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科學

「滅絕」魚類重現三峽水庫,一家5口群遊長江,是一個什麽訊號?

2024-06-24科學

長江鱘,也稱達氏鱘,是長江流域的珍稀旗艦魚類之一,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由於捕撈以及水利工程等因素,長江鱘的群體數量急劇萎縮,在2022年7月被宣布「野外滅絕」。

何為「野外滅絕」?意思就是這種魚的野外群體數量,已經無法保證其正常的種族繁衍。換句話來說,如果不加以幹預,它們下一步即將走向真正的滅絕。

不過,這種形勢好像已經出現反轉,長江鱘的命運似乎要被覆寫!

近日,長江三峽庫區雲陽段發現了「水中大熊貓」長江鱘,這是近年來的首次發現,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註。

據悉,6月16日,西南大學科研人員在三峽庫區長江一級支流湯溪河雲陽段,監測到5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長江鱘。相關報道指出,這5尾長江鱘體長不等,在480至920公釐之間,體重在1990至 4350克,從幼體到成魚都有,可以說是「一家5口」。

多年不見的長江鱘,突然以「一家5口」的形式群遊長江,這到底是一個什麽訊號?

目前,已經處於「野外滅絕」狀態的長江鱘已有多年未發現自然產卵,完全依靠人工繁殖續命,自2007年起,相關部門連續開展增殖放流,野外可見程度明顯提高,部份區域族群數量出現明顯增長。

此次在三峽庫區發現的5尾長江鱘,是近年來的「首次」出現,而且一次發現5條,這不是一個小機率事件。在偌大的三峽庫區,科研人員一次捕撈到5條珍稀魚種,可以證明這種魚的族群密度已經相當可觀。

為了保護這種「水中大熊貓」,農業農村部陸續釋出了【長江鱘(達氏鱘)拯救行動計劃 (2018—2035)】,該計劃重點強調了長江鱘的自然繁殖和野外族群的重建。換句話說,就是要讓長江鱘擺脫依靠人為增殖放流來續命的狀態,讓它們能夠自由產卵,自我繁衍後代。

目前,這一計劃似乎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之前,長江鱘面臨的主要威脅為棲息地退化、過度捕撈等因素的影響。比如,長江鱘的棲息地受到了嚴重的退化,包括水汙染、水利工程、河道改道等。另外,長江鱘的肉、魚卵一度被視為高檔食材,導致過度捕撈。

在長江十年禁漁之後,過度捕撈的問題得到解決,但長江鱘棲息地萎縮的問題,仍舊沒有得到很好的改善,主要表現為它們不再「自然產卵」。這一問題同樣也困擾著長江的另一個旗艦魚類——中華鱘。

圖:長江鱘魚苗

好訊息是,長江鱘的產卵問題已經得到慢慢解決。2024年3月26日,在四川宜賓市江安縣開展的「長江鱘野化繁殖實驗」中,此前被宣布「野外滅絕」的長江鱘,時隔23年後在天然水域首次實作自然產卵,並在同一環境下,成功孵化出首批長江鱘幼苗,跨出了長江鱘恢復野外族群極為關鍵的一步。

此次三峽庫區出現長江鱘「一家5口」群遊的畫面,也預示著這種旗艦魚類的命運已經調轉方向。同樣,期待中華鱘的命運,也能像長江鱘這樣,自由地在長江中繁育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