運動都可以自由選擇,主要還是要看孩子喜歡什麽。父母們可以在遵循孩子成長發育規律的基礎上,帶孩子接觸不同種類的運動,讓孩子感受到運動的快樂。
這套全球公認的兒童運動長曹操,4~12歲的孩子都可以練。我每天帶孩子練10分鐘,不僅能鍛煉身體,還能釋放學習壓力,關鍵,還不花一分錢。
運動內容非常豐富,從頭到腳都是家長日常關心的孩子身體發育的方方面面,內容簡單易學,完全不需要任何器械,直接穿好合適的運動服和鞋子。家裏只有兩個平方的空間就能玩起來,雖然是英語指定,但是有卡通小人非常清晰的示範,孩子看一眼啊就能模仿動作跟練了,非常有趣。
我還集齊了一套衛健委兒童運動健腦規劃,包括大運動和精細化運動,防近視手冊,運動食譜配比……,想要的家長來找我:【運動健腦】工具包,存下共勉!
【寫在最後】
從小「動」起來的孩子,長大後更容易獲得幸福
唐江澎校長曾指出當今孩子普遍存在的問題:身體素質差、自理能力弱。
他強烈建議父母,有兩件事一定要陪孩子去做:鍛煉身體和做家務。要讓孩子從小運動,從幼稚園開始整理東西。
可在很多家長的觀念裏,運動和學習是沖突的,做家務更會耽誤孩子的寶貴時間,只有成績和分數才是實實在在有意義的。卻忽視了,運動和家務對孩子的一生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運動和家務從來不是浪費時間的無用功。它們在塑造孩子大腦的同時,還能讓孩子在日復一日中養成獨立、專註、堅持、自律的習慣。而這些好習慣,恰恰能給孩子的未來「添磚加瓦」。
就像哈佛「格蘭特研究」所證明的:
成功和幸福往往來自在童年時做過的細碎的、看起來毫不起眼的「瑣事」。
它們不僅鍛煉了孩子的習慣和本能,還在潛移默化中激發著孩子擁抱生活的熱情。
孩子總歸要離開我們,走上社會,用自己的頭腦和雙手創造自己的人生。
給孩子一個健康的體魄、生存的能力、向上的心態,他們才能夠扛得住人生路上的風雨,接得住未來生活的變化。 所以,別再讓孩子成天靜坐苦讀了,快帶孩子一起動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