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科學

解讀外星人的思考方式,可能與人類的思考方式完全不同!

2024-10-23科學

外星生物對於地球人而言,總是充滿了神秘色彩,我們好奇他們思考的方式,更對他們的感官世界充滿了好奇。適應了不同星球環境的外星生物,可能擁有與我們截然不同的感官系統。例如,在一個光線暗淡的星球,前進演化出內建的聲納系統對他們來說,顯然比視覺更加實用。

因此,外星生物可能有著與我們完全不相同的感知方式,卻同樣能主宰他們的星球。那麽,外星生物的社會是如何構建的呢?他們的集體思維模式又是怎樣的呢?答案或許就隱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人類的大腦如同一個錯綜復雜的鐵路網,隨著神經元的發展,形成了億萬個連線點。正是這個高度復雜的系統,造就了人類不可思議的思維能力。但對於其他星球的智慧生命來說,是否也是如此呢?如果外星生物的腦部神經網路是分散在多個個體之中,又會是怎樣的情形呢?

尼吉爾·法蘭克斯教授正致力於解答這些問題,他研究的物件是地球上分布最廣泛的生物之一:昆蟲。透過對螞蟻長達三十年的細致觀察,法蘭克斯教授見證了一個又一個令人驚喜的實驗成果。如今,我們對螞蟻的認知已經遠超往常。

當螞蟻聚整合群時,他們形成了一個超級個體,由眾多微小且並不聰明的個體構成了一個龐大而智慧的集體。螞蟻之間的通訊方式尤其獨特,使得整個群體呈現出類似大腦的運作模式。

為了揭示這個「大腦」的運作機制,法蘭克斯教授設計了一系列實驗,迫使螞蟻們尋找新的居所。他將一群螞蟻從其居住的巢穴中取出,並摧毀了他們的家,迫使他們必須尋找新的住處。接著,他提供了兩個不同的巢穴供螞蟻選擇。一個巢穴明亮且入口開闊,而另一個則較為昏暗、入口狹窄。結果顯示,螞蟻對後者有著明顯的偏好。

在選擇新家的過程中,螞蟻們會仔細評估各種因素,包括天花板的高度、居住面積、房間的寬度以及入口的數量。他們還會避開存在潛在衛生問題的巢穴,例如前居民留下的屍體。當一只螞蟻發現了心儀的巢穴,他會返回群體中找到一個夥伴,並帶領他前去檢視。就這樣,透過一個接一個的傳遞,群體中的螞蟻數量逐漸增加,直到達到所謂的法定人數,最終決定采納該巢穴。

電腦科學家詹姆士·馬歇爾利用法蘭克斯教授的研究成果,建立了一個模擬螞蟻決策過程的復雜模型。偶然間,他發現另一個與之相似的電腦模擬,正是他在普裏斯敦的同事所進行的靈長類大腦決策模型。兩人的交流中發現,盡管一個是蟻群,一個是靈長類大腦,但它們在決策機制上驚人地相似。

詹姆士·馬歇爾發現,在蟻群這個超個體中,單個螞蟻的角色類似於大腦中的神經元。蟻群收集資訊的方式十分獨特,每個個體不必掌握完整的環境資訊,而是透過逐漸積累並匯總至群體層面,從而做出決策。與大腦中的神經元類似,單獨的螞蟻或許並不掌握全域,但大量聚集後,整體便能獲取足夠的資訊。

於是,問題來了:如果有足夠的時間,蟻群是否能發展出意識?他們是否已經具備了某種形式的意識?人類在解決問題時,往往會在大腦中模擬各種可能的情境,規劃行動方案和預測結果。與之不同,螞蟻則是直接投入行動,著手解決問題。

盡管蟻群能夠完成超越個體能力範圍的任務,但他們的思考似乎僅限於眼前的事物。他們缺乏自我意識和想象力,這或許是地球昆蟲所不具備的特質。對於外星昆蟲來說,這些特性或許成立,但在地球上,我們尚未觀察到類似現象。